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3057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模板.docx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模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模板.docx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模板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

一、项目名称

中国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

自然资源部

提名意见:

该项目以中国及邻区古元古代以来大陆板内构造—火山岩浆作用性质及演化历史为主线,重点聚焦大陆—超大陆构造与大规模火山作用关系、中亚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大规模火山活动性质及与大陆形成—裂解的关系、鉴别“含矿”和“不含矿”大火成岩省的地球化学标志和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作用性质等国际地学前沿重大基础课题,展开长期、深入和系统研究,取得了多项具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如:

⑴首次提出天山及相邻地区广泛分布的石炭纪—早二叠世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并与同时代的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和花岗岩共同构成“天山—塔里木(中亚)大火成岩省”;⑵首次建立有效区分大陆玄武岩和弧(岛弧+陆缘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准则和鉴别“含矿”和“不含矿”大火成省的地球化学标志;⑶提出华北克拉通上分布的古元古代晚期岩浆岩和中国若干古陆块上分布的新元古代中-晚期火山岩均产出于陆内裂谷环境,分别与Columbia和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有关;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性质的时空迁移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有关。

该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24篇。

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521次,总他引812次;发表于国际著名刊物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Bulletin单篇论文SCI他引147次,总他引203次。

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1991年以来,在国土资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以中国及邻区古元古代以来大陆板内构造—火山岩浆作用性质及演化历史为主线,重点聚焦大陆—超大陆构造与大规模火山作用关系、中亚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大规模火山活动性质及与大陆形成–裂解的关系、鉴别“含矿”和“不含矿”大火成岩省的地球化学标志和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作用性质等国际地学前沿重大基础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在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创新性成果。

1.解决了2个国际重大基础地学问题:

⑴发现古元古代以来,中国及邻区不同时代的陆块和地块中,曾发生过7次大规模板内火山作用,详细构建了它们与全球大陆—超大陆构造演化的对应关系;⑵首次发现并提出中国西北部(及中亚地区)大面积分布的石炭纪−早二叠世火山岩系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并与同时代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和花岗岩共同构成了“天山—塔里木(中亚)大火成岩省”,起源于地幔柱,可能是古特提斯拉伸裂解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在中亚地区的地表响应。

2.地球化学判别理论实现2项创新:

⑴首次建立了有效区分大陆玄武岩和弧(岛弧+陆缘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准则,解决了国际大火成岩省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性地球化学问题;⑵通过系统对比研究峨眉山、西伯利亚和德干等三个大火成岩省,提出鉴别“含矿”和“不含矿”大火成岩省的地球化学标志,对大火成岩省发育区的找矿战略规划和部署有重要指导作用。

3.大陆板内火山作用与构造演化关系取得3项创新认识:

⑴发现华北克拉通上分布的古元古代晚期(1.84-1.62Ga)岩浆岩(包括岩墙/岩床/侵入体和火山岩)产出于陆内裂谷环境,提出它们是与Columbia超大陆裂谷化作用相伴的全球性裂谷岩浆作用的产物;⑵发现中国境内若干古陆块和微陆块上大面积分布的新元古代中-晚期(848-540Ma)火山岩产出于陆内裂谷环境,提出它们是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和裂解作用相伴的全球性裂谷岩浆作用的产物;⑶发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作用逐渐从钠质+钾质变为钾质-超钾质+埃达克质;同时,火山作用显示规律性时、空迁移。

该项新发现对于认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执行以来,发表专著6部和论文120余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24篇。

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521次,总他引812次;发表于国际著名刊物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Bulletin单篇论文SCI他引147次,总他引203次。

上述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大陆板内火山岩研究的发展,受到国际大火成岩省委员会主席Ernst和Pirajno、Bryan、Kröner、Santosh等海外著名科学家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其韩、肖序常、李廷栋、任纪舜、金振民、莫宣学、侯增谦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及(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江博明等的高度评价、赞赏、认同和引用。

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05年)。

1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人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四、客观评价

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5年,附件37)。

1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附件38),1人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附件38)。

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521次,总他引812次;单篇论文SCI他引147次,总他引203次(附件17)。

⒈团队在火山岩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

①代表性论文1、2、3、4、8对天山及邻区石炭纪火山岩系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著名矿床学家Pirajno和毛景文院士等(附件9)以及Pirajno和GondwanaResearch杂志主编Santosh(附件10)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简平研究员和德国著名地质学家Kröner及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杂志主编(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江博明等(附件11)以及任纪舜院士等(附件12、20)以及金振民院士等的赞同和多次引用:

"AvailablestudiesrevealedthatthewidespreadEarlyCarboniferousvolcanicsuccessionunconformablyoverliesthestronglydeformedmetamorphosedpre-CarboniferoussterataintheChineseTiashan(Xiaetal.,2004,2008,2012)"(附件16:

引文8)。

他们发表的论文完全认同团队关于古亚洲洋在石炭纪初已经闭合、天山及其邻区在早石炭世时已经进入陆内裂谷演化阶段、并诱发产生以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为代表的早石炭世中期(344-325Ma)新生红海型洋盆等认识。

②团队提出的区分大陆玄武岩和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准则(附件5)已得到国际地学界普遍好评、赞扬和利用。

例如:

巴西地质学家Martins、Toledo、Silva等全面利用该准则,详细论证了巴西Amazonian克拉通南部Carajás盆地中的新太古代Parauapebas玄武岩系是形成于造山后的大陆裂谷拉伸环境(附件13)。

③代表性论文6对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岩石成因及其与高原隆升关系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张泽明研究员和Santosh等的认同和引用(附件14)。

④北京大学宋述光教授等在代表性引文7(附件15)中多次正面引用了代表性论文7(附件7)和团队的其他论文和专著的大量资料,论述祁连山地区的火山岩和蛇绿岩的特点及大地构造演化史。

⑤Pirajno和Santosh正面引用了团队有关中国新元古代中期裂谷火山作用的研究成果:

"Xiaetal.(2012)examined~900Marift-relatedvolcanisminChinaandsuggestedthiseventtemporallycoincidedwiththeseparationofAustralia,EastAntarctica,SouthChinaandLaurentia,aspartofthewiderRodiniabreakup."(附件36)。

⒉著名大火成岩省研究者ScottE.Bryan和国际大火成岩省委员会主席RichardE.Ernst在他们2008年发表的论文"ReviseddefinitionofLargeIgneousProvinces(LIPs)(Earth-Sci.Rev.86:

175-202.)"中对团队有关"天山–塔里木(中亚)大火成岩省"的发现和厘定予以肯定和认可,并在他们编制的"全球大火成岩省分布图"中标出了"天山"和"塔里木"2个亚省的位置(参见附件19)。

⒊著名大地构造学家任纪舜院士等在引文4(附件12)和附件20中对夏林圻团队有关中亚地区石炭系-下二叠统火山岩系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如下高度评价和称赞:

"Aftermanyyears’studies...XiaLinqiandhisteamhavediscoveredthattheophiolitesexposedinnorthernXinjiangaremainlyofEarlyPaleozoicage,partlyofDevonianorearliestCarboniferous.TheCarboniferous-LowerPermianvolcanosedimentaryseriesarefoundtorestuponPrecarboniferousgeologicalbodiesincludingophioliteswitharegionalangularunconformity.ThePrecarboniferousrocksbelowthecontactaremuchmoremetamorphosedanddeformedthantheoverlyingCarboniferous.ItcanbethoughtthatthePaleo-AsianOceanintheCentralAsiaareawasclosedatthebeginningoftheCarboniferousPeriod…TheretrogradationalsequenceoftheCarboniferousrocksandintraplate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Carboniferous-LowerPermianbasalticlavasindicatethatthevolcano-sedimentaryseriesmightbeformedintheextensionalsettingafteracollisionalorogenyfollowingtheclosureofthePaleo-AsianOceanintheearliestCarboniferous(Xiaetal.,2008,2012)…onthebasisofthematerialsdrawnfromtheIGMA5000hisviewabouttheareaseemstobetruetothefact."。

"判定中亚地区石炭系-下二叠统火山岩,…不是形成于板块俯冲体制下的弧火山岩,而是造山后伸展环境下形成的(夏林圻等,2008;Xiaetal.,2012),当时中亚地区可能已不存在所谓沟—弧—盆系,这一点,对研究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模型十分有价值。

"

⒋建立区分大陆玄武岩和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准则是团队的重要科学发现和贡献。

代表性论文5(附件5)的主审人RchardErnst(国际大火成岩省委员会主席)对该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称赞。

其评审意见(2014年5月8日)(详见附件21)如下:

"IapplaudtheauthorintacklingakeygeochemicalquestionforresearchersonLargeIgneousProvinces(LIPs)…Theauthorhasreviewedanumberofcontinentalbasaltsettingsandshownhowthelithosphericallycontaminatedbasalts,whivhhaveanapparentsubductionsignature,caninfactbedistinguishedfromthesubductionsignatureoftruesubduction-zonebasalts.…Sothisisanimportantcontribution…"。

⒌专家们的评审、鉴定意见(附件22,23,24,25,26,27,28,29,30,31):

由沈其韩、肖序常、李廷栋、任纪舜、莫宣学和侯增谦院士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如下正面评价意见:

"①建立了有效确定古大陆内火山岩成因构造背景的地球化学准则。

②首次提出和查明中亚(天山‒塔里木)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是一个有利成矿的含矿大火成岩省,起源于地幔柱,可能是古特提斯拉伸裂解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在中亚地区的地表响应。

③对峨眉山、西伯利亚和德干等三个大火成岩省进行了系统对比研究,提出鉴别"含矿"和"不含矿"大火成岩省的地球化学标志。

④提出华北古陆块(或克拉通)上的古元古代晚期(距今1.84–1.62Ga)裂谷岩浆作用是Columb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的产物。

⑤提出新元古代中-晚期若干中国古陆块上的大规模裂谷火山活动是Rodinia超级大陆裂解的地质记录。

"

 

五、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论文专著

名称/刊名

/作者

年卷页码

(xx年xx卷

xx页)

发表时间(年月日)

通讯作者(含共同)

第一作者(含共同)

国内作者

SCI

他引次数

他引总次数(SCI+CSCD+CNKI)

论文署名单位是否包含国外单位

1

PetrogenesisofCarboniferousrift-rilatedvolcanicrocksintheTianshan,northwesternChina/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Bulletin/Lin-QiXia,Xue-YiXu,Zu-ChunXia,Xiang-MinLi,Zhong-PinMa,Li-SherWang

2004年116卷419-433页

2004年4月01日

夏林圻

夏林圻

夏林圻,徐学义,夏祖春,李向民,马中平,王利社

147

203

2

Carboniferouspost-collisionalriftvolcanismoftheTianshanMountains,northwesternChina/ActaGeologicaSinica(EnglishEdition)/XiaLinqi,XuXueyi,XiaZuchun,LiXiangmin,MaZhongping,WangLishe

2003年77卷338-360页

2003年09月01日

夏林圻

夏林圻

夏林圻,徐学义,夏祖春,李向民,马中平,王利社

31

40

3

RelativecontributionsofcrustandmantletothegenerationoftheTianshanCarboniferousrift-relatedbasiclavas,northwesternChina/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Lin-QiXia,Zu-ChunXia,Xue-YiXu,Xiang-MinLi,Zhong-PinMa

2008年31卷357-378页

2008年01月01日

夏林圻

夏林圻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李向民,马中平

63

75

4

ReassessmentofpetrogenesisofCarboniferous-EarlyPermianrift-relatedvolcanicrocksintheChineseTianshananditsneighboringareas/SeoscienceFrontiers/LinqiXia,XueyiXu,XiangminLi,ZhongpingMa,ZuchunXia

2012年3卷445-471页

2012年01月01日

夏林圻

夏林圻

夏林圻,徐学义,李向民,马中平,夏祖春

47

57

5

Thegeochemicalcriteriatodistinguishcontinentalbasaltsfromarcrelatedones/Earth-ScienceReviews/Lin-QiXia

2014年135卷195-212页

2014年09月28日

夏林圻

夏林圻

夏林圻

20

27

6

CenozoicvolcanismandtectonicevolutionoftheTibetanplateau/GondwanaResearch/LinqiXia,XiangminLi,ZhongpingMa,XueyiXu,ZuchunXia

2011年19卷850-866页

2011年01月01日

夏林圻

夏林圻

夏林圻,李向民,马中平,徐学义,夏祖春

79

80

7

MagmagenesisintheOrdovicianbackarcbasinsoftheNorthernQilianMountains,China/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Bulletin/Lin-QiXia,Zu-ChunXia,Xue-YiXu

2003年115卷1510-1522页

2003年12月01日

夏林圻

夏林圻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

62

91

8

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斜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蛇绿岩成因研究/岩石学报/徐学义,夏林圻,马中平,王彦斌,夏祖春,李向民,王立社

2006年,22卷,83-94页

2006年01月01日

徐学义

徐学义

徐学义,夏林圻,马中平,王彦斌,夏祖春,李向民,王立社

72

239

合计

521

812

 

六、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五位完成人完成该项目时的工作单位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注]第三完成人徐学义,完成该项目后,于2016年,被调往北京中国地质查局局本部工作)。

其中,第一完成人夏林圻负责组织实施了本项目的研究工作。

围绕项目研究主题,李向民、徐学义、马中平、夏祖春均在同一项目组中参与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是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其中第一完成人夏林圻与第三完成人徐学义等合作发表了代表性论文1、2和4;第一完成人夏林圻与第二完成人李向民及第四完成人马中平等合作发表了代表性论文6;第一完成人夏林圻与第五完成人夏祖春及第三完成人徐学义合作发表了代表性论文7;第三完成人徐学义与第一完成人夏林圻等合作发表了代表性论文8。

承诺:

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

夏林圻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

序号

合作方式

合作者

合作时间

合作成果

证明材料

备注

1

共同立项、

专著合作、

论文合作

夏林圻、徐学义、夏祖春、李向民、马中平

2001年至2005年

专著:

天山岩浆作用,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年

代表性论文1

附件1

附件33

2

共同立项、

专著合作、

论文合作

夏林圻、徐学义、夏祖春、李向民、马中平

2001年至2005年

专著:

天山岩浆作用,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年

代表性论文2

附件2

附件33

3

共同立项、

专著合作、

论文合作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李向民、马中平

2006年至2010年

专著:

中国中西部及邻区大陆板内火山作用,科学出版社,2013年

代表性论文3

附件3

附件34

4

共同立项、

专著合作、

论文合作

夏林圻、徐学义、李向民、马中平

2011年至2014年

研究报告:

中国及邻区构造演化过程中几个关键时段火山岩研究,2015年。

代表性论文4

附件4

附件35

5

共同立项、

专著合作、

论文合作

夏林圻、李向民、马中平、徐学义

2011年至2014年

研究报告:

中国及邻区构造演化过程中几个关键时段火山岩研究,2015年

代表性论文6

附件6

附件35

6

共同立项、

专著合作、

论文合作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

1996年至2000年

专著:

北祁连山构造-火山岩浆-成矿动力学,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年

代表性论文7

附件7

附件32

7

共同立项、

专著合作、

论文合作

徐学义、夏林圻、马中平、夏祖春、李向民

2001年至2005年

专著:

天山岩浆作用,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年

代表性论文8

附件8

附件33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排名

夏林圻

研究员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长期从事火山岩研究,负责组织实施本项目研究。

建立有效区分大陆玄武岩和弧(岛弧+陆缘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准则;发现天山及邻区石炭纪早二叠世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提出天山(中亚)大火成岩省创新认识及其地幔柱成因模式,并将其划分为“天山”和“塔里木”2个亚省;建立区分“含矿”和“不含矿”大火成岩省的地球化学标志;系统地论证若干中国古陆块(和微陆块)上的新元古代中-晚期大规模裂谷火山活动是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和裂解作用的响应;提出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作用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的火山响应。

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代表性论文1、2、3、4、5、6和7。

在该项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100%。

1

李向民

研究员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协同第一完成人夏林圻,负责中国境内各古陆块(和微陆块)上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中-晚期—早寒武世火山岩系和天山及邻区广泛分布的石炭纪-早二叠世火山岩系研究,发现它们是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提出前者在成因上应是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作用的组成部分,后者可能是与古特提斯裂解作用相关。

合作完成代表性论文1、2、3、4、6和8。

在该项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70%。

2

徐学义

副总工程师

研究员

完成该项目后,于2016年,被调往北京中国地质查局局本部工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负责北天山地区晚古生代巴音沟蛇绿岩、扬子克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