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7610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单选、多选、判断提答案

一、第一单元

(一)单选:

1、C2、A3、B4、B5、A6、B

7、B8、C

(二)多选:

1、BCD2、ABD3、ABC4、BD5、AC6、BC

7、BD8、BCD

 

二、第二单元

(一)单选:

1、C2、B3、A4、C5、B6、A

7、C8、D9、C10、B11、C12、B

13、A14、D15、A16、C17、B18、D

19、B20、C21、A22、C23、D24、A

25、C

(二)多选:

1、ABC2、ABC3、ABD4、AC5、ABD6、ABCD

7、AD8、ABC9、ACD10、ABCD11、AB12、ABC

13、ABCD14、AB15、AB16、BC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23、√ 24、× 25、√ 26、√ 27、√ 28、√

 

三、第三单元

(一)单选:

1、D2、A3、C4、D5、C6、C

7、A8、D

(二)多选:

1、ABCD2、ABCD3、ACD4、BCD5、ACD6、ABD

7、ABC8、AB

(三)判断:

1、√ 2、√ 3、√ 4、× 5、√ 6、√ 7、×8、√

 

四、第四单元

(一)单选:

1、B2、A3、C4、D5、A6、C7、B8、B

(二)多选:

1、BCD2、CD3、ABC4、BCD5、ABC6、ABCD

7、CD8、AB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五、第五单元

(一)单选:

1、A2、C3、D4、A5、D6、D7、C8、B

(二)多选:

1、BCD2、ACD3、ABC4、ACD5、BCD6、ACD

7、BCD8、ABC

(三)判断:

1、√2、×3、×4、×5、×6、√7、×8、√

 

六、第六单元

(一)单选:

1、B2、A3、C4、D5、D6、D7、C8、A

(二)多选:

1、ABC2、ABC3、ABCD4、BCD5、BC6、ABCD

7、ACD8、C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七、第七单元

(一)单选:

1、C2、C3、B4、D5、D6、A7、C8、B

9、C10、A

(二)多选:

1、BCD2、ABD3、ABCD4、BCD5、BCD6、ABCD

7、BCD8、AB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第二部分:

简答题答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

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2、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答: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崭新的思想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等西欧国家。

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一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二是资本主义弊病暴露,经济危机不断发生;三是工人运动兴起。

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

实践使客观世界发生变化;实践使人本身发生变化。

4、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社会形态的变革。

5、为什么说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答: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

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既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性质,又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6、为什么说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答:

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力量。

7、马克思“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是什么关系?

答:

“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两个决不会”是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重要说明。

“两个必然”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所必需的条件。

二者是统一的。

8、列宁怎样论述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

答:

社会革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的绝对规律,帝国主义的发展必然加剧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与此适应,世界帝国主义体系的链条必然存在薄弱环节,这就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机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就是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

9、列宁怎样论证十月革命道路的必然性?

答:

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问题。

俄国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俄国可以把夺取政权与发展经济文化的顺序颠倒一下,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然后利用这个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

10、毛泽东有过怎样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

答:

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以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社会,由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组成。

对于怎样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1、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1958年提出要靠“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959年,又提出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后又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12、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且指出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13、怎样理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

答: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概括,三个方面互相渗透、相互依存、融为一体。

其中,实事求是是基础,更为根本,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4、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

答: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答:

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6、什么是“三步走”发展战略?

答: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7、“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答: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地区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着也是个大局。

 

第三部分:

论述题答案

1、根据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论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答: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西欧,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严整的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形成后,又随着时代条件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激化。

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中点,革命一触即发。

列宁主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诞生的。

列宁主义诞生后在俄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3)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它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纪之交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形成重要思想体系,是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2、运用生产力的观点说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

(1)生产力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生产力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判断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2)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先进社会生产力自身要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条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最根本的要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同经济基础相适应,这样才能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3)当代世界历史进程表明:

不断增长的社会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不可能得以解决,只有用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造新的上层建筑,这样才能满足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要彻底解放生产力,就必须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只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和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中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而建立这样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正是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所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

(4)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积极致力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手段夺取政权推翻了旧制度,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上层建筑,建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制度,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成功地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初步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试论列宁晚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及其启示?

答:

(1)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强调一定要以实践而不是书本作为认识社会主义的标准。

一是工作重心要发生改变。

先前侧重于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方面,此后要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二是对合作社性质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先前认为合作社的性质是国家资本主义,此后要认识到它在苏维埃政权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三是对于革命与改良关系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先前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革命是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主要手段,而改良只不过是革命斗争的副产品,此后他认为,改良即改革,将上升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2)列宁通过总结五年多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有科学依据的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构想:

一是进行农业合作化;二是实行工业化和电子化;三是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四是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

(3)列宁晚年探索的启示:

一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可以结合当前国家形势适当展开论述)

 

4、试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主要成果?

答: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理论,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

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要通过民主的手段,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进行解决。

(2)关于中国现代化、工业化。

毛泽东提出了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两步走”战略步骤。

他还指出,要吸取苏联和东欧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教训,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3)关于发展商品生产和改革经济体制。

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必要的,要发挥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同时他又提出了旨在发展经济的“新经济政策”。

(4)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毛泽东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等问题,并提出了旨在活跃文化建设的“双百方针”等。

 

5、试论毛泽东对辨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贡献?

答:

(1)毛泽东系统阐发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求必须调查研究,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毛泽东强调,人的知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新的理论只能来自于实践。

毛泽东把认识过程区分为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的两大阶段,并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毛泽东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的思想。

他正确说明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系统阐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指出,只有真正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懂得辩证法。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领导原则。

 

6、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答:

(1)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有两层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一方面逐步摆脱不发达状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另一方面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现实指导意义: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二是对我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三是防“左”反右的强大思想武器。

 

7、试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是厂经济体制?

答:

(1)搞市场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现现代化、社会化,同时要实行对外开放,这就必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从强调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一整部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我们必须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宏观调空体系;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4)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推进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

一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三是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