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1855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年10月10日)

为加快鹤壁市服务业发展,逐步构建服务业产业基础,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两个构建”和“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鹤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等,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鹤壁市服务业发展和编制相关领域专业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与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鹤壁市服务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被确定为河南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新区南部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被确定为河南省30个服务业特色园区之一;浚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综合物流园区、职业教育园区、煤炭物流园区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加速推进。

总体来看,我市服务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

近年来,鹤壁市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左右;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8%。

图1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变化时间序列

(注:

2000—2005年数据为公报数据,2006—2010年数据为市统计局修订后数据)

图22010年鹤壁市三次产业结构

税收贡献度不断加大。

服务业已经成为鹤壁市税收的主要来源。

2005年至2010年期间,服务业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亿元,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05年的%提高到2010年的%;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速高达%,高于全市总税收年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

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

鹤壁市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经过科学规划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2010年,鹤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33%、%、10%、%、%。

图32010年鹤壁市服务业内部结构

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行政审批(许可)“两集中、三到位”。

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农商行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成立各种担保机构27家。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名,并通过各类高层次人才兼职、担任顾问、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等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为鹤壁提供智力服务。

(二)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鹤壁市地处中原腹地,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也是晋冀鲁豫四省十三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石武高铁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壶台公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即长-鹤-泰铁路横穿东西,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

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可以就近与郑州共享航空港。

距天津港口500公里,通过无水港的建设,产品可直通海外市场。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基础设施完善。

鹤壁市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道路通畅便捷,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0%。

城市供水、供电能力充足,可充分保证鹤壁市服务业的发展需求。

作为河南省30个服务业特色园区之一,占地平方公里的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正在积极建设;3000亩的综合物流园区、6000亩的职业教育园区、1200亩的鹤山区煤炭物流园区等服务业特色园区正在快速推进。

全面建成后,将为鹤壁市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现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61处,古代大型遗址26处,馆藏文物10万余件。

全市共有6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鹤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淇河沿线旅游资源正在大力开发,“一河五园”工程加快推进;云梦山作为鬼谷子王禅授徒讲学之地,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和“战国军庠”;大伾山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

在鹤壁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已由2005年的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亿元,年均增速高达%。

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拉动全市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

2、不利因素

服务业占比偏低。

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8%,低于全国25个和全省个百分点。

在“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占GDP比重始逐年下滑,已经降至20%以下。

服务业企业规模较小。

由于受城区人口基数小等因素影响,真正上规模、上档次、能够开展综合性服务的企业较少,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企业则更少,尤其缺乏大型服务业企业。

现有服务业企业在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个性化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业企业相差甚远。

城市人口基数偏小。

淇滨区作为鹤壁市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区,城镇人口不到20万人,市内市场潜力较小,已经严重影响了鹤壁市服务业的发展。

缺乏有效的服务业扶持政策。

为促进服务业发展,我市虽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与周边地市相比,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一方面,我市没有建立专门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土地、财税、金融、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政策尚未具体明确;另一方面,由于各部门法规林立,加上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我市已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服务业专业人才匮乏。

我市服务业企业人才缺乏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懂技术运营、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

由于我市多数服务业企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规模较小,出现了“招人难,留人更难”的现象。

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发展趋势

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将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服务业将处于快速发展期。

经验表明,当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以上时,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将实现快速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人均GDP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全市人均GDP的不断增长,服务业将由以餐饮住宿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积极转变,实现传统和现代服务业的均衡发展。

三是产业加速互动融合。

随着社会分工深化和产业链延伸,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产业链条上游的研发、设计、策划和下游的物流、配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的支撑,鹤壁市服务业将与其他产业呈现加速融合态势。

四是空间集聚趋势明显。

受市场网络、人才因素、创新环境、区域品牌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在其空间分布上加速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与制造业集聚共生于某个区域,形成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鹤壁市在现有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发展的同时,将会有更多的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涌现。

(四)发展机遇

现阶段,我市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无论是发展趋势还是现实需求,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际、国内服务业产业的转移。

服务业国际转移是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国内沿海发达地区服务业也由于成本问题正在向内地积极转移,鹤壁市凭借明显的交通和区位优势、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将成为承接服务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

二是良好的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国家和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鹤壁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服务业领导小组,出台《鹤壁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意见》(鹤政〔2006〕42号),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

三是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鹤壁市正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同时,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已具有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等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金属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四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随着鹤壁市新区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型社区建设和鹤淇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鹤壁市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必将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构建新型服务业发展体系为主要目标;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主要任务;以新型商贸、现代物流、职业教育、文化、旅游、房地产等六大产业为重点;以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综合物流园区、职业教育园区、陶瓷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园区、文化改革试验区、煤化工物流园区、汽车物流园区等八大集聚区为载体;力争引进10个全国行业知名品牌企业,建设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

通过实施“6811”工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提升传统服务业,显着扩张现代和新兴服务业。

初步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服务业体系,把鹤壁市建设成为立足本地、服务周边、特色鲜明的服务业新兴城市。

(二)发展原则

开放助推的原则。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大招商为契机,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总体安排,积极引进省内外大型服务企业,通过“引进来”推动本地服务业快速发展。

大力支持有条件、有特色的本地服务企业拓展外地业务,通过“走出去”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区域竞合的原则。

树立竞合发展理念,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以豫北六市为着眼点,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

围绕我市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一方面注重与周边地市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形成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业体系;另一方面注重与周边地市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协同合作拓展外部市场。

产业融合的原则。

加快推动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制造业以生产为主向生产与服务并重转变,推动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向制造业全过程渗透,实现“工业制造”与“工业服务”双翼齐飞。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

重点突破的原则。

根据我市现有基础和资源禀赋,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实行重点突破;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中精力实施重点支持;对中心城区、重点园区集聚资源实现重点发展。

力争在“点”上取得突破,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有序推进、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

创新引领的原则。

抓住经济全球化、东部产业转移和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契机,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服务业分工与合作。

作为河南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县)之一,积极探索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体制机制,以不断创新引领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11-201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1个增长点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布局相对集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市服务业发展走在全省5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县)前列,将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建成全国服务业发展特色示范园区。

2020年,力争服务业增速达到16%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左右,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三、发展布局

立足鹤壁全域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导,按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民生性服务业城乡均衡发展”的思路,构建“一核集聚、四城辐射、两带带动”的战略性空间格局,优先规划建设八个服务业重点集聚区。

根据不同类别服务业行业空间集聚的一般规律和区位特征,以“一核集聚、四城辐射、两带带动”体现不同区域的主体服务功能。

“一核”,服务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和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四城”,次级服务功能地域,分担或承担部分服务功能;“两带”,服务业的辅助功能地域,分担或共担部分服务功能。

“一核”为淇滨区。

目前淇滨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要充分发展商贸、现代物流、职业教育、文化、旅游、金融、商务、科技服务业等行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水平与质量。

同时,要充分利用鹤淇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城市服务业向淇县农村地区的辐射,有效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四城”为淇县、浚县、山城区、鹤山区。

其中,淇县以旅游、现代物流为主,充分依托综合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浚县以文化旅游为主,充分依托浚县文化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山城区重点发展商贸业,同时以陶瓷产业为依托,重点发展与陶瓷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如陶瓷物流、陶瓷市场等。

鹤山区重点发展煤炭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发展宋瓷遗址等文化旅游产业。

“两带”为“新老区连接生态休闲旅游带”和“淇河旅游带”。

主要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发展成为特色生态旅游带,以旅游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表1服务业主要行业布局

服务业门类

淇滨区

山城区

鹤山区

淇县

浚县

商贸业

?

?

?

现代物流业

?

职业教育

?

?

?

文化

?

?

旅游

?

房地产

?

?

金融业

?

?

?

?

商务会展业

?

?

?

?

科技服务业

?

?

?

?

社区服务业

?

?

农村服务业

?

?

?

四、发展方向

(一)全力发展的行业

1、现代商贸业

总体定位:

以繁荣商贸为重点,推动商贸流通网点和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形成立足本市、服务豫北的区域性现代化商贸中心。

主要指标:

到“十二五”末,商贸业增加值56亿元,年均增长13%,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保持在30%左右。

空间布局:

围绕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的商贸功能打造中心商业区,在淇滨区建设现代化的购物平台和专业市场,在山城区提升传统商贸业态,建设特色商业广场。

塑造手段:

合理规划布局,构建多层次商业网点体系。

积极推进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建设,围绕其商贸功能努力打造鹤壁市的中心商业区;加快推进一批市级商业中心和城市广场建设,建设欧式和中式两条商业步行街;建设鹤壁特产、黎阳路餐饮、精品服装等8个特色街区,促进行业聚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在社区重点配置连锁超市、便利店、社区购物中心、家政培训中心及信息服务中心、再生资源及城市垃圾回收网点、城区加油站,打造方便、快捷的8分钟居民消费圈,满足社区居民购物、餐饮、家政服务等基本生活需求。

在各县结合当地商业网点规划,建设一批区域商业中心。

建立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提高商贸现代化水平。

结合产业布局和物流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业态集聚、交易现代、特色鲜明的大中型专业市场,强力推进陶瓷、花卉等专业市场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四季青农产品等专业市场影响力。

积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培育现代超市、便利店、折扣店等新型业态。

鼓励运用连锁经营形式,改造农村商品流通体系。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及各种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

推进商贸领域对外开放,提升商贸服务业整体水平。

鼓励特色突出、具有知名品牌的商贸流通企业入住鹤壁,着力引进沃尔玛、华润万家等知名大型商贸企业。

鼓励本土商贸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快速扩张,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服务企业(集团),鼓励裕隆等大型商贸企业在全省范围内连锁经营,提升鹤壁商贸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2、现代物流业

总体定位:

以综合物流园区等载体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专业物流,形成辐射豫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主要指标:

到“十二五”末,全市A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到6家,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

空间布局:

构建“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级物流网络体系。

在鹤淇产业集聚区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在鹤山区、山城区、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金山产业集聚区分别建设煤炭、陶瓷、煤化工、金属镁等物流中心;在综合物流园区内建设1个市级配送中心,在5个县区各建立1个县区配送中心。

塑造手段:

培育现代物流主体。

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支持本地龙头物流企业,强力推进瑞丰物流等本土物流企业发展;鼓励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我市,着力引进安得物流等第三方物流公司。

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物流通道建设,依托公路网、铁路网,增强运输能力,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

加强与港口城市的合作,实现沿海口岸功能向我市延伸,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加快物流节点建设,优化与整合现有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三级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大力发展专业物流。

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原则,积极建设煤炭、煤化工、陶瓷、金属镁、粮食、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中心;以便民利民为原则建设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煤炭、煤化工、陶瓷、金属镁、粮食、农副产品、商贸、再生资源回收等专业物流。

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

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推广企业物流信息化。

推进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以瑞丰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打造市级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加快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市场共拓。

积极建设公共信息技术平台、办公平台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基础信息系统、供需信息发布与交易撮合系统、数据处理平台、综合管理系统等主要系统。

3、职业教育

总体定位:

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结构,提升职业教育层次,使我市成为全省重要的职教基地。

空间布局:

按照“合理布局、资源整合、内涵发展”的原则,合理调整职业院校布局,形成“一核四星”职业教育架构,即以新区职业教育园区为核心,在浚县、淇县、山城区、鹤山区大力发展县区职业教育中心,形成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

塑造手段:

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建成面积达到5000亩,初步集教育、科研、实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教园区,充分发挥职教园区的区位优势和聚集效应,提升职业教育的辐射能力,重点抓好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天海汽车工程技术学院、河南煤化职业技术学院、鹤壁理工学校、鹤壁高级家政学校和护士学校等项目建设。

大力实施基础能力建设战略。

逐步推进示范性(重点)职业院校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和“帮困助学”工程,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扩大订单式教育规模。

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增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专业设置比例,重点建设煤盐化工、金属镁冶金、机械加工等10个骨干特色专业,建立1个省级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专业性实训基地。

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战略。

实施“五项计划”,即初、高中毕业生全员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计划,“人才成长立交桥”试点计划,对外合作计划。

逐步实行免费中职教育。

鼓励社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将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职教基地。

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4、文化产业

总体定位:

立足特色资源,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的互动融合,使之成为服务业的新亮点。

空间布局:

打造一个中心、三个板块的文化产业体系,一个中心,即鹤壁新区,三个板块即浚县、淇县、老城区(含山城区、鹤山区),涵盖庙会、产品加工、产品销售、休闲娱乐和文化事业等产业门类。

塑造手段:

培育庙会文化产业。

在民俗文化节上举办民间社火大赛、绝活表演赛、戏曲表演等活动,打造《浚县·社火》演艺项目。

将国画长卷《正月》拍摄成舞台剧,设计《浚县民俗》、《正月》纪念邮票,建设中国古庙会文化展览厅。

壮大文化产品销售业。

加快文博会展中心的规划建设,完善展馆的综合配套能力。

规划建设寓民间工艺品展示展销、古玩市场、书画艺术交流和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

与沃尔玛、家乐福、华联、燕莎等全国知名连锁超市洽谈合作,有计划、有步骤的使我市各类文化产品走向全国。

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业。

开发建设老年温泉社区,推广中医养生项目。

建设餐饮小吃一条街、古玩一条街、酒吧一条街。

建设适合普通群众的演艺场所、演出团体、演艺机构和戏曲茶楼等娱乐场所。

繁荣创新社会文化事业。

推进图书馆、文化馆、艺术中心、博物馆、体育场馆、影剧院、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建设。

5、旅游业

总体定位:

以“体验游”、“休闲游”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力争将我市建成豫北旅游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

主要指标:

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5亿元。

空间布局:

主要围绕“一心一带一区”建设。

“一心”指以淇河旅游为龙头,形成“新区+淇河”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一带”指西部南太行山水人文旅游带;“一区”即东部名城古佛民俗文化旅游区。

塑造手段:

围绕“滨水城市”,构建“新区+淇河”文化生态休闲旅游中心。

以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和淇河为依托,突出观光、休闲旅游特色,加快推进10大标志性建筑和“一河五园”(淇水诗园、淇水乐园、生态森林主题公园、生态湿地主题公园、生态植物主题公园)等休闲娱乐项目建设,提升天然太极图景区品位,开发白龙庙等优势资源,构建淇河文化及风光生态旅游观光带。

围绕西部自然和人文资源,形成南太行山水文化旅游带。

提升云梦山景区品位,形成鬼谷子军事文化游等精品线路;完善摘心台景区基础设施;整合古灵山、朝阳寺等景点,建设“大古灵山”景区;开发五岩山孙思邈中医养生文化。

围绕东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名城古佛民俗文化旅游区。

提升大伾山景区品位,围绕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举办(子贡故里)国际儒商文化节、中华儒商拜谒始祖(端木子贡)大典、端木子贡后裔寻根旅游、民俗工艺品展等活动。

6、房地产业

总体定位:

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理念,通盘考虑新区与老城区共荣发展。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逐步形成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商业开发等多措并举的房地产供应体系,成为服务业发展重要支撑行业。

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占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