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4081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docx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docx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

外国工艺美术简史

目录:

第一章古埃及工艺美术

第一节史前到早王国时期过美术

第二节古王国时期工艺美术

第三节中王国时期工艺美术

第四节新王国时期工艺美术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

第一节苏美尔时期工艺美术

第二节古巴比仑时期工艺美术

第三节亚术及新巴比仑时期的工艺美

第三章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第一节早期佛教时期工艺美术

第二节贵霜王朝及笈多王朝时期工艺美术

第四章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第一节前波斯及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工艺美术

第二节帕提亚及萨珊王朝时期工艺美术

第五章古希腊工艺美术

第一节荷马时期工艺美术

第二节古风时期工艺美术

第三节古典时期工艺美术

第六章古代罗马工艺美术

第一节陶工艺

第二节玻璃工艺

第三节金属工艺

第四节玉石工艺

第七章古代伊斯兰地区工艺美术

第一节陶工艺

第二节玻璃工艺

第三节金属工艺

第四节染织工艺

第八章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第一节上古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二节唐风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三节和风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四节武家—禅宗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五节市民文化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九章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第一节黑暗时代工艺美术

第二节罗马式工艺美术

第三节哥特式工艺美术

第十章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

第一节陶工艺和玻璃工艺

第二节金属工艺和染织工艺

第三节木工艺

第四节牙玉工艺

第十一章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

第一节陶工艺和染织工艺

第二节玻璃工艺

第三节木工艺

第十二章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第一节陶瓷工艺

第二节玻璃工艺和金属工艺

第三节染织工艺

第四节木工艺

第十三章新古典时期工艺美术

第一节陶、玻璃工艺

第二节金属、染织和木工艺

第十四章近现代工艺美术

第一节艺术与艺术运动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二节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三节包豪斯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十五章二战后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二战后初期的工艺美术发展主流

第二节60年代之后的工艺美术发展主流

 

第一章古埃及工艺美术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

由于其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及金字塔式的社会政治制度,使得古埃及文化在约3000的时间里保持着惊人的稳定。

约公元4000年代中期,埃及人就学会冶炼金属的技术,因此他们开始用铜来制造刀、钻、锛、匕首等工具和武器。

但与此同时,石器的使用在范围上亦仍相当普遍,于是这一时期就被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Menese)在尼罗河下游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第一王朝——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统一的王朝国家的诞生。

而此后的“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的埃及则是强大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均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

例如手工业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冶炼、制陶、采石、木作、皮革、编织和造船等多种手工行业齐头并进的态势。

“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33—前1786)的埃及已广泛使用铜器。

同时还开始烧制玻璃的技术。

至于“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前1085)的埃及则是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最强盛的一个时期。

社会经济繁荣,普遍使用青铜器,生产技术不断革新。

如手工业生产,脚踏风箱取代吹管冶炼,大大提高了熔炉的温度。

另外,此时还出现了彩色玻璃、彩纹陶等新的工艺美术制品。

“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085—前30)的埃及,社会经济依然获得发展,他们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器取代铜被广泛使用。

到公元前30年,埃及被罗马人征服,丧失了独立,古代埃及的历史便以此为标志宣告结束。

第一节史前到早王国时期过美术

埃及陶工艺出现于新石器时期,在类型上,陶器大多为黑胎粗陶。

从造型上,则多模仿草篮和植物形态。

当然,同时期也有各种薄胎细陶,例如一种被称为“黑顶陶器”的式样最具代表性,这类陶器造型简洁,装饰自然,线条流畅。

“黑顶陶”之后是彩绘陶器,这种陶器的形式明显地深受西亚风格的影响,因此纹样结构已形成一定的格式。

而且由于陶轮技术的运用,在形制上似乎更为自由和严整。

第二节古王国时期工艺美术

在古王国约500年的时间里,艺术一直被宫廷所垄断,审美趣味保持着惊人的稳定,例如工艺美术大多是作为建筑装饰而存在。

至于陶工艺,古王国时期陶工艺的种类和装饰形式都较为单一,但制作却很精良,强调工整,并且往往以整洁的表面为主要特征,这得益于当时已普遍使用的陶轮技术。

古王国的金属工艺品并不多见,但其中也不乏制作精良者。

特别是珍藏在埃及开罗博物馆的《女王胸饰》金饰品,就是典型代表,其匠心独运的装饰手法,显示出工匠们独特的才能以及时代特征。

(见图1)埃及的木工艺也相当发达,只是由于木器受环境影响极大,易于腐烂,实物难以保存,致使后人无法窥其全貌。

不过埃及的沙漠气候还是让一些木器制品得以保存,例如古代埃及留存下来的最早而且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木制品是装饰建筑的一块木板,其年代在古王国时期的第3王朝,距今约4800年。

类似的工艺品在后来的第5王朝也相继出现过,它们之间的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在平面的木板上雕刻纹饰

第三节中王国时期工艺美术

中王国时期法老的权势有所削弱,艺术上的生活气息随之逐渐浓郁起来,这一变化为肃穆严谨的埃及艺术注入一股清新活力。

因此,在中王国时期,埃及的工艺美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是陶器的制作,在范围上极为普及,因此涌现出大量精美的作品和优秀的制陶工匠。

此时埃及陶工艺趋向质朴,不仅器形简单,装饰也开始淡薄,直至消失,但工艺制品的质量却保持稳定。

(见图2)

同时期,石工艺也获得进步,很多作品都是作为某些用具或建筑上的装饰部件而出现,很少有单独功用的作品问世,这是石工艺发展得一大特色。

这些石工艺作品的装饰纹样以人物居多,主要表现宫廷生活及神话故事,在技法上则以侧面刻画为主要特征。

此外,象征太阳光芒的方尖碑是中王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石工艺,依附于建筑,但拥有较大的独立性。

中王国时期的木工艺作品,向着立体的表现迈进了一大步,开始出现在木器上着色或以其他材料进行点缀的装饰手法。

功用多为殉葬而用,后人称之为“人俑”,比例往往夸张,但衣着打扮却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特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见图3)金属工艺在此时期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但依然主要为宫廷贵族服务,因此大量使用黄金材料,偶尔结合宝石一起制作,工艺细腻精致,华美富贵。

其中首饰和胸佩的制作在中王国时期异常盛行,呈现出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完美的加工技巧。

第四节新王国时期工艺美术

新王国时期埃及陶工艺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就是当时西亚陶器制品的大量输入所致。

虽然第18王朝后期至19王朝初期,埃及宫廷里掀起了一股崇尚豪华秀美,充满世俗情调的装饰热潮,但此时的彩纹陶器似乎并未受其太大影响,制作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前王朝时代的水平。

但第19王朝后半叶以后,埃及陶工艺的质量却明显下降,这主要表现在所选用的陶土材质以及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即无法同西亚陶工艺制品相媲美,略显落后。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第26王朝,结果,同当时埃及国势的衰落一样,陶工艺不可避地陷入发展上的低谷阶段,其趋势一直延续到王朝结束后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此时期的石工艺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新制品及样式层出不尽。

例如第18王朝时期制作的《雪花石瓶》和《船形水槽》皆为石工艺的代表作品。

前者对称造型,式样简洁质朴;后者则充斥着华贵之气。

新王国的第19王朝时期,虽然石工艺技术被大量转向纯艺术式的人体雕刻,但仍旧保持着浓郁的装饰意味。

据目前考古证实,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玻璃材料和制品皆出土于埃及,而玻璃浆的制作更是可以追溯至大约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埃及。

例如《鱼形容器》这件作品便是古埃及玻璃工艺的典型代表,其成熟的技法让后人为之惊叹。

(见图4)此外,在古代埃及还有大量玻璃工艺制作的首饰,可见当时很多人已经开始使用玻璃作为材料来制作首饰。

而这些饰品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装饰方面都十分精致典雅,堪称一绝。

至于一些造型优美、装饰奇特的香壶、药瓶等专用玻璃容器则表示当时埃及的玻璃工艺已相当发达和普及,被广泛应用在宫廷和民间的生活之中。

至于金属工艺,新王国时期埃及的金属工艺在继承了古王国时期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又在形式和内容上获得新的突破。

(见图5)制品除了面具和首饰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更具有功用意义的作品,如装饰家具的黄金饰片、水壶、水罐,甚至还有用黄金制作的大型金属工艺制品——国王的棺材。

进入第19王朝时期,金属工艺制作更为精细,品种也开始繁多,技术则有了相应的发展。

虽然在随后的后期王国时期,埃及的金属工艺仍然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并有一些优秀作品问世,但在后期王国的末期,古埃及的金属工艺却随着国势的衰落而进入低潮,往昔充斥着豪华气息的精致制品日趋渐少,尤其是一些贵金属工艺制品的式微,更是一落千丈。

新王国时期的木工装饰器械及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做工精细,而且极富有艺术魅力。

当然,此期的木工装饰物也是以立体的为主。

现存最早的木制家具应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制作的,这些家具以四条腿的靠背座椅居多。

此外,新王国时期埃及的木工艺作品中还有做工精细、装饰华丽的箱柜、床铺等实用物。

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掀起了人类历史上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第一个浪潮。

而研究古埃及工艺美术必须关注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整个埃及文明诞生和发展的基础。

当然,埃及那种自上而下的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也是影响埃及工艺美术的重要因素,譬如埃及人“永恒”和“不变”的信念以及“亡灵崇拜”的观念就直接影响了他们工艺美术的创作观念和作品风格,所以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系统把握整个埃及文明的本质。

古埃及工艺美术史的时间跨度很长,前后约3000多年的历史,距今时间也比较久远。

但许多埃及工艺美术作品却蕴含着某些现代审美意识和现代工艺的要素,譬如一些造型被夸张处理,或者几何化,创意大胆等等。

而且,虽然工艺美术作品追求实用性,但在埃及艺术中这并非是终极目的,因为大部分的古埃及工艺美术都注重装饰因素在作品中的表现,希望以此强调精神在生活中的作用。

所以,古埃及的工艺美术作品始终伴随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让观者不自觉地感受到一种静穆、庄重、浑厚和遒劲的风韵。

这些都与现代艺术那种注重精神性的艺术风格相契合。

同时古埃及工艺美术所涉及的材质也非常广泛,从玻璃到木器,古代的生产材料几乎无所不包。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

两河流域位于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属于人类四大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也正由于地处要塞且经济发达,所以这里经常为外来民族所侵占。

其中主要的为两大支:

一支为苏美尔人,另一支为塞姆人(即一些历史学家所称谓的闪族),他们均在这里建立自己的王朝,发展了经济和文化,盛极一时。

如果从时间上划分,这个文明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即苏美尔时期(公元前2900—前2500年)、古巴比仑时期(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亚述时期(公元前1230—前626)、新巴比仑时期(公元前626—前538)。

另外在前苏美尔时期的文明,又可以划分出三个阶段:

分别为欧贝德文化(公元前4300—前3500)(Ubaidian Culture)、乌鲁克文化(公元前3500—前3100)(Uruk Culture)和杰姆狄特那斯尔文化(公元前3500—2900)(Jemdet Nasr Culture)。

第一节苏美尔时期工艺美术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工艺的地区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造型丰富、装饰多彩的陶工艺作品问世。

在前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遗址中,曾发现大量精美的彩陶作品,表明当时陶工艺的成熟。

例如欧贝德期的彩纹陶器就以黄绿色泥为原料,在绘饰上则以赭红色几何纹为主,同时也有少量以人物、飞禽、走兽和植物的图案描绘。

而乌鲁克期的陶工艺在技术上已经出现了轮制。

结果,一些新造型的陶器随之诞生,它们不仅式样工整,而且从以往常见的罐、盆等形制向带嘴的壶发展,同时装饰上也多以浅底阴刻纹为主,简单明朗。

不过同期彩绘陶器却相应减少。

但到了杰姆狄特那斯尔时期彩绘纹样的陶器再次兴起,色彩也更为丰富。

两河流域也有大量制作精致的石工艺作品留存下来。

约在乌鲁克文化期,两河流域即开始盛行用石制的容器作为贡奉物品的风尚。

金属工艺在两河流域的历史也极其悠久,据考古证实,早在公元前40世纪左右时期,苏美尔人就已掌握铜、银等金属的热工冶炼技术,并制作出大批金属工艺作品,例如杰姆狄特那斯尔文化时期许多精美的青铜和黄金工艺制品就相当出色。

总的来看,此时期金属工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作品的造型多为翼狮、牡牛、羊、鹿等形象,另外,这一时期也流行黄金与贝壳、天青石、木材等其他材质相搭配而制成的工艺品。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地区最古老的居民之一,虽然他们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状态,但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却为两河流域文化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9世纪左右,两河流域南部进入苏美尔早期文化期。

在陶工艺方面此时基本上承袭了传统的彩纹装饰风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工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开始出现,不久,整个陶工艺呈衰落趋势。

苏美尔时期两河流域的石工艺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制品日益趋向于大型化,而且更强调那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奉献用品和石碑等作品,它们大多是表现帝国远征或凯旋的情景以及歌颂帝王战功的隆重场面,当然这些作品的艺术性要大于实用性。

(见图6)在金属工艺方面,此时以少量的银器为出类拔萃,它们不仅功用性较强,且造型浑厚古朴,装饰也精巧,大都依赖刻纹手法,图象具体有神像、人物以及动植物纹等几类,反映出明显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见图7)

第二节古巴比仑时期工艺美术

古巴比伦王国由闪族的阿莫里特人建立,首都就是巴比仑城,当第六代帝王汉谟拉比登位后,这个帝国盛极一时。

虽然同时期的艺术成就也很辉煌,且主要集中在建筑、工艺及绘画上,但基于很少的石工艺作品被遗留下来,所以,对它的记忆只是停留在字面上而已。

不过《汉谟拉比法典碑》却是一个参照物,通过它可以大致了解当时工艺发展的一些真实情况。

(见图8)它是一块于1901年被发现的石碑,由玄武石为材料制作而成。

上面是一组浮雕,表达了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权标这么一个场面;下面以楔形文字镌刻着法典条文282条,共计约8000字,所以它还算作古代一部成文法典。

据研究表明,这个法典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是考证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第三节亚术及新巴比仑时期的工艺美

亚述人原是生活在两河流域北部高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性格坚韧隐忍,他们约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达到鼎盛时期,帝国疆域一度包括埃及北部。

此时期的工艺美术主要表现为石工艺的发展和应用,造型硕大坚实、装饰简洁精练是其总得特点。

譬如赫赫有名的《带翼人首公牛》就是典型例子,当然这种作品也是当时神话和现实的奇妙结合。

(见图9)

虽然有“空中花园”这个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代建筑。

但至今发现于新巴比仑阶段的文物都很少,这极可能与该时期的历史时间太短有关系。

在石工艺方面,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石工艺虽然以石碑、壁饰、以及纪念性的人物或动物雕刻为主,但其规模和精妙程度已远非夕比,并未留下多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作品。

不过,由于建筑规模的扩大,建筑装饰却在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因为新巴比伦建筑就是强调华丽的装饰和色彩的绚烂。

(见图10)

两河流域文化是古代世界文明的重要一支,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工艺美术同样如此。

譬如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在风格上有很多方面与古埃及艺术存在着相近似的特征。

不过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

两河流域工艺美术所表现的独特风格主要侧重于人们对现世生活的关注,虽然其中也受到一定的宗教因素影响,但基本上还是弥漫着较浓郁的世俗性。

因而,两河流域的文化似乎更具有包容性。

还有,两河流域的工匠们更注意对材质的选取和利用,例如搭配多种材料来进行制作等等。

 

第三章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当其他地区的文明在以自己的规律进行的同时,发轫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也逐渐成熟起来,基于它的巨大贡献,印度无可争议地被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但囿于文字记载的缺乏,后人在该文明的认识一直停留在非常浅的层次之上,不过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的考古学家们在此区域陆续发现了一批青铜文化遗址,才开始勾出大致的脉络,这其中以哈拉帕(Harappa)和莫亨佐·达罗(Mohenjo-Daro)两座城市建筑遗址的规模为最大,所以史学界常把印度河流域的上古文明统称为“哈拉帕文化”(公元前3000年—约前1750年)。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印度北部地区较为混乱,战争频繁,史称“列国时代”。

据考证,该时期铁器已被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城市经济亦日趋兴旺,代表着不同的阶级或阶层利益的新思潮和新宗教像雨后春笋般地产生,而这些宗教中影响最大的便是佛教,佛教的“众生平等”的思想在当时也具有现实的反抗精神,因此有着很强的进步意义。

公元前4世纪末,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在印度取得统治地位,至阿育王时期(约公元前273年—前232年)整个王朝达到鼎盛阶段,不仅农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而且手工业得到相应提高;例如,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已很普遍,同时还出现一些以棉纺织品生产而著称的地区。

公元1世纪,兴起于中亚的贵霜帝国(Kushan,公元1-5世纪)开始向印度北部广大地区扩展,至枷腻色迦(kanishka)时期(公元18年—102年)达到它发展的鼎盛期。

贵霜帝国的特点是国家统一,民族众多,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例如,当时著名的国际商道——丝绸之路就是经过贵霜帝国境内。

公元320年,摩揭陀王国的饯得拉古普塔一世(ChandraguptaI)建立了笈多王朝,定都华氏城,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至饯得拉古普塔二世(ChandraguptaII)时代(约380—413年),王朝达到鼎盛状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但到6世纪末,王朝开始衰微。

 

第一节早期佛教时期工艺美术

大约在公元前3000到前1750年之间,印度河文明已属于典型的青铜文化阶段。

那时印度的工匠们非常熟练地用青铜来冶炼和铸造一些器皿,例如刀、斧等,风格上一般表现为精致典雅,古朴大方。

但总体上看,他们多应用金属工艺于神像的制作上,而直接用于各种生活器具的铸造则相对的较少。

至于陶工艺,早在公元前30世纪时,印度人就已经制作出相当有艺术水平的陶器,风格大都表现为庄重典雅、饱满大方,古朴浑厚,这从莫亨佐·达罗出土的一件约公元前25世纪的《彩纹陶器》可以得到明证。

(见图11)而石工艺在这一时期则显现为古朴和浑厚,同时略带有一定的神秘主义色彩。

随着佛教的诞生与传播,与此相适应的宗教艺术也在南亚大陆上日益发展起来,因而古代印度工艺美术的形式和性质都发生了改变,例如石工艺在此时就处于对佛教进行服务的地位。

用各种石材制作的舍利(Sarira)容器、祭器、石垣和建筑装饰用石板,以及各种神像等应运而生,造型大方,风格古朴典雅。

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期,石工艺开始进行大型作品的制作,如用于宗教的纪念石柱、石碑等,雕刻技术十分精湛,整体设计也异常出色,表现出人们对宗教的虔诚之心。

(见图12)在孔雀王朝时期,古印度人对各类贵金属的物理性能的了解有所加深,不仅熟练掌握了金、银、铜、锡、铝等金属的铸造和焊接程序,而且还按一定比例制造出各种合金。

用这种方法制成金属器物之后,还可以在器物上进行再加工修饰,刻出纹样图案,使之更加美观光洁,以充分显示金属材料质的肌理效果和高贵的感觉。

从列国时代至孔雀王朝这一时期,陶器的制作技术获得很大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色彩和图案的丰富多变以及表现题材的拓展等,例如出现了蛋壳陶、穿孔陶这些制作精良的作品。

第二节贵霜王朝及笈多王朝时期工艺美术

贵霜王朝早期,石工艺的作用和范围进一步扩展,在整个古代印度,都有精美的作品出现,特别是服务于佛教、耆那教、婆罗门教等宗教的石工艺作品,精彩纷呈,令人赞叹。

到了晚期,由于受到希腊艺术的影响,石工艺发展表现为强烈的欧洲风味。

此期间,带有动物或神像纹饰的陶器开始流行,规格大小不一,表现当时陶工艺技术的成熟程度。

另外,各色釉陶此时亦十分普遍,特别是绿釉陶器的制作格外出彩。

关于金属工艺的发展情况,贵霜王朝时期金属工艺的制作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基于宗教的影响,金属工艺在祭器、神像以及其他装饰性物品上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佛教工艺中的舍利容器,获得了空前的进展。

《金制舍利容器》和《伽腻色迦王舍利容器》即为例证。

对笈多王朝时期工艺美术的评价应当是肯定和赞扬的,因为笈多王朝又把印度的文化艺术推向了新的高潮,作品不仅豪华精美,而且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息,其中尤以石工艺的成就最为突出,在这个辉煌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石工艺珍品,特别是石制佛像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见图13)

同样,金属工艺在笈多王朝时期的各种宗教艺术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出现了大量的祭祀用具和神像,并且器物还朝大型化发展,甚至逐步形成地方特色。

(见图14)此外,还出现了雕刻并加以彩饰的铜器、波形纹饰的银器,以及金属钟铃、金属屏风等作品。

总的来讲,笈多王朝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征表现为优美的古典形式,强烈的色彩表现,以及浓郁的装饰情调。

总之,古印度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多彩,例如古印度的纺织工艺、木工艺和珠宝工艺也是相当发达且闻名于世。

当然,宗教因素是印度工艺美术最突出的特性,大量的宗教思想作为工匠们创作的思想源泉和动力,既丰富了工艺美术作品的内在本质,也加强了民众的宗教意识。

另外,古印度由于与外界文化的频繁交往以及复杂的民族成分和宗教信仰,使得其工艺美术作品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如既表现出禁欲的一面,同时又表现为纵欲的一面。

还有,古印度的工艺美术作品装饰意味极其浓厚,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和节奏感。

 

第四章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波斯是古代伊朗的名称,发源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中国古代称之为大食,波斯文明可以上溯至约10000年前。

在波斯真正形成帝国之前,虽然也有一些小的国家相继出现,但历史影响力皆不如前者。

至于帝国,首先是阿克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前330年),这时期的波斯在公元前6世纪末期的大流士统治期间达到最强盛阶段,疆域一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后是帕提亚王朝(公元前247年—公元226年),最后又是萨珊王朝(公元226年—651年),他们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前后延续约1100年,具有相当大的连贯性。

第一节前波斯及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工艺美术

在前帝国时期,即公元前550年之前,这个地区的工艺文化就已非常发达了,主要有陶工艺、石工艺和金属工艺等。

根据考古的发掘证明,迄今为止西亚地区最早的陶器就出现在现在的伊朗地区,时间大约为9000年前。

但在随后的几千年的发展中,这个地区的陶器在风格上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的陶工艺大致相同,可见当时人类之间的迁徙之频繁,以及文化交流的密切程度。

在前帝国时期的后半段,该地区的陶工艺获得较大发展,出现了一批质量上乘的陶艺制品,它们不仅显示出波斯独有的风韵,而且也代表了古代波斯陶工艺制作的最高水平。

(见图15)

古代波斯的金属工艺无论在装饰造型上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具有很强的成熟之美,例如《金胸饰》是一个明证,艺术手法高超,功用恰当,风格古朴雅致。

(见图16)在这段时间里,还出现了许多用青铜制作的城微、马具、铜壶、腰带及杆头装饰。

如《青铜马嚼子》、《杆头铜饰》等作品就体现了该时期青铜工艺的造型风格和装饰特征,在古朴、浑厚的感觉之余,透着一股强烈的活泼气韵。

古代波斯的石工艺虽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但作品一般都是作为建筑或室内装饰而存在的,并不具备独立的功用和审美价值。

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陶工艺,主要体现在作为建筑材料的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