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8600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会写“惯、圃”等11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11个字,可分类指导,要着重指导笔顺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惯、溅、魏、搜、蚯、蚓、阶、域”8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圃”字是全包围结构;“盐、蕊”是上下结构。

2.默读教学

提醒学生在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适当加快速度。

一边默读一边理顺课文的脉络,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阅读理解

在教学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由标点符号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把握文章内容;引导自主阅读,培养自学能力;领悟写作方法,促进读写迁移。

每个环节紧密相关,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传达的观点。

4.语言表达

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进行一次小练笔。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惯、圃”等11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13个词语。

2.了解课题,明确作者的观点;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标点导入,点明观点

1.书写标点,观察思考。

(1)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

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它有什么含义?

(2)学生自由发言。

(3)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

它又有什么含义?

(课件演示动画,把“?

”拉直变成“!

”)

(4)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引入课题,解释“真理”。

(1)引入课题:

由问号变成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用来形象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

(2)启发思考:

先看看这两个标点符号的变换,再看看课题,想一想“?

”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

”又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

(?

问号!

真理)

(3)理解“真理”:

你们知道哪些真理?

可引导学生说几个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

(4)小结:

以上的名言警句、公式等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

这些真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指导着我们的言行。

(5)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开始时要有亮点,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环节以标点符号“?

”到“!

”的变换引入,令学生眼前一亮,紧接着自然引出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②先把句子读通顺,再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真理司空见惯疑问花圃搜集蚯蚓实验阶段

事例见微知著灵感领域机遇

②理解重点词语“司空见惯”“见微知著”。

2.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提出要求。

①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②思考:

课文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又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

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填一填。

本文先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然后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最后总结:

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2)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本文是按照“提出观点——举出事例——总结观点”的思路写作的,条理很清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层次,设计了填空练习,为学生搭建支架,又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板块三理解事例,填写表格

1.初步了解,概括事例。

(1)找出文中列举事例的段落,快速浏览,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

(2)作者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举了哪几个事例?

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3)学生交流。

第一个事例是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色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制成了石蕊试纸。

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通过蚯蚓的分布情况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第三个事例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有关。

2.深入理解,填写表格。

(1)学习有关第一个事例的段落,师生合作填写相关的表格。

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1

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

反复试验和研究

发明了石蕊试纸

事例2

事例3

(2)现在再请大家细读有关另外两个事例的段落,同桌合作补全表格。

(3)交流表格的填写,课件出示答案: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1

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

反复试验和研究

发明了石蕊试纸

事例2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

搜集证据,研究推论

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事例3

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反复观察实验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设计意图】在“深入理解,填写表格”这个环节中,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首先师生共同填写第一个事例的相关内容,再让学生独立补全表格。

设计这个表格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三个事例中了解到真理诞生的过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

1.归纳叙述顺序。

(1)观察表格,回顾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

(2)学生先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3)小结:

这三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相似的,作者写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过渡:

书上有一段话和大家说的意思是一样的,请大家找出这个自然段。

(第2自然段)

2.理解关键句子。

课件出示: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

(1)齐读这段话。

点拨:

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引导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①在这一段话中,“?

”和“!

”有什么含义呢?

它们各指什么呢?

(“?

”的含义是:

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的含义是: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②那么,“把‘?

’拉直变成‘!

’”表示的意思和文中哪句话相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③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形象、直观、易懂)

3.拓展举出事例。

(1)列举事例:

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2)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补充,课件出示事例。

课件出示:

●瓦特从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

●鲁班的手被植物叶子划伤,后来他发明了锯子。

●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小结:

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就可以找到真理。

(5)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是怎样说明作者的观点的?

这是本环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让学生联系前一课时的表格内容,思考它们共同的叙述顺序,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从而引出表达作者具体观点的段落,并深入理解句子,水到渠成。

板块二感悟科学精神,总结观点

1.找关键词,感悟精神。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是靠着怎样的科学精神,在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2)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语,并联系事例理解。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你觉得他们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①见微知著。

a.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波义耳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呢?

(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b.指导朗读句子,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

c.在魏格纳和阿瑟林斯基身上能找到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吗?

d.学生交流。

小结:

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就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并能见微知著。

②善于发问。

a.阿瑟林斯基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板书:

善于发问)

b.谁来读一读阿瑟林斯基那一连串的问题?

课件出示: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③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a.启发引导:

当他们发现问题之后,波义耳是怎样做的?

魏格纳是怎样做的?

阿瑟林斯基是怎样做的?

b.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

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2.总结观点,畅谈体会。

(1)总结观点,反复读课题。

是啊,这个“?

”和“!

”凝结了科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

如果你是波义耳,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的研究之后,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畅谈体会。

学习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体现科学家科学精神的关键词,使他们心中升腾起敬佩之情。

在总结观点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发现的热情。

板块三领悟课文写法,仿写练习

1.总结写法。

(1)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文先点明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2)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最后总结观点,这样的文章叫作议论文。

2.仿写练习。

(1)题目要求:

“失败乃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志者事竟成”这些格言也是真理,现在就请你们仿照本文的写法来写一篇短文,论证某句格言。

(2)口头交流短文的选材,思考应该怎样选材。

提示:

围绕自己的观点选择具体的事例。

(3)编写简要的提纲,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团结就是力量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事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观点

(4)学生开始写作。

(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放到课后去写)

【设计意图】本课后有道“小练笔”,这是个读写结合的练习。

怎样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呢?

先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然后交流如何围绕观点选材,再指导列出提纲。

按这样的步骤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再写起来就不难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用明晰的教学思路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明晰的教学思路是关键。

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回归整体。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条理。

接着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列举的三个具体事例,最后总结观点。

这样安排教学过程,思路明晰,有条不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默读、圈画、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能力也得到提高。

3.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作阅读教学的核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设计了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我安排了自学生字词、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等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安排了小练笔……总而言之,我把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当作阅读教学的核心。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是一篇议论文,文中写得非常有条理:

先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再运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

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我的设计思路是:

先读题,初步理解课题,引入新课。

其间,还通过题中“诞”字的书写复习汉字的结构和书写。

然后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引出本文四个重点词“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再学习重点句,重点分析“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

”帮助学生弄懂“?

”“!

”在文中的含义。

再通过三、四、五自然段文中的三个事例进一步理解课题。

最后以读促悟,通过读课文二、六、七段中一些对课题作解释、归结的话,透彻理解作者的观点。

在讲课过程中,我让学生读文,紧紧抓住本文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观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使阅读理解的能力得到提高。

这节课,我也认真地做了准备,然而,实践证明,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主要是我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整节课,我不自觉地一味地引领学生分析起课文来。

然而,教材之所以编写这一课,肯定考虑了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怎能忽视了编辑者的能力和作家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而自己本节课对学生在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方面的培养,则如蜻蜓点水。

如果再让我重新来上这一课,我一定将引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环节删除,而改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汇报交流,并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证明本文作者观点的实例。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我则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读”上,读与作者的观点相关的二、六、七段落上,让学生反复读,声情并茂地读,以读促悟。

如有可能,我会将作业中的“小练笔”放在课内进行,当堂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若时间不允许,我绝不勉强。

我想:

这样子学生自然地学,要比老师的灌输会有效的多。

通过教授本课,我感悟到,对于语文课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课标为本,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设法让学生多去感悟的未知的东西,特别是重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应该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感悟会好一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属于一篇议论文,课文的题目也就是本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地考虑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初读感知环节,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着,我抓住学生课前的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来默读思考,结合课文具体的事例,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体会。

这个问题的提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

在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学生再来交流,重点是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我主要运用了表格,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对学生汇报的化学家波义尔的例子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是从现象中发现问题——经过研究——得出真理的,从而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汇报的第二个是列,则进行了扶,让其依据表格的而要求来完成,允许小组合作,在汇报的时候,及时地加以指导,自读结论和问题来加深印象;第三个事例,则完全放手给学生,仅将正确的表格内容说清即可。

至此,不但局限于课文中的事例,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事例,教师也恰到好处的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鲁班发明了云梯,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等。

众多科学家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但是,课文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找到真理还需要条件,学生汇报,教师的引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读悟中明白科学家们还需要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等精神。

最后,回归第二自然段——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

理解本段的意思之后,点明了课文的观点,即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在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从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来汇报。

重点让学生明白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法,学生基本汇报出来。

作业环节,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充分地关注了每一个的学生。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

学生是学习主体,课上我尽量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语文教学注重读中感悟理解,自己引导学生的品悟还不够,朗读也是浅尝即止,没有把学生的感悟推向深层,从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在课堂调控方面还存在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