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村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6553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4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村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通村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通村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通村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通村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村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docx

《通村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村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村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docx

通村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

遵循的主要规范、标准表表1-1-1

(1)

x县x至x通村公路,路线全长4.416Km,路线位于x县双河镇,起点接甘志路,终点止于x村。

1.2.3.1.地形、地貌

本项目所在地处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1093-1741m,相对高差648m。

境内沟壑纵横,梁峁密布,山高坡陡,沟谷深切。

1.2.3.2.气象与水文

本地区属于暖温带温良气候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

冬季漫长寒冷干燥,春季较长,干旱多风,并有寒潮降温天气,夏季短而高温,旱涝相间,秋季温良湿润,四级气候变化分明。

1.2.4.主要工程数量

本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见工程量清单

确保全部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2.2.3.1.施工准备

解;当地人文环境、生活习惯的调查了解;施工供水、供电的安装等。

本合同工程主要里程碑工期见表2-2-4。

本合同工程主要里程碑工期表表2-2-4

序号

主要工程项目

完工时间

1

◆施工准备

2017.03.25

2

◆路基土石方施工

2017.6.25

2

◆涵洞施工

2017.7.10

3

◆排水防护施工

2017.10.20

4

◆路面基层

2017.7.20

5

◆路面面层

2017.9.26

6

◆安全设施工程

2017.10.30

加快熟悉现场环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深入调查有关工程特征与施工要求的资料;调查线路所在地区自然条件资料;调查施工地区的经济技术条件;了解当地交通运输能力及交通运输状况;调查当地地材生产供应能力与价格;了解当地民俗、风土人情;调查当地卫生防疫情况,调查其它有可能对施工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根据现场情况和施工条件,本工程各工点设置备料场。

本工程路面工程所需用的沥青混凝土采用外购商品料,在施工现场不设置沥青混凝土拌和站。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全部工程施工任务,根据本路基、涵洞、防护、路面工程特点以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拟安排上场5个施工队,各施工队专业技工人数比例控制在75%以上。

根据工程需要适时调整,上场劳动力总人数为120人。

环境保护网络见图3-1-8。

 

本工程所用的水泥、油料等材料须外购,水泥、油料等外购料汽车运输至现场。

鉴于该工程的特殊环境和施工条件,要确保按期完成该项目施工,除了前方项目经理部依靠建设单位和监理,科学组织,精心指挥,全面履行项目部的各项职能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后方支持保障系统。

主要有如下几点:

公司总部从财力上对本工程予以大力支持,督促项目部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施工期间不从该项目抽调资金。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4.1.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设计文件对工期要求,工程施工必须“加大资源投入,上足劳力和机械设备,工程保通期间备足足够的工程材料和物资、备足机械设备”。

施工组织安排上采用“多点推进,全面展开,确保重点、主攻难点,统一协调、衔接有序”的基本原则。

高度重视前期施工准备工作,路基土石方施工为主线,先期施工涵洞及挡护工程,主攻难点工点,为按时完成工程施工确保工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4.2.路基工程

4.2.1.路基填筑

4.2.1.1.施工方法

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

填方挖运采用挖掘机配自卸车挖运;土方推土机粗平,精平,振动压路机碾压成型;。

4.2.1.2.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

三阶段:

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四区段:

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

⑴用于路基填筑的填土、填石、土石混填首先进行试验段实验,以确定土石方工程正确压实方法,为达到规定压实度所需要的压实设备类型及其组合,各类压实设备最佳组合下的各自压实遍数及行走速度,以及能被有效压实的压实层厚度,实验路段铺筑长度应不小于100m全幅路基。

这些工作应在开工前28天完成,并将实验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⑵用于填方的土不应含有腐殖土、树根、草根或其它有害物质,填方作业应分层摊铺,平地机整平、每层松铺厚度应不大于30cm。

每种填料层总厚度不得小于50cm,土方路堤填筑至路面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

⑶路堤基底及路堤每层施工时,按照监理工程师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松铺厚度施工,并且施工时在路基两侧用花杆挂线施工。

⑷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应超出路堤设计宽度30cm,施工完成后刷去30cm,以保证刷坡后的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⑸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0.8m时,对于原地表清理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应将表面翻松30cm深,然后整平反复压实,保证路床顶面以下0~80cm压实度应≥95%。

⑹路堤填土高度大于0.8m时,对原地表清理挖除后的土质基底进行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使其压实度≥85%。

⑺如在路基范围内修筑便道或引道时,这些便道或引道不得作为路基填筑的部分,应重新填筑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新路基。

⑻用透水性不良或不透水的土填筑路基时,压实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以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路基土层时,不应覆盖在透水性好的土所填筑的下层边坡上。

⑼任何靠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硬质材料,应予以清除或破碎,使其最大尺寸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并应使粒料均匀分布,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⑽填土路堤分层施工时,如其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应按1:

1坡度分层挖台阶。

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交叠,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⑾压实时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好,必要时应调整土的含水量,填土层在压实前应先整平,并做成横坡,以利排水,每填土层的横向坡度不宜小于3%。

碾压时,要遵循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先静后振的原则,相邻搭接部分必须重叠30cm,并特别注意均匀。

路基压实度标准见表4-2-1。

⑿路基填筑时,试验控制要同步进行,压实度检测应在每层填土,每2000m2取样四处,不足200m2时,至少取样2处进行压实度试验,并随时接受监理工程师任意取样检查。

⒀路基填土必须派专人负责,挂牌划石灰线方格施工,每层填筑必须照相,并且会同检测资料一并存档。

⒁路堤基底及路堤每层施工完成后报该层压实度、宽度、压实厚度、逐桩高程等资料,交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方可进行上一层填土施工。

结构物包括涵洞、挡墙。

为了减少结构物处填土不均匀沉降,保证行车的舒适性,本工程所有结构物处回填均应用透水性材料并分层碾压。

台背填土长度顺线路方向长度:

台背上层不小于桥台高度加2m长度,底层不小于2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度。

4.2.1.4.3.1.准备工作

①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确定责任人,熟悉台背回填的施工要求,做好技术交底。

②作好原材料的试验工作。

③材料和设备进场,配备振动夯,专门用于结构物处死角填筑。

④按规范要求,在监理指示下做好现场压实试验,确定最佳压实厚度及压实遍数。

4.2.1.4.3.2.填筑要点

①清理结构物填筑地段的松土、杂物、对原地面进行压实。

②对结构物处已填筑了一定高度的路基,沿路线方向进行人工挖台阶。

台阶顶宽不小于60cm,台阶处的填土压实度要符合路基填土的压实度标准,清理的松土应运离施工现场,若台背处路基尚未开始填筑,则台背填筑可与路基填土同步进行。

③每层的松铺厚度不超过15cm。

④结构物处能用大型压路机碾压的地方,尽量使用大型压路机,对大型压路机不能碾压的地方,则用小型压路机或振动夯碾压密实。

⑤压实后检测工作同步进行,每填一层土,都要进行压实度检测,严格按照挂牌划线施工,每层填筑都应进行拍照,并且会同检测资料一并存档。

采用“纵向开挖法”,分层呈台阶式开挖,在本桩100m以内的利用方采用推土机推送,运距远的利用方、弃方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土方开挖严禁“爆破法”施工。

本石方量较大,强度低的石方可直接用推土机带松土器或挖掘机开挖,强度高的石方开挖采用水平台阶深孔控制爆破法施工,边坡处预留光爆层进行二次爆破,以保证边坡稳定。

装碴使用装载机,自卸车运输。

4.3.涵洞施工4.4.3.2.1.1.施工方法

4.4.3.2.1.2.施工注意事项

工艺流程见下页

 

准备材料机具

检测路基面

测量放样

备料

选取配合比

拌合

精平路面

摊铺

运输混合料

初压

强度取样

复压

冷却

开放交通

终压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

A、施工准备

B、沥青配合比设计

C、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及运输

D、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a、提高混合料拌合温度。

b、运料车必须覆盖保温。

c、摊铺后紧接着碾压,缩短碾压长度。

d、采用高密度的摊铺机械,熨平板应加热。

E、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压实应选择合适的压路机组合方式能碾压步骤。

达到最佳的结果。

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a、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

b、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

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

c、用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

d、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

复压应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复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

压实遍数经试验确定,不宜少于4—6遍。

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

b、振动式压路机的频率和振幅应根据规范选用。

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cm。

c、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d、用关闭振动的振动式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并无轮迹。

e、路面压实成型的终了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F、接缝

纵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再最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b、半幅施工采用切刀切齐。

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

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的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

c、相邻两幅的横向错缝应在1m以上,采用斜接缝。

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的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

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接。

d、斜接缝的搭接长度宜为0.4—0.8m,搭接时应清扫干净并洒粘层油。

当搭接处混合料的粗集料颗粒超过压实层厚度时应予剔除并补上细料,斜接缝应充分压实并搭接平整。

e、横向接缝的进行碾压应在碾压带的外侧应放置供碾压机行驶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G、开放交通及其他

a、热拌沥青混合料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后,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

C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

b、不得在铺筑好的路面上拌制砂浆,污染路面,新铺路面不得有补丁。

4.6.1..施工方法

⑴单面波形梁钢护栏

2)施工方法

c、④立柱安装应与设计图纸相符,并与公路线形协调。

立柱可采用钻孔法进行安装。

立柱定位后应用与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分层夯填密实,每层厚不超过150mm。

铺有路面的路段设置立柱时,除非另经监理人批准,护栏立柱的安装,一般在路面铺筑完成之后进行;或在路基充分压实,满足公路施工规范要求,经监理人认可之后才能安装护栏。

当立柱位于将摊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或其他预拌沥青材料面层的地方时,先埋设好立柱,柱坑应先在路面底面50mm以下处回填好,剩余的柱坑深度应使用与路面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压实到经监理人认可。

⑶道路交通标志

2)施工方法

①标志定位与设置

②基础

③标志支承结构

⑤里程标、百米桩、公路界碑

①路面标线

②立面标记

土方路基检查项目及检验标准表表4-7-1

石方路基检查项目及检验标准表表4-7-2

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6.1.创优规划及其落实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和相关的国家或部颁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确保本合同工程达到合格标准。

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

6.2.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6.2.1.1.质量自检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项目部设质量监察部,各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各施工班组设专职质检员。

质量管理组织网络见图6-2-1。

 

图6-2-1质量管理组织网络图

(1)组长:

项目经理任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对质量工作负领导责任;负责主持质量工作会议;组织质量检查,开展创优活动,行使质量一票否决权;严格执行质量奖惩规定,对质量问题,组织分析原因和落实措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2)副组长:

配合项目经理抓好本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督促质量监察部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并贯彻落实。

(3)质安监察部:

落实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各项指令,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对施工队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指导。

(4)施工队:

负责各自管段范围内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质量创优工作,保证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5)专职质检员:

负责本单位施工时的各项质量检查,定期向上一级质检部门汇报,协助落实各项保障质量的规章制度,消灭施工中的质量隐患。

6.2.1.2.质量自检制度

(1)质安监察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每月由技术负责人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

(2)施工队每天进行中间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

(3)班组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然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6.2.2.1.加强质量教育

(1)不断加强对职工进行有关质量法规的教育,增强全员的质量责任意识,使创建优质工程真正成为每个建设者的自觉行动。

(2)深入开展“一学、五严、一追查”(学法规、严守设计标准、严守操作规程、严用合格产品、严格程序办事、严格履行合同;追查责任者)和“质量月”活动,充分发动职工群众,切实履行法定的质量义务,做到依法经营。

6.2.2.2.加强技术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有关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成果的技术培训和推广。

6.2.2.3.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计划流程见图6-2-2、图6-2-3。

6.2.2.4.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

采取自愿结合或行政组织等多种方式,做好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组织、资料管理、成果推广总结工作。

结合本施工特点,从现场实际情况出发,成立提高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的QC小组,真正解决本路基、桥梁、隧道等施工中的关键质量问题,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物能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图6-2-3项目质量计划流程图

6.2.2.5.建立质量情报信息网络

质量情报信息,主要是指反映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程质量和工作情况,同时还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

为搞好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管理,保证和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准确掌握大量第一手质量情报信息资料。

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及时应用,以便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

质量情报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

(1)进入工地的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产品合格证及质量检查验收情况。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变更、隐蔽工程和有关质量的记录情况。

(3)历次质量检查、各种验收检查的记录情况,质量事故调查记录和处理情况。

(4)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信息的收集整理情况。

(5)机械设备、计量测试仪器、人员素质等其它影响工程质量的调查记录和处理情况。

(6)国内外同行业和其它兄弟有关工程质量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以及发展方向等概况。

6.2.2.6.强化企业质量自控能力

(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图纸)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认真贯彻我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标准,不断完善,确保有效运行。

(2)加强现场中心试验室的建设,按有关规定做好计量、试验工作。

6.2.3.1.质量评定制度

(1)凡经检验合格的工程,按规定填写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检验评定表,进行评定,作为考核质量成绩和验工计价的凭证;检验不合格的工程,按未完工工程处理。

(2)项目经理部不定期组织抽查,对不符合《验标》的,予以纠正,并追查责任。

6.2.3.2.计量签证制度

计量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未经质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计价、拔款,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6.2.3.3.质量奖罚制度

发现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成品和设备时,各级质检人员有权制止,必要时向主管领导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

制定严格、细致的质量奖罚制度,完善工程质量约束机制。

6.2.3.4.质量事故申报制度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按国家和建设单位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1)建立工程质量事故逐级报告制度,坚决杜绝隐瞒不报、擅自处理事故。

(2)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施工现场。

(3)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在规定时间内用电话、传真或电报等方式报告上级安全质量监察部门、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两天内提出书面报告,并逐级上报,报告内容包括:

①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工程项目;

②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损失情况;

③发生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④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⑤处理方案及工作计划;

⑥事故报告单位。

(4)根据事故情况,组织研究事故处理方案,并报批准执行。

6.2.4.1.工艺控制措施

(1)单位工程开工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2)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地组织施工。

(3)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6.2.4.2.工程材料控制措施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成品、半成品),都将构成建筑工程的实体。

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的供应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

因此,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材料,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

(1)水泥、钢材等其它外购材料必须三证(出厂证、合格证、检验证)齐全,进场后按规定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地方材料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料。

(3)现场设专人收料,不合格的材料拒收。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清理出现场。

6.2.4.3.施工操作控制措施

施工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

工程质量的好坏,单就工序质量来说,施工操作者是关键,是决定因素。

(1)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3)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落实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4)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贯彻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6.2.4.4.工程款支付控制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避免或减少工程返修损失,对已完分项工程款的支付实行严格的控制。

实施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

生产指标(任务)进度(任务)完成后,必须检验质量是否合格。

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施工。

6.2.6.1.施工准备措施

6.2.6.1.1.建立设备精良齐全的工地试验室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开工之前,首先根据工程需要,建立能满足各项试验要求的工地试验室,选派技术熟练的人员,组成强干的试验队伍,装备精良齐全的试验仪器,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做好各项试验工作。

试验人员做到持证上岗,试验仪器设备经由国家有关部门标定认可。

6.2.6.1.2.按照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作好各项试验和测试工作

进场后,首先对场区的不同土壤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取样,在此基础上,作好以下试验和测试工作。

(1)进行土质分析试验,详细查清场内各种土质的范围和厚度,为施工时采取处理措施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2)对场区内所有土样进行全面系统的物理性能指标试验和有关力学性能指标试验,以便准确地确定土壤性质和类别,为填筑压实施工提供正确的依据。

(3)对场区内各种土样按重型击实标准进行击实试验,准确掌握各种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控制含水量范围和土壤密度数值。

6.2.6.1.3.进行路基填筑压实工艺专项试验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首先选择适当的场区,配备MC-3深层核子密度仪和“TSC-1控制含水量测定仪”及大吨位、大激振力振动碾压设备,进行路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

通过试验,达到如下目的:

(1)求得各种填料碾压遍数与干密度的关系;

(2)求得含水量的变化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3)求得不同的压实区,不同填料含水量的合理范围;

(4)求得准确的压实技术参数,其中包括:

各种填料的分层厚度;各压实区的松铺系数;各压实区不同填料达到压实度标准的碾压遍数;压实机械的合理走行速率;考核确立检测手段和检测方法。

经过分析整理后,提出《路基压实工艺试验报告》,报请监理批准,用以指导压实施工。

6.2.6.1.3.确立可靠的检测手段,建立严密的检测制度

(1)确立检测手段

为有效地控制压实质量,确保检测结果既准确可靠,又能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为此采取多种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