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3549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

河北省高二期末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先是收视率持续火爆,网络播放量不断创下综艺节目新纪录,继而同名电影也在2014年1月31日正式上映。

B.近日,太极大师李经梧的后人及其众多入室弟子讨论后,认为闫芳忝列门墙,决定把她逐出山门,并称其“隔空打人”为伪科学。

C.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遏止住,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为期不远。

D.14名香港保钓人士乘坐“启丰二号”,披肝沥胆,冲破日方阻挠,其中7人成功登上钓鱼岛,竖起国旗并唱国歌宣誓主权。

2.(2分)(2017高二上·荆州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有关人士表示,作家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标准是文学作品的质量,对于作者的政治立场,他们并不关心。

B.近年来,原创剧本少、主题雷同、过度追求票房和频遭盗版等原因,将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陷人前所未有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3.(2分)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刘继庄《广阳杂记》云:

“驴鸣似哭,马嘶如笑。

②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

③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

④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

⑤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

A.⑤①④③②    

B.①④⑤②③    

C.③②①④⑤    

D.②③⑤①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3分)

4.(6分)(2017高二下·双辽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

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

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

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部邦国和平有序。

儒家把“和”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

“和者,天下之达道也。

”即“和”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是天下各安其所的交往方式。

而“和”的本质是“仁”,“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合于国家间的关系。

《左传》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

如何达到“和为贵”?

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却多主张“王者不治夷狄”。

他们旨在阐述,“中国”帝王不要去直接统治“夷狄”,应与“夷狄”各守其境,和平相处。

所以,即使是明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水军巡游东南亚以及印度洋诸国时,他们也是秉持着“圣王”对于“夷狄之邦,则以不治治之”的坚定理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还要处理好“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

所谓“王道”,就是用道德来感化四夷。

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而“霸道”,则是使用武力以制服四夷。

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

《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

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

”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的手段。

“厚往薄来”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一条原则。

孔子所总结的周朝治理天下的九条纲领中就有“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关于“厚往薄来”,据唐朝孔颖达解释:

“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

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

”“君子”应当以“义”作为自己最高的行为准则。

不过,孔子并不否定“利”。

孔子所否定的是不义之利。

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孔子将“义”置于“利”之上,提倡“以义制利”

而孟子主张,“君子”应持“义”而忘“利”。

后来的中国封建帝王,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对于“四夷来朝”的行为也就一概施行“厚往薄来”的方针。

譬如,十分节俭的明太祖就曾指示:

“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万里,彼既慕义来归,则赍予之物宜厚,以示怀柔之意。

儒家文明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普遍价值,如上所述的这些涉外理念,今天对于我们也有十分宝贵的理论价值。

(摘编自陈尚胜《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既要关注古代的朝贡制度、中国中心主义和儒家的天下观,还要考虑与之配合的涉外理念。

B.儒家认为,“和”是构建理想“天下”秩序的思想准则,是国家之间理想的交往方式,应以此实现“协和万邦”,使各国和平相处。

C.外交上,儒家主张既要有“王道”,又要有“霸道”,但是要“以力辅仁”,即以“王道”为主,以“霸道”为辅。

D.儒家的义利观批判见利忘义,主张“以义制利”,表现在外交上就是“厚往薄来”,尽其所能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左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重要的是要友善地与邻国相处,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这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法宝。

B.儒家认为求同存异才能和谐共处,故其所倡导的“和”是建立在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差异的基础上的。

C.明朝郑和率领水军巡游诸国时,对“夷狄之邦”奉行“以不治治之”的理念,体现了与邻国相处“和为贵”的思想。

D.明太祖十分节俭,但是在赏赐来朝使节时却非常大方,这是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以显示对蛮夷之邦的怀柔之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协和万邦”“天下一家”“厚往薄来”等涉外理念,是建立理想世界秩序的重要保证,这对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困局有借鉴价值。

B.后世儒者提出的“王者不治夷狄”的主张,虽然与儒家所持的天下观并不完全相同,但同样显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

C.一个国家要赢得别国的尊重,除了施行仁爱、道义之外,还需要拥有显示国家威力的军队,因此“弱国无外交”是有道理的。

D.儒家的重义轻利的思想,告诉我们不要计较眼前的利益,而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大局,这样才有助于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5.(25分)(2017高一下·绍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遗失的寒冷

张亚凌

三十年前,站在宿舍门口,看着萌发出新芽儿的柳枝映在斑斑驳驳的土墙上的影子,我一边感慨着“春天总算来了”,一边告诉自己:

在以后所有的冬天,你再也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才尝试着触摸那段遗失寒冷的岁月。

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必须在学校住宿。

褥子被子一捆,和一大布袋子红薯、糜面馍馍、玉米糕绑在一起,母亲帮我拎起来搭在肩上。

背上是褥子被子,胸前是一个大布袋子,后面重前面轻,我都有些把持不住自己的身子。

母亲只是交代了句“不要贪吃好的,一顿蒸上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就行了”。

走一走歇一歇,到了学校。

宿舍是一面窄窄的空荡荡的窑洞,我们直接在地上铺铺盖。

别人都是先在地上铺一个厚厚的草垫子,上面再铺个毡子毯子什么的,接下来才铺上褥子,褥子上面还有个布单子,怕将褥子弄脏了。

我呢,只带了褥子和被子,压根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铺在地上。

于是我就满学校找来了一些废纸片,铺在地上,才开始铺褥子。

结果是:

我的床铺比两边同学的低下来一截,她们都觉得我不应该夹在中间。

于是,我就自觉地挪到了最边上——门口的墙下。

我的褥子几乎是直接挨着地面的,很潮湿。

只要有一丁点太阳的影子,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褥子抱出去晾晒。

我现在特别喜欢冬天的太阳,甚至会深情地看上半天,恐怕就源于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对太阳的感激吧?

那时在别人眼里,我或许是个很可笑的女孩,跑到学校似乎就是为了等太阳出来晒褥子。

冬天天冷,夜又长,起夜的学生就多。

门一拉一合,冷风就直吹过来。

抗击了半天寒冷好不容易入睡的我,常常又被寒风刺醒。

为了应对寒冷跟风的袭击,我睡觉不再脱衣服且蒙住了头。

我从没有向母亲提及此事,母亲看到我在家里睡觉的样子便有些想不通,曾给父亲说:

“这娃书念的,成呆子了——炕中间烧得热乎乎的,她咋老蒙着头靠墙根睡?

是那夜夜寒风吹走了我的寒冷?

记忆里,那年的冬天,下雪的日子经常有。

我也清楚地记得当语文老师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吟诵“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我的泪水悄然滑落。

在我,下雪天是最最难熬的日子,包括雪后的一段时间。

不仅仅是褥子会一直潮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只有脚上一双布鞋,不像别的孩子,还有一双可以换着穿的鞋子或是能踩雨雪的黄胶鞋。

教室、饭堂、厕所,跑上几趟,布鞋的鞋底就湿了,半天下来,就湿透了。

我就满教室找别人扔的纸片,厚厚地铺在鞋里。

一两节课下来,又湿透了。

取出来扔掉,再找纸片,再铺进去,再应付一阵,如此反反复复。

纸片也不是那么好找的,那时一个本子一毛钱,都是很节省地用。

雪后若有太阳,在别人吃饭时,我就留在教室里。

因为饿是可以忍受的,入骨的冰凉却是难以抵御的。

等到教室里没人了,我就将凳子搬到外面,将鞋子脱下来,底朝上晒晒。

我则盘腿坐在凳子上,搓揉着冰凉如石块的脚,让它暖和些。

再后来,我有些开窍了:

找到塑料袋,撕开,铺在鞋底,再铺上纸,就好多了,也不用不停地换纸。

有一句话我信,那就是“许多智慧来自于人们对贫穷的应对”。

更多的时候,是等着鞋子自己慢慢变干。

我甚至一度固执地认为,是我自己的身体暖和了脚,脚再暖和着鞋子,直至吸干鞋里里外外所有的“水分”,鞋底才会变干。

还是连续的雪天冻掉了我的寒冷?

每个周三下午有一个半钟头的活动时间,我常常趁机跑回八里外的家里取下半周吃的东西。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下着大雪。

雪大风猛,我是抄小路往家里赶的。

有的地方雪没过了我的膝盖,很熟悉的小路也因大雪的覆盖变得陌生,以致我一脚踏下去摔进了雪里面——我把沟边当成了小路。

从雪里爬出来,继续往回赶。

我一推开房门,母亲愣住了,一个劲儿地说:

“照一下镜子,看你成了啥样了,看你成了啥样了……”

父亲赶忙倒了一碗热水让我暖和暖和。

我伸手去接,明明接住了,碗却摔在了地上——我的手指冻僵了!

我走到镜子跟前,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被雪弄湿了的头发,再在风的猛刮下,直直地向上竖着!

母亲拿着梳子赶过来给我收拾头发,才惊叫道“你的头发都结了冰”。

我只说,赶紧给我装吃的,我不想迟到。

背起装满干粮的布袋子,我又赶往学校。

风还是那么猛,雪更大了。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

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从独自对抗过那场大雪后,她似乎再也没有畏惧过寒冷!

接下来的两个冬天,似乎都一样,冬天再也没有变出什么新花样来折磨这个小姑娘。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

是那场大雪不客气地冻掉我那脆弱的寒冷?

我只知道:

在三十年前,我,遗失了我的寒冷。

(选自《读者》,有删改)

(1)

十三岁的“我”在那一年经受了哪些苦难?

请加以概括。

(2)

文中说“许多智慧来自于人们对贫穷的应对”请简要概括“我”用了哪些“智慧”。

(3)

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

文章为何以“遗失的寒冷”为题目?

(5)

有人说: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请结合文本以及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6.(12分)(2017高二下·湖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央视新闻】提起“互联网”,大家都不陌生,但“互联网+”,却是一个新鲜、前卫的提法。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提到了这个概念,并迅速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

虽然“互联网+”的概念,听起来有些新鲜,但实际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到处可见。

“互联网+集贸市场”就成了“淘宝”;“互联网+出租车”就有了现在的“滴滴”“快的”;“互联网+传统红娘”就是“世纪佳缘”。

简单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传统行业,就能成为一种新的业态,或者改变业务模式。

不过,虽然在我们身边,“互联网+”的事情一直在上演着,但是“互联网+”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时,可是意味着“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被推进,这也瞬间引爆了大家的关注度。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数字:

162万,这是3月5号“互联网+”被提出当天,亿赞普大数据公司抓取到的网友对“互联网+”的讨论量,而在第二天,这个数字再次翻倍增长,达到了331万。

就是现在,每天都保持着几十万的关注。

亿赞普大数据绘制了一张关注热度图,来看看哪些省份对“互联网+”的关注度比较高。

颜色越深就代表关注度越高,很明显,东部地区各省份的名次排得比较靠前,前三位分别是北京、浙江、广东。

不过,地处正在崛起的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河南、四川、湖北三省,百姓对“互联网+”的关注,也超过了不少东部发达地区,在总排名中,分列第7.第8和第9位。

另外,从年龄看,30到39岁的人占到将近半壁江山(4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可别小看这一群人,他们很有可能就是推动“互联网+”的一股中坚力量。

我国目前拥有互联网用户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57亿,渗透率达到85.8%,而全球平均只有58%。

越来越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为我们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有了保障。

我们再来看一个数字——400亿,这是国家已经设立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而在我们社会上,还有上万亿的创投资金,这都为“互联网+”概念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不过今后“互联网+”应该如何发展,又会给什么领域带来改变?

百姓们也有自己的期待。

首先他们还是通过“互联网+”,“让自己的日常生活更便利”、然后是“希望能打破一些行业的垄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也都为“互联网+”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只有传统的思维,没有传统的产业,可以说互联网+这个+号,为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也必将激发全社会无穷的创造力和活力。

材料二:

【据人民日报】“互联网+”很火,创业很热。

“再不创业就老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和青春的激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联网+”创业的大军。

什么是“互联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这表明,“互联网+”,就是要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新技术之间建立连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改造,使传统生产方式互联网化。

这只是从宏观概念上对“互联网+”进行的阐释。

而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年轻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的这一部分,“+”号后面的那部分以及怎么“+”或许才是更难搞定的。

如今,说起互联网创业,“低门槛”似乎已经成为共识。

但从另一方面看,低门槛的背后,是不足10%的创业成功率。

而低成功率的背后,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多,而能落到实处的凤毛麟角。

有人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不少创业者对传统行业了解得不够彻底,作出的很多设想不切实际。

创业圈有一句话广为流传: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的确,如今在互联网之风的劲吹下,各行各业都在掀起革命,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等等遍地开花。

青年创业者对互联网技术的敏感度毋庸置疑,但由于缺乏在传统行业深耕的经验,对于“+”号后面的部分的理解以及怎么“+”往往还是致命缺陷。

而另一方面,深耕传统行业的企业家们也并非都在坐以待毙,等着被互联网来革命,“互联网+”同时也正倒逼着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的革命,这种激烈竞争更是让年轻人的互联网创业增添难度。

当下,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年轻人进行互联网创业越来越容易,创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但在追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同时,似乎也应当脚踏实地地向传统行业学习经验。

毕竟,大风吹过之后,一切总会落地,出落成凤凰的毕竟是少数,如若不慎,恐怕落下的将是一地鸡毛。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第3.4.5.6.7自然段列举了很多具体数据,有力地准确地证实了“互联网+”受关注的程度。

B.“互联网+”这个“+”号,为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势必会激发全社会无穷的创造力和活力。

C.“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这句话用打比方的方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各行各业利用互联网掀起革命的情形。

D.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年轻人进行互联网创业既要追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创业理念,又要脚踏实地学习传统行业的经验。

(2)

年轻人进行“互联网+”创业面临哪些难度?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3)

简要概述这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7.(11分)(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

授广州司法。

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

帅方大琮辟真州判官,留置幕府。

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

邑剧,牒诉猥多,天锡剖决无留难。

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

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

累疏言:

“天下之患三:

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

”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天锡又言:

“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

”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

天锡又言:

“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

”章五上,出关待罪。

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

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

天锡谓:

“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

”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

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

“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

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

”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

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

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

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

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御札趣之,又力辞。

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

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

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

(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B.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C.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D.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

“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征辟制,是始于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而征,则指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

刑部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宋代是致仕制度完善定型阶段。

宋初太宗时规定:

“朝廷之制,七十致仕。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

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

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

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

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贵戚,虽然他坚持己见,据理抗争,但因理宗极力庇护,最终未能成功弹劾董宋臣。

C.洪天锡多次上疏,请求交还御史印,并劝谏皇帝除害兴利,虽然他的言论终被采纳执行,但为了限制阉党,维护国君权威,他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

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没有获得允许。

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

②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5分)

8.(15分)(2016·徐州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过鉴湖

戴 昺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

苏 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1)

《夜过鉴湖》中“推蓬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

(2)

《夜泛西湖》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

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五、默写(共1题;共20分)

9.(20分)(2017高三下·北京期中)名言名句补写。

(1)

________,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汉乐府《上邪》)

(2)

________,耳著明月珰。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3)

来归相怨怒,________。

(汉乐府《陌上桑》)

(4)

胡马依北风,________。

(古诗《行行重行行》)

(5)

盈盈一水间,________。

(古诗《迢迢牵牛星》)

(6)

________,连翩西北驰。

(曹植《白马篇》)

(7)

薄帷鉴明月,________。

(阮籍《咏怀诗》)

(8)

________,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9)

________,流萤飞复息。

(谢朓《玉阶怨》)

(10)

单衫杏子红,________。

(南朝民歌《西洲曲》)

(11)

南风知我意,________。

(南朝民歌《西洲曲》)

(12)

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3)

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4)

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5)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