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课文的课件.docx
《庐山的云雾课文的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的云雾课文的课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庐山的云雾课文的课件
庐山的云雾课文的课件
庐山的云雾课文的课件1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四字词语表达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3.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难点:
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三、前置学习活动
1.通过自主预习课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预习课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查找相当庐山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知——自读美文,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地方:
庐山。
(板书)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2.齐读课题,从题目看,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
(二)强化初读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变幻无常腾云驾雾四蹄生风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云遮雾罩一泻千里流连忘返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
(2)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小结:
全篇总分总的写法。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围绕“神秘色彩”,总体介绍庐山云雾。
1.这篇课文很美,好多同学虽然没有去过庐山,但是读了课文,也觉得那里的云雾非常美,有的同学还想去那里旅游。
置身于庐山的云雾之中,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出示,齐读填空。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的感觉。
“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假如我们来到了庐山,看一看,你身边是什么?
你头上是什么?
你脚下是什么?
(都是云雾)伸手摸一摸,你觉得在电视里看到过的谁也是这样子的?
(孙悟空、神仙等)说说这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
2.这一段话通过人们置身于庐山云雾之中“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写出了庐山神秘的色彩,如同仙境一般,你能读出这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吗?
指名读,齐读。
(四)围绕“千姿百态”,感受比喻之妙。
1.默读第二段,画出中心句,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
(交流:
笼罩在山头;缠绕在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
2.飘浮在山间的云雾时刻都在变化,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云雾的姿态?
指名朗读课文,看看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1)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写法,分别是怎样打比方的?
笼罩山头→(白色绒帽)
缠绕半山→(条条玉带)
弥漫山谷→(茫茫大海)
遮挡山峰→(巨大天幕)
(2)再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边听边想象,你能借助作者的想象把云雾的姿态展现在眼前吗?
说说作者的比喻好在哪里?
交流,预设指导:
——“白色的绒帽”为什么要写清是“白色”的绒帽?
(体会云雾的颜色)比作“绒帽”和“帽子”有什么不同?
(体会云雾飘飘的感觉)读读这句话,把云雾的特点从“白”“绒”就体现出来了,要读好。
——比作“一条条玉带”,和“一条条带子”相比,你觉得好在哪里?
(引导抓住“一条条”体会云雾多;“玉”字写出晶莹剔透的美)读读这句话,多美的玉带,要读出这种美。
——比作“茫茫的大海”让你感觉弥漫山谷的云雾怎么样?
(看不见远方,到处都是,如同大海无边无际),怎样读出这种感觉?
——“天幕”什么意思?
大不大?
“巨大的天幕”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景象?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是因为云雾的位置不同,作者看到的云雾的形态也不一样,这就是“千姿百态”。
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4.作者看到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的如此传神。
看着这些云雾让我们也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么庐山的云雾还可能像什么呢?
练习说话。
课件出示几张庐山云雾图。
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_____________。
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_____________。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_____________;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_____________。
(1)所以作者说: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一句话——齐读)。
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
配乐朗读,也可以尝试根据提示背诵。
5.总结第二自然段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五)自主感悟“瞬息万变”,学习写具体。
1.自学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收获。
2.交流汇报:
(1)“瞬息万变”怎样理解?
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非常快?
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云雾的“瞬息万变”。
(2)作者在这里又把云雾的姿态做了哪些比方,找出来。
(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读读课文,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个比方?
说一说。
交流,指导预设:
——“一缕轻烟”你能读出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吗?
那轻到“随风飘荡”你能读出来吗?
这样的云雾在你身边、脚下、头顶,有没有仙境的感觉?
读出这种感觉?
——“九天银河”懂吗?
庐山的瀑布李白是怎样写的?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给你怎样的感觉?
(很壮观)你能读好吗?
——“四蹄生风的白马”是什么样的?
跑的快到什么程度?
(理解“生风”)说明了什么?
(云雾变化快)
——比喻成一座“冰山”你觉得形象在哪里?
连起来读一读,把变化的快表现出来、
——这段话末尾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请看着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像云雾还会变成什么?
(学生交流,练说句子)
(3)练有感情朗读背诵。
(六)抓“流连忘返”,升华感情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
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流连忘返”!
齐读。
2.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个句子吗。
3.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被庐山的云雾给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真是流连忘返,再一次美美地朗读一下课文吧,试着背诵下来。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拓展应用,读写训练。
1.交流二、三自然段写法。
(师总结:
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着相似之处,段落开头都用中心句总括了庐山云雾的特点,然后围绕中心句再作具体描述,这样写,能抓住特点把事物描述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2.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具体描写出我们的家乡、学校某一处景物特点。
先回顾这一处景物的特点,用一句话写出来。
再思考围绕这句话,你要写清楚哪些景物,把这个特点写具体,还能试着打个比方就更生动。
六、板书设计
白色绒帽
条条玉带
千姿百态茫茫大海
巨大天幕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课文的课件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
2.简介“庐山”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庐山最神奇的就要数庐山的云雾了,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哪里?
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
(1)出示词语
变幻无常增添千姿百态笼罩系在
遮挡一泻千里流连往返幽谷游览
弥漫天幕瞬息万变马蹄
(2)指名读,齐读
3.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
幽谷:
幽深的山谷
弥漫:
充满,布满
瞬息万变:
短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流连往返: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瀑布:
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象挂着的白布。
溪流:
从山里流出来的小股水流
变幻无常:
形容变化速度非常快,没有规律
漫步: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一泻千里:
指江河水流迅速,也用来形容文章奔放
千姿百态:
形容形状非常多
4.全文共有几自然段?
开火车读,思考: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5.讨论交流
第一自然段:
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自然段:
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第三自然段:
写庐山云雾变化得快。
第四自然段:
写人们对庐山云雾流连往返。
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特点?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主要讲了些什么?
2.导读
庐山的景色,那里有,有,有,有,尤其是,更给它。
先总体概括了作者对庐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此时此刻,仿佛你已经升上了云端,驾起了云雾,在天上行走,进入了仙境。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寻找“腾云驾雾”的感觉。
5.有感情地指导朗读,试着背诵。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
2.自渎第二小节,这段话写了云雾有什么特点?
找出中心句,用“”画出。
3.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进行描写的?
(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运用了比喻、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云雾的不同姿态)是啊,庐山云雾真美!
4.小结:
作者为了说明庐山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而后再从“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之间”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进行具体地描写,我们称这种构段方式为“总----分”关系。
5.有感情地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
6.讨论学法:
出示: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三)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庐山的云雾一会儿时间就千变万化,一会儿一个样,“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刚刚还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瞬间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赞美了庐山的云雾变化之快。
过度:
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往返。
(五)齐读最后1自然段。
为什么庐山会让人流连往返呢?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三、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诵
2.练习背诵
四、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