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课教案平铺式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6975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课教案平铺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课教案平铺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课教案平铺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课教案平铺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课教案平铺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课教案平铺式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课教案平铺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课教案平铺式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课教案平铺式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课教案平铺式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1-4课教案)

1.种子发芽了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种植、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已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3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2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教材分析】

《种子发芽了》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单元中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8.2“亲手种下盆栽植物的种子,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成幼苗,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和12.1“用简单的实验或依据生活经验,探讨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例如,探究水对种子发芽的的影响”。

本课第一课时内容首先询问学生平时对于植物的观察情况,了解学生前概念。

然后通过观察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这一活动,明确观察可以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入手。

同时引起学生对种植植物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完成活动一“种植植物”。

最后,设计活动二“找到弄混的种子”,让学生学会利用种子的特征,把不同的种子和对应的植物联系起来的简单方法。

第二课时内容通过对上节课种植的西红柿生长情况的观察,思考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再分别对每一种影响因素提出假设,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一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植物》中,学生学习了观察植物不同的方法;通过二年级下册《栽小葱》,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但是并没有观察过小葱从一颗种子变成一株完整植株的过程。

在这一课的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种子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愿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形态不同。

2.知道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方法。

3.认识种子发芽的条件,能够理解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

科学探究:

1.能够用语言描述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西红柿和黄瓜。

3.能够设计栽种记录的内容,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4.设计“种子的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科学态度:

1.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的乐趣。

2.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意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而空气可以使种子发芽,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种子发芽的效率,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重点】

1.熟悉观察方法,明确记录单观察内容。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设计“种子的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初步形成对比实验的探究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视频、发芽的西红柿和黄瓜植株各一盆、各种各样的种子(西红柿、黄瓜、玉米、带壳葵花籽、枣、南瓜、蚕豆、苹果、松子等)。

学生材料:

固体胶、彩笔、活动单、每组土壤、水若干、塑料瓶1个、花盆2只。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新朋友

1.师:

今天有两位新朋友跟咱们一起上课。

不过它们想和同学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一些与它们有关的线索,同学们依次阅读线索,猜一猜它们到底是谁?

如果你们猜出来了,按照要求填写活动单。

2.师:

你猜到你们组的小伙伴了吗?

能不能向其他同学介绍你的小伙伴的样子?

投影仪展示学生活动单,学生回答。

生:

我们组的小伙伴是黄瓜种子,它的个头大一点也长一点,是黄色的,表面比较光滑;

生:

黄瓜种子的壳很硬;

生:

我们组的小伙伴是西红柿种子,它的个头很小,扁扁的,是褐色的,上面有一些细细的绒毛;

……

[设计意图:

认识新朋友的活动符合小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认识新朋友的欲望。

通过介绍新朋友,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做好引导者。

活跃了气氛,奠定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3.师:

没错,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新朋友。

西红柿和黄瓜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它们维生素含量高,味道甜美,还可以美容养颜。

我们的新朋友要长大成熟,必须经过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几个过程,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它们发芽的过程。

(板书:

种子发芽了)

二、一起种植物

1.种子的发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通过一个视频观察一下。

观看视频《种子发芽了》

2.师:

你们愿意也来试一试,让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发芽吗?

(愿意)你们打算怎么种植西红柿或者黄瓜种子?

生:

准备2个花盆,把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埋入土壤;

生:

每天按时浇水、晒太阳,放在温暖的地方。

[设计意图: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师: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为了把种子种的更好,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观看视频《种植西红柿和黄瓜》)

4.师:

老师是怎么种的?

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描述实验步骤:

(1)把土壤放进花盆里,填满到距离花盆边缘1根手指的地方;

(2)在土壤上面放上两粒种子,两粒种子中间隔一点距离;(3)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薄的土,看不见种子即可;(4)用塑料瓶浇水,等花盆底部有水流出即停止浇水。

师:

种的过程中,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送给大家,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生阅读①四人为一个小组;

②分工明确,一人扶着花盆,一人放土壤,一人放种子,一人浇水;

③浇水时动作要轻,避免将种子冲出土壤;

④记得把试验台收拾干净,恢复原样。

5.师:

是的,请同学们拿出材料盘,我们用5分钟时间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给你们组的小伙伴一个温馨的家。

活动一:

种植西红柿和黄瓜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

种子种好了,我们接下来把它放到哪里呢?

生:

窗台上

生:

有阳光的地方。

[设计意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动手种植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兴趣得到培养,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三、我是记录员

1.师:

把花盆放在教室的窗台上,那里有阳光照射,比较温暖。

现在还是冬天,种子需水量少,每隔三天浇点水,大概一至两个星期后,种子就会发芽,来看看老师两个星期前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种子,看看它们长成什么样子。

展示图片(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发芽--长叶)。

师: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

叶子的颜色和大小变了;

生:

植物长高了;

生:

叶子数量变多了。

2.师:

同学们很细心,如果能把它们记录下来就更好了。

老师教大家一些记录方法。

植物的高度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量出?

(尺子)用尺子量出之后,我们可以用涂格子的方式把它记下来,一厘米涂一个格子,不到1厘米涂半个格子。

叶子的数量我们也可以涂一涂,长出几片叶子,就用绿色彩笔把几片叶子涂成绿色。

植物的形状可以用笔画出来。

当然,我们还可以描出一片叶子,记录它的大小和形状,如果叶子多的话,也可以摘下一片叶子,夹在书里做成书签保存。

3.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教的记录方法观察老师带来的西红柿和黄瓜植株,3分钟时间,看哪一组做的好看又准确。

请同学们阅读活动单,按要求完成。

活动二:

观察西红柿和黄瓜植株。

学生查找资料、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用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观察能力。

四、拓展活动

1.师:

刚才一起学习了这么多的观察方法,同学们,你们能为你们组的小伙伴写一份这样的观察日记吗?

如果你有不一样的发现,也可以用文字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

观察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同学们可以向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求助,也可以去图书馆或者网上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小组记录种植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观察并记录植物种子发芽过程,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确保学生对照料、观察和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2.每位同学收集植物的种子2、3种,下节课带到课堂。

【板书设计】

1.种子发芽了

西红柿

种子发芽长叶

黄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一周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

学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2师:

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

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

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二、认识种子多样性

1.师:

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

生:

介绍带的种子。

师:

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

谜语: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生:

猜测,花生。

师:

你真聪明!

找一找,花生的种子在哪里?

生:

捏开,花生米是种子。

师:

你们说的很对。

2.师:

这有很多不同的植物,你认识它们吗?

生:

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

师:

它们的种子在哪里?

学生交流汇报:

(蚕豆,拨开豆荚里面的豆子就是蚕豆种子;苹果,吃掉苹果,里面的黑色的籽儿就是苹果种子;红松:

松塔里面的松子就是红松的种子;冬瓜:

去掉冬瓜瓤,里面的就是冬瓜的种子;红枣:

吃掉枣,里面的枣核就是种子。

师:

你们找的很准确,一般我们把籽儿、核儿、仁儿、豆儿等叫它的种子。

3.师:

 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种子的特点呢?

生:

大小、颜色、软硬、表面......

师:

从这些方面观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种子都具备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

(蚕豆:

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小黑点;苹果:

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红松:

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冬瓜:

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红枣种子:

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4.师:

(出示玉米)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种子的特点,接下来请找一找,玉米的种子在哪里?

生:

猜测玉米粒是种子。

师:

玉米豆可不是玉米的种子哟!

它是玉米的果实,玉米豆外皮剥掉,里面才是它的种子哦!

师:

(出示草莓)你知道它的种子在哪里吗?

生:

草莓上面的小点点是种子。

师:

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草莓的种子不在草莓里面,而是长在草莓的外面!

师:

(出示香蕉)香蕉有种子吗?

生:

猜测没有种子。

师:

香蕉的种子就在香蕉内部黑色的地方,只是香蕉可以用其他方式繁殖,久而久之,香蕉的种子就退化了。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使学生了解种子多样性。

通过特殊种子的举例,使学生会找种子。

三、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师: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子,你知道种下去的种子,想要萌发时必须需要哪些条件吗?

生:

大胆猜测:

需要阳光、水、空气、适合的温度......

2.师:

要想知道种子萌发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咱们就这样猜测可不行,还得亲自试试呢!

看,这是什么?

生:

豆芽。

师:

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泡好的绿豆种子、有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等材料,和大家一起利用绿豆来研究一下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要想确定这些条件是否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那么咱们还是得用实验来进一步的验证。

你们想如何设计呢?

生:

设计对比试验。

在6个瓶子里各放2张纸巾。

(出示图片)

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师:

如果设计对比实验,接下来的几组你想如何设计?

生:

交流。

在2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不放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在3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很多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4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放在冰箱里,制作低温环境。

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盖紧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6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瓶外用黑布遮挡,制作无光环境。

师:

仔细观察6组种子种植的条件是什么?

生:

分析条件、完成表格。

序号

空气

温度

阳光

预测发芽情况

发芽情况

1号

常温

2号

×

常温

3号

√√

常温

4号

寒冷

5号

×

常温

6号

常温

×

3.师:

(出示6个培养瓶)刚才同学们设计了种子萌发对比实验,老师这有一周前准备好了这套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6个瓶子里的种子。

你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了1号瓶、6号瓶的种子萌发了。

师:

2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

生:

2号瓶的种子没有水。

师:

3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

生:

3号瓶的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啦。

师:

为什么4号瓶也没有萌发呢?

生:

4号瓶放在冰箱里温度太低了。

师:

为什么5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

生:

因为5号瓶瓶盖拧紧了,没有新鲜的空气。

师:

那我们看一看1号瓶它为什么可以萌发呢?

谁来总结一下?

生:

1号瓶和6号瓶有空气、温度合适、没有完全浸泡在水里。

4.师:

通过实验,谁能总结一下植物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生:

种子萌发需要新鲜的空气、充足的水、适宜的温度,不一定需要阳光。

师:

看来你们真的会了,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将知识再巩固一下。

生:

观看视频。

5.师:

我们一起完成活动手册吧!

生:

完成活动手册。

师:

核对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种子萌发必备的三点条件是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四、拓展应用

1.师:

特别热的环境种子能发芽吗?

生:

不能。

师:

煮熟的种子能发芽吗?

生:

不能。

2.师:

种子发芽虽然与充足的空气、水、适宜的温度有关,但是种子本身得是健康的种子才有机会发芽哦!

[设计意图:

通过追问种子萌发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活的种子才可以萌发。

【板书设计】

1.种子发芽了

活的种子

种子萌发条件充足的空气

适量的水

适宜的温度

 

2.幼苗长大了

【教材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特征,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了解叶的构造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体植物的生长变化,包括一个活动:

观察、描述西红柿或黄瓜各部分的样子,每周量一量幼苗的高度,用数据描述幼苗的生长变化。

第二部分是分别对根、茎、叶进行研究,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根的作用,通过回顾二年级《栽小葱》一课中“小葱生长变化”观察活动,启发学生总结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活动二,研究茎的位置和作用,通过观察插入红色水中后茎的颜色变化、茎的切片实验和资料的阅读视听,让学生直观认识茎的运输作用;活动三,认识叶的构造,讨论“如果把幼苗的叶子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让学生做出猜想,留下悬念,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埋下伏笔。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低年段学习过程中有过初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有栽小葱的经历,因此对于植物以及根、茎、叶的名称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还不完全理解,特别是根、茎的作用以及叶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学生还不太了解或者了解不够全面。

对于常见植物的研究,教师在前期种植期间,可以采用透明花盆进行种植,方便学生观察到根的变化,同时可以安排学生对幼苗生长数据进行跟踪记录,保证展示汇报的完整性,还可以通过视频学习,实验探究,便于学生理清植物构造的名称及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造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

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

科学态度:

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3.能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养成数据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爱护和保护植物。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视频、西红柿幼苗。

学生材料:

种植好的西红柿、黄瓜幼苗、每周绘图册、植物“身高测量表”。

【教学过程】

一、种植展

1.师:

前几周我们勤劳的小园丁团队,种植了西红柿、黄瓜,每个小组精心呵护,从播种、萌芽到现在长成了幼苗,都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作与精心呵护,老师收集大家欢乐种植的照片,做成视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学生欣赏种植视频

3.师:

大家给小苗进行了特写,也测量了“身高”,现在各组将你们认为最好的“特写”和这几周测量的数据通过平板发送上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4.学生选取幼苗“特写画像”及“身高测量表”,交流种植心得。

5.师:

从种子萌发,长出子叶,再到长出真叶,就到幼苗期,植物在很长时间都在幼苗期中渡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观察咱们的幼苗,探究他们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通过学习,让我们获得让幼苗们更好成长的方法。

(板书课题:

幼苗长大了)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前期的种植和观察,让学生有成就感,想继续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认识根的作用

1.师:

(出示一组幼苗生长图片)仔细观察这组图片,说说幼苗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

生:

小苗长高了,长出了不一样的叶子;

生:

叶子变大了;

生:

从土里长出了茎,茎上有细小的绒毛(软刺),长高后茎有了分岔;

生:

土壤里的根也在生长;

……

2.师:

观察真细致!

孩子们你们刚才提到的根、茎、叶都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它们到底有什么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探究。

3.师:

(出示小葱根吸水的实验图)这是我们二年级时做的小葱吸水的实验,谁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个实验?

学生根据之前的记忆描述实验过程。

4.师:

在这个实验中小葱的根有什么作用?

生:

吸收水分。

5.植物的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各种各样的植物的根。

(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生:

抓紧土壤(稳固植株);

生:

吸收养料;

生:

贮藏养料和水分等作用;

……

6.师:

我们一起看看植物博士是怎么说的吧(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实验,学生回忆根吸收水分的作用,欣赏不同植物的根,感受根的不同作用。

再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认识植物的茎

1.师:

根的作用还真多呀。

根会帮助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了土里,同时会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吸收后的这些物质去哪里了?

生:

储存起来;通过茎输送到植物“全身”。

2.师:

观察我们种植的西红柿的茎,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

并在下发的活动记载表上,将植物的茎描成红色。

学生用红色水笔完成活动,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

圆圆的、直直的;

生:

细细长长的,上面还有一些“小刺”。

小结:

连接根和叶之间的这个部分就是茎。

(板书:

茎)

3.师: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西红柿的茎是直直的,是直立茎。

还有不同的形态的茎,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出示各种各样植物的茎。

(播放视频)学生欣赏不同形态的茎:

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等。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哪些部分是植物的茎。

展示不同形态的茎,让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4.师: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形态的茎,你知道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呢?

生:

直立茎能支撑植物;

生:

茎能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5.师:

茎真的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吗?

我们可以怎样验证?

这个问题请大家好好思考,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茎的作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测,为探究植物的茎的输导作用做铺垫。

【板书设计】

2.幼苗长大了

根:

吸收水分、营养、固定植株

茎:

输送水分、营养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

红色墨水,一株油菜,小刀,放大镜,镊子,彩色笔、记录单、各种树叶。

【教学过程】

一、双色花导入,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拿了一朵漂亮的康乃馨?

仔细瞧瞧,它和你平常看到的康乃馨有什么不同?

生:

平常的康乃馨是一种颜色,这是两种颜色。

2.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左手白色康乃馨,右手双色花)老师变了一个魔术,就把白色的康乃馨变成了双色的康乃馨,神奇吗?

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变魔术的吗?

我们一起先来认识植物的茎。

[设计意图:

双色花魔术的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茎的作用]

二、设计实验,探究茎的作用

1.虽然不同植物的茎形态并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作用,你知道茎的作用是什么吗?

生猜测:

可能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2.师:

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生:

实验

3.师: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一些实验材料:

插入红水杯子中的芹菜茎、刀、刀板。

小组讨论一下,你会怎么设计这个实验?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可以把芹菜的茎切开,看看里面有没有变化。

师追问:

你觉得芹菜茎里面会有什么变化?

生:

芹菜的茎会变红;

生芹菜的茎内部会有红水;

生:

芹菜的茎可能被红水染红。

4.师:

同学们猜测的对不对?

我们需要眼见为实。

请同学们先观察放置一段时间的芹菜有什么现象,再像老师这样用刀分别横向切芹菜的茎和纵向切芹菜的茎(教师演示),观察茎的变化。

清楚了吗?

5.师:

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实验,有以下几个友情小建议:

(1)小组分工合作。

(2)注意用刀安全。

(3)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操作观察,完成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名称

茎的作用

第组

记录人:

实验假设

植物的茎有()的作用。

实验用品

烧杯、红墨水、小刀、一株有茎和叶的芹菜。

实验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