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2228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课标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课标解读:

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几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诵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首古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古风”和”近体诗”两种诗歌体裁的基础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为学生领会和学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供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例。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接触诗歌赏析,对于具体的方法还很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同时,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多角度朗读很重要。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和换词的方法品读景物描写——品秋景

2、通过“知人论世”和“相关诗句延伸”体悟、揣摩作者的情感——悟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法、品读法

教学评价:

1.通过“情境渲染导入新课”、“诵读感知,体验诗情”、完成学习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品读感悟、读出诗情”、“拓展延伸、尝试评价”完成教学目标2的检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元曲常识导入

二、解 题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大多数为只曲,每首各自为韵,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

三、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文场“曲状元”之称。

杂剧有《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卷。

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四、听读

播放朗读录音,生听录音后,个别朗读,小组朗读,齐读。

五、文本解读

文本内容解析

六、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

写了什么景?

哪几句是抒情的?

写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抒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写景的句子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抒情的句子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写景:

枯藤老树昏鸦(苍凉),小桥流水人家(温馨),古道西风瘦马(荒凉)。

抒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乡)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与其他景物营造的氛围有什么不同吗?

,你如何理解作者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呢?

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此句正对比前后句中的人生之苍悲,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终此一生不可得,来衬托“断肠人”的乡思哀愁。

七、诗句解析

枯藤老树昏鸦

1、思考这三种景物给我们营造了秋天一种怎样的氛围?

2、为什么这几个字就能给我们带来这种感觉?

换成“青藤大树乌鸦”还有这种感觉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古道西风瘦马

1、古道是什么样的道路?

2、西风是什么样的风?

换成微风或清风好不好?

3、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是什么关系?

八、请用简洁的语言给这幅图画取个恰当的标题。

游子思乡图

九、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2、对比映衬

3、语言精练,富有特色

十、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

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

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

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

时间

 

情境渲染导入新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段秋思。

大家是否记得唐代的王建有《秋思》?

(生与师齐背):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背称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板书课题:

天净沙•秋思)

背诵《秋思》

师生共同背诵古诗,创设氛围,布设“情感场”,为引入诗歌情境做好铺垫,同时是前后知识形成链条,为研究性学习和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5分钟

 

诵读感知体验诗情

1、出示学习目标

2、听读这首小令,谈谈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受?

你从哪些景物可以感受出来?

3、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小令。

1、学生勾点圈画相关景物,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生朗读

通过朗读指导,主要是让学生把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朗读古诗的水平;对于物象的初步感知,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10

 

品读感悟读出诗情

1、品读“枯藤老树昏鸦”(出示图片和诗句“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

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昏鸦何处落,野渡少人行。

黄叶声在地,青山影入城。

——文天祥)

2、品读“小桥流水人家”(出示图片)

3、品读“古道西风瘦马”(出示图片和诗句“古道迢迢人迹稀”)

4、题为“秋思”,那作者又思什么呢?

5、知人论世(出示马致远资料)

1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意象”并阐释理由。

2、结合相关诗句,说出自己的见解。

此环节通过学生描绘图景,体悟诗情,若学生有理解不足之处,教师加以引导,锻炼学生的联想和口头表达能力。

15

拓展延伸

尝试评价

出示评价语:

意象虽然纷繁

却丝毫不显琐碎

语言如同白话

意境却辽阔深远

1、介绍当代演绎沙宝亮《天净沙》

1、学生尝试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沙宝亮《天净沙》

此环节是课文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0

作业布置

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课堂练笔

练笔环节,让学生传达自己的心声。

5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深秋晚景图: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我感到语文课堂一定要紧紧抓住教学重点,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最大容量地去训练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应力求达到知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在此同时,听过好几节语文课,有些教师只在于过多进行内容分析,而忽视了作者的情感抒发,“文以情而发,”我始终还是坚信这样的一句话,因此在课堂上我仅仅抓住“秋思”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词语、句子进行品读和赏析,品读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同时对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拓展延伸,像讲到“昏鸦”时,我让学生读相关诗句“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

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元稹。

昏鸦何处落,野渡少人行。

黄叶声在地,青山影入城。

——文天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昏鸦”意象的理解。

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来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要循此继进,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我采用“学生自己用话描绘诗歌”的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又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了。

在这节课上,我在今后教学更需要注意的是,我讲的语言还是太多,不能够做到简炼,在教学有序的衔接时,不能够做到很好地过渡,过于太强势,课堂设计的教学问题还不能够具有开放性,在讲这首小令的情语时“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时,没有做到深入下去,给人一种没有沉下来的感觉,有的只是泛泛地讲,没有点到重要内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