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及答案.docx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对于轻型井点降水方法的平面布置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大于5m时,则宜采用单排降水
B.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宜采用双排线状降水.
C.面积较大的基坑宜采用环状井点降水
D.面积较大的基坑也可布置为"U"形,目的是为节省井点数量
正确答案:
D
2.采用捶击沉桩法打预制桩时,若为摩擦桩,桩入土深度的控制方法为()。
A.只控制其贯入度B.只控制其标高
C.以控制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D.以控制贯入度为主,标高作为参考
正确答案:
C
3.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跨度为8m,其模板设计时,起拱高度宜为()。
A.4mmB.6mmC.16mmD.25mm
正确答案:
C
4.混凝土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A.荷载
B.弯矩
C.剪力
D.压力
正确答案:
C
5.由于无粘结预应力筋一般为曲线配筋,故应采用()。
A.先两端张拉,后浇筑混凝土
B.先浇筑混凝土,后一端张拉、一端锚固
C.先浇筑混凝土,后两端同时或分段张拉
D.先一端张拉、一端锚固,后浇筑混凝土
正确答案:
C
6、预制混凝土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方可起吊,达到()方可运输和打桩:
(B)
A.70%,90%B.70%,100%C.90%,90%D.90%,100%
7、关于直吊绑扎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翻身后两侧吊,抗弯强度满足,不易开裂B.易就位对正
C.吊索长D.需要起重机的起重高度比斜吊绑扎法低
8、土方边坡的边坡系数是以(C)之比表示。
A、土方开挖深度与底宽
B、土方每层开挖深度与底宽
C、底宽与土方每层开挖深度
D、土方每层开挖深度与土方总开挖深度
9、地下室砼墙体一般只允许留设水平施工缝,其位置宜留在受(B)处。
A、轴力较小;B、剪力较小;
C、弯矩最大;D、剪力最大
10、钢筋等强代换公式为(C)。
A、fy2As2≤fy2As1B、fy1As2≤fy1As1
C、fy2As2≥fy1As1D、fy2As1≥fy2As2
得分
二、问答题(40分)
1、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技术措施:
答:
宜采取保温保湿养护为主体,抗放兼施为主导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1.在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砼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2.配合比设计应符合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外,还应符合大体积砼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应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砼绝热温升值。
3.控制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及入模温度:
如降低拌合水的温度,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等
4.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
5.掺入缓凝、减水、微膨胀的外加剂
6.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进行养护,加强监测管理
7.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留置变形缝、后浇带或采用跳仓法施工控制结构不出现裂缝。
8.结合结构配筋,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
9.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2、简述履带式起重机的起重高度、起重荷载及工作幅度与起重机臂长及仰角之间的关系。
答:
起重量、起重半径、起重高度三个工作参数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取值大小取决于起重臂长度及仰角大小,当起重臂长度一定时,随着仰角增加,起重量和起重高度增加,而起重半径减小;当起重臂的仰角不变时,随着起重臂长度的增加,起重半径和起重高度增加,而起重量减小。
3、正置式屋面:
是指保温层位于防水层下方的保温屋面。
该保温方式是传统的屋面保温方式。
特点是对保温材料要求条件较低,价廉。
缺点为施工程序复杂,使用寿命短,屋面易漏水。
倒置式屋面:
是指保温层位于防水层之上的保温屋面。
其优点是由于保温材料的保护作用,使防水层避免了室外温度剧变、紫外线辐射作用及施工人员踩踏等带来的损害,从而大大延长了防水材料的使用年限,有效解决了屋面漏水的问题
4、简述单层工业厂房综合吊装法的特点。
答:
安装方法
优点
缺点
综合
安装法
1、起重机的开行路线短,停机点位置少
2、可为后续工程及早提供工作面,使各工种交叉平行流水作业
1、一种起重机械吊装多种类型的构件,起重机的工作性能不能充分发挥
2、吊具更换频繁,施工速度慢
3、校正时间短,校正工作困难
4、施工现场构件繁多,构件布置复杂,构件供应紧张
5、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答: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得分
三、计算题(40分)
1、某场地平整的方格网边长为20m,角点的地面标高如图1所示,地面排水坡度ix=3‰,iy=2‰,试计算确定场地平整达到挖填平衡的设计标高H0和考虑排水坡后的各角点设计标高(Hn)并标注于图各角点右下角,施工高度标注于图角点右上角。
并求零线。
解:
由图知,方格数N=7
考虑泄水坡度计算得;
H8‘=28.67m
H1‘=Ho-40×3‰+20×20‰=28.67-0.12+0.04=28.59m
H2‘=H1+20×3‰=28.59+0.06=28.65m
H3‘=H2+20×3‰=28.65+0.06=28.71m
H4‘=H3+20×3‰=28.7l+0.06=28.77m
H5‘=H4+20×3‰=28.77+0.06=28.83m
H6‘=Ho-40×3‰=28.67-0.12=28.55m
H7‘=H6+20×3‰=28.55+O.06=28.61m
H9‘=H8+20×3‰=28.67+0.06=28.73m
H10‘=H9+20×3‰=28.73+0.06=28.79m
H11‘=H0-40×3‰-20×2‰=28.67-O.12-O.04=28.51m
H12‘=H11+20×3‰=28.51+0.06=28.57m
H13‘=H12+20×3‰=28.57+0.06=28.63m
H14‘=H13+20×3‰=28.63+0.06=28.69m
将调整后的场地设计标高标注于图角点右下角上,其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即为施工需挖(+)或填(-)土方高度(见图角点右上角)。
2、某条形基础,断面尺寸如图所示,总长度100m,基础体积为110.4m3,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2,最后可松性系数为1.04,求该基槽自然状态下的填土量和松散状态下的弃土量。
(10分)
答:
挖土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为100×(1.5+2.5)×1/2=200m3
回填土在回填状态下的体积为200-110.4=89.6m3
回填土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为89.6/1.04=86.2m3
弃土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为200–86.2=113.8m3
弃土在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为113.8×1.2=136.6m3
3、某建筑物简支梁配筋如图所示,试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并绘制钢筋配料单。
钢筋保护层取25mm。
(梁编号为L1,共10根)
【解】
(1)绘出各种钢筋简图(见表)。
钢筋配料单
构件名称
钢筋编号
简 图
钢号
直径(mm)
下料长度(mm)
单根根数
合计根数
质量(kg)
L1梁
(共
10根)
(1)
φ
25
6802
2
20
523.75
(2)
φ
12
6340
2
20
112.60
(3)
φ
25
6824
1
10
262.72
(4)
φ
25
6824
1
10
262.72
(5)
φ
6
1298
32
320
91.78
合计
Φ6:
91.78Kg;Φ12:
112.60kg;Φ25:
1049.19kg
(2)计算钢筋下料长度
①号钢筋下料长度
(6240-2×25+2×200)+2×6.25×25-2×2×25=6802(mm)
②号钢筋下料长度
6240-2×25+2×6.25×12=6340(mm)
③号弯起钢筋下料长度
上直段钢筋长度240+50+500-25=765(mm)
斜段钢筋长度(500-2×25)×1.414=636(mm)
中间直段长度6240-2×(240+50+500+450)=3760(mm)
下料长度(765+636)×2+3760-0.5×25+2×6.25×25=6824(mm)
④号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为6824mm。
⑤号箍筋下料长度
宽度200-2×25+2×6=162(mm)
高度500-2×25+2×6=462(mm)
下料长度为(162+462)×2+50=1298(mm)
4、已知C20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为:
1∶2.55∶5.12,水灰比:
0.65,经测定砂的含水率Ws=3%,石子含水率Wg=1%,每1m3混凝土水泥用量310kg,如采用JZ250型搅拌机,出料容量为0.25m3,试求用袋装水泥时,每搅拌一次的装料数量。
解:
(2分)施工配合比为:
1∶2.55(1+3%)∶5.12(1+1%)=1∶2.63∶5.17
(4分)每1m3混凝土材料用量为:
水泥:
310kg;
砂子:
310×2.63=815.3kg
石子:
310×5.17=1602.7kg
水:
310×0.65-310×2.55×3%-310×5.12×1%=161.9kg
(4分)出料容量为0.25m3,用袋装水泥时,每搅拌一次的装料数量为:
水泥:
310×0.25=77.5kg(取一袋半水泥,即75kg)
砂子:
815.3×75/310=197.325kg
石子:
1602.7×75/310=387.75kg
水:
161.9×75/310=39.17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