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2206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docx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docx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

一、重要概念与观点

1.指挥和控制物质流动的是信息流。

决定消息中含信息量大小的是消除不确定程度。

信息在系统的运动过程中可以看作是负熵,信息量愈大,则负熵愈大。

信息量的单位是比特(Bit)。

投掷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的H(x)=2.6比特。

2.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3.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4.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等六个阶段,其中数据处理发展最快的阶段是蔓延。

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

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组织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5.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任务的层次可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战术管理)、运行控制、业务处理等四层。

安东尼等人通过对欧美制造企业的长期研究,系统地描述出了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提出了反映包含整个供应链信息管理全景的系统结构,这一结构称为安东尼金字塔模型。

6.一般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的,尽量把信息产生的企业过程和使用的企业过程划分在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了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U/C矩阵的主要作用是确定子系统的划分。

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功能,并用字母U(use)和C(create)表示功能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交叉点上标C的表示这个数据类由相应的功能产生,标U的表示这个功能使用这个数据类。

7.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用户需求,具体任务是:

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

逻辑方案不同于物理方案,前者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系统分析的任务;后者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系统设计的任务。

8.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的包括管理、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结论要求明确指出以下三者之一:

可以立即开发;改进原系统;目前不可行,推迟开发。

9.组织结构指的是一个组织(部门、企业、车间、科室等)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通常可用组织结构图来表示。

为了实现系统的目标,系统必须具有各种功能,调查中可以用功能层次图来描述从系统目标到各项功能的层次关系。

10.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的流向。

表格分配图可帮助分析员表示出系统中各种单据和报告都与哪些部门发生业务关系。

11.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数据字典是详细分析数据的工具,其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等六个元素进行具体的定义。

数据流程图中比较复杂而不便在数据字典中作出定义的处理逻辑,可以用判断树、判断表(又称决策表)、结构英语表示法等描述工具来加以说明。

12.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指分析数据的类型(字符型、数据型、日期型等)、数据的长度(位数、小数位数)、取值范围(最大值、最小值)和发生的业务量(如每天发生几笔)。

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将数据的属性分为固定值属性、固定个体变动属性、随机变动属性等三类。

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可分为成批处理方式和联机实时处理方式两类。

13.逻辑方案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是新系统开发中要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是今后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

其内容包括:

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14.系统设计也称为系统的物理模型设计,其原则是:

系统性(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考虑,如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等)、灵活性(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如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经济性(如不要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

15.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

其种类包括:

顺序码、区间码(多面码、上下关联区间码、十进位码)、助忆码。

16.功能结构图就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

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信息系统流程图表达了各功能之间的数据传送关系。

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的步骤:

先为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个处理功能画出数据关系图,然后把各个处理功能的数据关系图综合起来,形成整个系统的数据关系图,即信息系统流程图。

17.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设计依据:

系统的吞吐量、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处理方式、地域范围、数据管理方式。

18.系统设计过程与实施过程相反,不是从输入设计到输出设计,而是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包括数据规范和数据准备的过程。

在输入设计中,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则。

19.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主要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

处理文件(事务文件)是存放事务数据(包含对主文件进行更新的数据)的临时文件。

工作文件是在处理过程中暂时使用的中间文件。

周转文件是用来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的文件。

文件设计就是根据文件的使用要求、处理方式、存储量、数据的活动性以及硬件设备的条件等,合理确定文件类别,选择文件介质,决定文件的组织方式和存取方法。

数据库设计包括用户要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四阶段。

20.系统设计报告的内容包括: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代码设计方案、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文件设计方案、程序模块说明书。

21.系统实施是开发信息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

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照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

22.MIS物理系统的实施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统列活动的总和。

23.对程序设计的目标包括:

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

在小程序设计中,主要强调程序的正确和效率。

对于大型程序,人们则倾向于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然后才是效率。

24.编写程序应符合软件工程化思想,即应利用工程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这不仅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而且便于将来的维护和修改。

具体是:

从整体上,应采用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在具体编程中,则应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25.在模块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模块的独立性、模块大小划分要适当、模块功能要简单、共享的功能模块应集中。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指采用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的方法。

26.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是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

其一般包括:

程序调试、分调(功能调试)、总调(能行性联调)、特殊测试。

27.系统切换指由旧的、手工处理系统向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过渡的过程。

切换的方法有:

直接切换法、并行切换法、试点过渡法。

在新旧系统切换时,难度最大的转换是人工的转换。

28.系统运行管理包括:

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

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

29.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需要的人材包括:

系统工作人员、程序员、操作员、硬件人员、项目负责人。

项目开发还应由管理人员参与,并应加强用户和设计人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30.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内容包括:

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评价、对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对信息系统的应用评价、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

3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率一直很低。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

弄清需求,正确描述需求;加快程序设计,并允许快速修改;系统开发各个阶段应能顺利衔接。

32.统一建模语言(UML)使用一系列图来描述系统:

采用用例图来描述系统的行为需求;采用类图来规定问题域的词库;采用时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来规定系统中软件的行为以及描述类和对象如何相互作用;采用类图和组件图来描述系统的软件结构;采用配置图描述运行软件的处理器和设备的拓扑。

33.对象指客观世界存在的任何事物,其基本构成要素有:

标识、数据(属性)、操作(行为)、接口。

对象的属性和操作是相互影响的。

对象的操作可以改变对象的属性,对象的属性决定了对象可能的行为。

对象之间可通过消息相互联系。

34.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是对象的描述,对象是类的实例。

对象的关系可以分为:

概括(也称作继承,类与衍生体之间的关系)、聚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消息连接(调用关系)。

在分析阶段主要确定对象之间的静态关系。

对象之间的消息连接在设计阶段完成。

35.在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中,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主要部分包括:

问题领域子系统(包括实体对象和控制对象)、人机交互子系统(包括用户接口所需的控制对象)、外部接口子系统(包括一切与系统交互作用的非用户系统,如打印机)、数据管理子系统(提供在某种数据管理系统中进行对象存储与读取的基础结构)、任务管理字系统(一般出现在多用户环境中)、基础对象子系统(提供所有自系统要求的公共基础构造体,如串、数组等)。

36.UML是一种建模语言(而不是一种方法),其定义包括UML语义和UML表示法两个部分。

37.统一建模语言(UML)可以用下列五类图(共10种)来描述系统模型:

第一类是用例图,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

第二类是静态图,包括类图、对象图和包图。

第三类是行为图,包括状态图、活动图。

第四类是交互图,包括时序图、协作图。

第五类是实现图,包括构件图、配置图。

38.购置商品软件可加快信息系统的开发进度,并能较大力度地推动组织变革与流程改革,但个性要求难以满足,不能解决所有管理问题;而专门开发软件能解决这些问题,但开发有一定风险。

因此,通常采用购置与专门开发并举的集成方式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即:

购置管理过程较稳定,模式较统一的功能模块;专门开发稳定性差,个性化强的功能模块。

39.信息系统的开发常以项目方式进行。

当项目活动延误时,可能采取的开发进度控制措施有:

(1)对不确定性问题,工作计划留有一定宽裕度,如工作量取上限,预设机动时间等;

(2)经常与用户交换意见,掌握企业发展动向,及时明确遗留的不确定问题,减少返工现象;(3)关键路线上的活动延误时,增加开发人员或加班加点,或集中人力予以重点解决;(4)上述措施无效时,调整原定计划,如工作步骤次序调整,局部删减。

40.在信息系统项目中,一般建议的人员培训内容包括:

信息系统基本概念、计算机基本知识、管理方法、本企业信息系统介绍、本企业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

41.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是影响系统质量与效果的两个同等重要方面。

运行管理的任务包括:

日常运行的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记录、系统日常维护、系统适应性维护)、系统文档规范管理、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42.信息系统文档内容及产生阶段

文档类别

文档内容

产生阶段

技术文档

系统总体规划报告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数据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

系统设计

系统使用说明书、系统测试报告、系统维护手册(运行中继续完善)

系统实施

管理文档

系统需求报告

系统开发前

系统开发计划、系统开发合同书(委托或合作开发时)、系统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审批意见

系统分析

系统实施计划、系统设计审核报告

系统设计

系统试运行报告、系统维护计划

系统实施

系统运行报告、系统开发总结报告、系统评价报告、系统维护报告

系统运行与维护

记录文档

会议记录、调查记录

各阶段

系统运行情况记录、系统日常维护记录、系统适应性维护记录

系统运行与维护

43.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工作主要包括:

制定严密的安全与保密制度,深入宣传与教育,提高安全与保密意识;制定损害恢复规程;配备齐全的安全设备;设置切实可靠的系统访问控制机制(权限、用户身份确认、防火墙设置等);完整地制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备份;敏感数据尽可能隔离存放,由专人保管。

44.信息系统的评价内容包括:

信息系统的规模与先进性;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与深度;系统的质量;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性;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45.信息管理部门的责任是:

引入和配置信息技术,开发和组织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通常,信息管理部门人员数约是组织总人数的1%~3%。

46.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特征:

对准上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决策问题;把模型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取及检索技术相结合起来;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使用;强调对环境及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适应性;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快速传递和处理信息。

47.一般认为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有两库结构(数据库、模型库)和基于知识的结构等两种基本形式。

在两库结构基础上加入方法库,就构成了三库结构的决策支持系统;再与基于知识的DSS结构相结合,就构成了四库结构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48.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组成部分:

人机对话子系统是DSS的一个窗口,它的好坏标志着DSS的实用水平。

数据库子系统是DSS的基本部件是支撑模型库子系统及方法库子系统的基础。

模型库子系统在不同的条件下,通过模型来实现对问题的动态描述,以便探索或选择令人满意的解,可以说决策支持系统是模型驱动的。

方法库子系统存储、管理、调用及维护DSS各部件要用到的各种方法。

49.将专家系统(ES)和传统决策支持系统(DSS)结合而形成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增设了知识库、推理机与问题处理系统,并且人机对话部分还加入了自然语言处理功能。

50.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在DSS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让多个决策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某种规程相互协作,探寻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解决方案。

51.按交易主体的不同,电子商务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消费者(BtoC)、企业对政府(BtoG)、个人对个人(CtoC)等四种形式。

52.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要求保证:

信息的保密性(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中不被窃取。

为此需要采取安全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信息的不可否认性(指发送方和接收方都不能否认自己发送或接收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指防止由于硬件失效、软件错误、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失误);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网上交易双方应确认对方是真实的)。

53.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实施中的瓶颈之一。

为针对该问题,电子商务中常用的技术有:

防火墙技术(防止非法的通讯和来自外部的攻击);加密技术(私钥密码加密、公钥密码加密、数字签名、数字认证和数字证书)。

54.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的特征:

服务化、信息化、一体化、智能化、国际化。

55.面向电子商务的谈判支持系统是一种运行于Internet上的能为谈判者双方或多方提供谈判建议和谈判过程的支持环境。

用户可通过浏览器进行在线谈判,实现交易过程的电子化。

56.网络营销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的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

其主要内容包括网上市场调查、网上消费行为分析、网络营销策略制定、网络营销价格策略制定、网上营销渠道选择以及网络营销管理与控制等。

57.根据近年来国际电子政务的发展和中国电子政务的实践,目前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有:

政府对市民间的GtoC模式、政府对企业间的GtoB模式、政府与雇员间的GtoE模式、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间的GtoG模式。

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观点

(一)非常重要的概念

1、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化工具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能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2、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3、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是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组织生产及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把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采购、技术管理等子系统综合起来的一体化系统,它使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提供数据,目标在于合理安排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制造资源,提高设备和工时利用率,实现均衡生产。

4、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5、企业系统计划法(BSP)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

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6、关键成功因素(CSF)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7、企业流程重组(BPR)是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它不仅涉及到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以新型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以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

8、电子商务(EC)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

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指利用网络环境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包括网上广告、电子订购、网上洽谈、电子支付、产品电子传送和售后的网络跟踪服务等。

广义的电子商务则除电子交易以外,还包含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的其它商务活动,包括商品管理、客户管理、市场分析、商务决策和组建虚拟企业等各个方面。

9、电子政务(EG)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并对政府需要的和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管理,同时改进、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以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廉洁程度,节约行政开支,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二)非常重要的观点

1、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一般认为,开发MIS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

从业务系统开始,先实现每个基本功能(即数据处理功能),然后逐步向高级建设(即,增加管理/控制功能)。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

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3)综合开发的开发策略。

由于“自上而下”的方法适用于系统的总体规划,“自下而上”的方法适用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阶段。

实际使用时往往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

即采用“自上而下”方法进行总体规划,把企业的管理目标转化为对信息系统的近期和长远目标,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

通常,“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

在实践中,对于大型系统往往使用综合开发方法,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

这是建设MIS的正确策略。

2、三种系统规划方法的比较: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能抓住主要问题,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由于高层领导比较熟悉这种方法,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目标,高层领导乐于努力去实现。

这种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

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但它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虽然也首先强调目标,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导引过程。

它通过识别企业“过程”引出了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化是通过业务过程/数据类等矩阵的分析得到的。

由于数据类也是在业务过程基础上归纳出的,所以我们说识别企业过程是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规划的中心,而不能把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中心内容当成U/G矩阵。

以上三种规划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把它们综合成CSB方法来使用,即用CSF方法确定企业目标,用SST方法补充完善企业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再用BSP方法校核企业目标和信息系统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单个方法的不足,较好地完成规划,但过于复杂而削弱单个方法的灵活性。

因此,没有一种规划方法是十全十美的,企业进行规划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3、选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系统开发和采用何种开发方法,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

各种开发方法各有其侧重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目前各种开发方法中理论比较严谨、应用比较广泛、成功率比较高的一种开发方法,主要由于其应用了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工作方式,对于其存在的缺点,可以通过与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结合使用,能够得到较好地克服。

原型法对于了解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程度、提高开发速度等发面尤其突出的特点,但对于大型复杂系统开发可以作为系统调查分析加以采用。

面向对象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开发方法尽管是研究的热点,但在管理实际中如何分析、设计,如何构造对象是相当复杂的一项工作,当前在面向对象的程序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难点仍然是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

其他开发方法有的是针对特定的系统研究出的特殊的开发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不广泛,印证其有效性的案例不是很多,CASE严格意义上讲,只是一种自动化的开发技术。

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化分析的主要内容:

(1)分析系统的目标;

(2)分析业务流程;(3)分析数据流程;(4)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5)数据属性分析;(6)数据存储分析;(7)数据查询要求分析;(8)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9)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10)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5、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任务和主要工作:

(一)系统设计的任务:

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主要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

(1)总体设计;

(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4)数据存储设计;(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

6、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步骤:

(一)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步骤:

(1)问题域陈述;

(2)识别对象/类;(3)确定对象的属性;(4)确定对象的服务;(5)确定对象/类的关系。

(二)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步骤:

(1)对实体对象进行增、并、改,并识别接口对象和控制对象;

(2)确定实体对象,接口对象和控制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3)完善对象/类结构图,组织系统的体系结构。

7、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

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

(1)人机交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