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docx
《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
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试题(文综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韩非子说:
“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A.“专职专任,定位管理”B.“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C.“恩威并施,赏罚并重”D.“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25.唐睿宗曾说:
“彰善瘅(憎恨)恶,激浊扬清,御史之职也。
”据此判断,以下官职的职能与御史相类似的有()
①秦朝御史大夫②汉代刺史③北宋通判④清朝巡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变革论”,认为唐宋时期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下列各项可为依据的是()
A.士族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B.门阀社会衰落,代之以平民的兴起
C.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彻底放弃了对商业的控制
D.儒学受到冲击,让位于虚无、消极的佛道思想
27.近年来,不同学者从地方到全国的研究都证明,如果考虑家族与姻亲关系,明清以来科举的真正获益者可能不过三百个左右的大家族,而且还高度集中在江南、直隶等少数地区。
以下各项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宗族社会的支持是获取科举成功的重要保障
B.科举制度不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开发
C.经济状况与科举制度对应举者的高要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D.明清时期,世家大族通过联姻依然保证了科举制下对政权的垄断地位
28.南宋永康学派创始人陈亮提出: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
”以下各项言论与陈公明显不同的是()
A.“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29.唐朝人程晏在《内夷檄》中说:
“四夷之民,长有重译而至,慕中华之仁义忠信,虽身出异域,能驰心于华,吾不谓之夷矣。
”材料说明当时()
A.文化认同是区分“夷、夏”的关键B.唐朝人抛弃了“夷夏”观念
C.儒家文化得到周边民族的广泛认同D.周边少数民族主动归顺唐朝
30.据统计,唐代科举平均录取人数尽在20人次左右。
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虽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
如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士族门阀,共有宰相102人。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31.历史教学中运用逻辑图能帮助学生简化历史信息,直观有效地认识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联系。
下图是一幅有关辛亥革命的逻辑关系图。
依次填入序号中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袁世凯、立宪派旧官僚、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
B.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立宪派旧官僚
C.革命党人、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立宪派旧官僚
D.革命党人、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立宪派旧官僚
32.刘少奇曾在一篇有关中共政策的文章中说:
“……应该切实避免采用斗争手段,应该采用协商调解及仲裁的方式为主,去达到群众要求的被承认,去达到工农群众与地主资本家双方的同意与妥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党内存在斗争策略上的分歧B.体现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
C.目的是为了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日D.是刘少奇犯“右倾”错误的体现
33.美国1787年宪法在制定之初,存在着“五分之三妥协”,即把五个黑人折合成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这往往被看成是该宪法存在种族歧视和没有废除奴隶制度的明证。
但若非从理想或道德角度出发,而是从当时实际出发,这种妥协是可取的,废除奴隶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便是道德评判与现实评判之间的矛盾。
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也存在这种矛盾之处的是()
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B.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
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D.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34.康德说: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
”按照这种观点,启蒙运动要实现()
A.人的独立思考B.人人享有政治自由
C.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D.摆脱对他人的依靠
35.大危机刚爆发的时候,胡佛总统立即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保持工资和物价的稳定。
此外,他还建议国会对公共工程增加拨款,联邦政府提高了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
材料表明胡佛()
A.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开创者
B.对危机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
C.固守自由放任,拒绝任何形式的干预措施
D.干预经济的措施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1820年,荷兰、英国、美国等国人口从事三大产业分布状况统计表
荷兰
英国
美国
农业
43%
37%
70%
工业
26%
33%
15%
服务业
31%
30%
15%
资料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表21950-1984年英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万人,%)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950
126.2
5.6
1140
50.6
987.7
43.8
1960
106.2
4.4
1174.9
48.6
1136.2
47
1970
45.4
2.1
1024.7
46.6
1129.3
51.3
1980
36.1
1.6
891.8
39.4
1336
59
1984
34
1.6
712.9
33.7
1368.5
64.7
资料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年。
表31990-2001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
1.9
35.0
63.1
1991
1.8
32.8
65.4
1992
1.9
31.8
66.3
1993
1.8
31.4
66.8
1994
1.8
31.6
66.6
1995
1.9
31.7
66.4
1996
1.8
31.5
66.7
1999
1.5
26.3
61.2
2000
1.5
25.9
61.6
2001
1.0
27.4
71.6
资料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际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际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1)根据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表1中三国产业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表2,指出英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2分)并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7分)
(3)根据表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
(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史初级教科书》与《(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目录比较表
目录A
上古史:
三皇五帝
三代纪
春秋纪
战国纪
中古史:
汉纪
新纪
后汉纪
三国纪
晋纪
十六国纪
南北朝纪
隋纪
——摘编自《国史初级教科书(卷上)》1903年版
目录B
绪言
第一编远古史
第一章邃古
第一节五族之缘起
第二节汉族之勃兴
第三节文化之发达
第二章唐虞
第一节君位之禅让
第二节苗族之征服
第三节威权之统一
第四节民政之注重
第三章夏
第一节夏禹之内治
第二节夏初之防御
第三节夏统之绝续
第四节夏祚之衰亡
——摘编自《(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第一册)》1919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指出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在齐国推行了涉及产业、税收、价格等多个领域的政体配套改革,第一次形成了系统性的国民经济治理体系。
他建立了国储粮制度,国家采购囤积了大量粮食,其数量足以控制市场粮价的波动,以达到丰饥平衡的功效。
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如在冶铁业上,他实行国有民营,规定只要一发现矿苗,就马上要由国家保护和封存起来,有敢于擅自开采者,左脚伸进去的,砍左脚,右脚伸进去的,砍右脚。
……管仲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视其为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
材料二管仲的治国思想主要是“以商止战”,“和平称霸”。
就国家内政而言,“以商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国民富裕而不至于造反。
就与各诸侯国的关系而言,“以商止战”就是扩大对外贸易,并以军事的威慑力维持均衡。
齐国会盟诸侯,规定与会各国要修建道路,划一度量标准,统一斤两称数,好比是在创建一个区域经济的关税同盟体。
《论语·宪问》: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在儒家看来,他的思想统统都是异端邪说,遭到儒家的抵制,被后世淹没。
——以上材料均摘自吴晓波著《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之《管仲变法:
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管仲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9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思想“被后世淹没”的原因。
(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
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
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
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
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
(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
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
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
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
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
……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
”“(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
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
(7分)
历史答案
不同之处:
指出的不同指出表述明确清楚。
如:
编撰体例不同、内容编排的不同等(4分)
分析原因:
观点正确,能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如:
教材编写的时代角度。
(8分)
示例:
不同之处:
编撰体例不同。
目录A以编年体为主要体例,目录B以章节体为主要体例。
原因分析:
目录A编写于清末,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刻,虽有借鉴近代史学体例,但受传统史学编撰体例的影响更加深刻。
目录B编撰与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促进了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更加深入,历史教材的编写更多地受到近代西方史学体例的影响。
目录B反映了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编写近代化的发展方向。
45、
(1)评价:
管仲是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
(2分)
认识:
凯恩斯主义强调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经济的干预手段,以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管仲改革,确实有许多内容基本符合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则。
(3分)建立国储粮制度,干预粮价,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经典模式;(2分)扩大政府开支,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
(2分)
(2)原因:
管仲“以商止战”、“和平称霸”的思想与战国时代特点(诸侯兼并,战争频繁)不相适应;与儒家思想格格不入,遭到后世儒家的抵制;商鞅变法提倡重农抑商思想,管仲的思想除盐铁专卖外没有了“市场”。
(6分)
46、
(1)邦联;按《邦联条例》,中央政府没有实权,而各州的权力却很大,形成各州指挥中央的局面。
(6分)
(2)联邦制:
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权力的平衡;参、众两院的设计:
大小州之间(蓄奴州和自由州之间)的权力的平衡;三权分立:
联邦政府内部机构之间(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的平衡。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