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文档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0872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文档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文档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文档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文档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文档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文档 2.docx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文档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文档 2.docx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文档2

  发达国家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的同时,还切实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保持教育发展的后劲。

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教育经费占其各自政府支出的12%;在职培训方面的投入占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5%。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的开支已经超过10亿美元,并准备成立摩托罗拉大学;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目前已投入3—4亿美元用于职工的培训;日本丰田公司所属各厂的4.6万名技术工人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

  此外,在亚洲许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也普遍重视教育,对优先发展教育的认识也上升到关心和重视全体公民素质提高的高度,也就是说要以教育为手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他们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教育功能的理性化、社会化思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崇高精神境界。

新加坡政府认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优势。

”所以面对21世纪,他们将奉行“强调职业培训、国民教育和创意思维”的教育方针;“让每个新加坡人都要成为人才”是教育体制的核心。

新加坡教育部在颁发给每一位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

“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

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

”同样,作为世界计算机软件产业大国的印度,在教育培养方面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同时将计算机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的各个阶段,目的是为有竞争优势的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并以此作为本国经济腾飞的支撑点。

  四、进一步深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关键在于改革教育理念和现行的教育体制,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与后劲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和定位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作了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巨大的优势是任何国家也比不了的。

”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从党的12大到16大,教育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逐渐明朗化、清晰化。

******同志在党的15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在党的16大报告中,******同志进一步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把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一起定为国家发展战略。

为此,国务院还专门成立了以朱****总理为组长的全国科教工作领导小组。

可以说,在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认识的深刻程度和国家宏观决策的水平上,我们并不比发达国家落后。

但由于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簿、经济基础差、经济总量小、教育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教育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短期内难以实现人口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发展总目标。

因此,当我们面对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在进一步深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认识的同时,还应该直面中国教育的现状,深刻反思传统教育理念、教育发展模式对于教育发展本身和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不利影响,用“以人为本”的新助教育理念支撑起中国教育的一片蓝天,以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品格科学合理地制定教育发展的对策,冲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全面提高我国教育应对知识经济的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

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切实解放思想,彻底转变观念。

使教育优先发展的认识成为全民族特别是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共识,并将这种共识变成发展教育的自觉行动,转变为教育决策的依据。

各级政府在面对知识经济并迎接其挑战时,要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从教育的发展规律出发进行科学决策,切实树立为教育发展的服务意识。

  2.必须充分利用信息革命提供的各种新兴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网络化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

要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努力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有中国特色的全新教育模式。

  3.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大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力度,提高在农、牧区的初等教育的普及水平,在城市要普及高中教育。

同时要努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公民的终身教育,加大岗位和就业培训的力度。

全面提高我国广大人口受教育的水平,整体提高劳动者的生存能力,使绝大多数劳动者真正转化成我国融入知识经济潮流的宝贵人力资源。

  4.改革教材和教学体制,使我国的教育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征,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要从根本上改变教材按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逻辑进行编排的旧传统,使生活在当代科技革命浪潮中的受教育者,既能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营养,又能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构建新的教材体系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个性自由”的思想,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给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展示与发展留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5.强化我国高等教育与知识经济要求的适应能力,通过高等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下大力气扶持一批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高等院校,提高培育一流创新人才的能力。

坚决打破高等院校中仍以即定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灌输的陈旧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注重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同时要发挥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的步伐,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

  6.深化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学校在办学模式选择上的自主性,提高社会参与办学、各种经济成分参与办学、吸引外资办学的可能性。

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种办学形式,使他们办出效益、办出特色,并且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使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教育管理的新体制在改革中尽快建立起来。

  7.切实加大教育投入规模,优化投入结构。

政府投资的重点应该向基础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倾斜。

此外,通过教育产业化激励政策的引导,拓宽办学渠道,把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向教育领域。

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公民进行合理的教育消费。

使我国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装备的技术水平、师资的待遇进一步得到提高。

  8.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已经出台的教育法规,积极制定和出台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新法规,规范各级各类的办学行为,使教育的发展在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中运行。

纲要解读:

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关键环节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动员全党全社会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未来1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把“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首要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是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战略思路。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高瞻远瞩地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指导方针,呼吁“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为在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文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及财政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指明了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石,不仅成为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部署的核心内容,而且为《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改革发展任务明确了基本方向。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就是不断探索和努力践行这项重大方针的成果。

《教育规划纲要》确认,“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变,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需求,为我国世纪之交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等发布的国际比较指标看,目前我国教育普及程度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好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球排位,开始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一定意义上显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发展适度超前并实现跨越的成效。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优先发展教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更是把“优先发展教育”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新的更高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反映了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教育发展、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坚定信心,形成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政策亮点。

我们一定要从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出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形势下优先发展教育的历史方位,努力把中央重大教育决策化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共识和具体行动。

优先发展教育已经体现为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宏伟战略目标,相比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大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应算得上超前部署30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整体战略构想。

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在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等方面部署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教育规划纲要》设定的“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集中反映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思路。

仅就到2020年的预期指标及发展任务而言,一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全国学前一年、两年、三年的毛入园率将分别达到95%、80%和70%,在园幼儿总数达到4000万人。

二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在校生将增至1.65亿人,巩固率创95%的历史新高,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4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90%,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2350万人和1480万人,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学总规模达到3550万人,总量依然保持全球第一,毛入学率提高到40%,大致处于中等发达国家世纪初平均水平,重点始终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六是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年参与率达到50%,达到3.5亿人次/年,包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与此同时,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涉及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将有更为显著的发展,国家将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更加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大中小学在校生规模结构看,在200多个国家中,正梯形乃至桶形结构的约占1/3左右,呈现金字塔形状的往往是欠发达国家。

预计2020年我国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将达到1.1亿人、5500万人、4700万人和3550万人,基本完成从金字塔形向正梯形转型,也可视为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标志之一。

特别是从2009年到2020年,全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12.4年提高到13.5年,其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从67%提高到90%;同期20岁至59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从9.9%增至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达到1.95亿人。

因此,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如果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及上述发展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则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存量指标势必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其直接效应将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促使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从而为到世纪中叶优先发展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

  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仍然是发展中人口大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作为人力资源大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特别是按照国际上人力资源强国尺度来衡量,我国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质量不高,存在着明显差距,其中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依然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要实现《教育规划纲要》部署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各项目标,难点固然集中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但各地区也都面临如何把优先发展教育落到实处的紧迫问题。

近年来,针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相关制度措施不能完全到位的状况,胡锦涛总书记多次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在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强调围绕“三个优先”要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这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关系教育事业全局最为关键的环节。

  优先发展教育,是《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教育改革发展“20字工作方针”中的第一项内容。

在论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时,《教育规划纲要》重申了“三个优先”理念,并从不同政策角度对优先发展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指导思想中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领句,表明了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重大战略部署的逻辑起点,全面阐释了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二是提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这曾是多年来尚未完全解决的难点问题,涉及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是从“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入手,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尽快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教育的保障机制,特别是在坚持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法定增长基础上,提出“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的目标,并保持稳定增长,为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创设基本条件。

  形成有利于教育优先发展的科学规范的制度,主要责任在党政领导。

可以预见,在当前各地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本地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是否把优先发展教育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形成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制度规范,将是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树立科学发展政绩观的重要标志。

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沿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指明的宏观方向不懈奋斗,优先发展教育尤其是相应的制度建设和保障机制,势必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调研之十

    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唯条件论,但素质教育必然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实施的;素质教育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保障条件和实施水平。

高水平的素质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教育保障条件。

    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发展是解决素质教育中一切问题的必由之路,发展是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育的优先发展。

素质教育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不断提高水平,素质教育只有在不断发展中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刚恢复工作就自告奋勇抓教育。

从党的12大到17大,查阅一下关于教育的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到:

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

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硬道理”。

     

(一)世界上后发国家追赶先发国家的重要战略就是教育先行

    我国学者认为,19世纪后期以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先后出现了三次现代化后进国追赶先行国的范例,这就是美国、日本和韩国。

他们分别用短短30—4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的历史奇迹。

他们之所以能够实现成功赶超,与这些国家的教育竞争力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关系。

美国赶超英国的初期(1871年),人均GDP相当于英国的75.3%,而教育已相当于英国的88.3%;日本追赶美国的初期(1953年),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9.6%,而教育已相当于美国的80.8%;韩国追赶西欧初期(1965年),人均GDP相当于西欧的24.3%,而教育已相当于西欧的58.3%.这些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

只有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全社会的投入,实施教育先行追赶战略,才能有力地支撑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后发国家赶超先行国家的目标。

    

(二)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立进程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92: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转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5年: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9年:

江泽民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005年:

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2006年: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标志

    过去的教育是被边缘化的事业,今天的教育已成为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1.“没有教育的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温家宝总理2006年从7月到11月,连续举行了4次教育座谈会。

我们那么大的一个国家,温总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连续就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举行了4次座谈会。

这意味着什么?

可以看到在中央高层,对教育是真正重视的。

     2.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2006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请专家讲教育问题,研究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问题,这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重大举措。

   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

   4.党的17大提出: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立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二、什么叫教育优先发展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的上述讲话全面阐述了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并明确对如何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就上面讲到的“一个更大”、“一个更多”、“三个优先”。

   三、教育优先发展什么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教育的论述,给我们两个突出的印象,这就是特别强调“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由此,我们认为,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

    党的十七大把教育放在民生之首,要求教育战线继续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实施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让老百姓的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那么,什么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何谓“上好学”?

笔者认为:

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也是让老百姓的子女都“上好学”的最基本的要求。

为此,以下三个方面,是各级政府应该尽到的基本责任:

   1.办学条件能满足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2.教师队伍能满足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3.学校管理能满足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二)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

    有的学校常常告诉我,他们评上了多少教学能手,一个学校相当于一个区域内所有学校评上的教学能手之和,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的脑海里总是不由自主地会冒出这样的问题: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这个学校本身来讲,那当然是件好事,但从区域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