《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3695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docx

《《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docx

《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

高大。

②殊:

差别。

③眼界:

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67.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

①去国怀乡________

②长烟一空________

③宠辱偕忘________

④赣大水西来注北________

68.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9.语段

(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

请简要分析。

70.语段

(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

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

(一)有什么不同?

【答案】

67.国都;全;一起;从西边

68.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地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69.迁客骚人的“心”是从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通过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有忧谗畏讥……”他们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以物喜,以己悲”。

与下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

70.语段

(二)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语段

(二)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

语段

(一)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

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②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③,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④不定。

——王士禛《渔洋山人文略》(节选)

(注释)①米家父子:

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fú)、米友仁父子。

②太虚:

指天空。

③梵声:

诵经声。

松杪(miǎo):

松树梢。

④演漾:

荡漾。

1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沙鸥翔集集:

______

(2)郁郁青青郁郁:

______

(3)把酒临风把:

______

(4)无复微云点缀无复:

______

(5)悉成明霞悉:

______

1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119.(甲)(乙)两文均描写了______之景,均表达出作者______之情(用原文词语填空)。

120.两选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案】

117.

(1)停息

(2)草木茂盛(3)持,执(4)再也没有(5)全,都

118.

(1)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2)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119.明丽壮阔快(乐)

120.【甲】文先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再由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

【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

“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

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

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

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107.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还乡B.或异二者之为/渔人甚异之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民之乐者D.鸣声上下/不得而非其上者

10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

或异二者之为未之有也

B.以:

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

C.而:

然则何时而乐耶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其:

则忧其民不得而非其上者

109.下列关于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中心。

B.(乙)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C.(丙)段中看出孟子之所以要强调君王要“与民同乐”,是因为统治者自己好“乐”,由己及人,民亦好“乐”,推恩于民,与民同乐,这样天下才会归服,国家才会稳固,这是治国之本。

今天,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为人民服务,就是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D.(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那就是“与民同乐”、“民本”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1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1.拓展探究。

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

107.A

108.D

109.C

110.

(1)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呢)?

(2)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111.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文言文阅读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②敛棺椁③皆所未具。

公怃④然,即彻⑤宴席,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注释:

①[缞绖(cuīdié)]丧服。

②[赗(fèng)]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

④[怃(wǔ)]失意。

⑤[彻]通“撤”。

⑥[赒(zhōu)]通“周”,接济。

63.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卒:

B.沙鸥翔集集:

鸟停息在树上

C.坐客感叹有泣下者坐:

通“座”

D.春和景明景:

景色

6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何时而乐耶公怃然

B.不以物喜徒以有先生也

C.使毕其事其喜洋洋者矣

D.古仁人之心公亟令询之

65.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古仁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达胸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

B.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的语句是:

“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C.从表达方式看,甲文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乙文主要运用叙述,两文都表现了范仲淹的“民本”思想。

D.甲文通过一悲一喜的写景对比,为下文议论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乙文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关注民生疾苦、一生坚守“先忧后乐”行为准则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6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67.拓展探究。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请结合选文和当前的干群关系,谈谈你心中的好官形象是怎样的。

【答案】

63.D

64.B

65.A

66.

(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2)给他丰厚的救济金(把丰厚的救济金提供给他),让他完成丧葬之事。

67.①范仲淹写本文时贬官在外,本可“独善其身”,落得清闲,②却能“先忧后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③我们的政府官员若能都像范公这样,关心民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好官。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

“嘉泉也”。

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③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④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⑤其名哉。

(节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

(注释)①芟(shān):

除草。

②扃(jiōng):

关锁。

③绠(gěng):

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④庶几:

但愿,希望。

⑤忝(tiǎn):

玷污。

3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微斯人

(3)命役徒芟而辟之

(4)悦人襟灵

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B.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C.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D.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渊然丈余,绠不可竭。

34.通读甲乙两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乙文段中的“嘉泉”有何特点?

请简要概括。

(2)甲乙两文段各体现了作者范仲淹怎样的为官之道?

请分别概括。

【答案】

31.

(1)曾经

(2)如果没有(3)开辟(4)使(人的心情)愉悦

32.C

33.

(1)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王担忧。

(2)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

34.

(1)特点:

清澈甘美;冬暖夏凉,渊然不竭。

(2)甲文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为官意愿。

乙文表达了作者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为官意愿。

(六)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材料,完成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可楼记

〔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

楼可方丈,窗疏①四壁。

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②,西则九龙③峙焉。

楼成,高子④登而望之曰:

“可矣!

吾于山有穆⑤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⑥,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

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囊吾少时,慨然⑦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

噫,是予之惑矣。

……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

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⑧也。

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又其赞矣。

(有删节)

(注)①疏:

开通。

②九陆:

指平原。

③九龙:

指九龙山。

④高子:

作者自称。

⑤穆:

同“睦”,和顺。

⑥暄:

温暖。

⑦慨然:

激昂的样子。

⑧藕:

指事物有正有反。

6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是欲界之仙都(《与谢中书书》)

B.得无异乎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C.南极潇湘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庄子>一则》)

D.乃重修岳阳楼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62.与上文《可楼记》中画线句“今乃可斯楼耶?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B.等死,死国可乎?

C.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

D.何陋之有?

(《陋室铭》)

6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囊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②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

64.乙文中作者年少时对山水的看法和造“可楼”时对山水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

61.A

62.B

63.

(1)从前我年轻时,志向很大,想要游遍天下名山,寻找一个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处所,栖居下来。

(2)我不能每天去游玩,只要可以寄托我的志趣就行了。

64.少年时,想要亲历天下山川,造“可楼”时,将天下山川寄托在“可楼”即可。

【解析】

61.A助词,的。

B不同/以……异。

C尽/极点。

D于是,就/是。

62.B与例句都是疑问句,其余三句为反问句式。

6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曩:

从前、过去。

日:

名词做状语,这里是每天的意思。

6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先要理解文章句子的大意,再结合重点句子“囊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可知少年时主要是想走遍三山五岳,天下山川。

可当造“可楼”时将天下山川寄托在“可楼”,写人生追求。

【点睛】

译文

甲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乙文,有一间水上的居室,室内偏左往上搭一间小楼。

小楼一丈见方,四面开辟流通空气的窗户。

南边有湖有山,北面有农田茅舍,平原延展在东,九龙山耸立在西。

小楼筑成,高子登临纵目四望,说道:

"可以了!

我对山有和顺舒畅的感觉,对水有悠远闲静的情义,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多么悠闲,多么自在呀!

可以终老此地了!

"于是起名叫"可楼",意思就是我心满意足以为可以了。

从前我年轻时,志向很大,想要游遍天下名山,寻找一个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处所,栖居下来。

北方去了燕赵,南方到过闽粤,中原跨越了齐鲁殷周的故地,观览所及的没有可以满我之意的,凭什现在对这间小楼就以为可以了呢?

咦,这倒是我的疑惑了。

大凡人最大的危害,产生于有不满足的心意。

心意有不满足,则产生于不满足的事物;反之,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心理,这就没有什么事物不满足了,这就没有什么不使你快乐了。

现在的人极力谋求口腹的享受,而得到的只是吃饱肚子罢了,极力建筑高楼大厦,顶多享受起居活动的几席之地罢了极力营造亭台花园,一年之中只是去游赏一两次罢了,这些都有什么用呢?

况且天下的好山好水很多,我不能每天去游玩,只要可以寄托我的志趣就行了。

凡成为山水景物的处所都是一样的,那么我对这座小楼,也认为是可以的了。

虽然如此,有所可以也就会产生有所不可以,犹如事物都是有正有反对待的一样。

我将由此忘掉可以,也忘掉不可以,如此说来这座可楼也是多余的了。

(七)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节选)

6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吾谁与归

(3)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4)仁义充塞

68.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69.(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

70.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为国为民尽职尽责的爱国精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种爱国精神分别体现在哪里。

【答案】

67.

(1)探求

(2)归依(3)辨别(4)阻塞

68.

(1)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保天下的事,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69.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70.【甲】文:

忧在民先,乐在民后;【乙】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八)文言文阅读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

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

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①委:

水流所聚,汇积。

1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

B.予观/夫巴陵胜状

C.楼之前/为君山

D.得山/而妍也

118.解释加点词。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胜()②迁客骚人迁()

③林木历历可数历历()④故楼之观故()

1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

120.试比较两个文段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答案】

117.B

118.①美好;②贬谪,降职;③清楚、分明的样子;④所以,因此

119.①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②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

120.两文段都写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