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0637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五章

第3讲 寒潮

最新考纲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考纲解读

1.明确寒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掌握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考点一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发生时间:

冬半年。

2.表现:

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剧烈降温,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3.成因:

冬半年,高纬度地带因气温很低形成的密度较大的干冷气团从源地向较低纬度流动形成。

[特别提示] 寒潮天气实质上是发生在冬半年的快行冷锋天气系统活动过程。

1.产生原理

2.寒潮在我国的时间分布特征

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约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

3.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

受寒潮影响,都会出现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现象,但区域环境不同,其影响地区、表现也有一定差异,列表如下:

影响地区

表现

西北及黄土高原

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

内蒙古高原

大风、暴雪、低温,易引发雪灾

华北、江淮地区

大风、雨雪交加,沿海出现风暴潮

东北地区

大风、大雪天气

长江以南地区

寒风、冻雨天气

4.寒潮的“功”与“过”

寒潮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该种自然灾害是寒潮。

(×)

解析 虚线内是气象灾害分布区,该气象灾害主要在冷锋锋后,图示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可判断此气象灾害为沙尘暴。

2.(2013·重庆文综)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题。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B.冻害

C.滑坡D.洪水

答案 B

解析 乙地(三江平原)冬季寒冷,害虫不易越冬,病虫害少,A项错误;地势平缓,不会发生滑坡灾害,C项错误;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易产生渍涝,但一般不会产生洪水,D项错误;春季常有寒潮侵袭,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给农作物带来冻害,B项正确。

(2013·四川文综)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B.滇、黔、蜀

C.滇、黔、湘D.陕、蜀、桂

4.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B.沙尘暴

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重旱发生地区集中在云贵川三省。

云贵高原森林覆盖率较高,春旱易导致森林火险等级高。

第4题,滑坡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沙尘暴、土壤盐碱化都主要发生在北方。

5.(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

解析 

(1)根据等值线上标注的数据可知,该地区总体上寒潮发生的总次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就东南部地区看,等值线在盆地处由高值向低值凸出,说明盆地发生寒潮的次数多,盆地两侧的太行山和山西高原发生寒潮的次数少。

从而不难发现,纬度高的西北部地区寒潮次数多,地势低洼的盆地处寒潮次数多,因此影响寒潮发生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以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降低地表温度下降速度,从而产生防御寒潮冻害的结果。

考点二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危害

2.发生季节:

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3.预防措施:

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人们可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

[特别提醒] 春初、秋末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1)初春万物复苏,果树开花发芽,小麦等粮食作物开始返青。

寒潮会使发芽的果树和返青的粮食作物幼苗遭受冻害而无法继续生长导致减产。

(2)深秋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寒潮会冻坏农作物,使未成熟的作物无法继续生长而导致产量下降。

我国其他重要气象灾害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除寒潮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列表分析如下: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防治措施

梅雨

江淮地区

夏初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时——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8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缓解旱情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

春旱

华北

3~5月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团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返青、生长季节,需水量大

引水灌溉

夏涝

华北、南方地区

6~8月

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低洼地排水,疏浚河道,增加入海口

春寒

东部季风区

3~5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地膜覆盖等

风沙天气

三北地区

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暴雨洪涝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广大地区

夏秋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热带气旋等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等

干旱

华北、西北地区

冬春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012·上海地理)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1)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都是以北方为主。

(×)

解析 由表格明显可以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存在南北差异:

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

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

南水灾北旱灾。

(2)长江下游平原为减少水灾的影响,主要是大力植树造林。

(×)

解析 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减少洪涝灾害的措施主要有:

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植树造林主要是上游的措施。

2.(2013·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

 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解析 第

(1)题,冷害使农业减产,并对农业基础设施产生破坏。

在冷空气南下过程中,受地形阻挡在山前堆积,产生冷害;地势高,气温低加剧了冷害程度。

(2)题,通过灾害预警预报、管理与科技等方面防御冷冻灾害。

3.(2013·上海地理)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

读图回答问题。

2011年8月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

(1)据图概括2011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

(2)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2011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

(3)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

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

(2)华北地区:

8月我国东部雨带推进到本地区,夏季风与冷空气相遇,在此形成强烈降水,并造成洪涝灾害。

南方地区:

因雨带北移,本地区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心气流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因此出现高温伏旱天气。

(3)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第

(1)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示对气

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描述。

(2)题,考查西北太平洋副高移动对我国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

根据图示:

2011年8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暴雨洪涝影响;南方地区受干旱影响。

主要原因是北方受锋面雨带影响,南方地区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北侧。

第(3)题,考查干旱灾害的防治。

 我国气象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1)季风气候典型,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2)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加重,许多水利设施遭到破坏。

(3)人口多,分布很不均衡,一旦发生气象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

(4)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练出高分

一、选择题

(2013·天津联考)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

据此回答1~3题。

日期

1月1日

1月2日

1月3日

平均气温(°C)

12

0

-2

气压(百帕)

1002.5

1005.0

1007.5

天气现象

晴,1~2级偏北风

中雪,6~7级偏北风

阴转晴,2~3级偏北风

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

2.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

A.地震B.干旱

C.泥石流D.寒潮

3.下列我国哪一地区一般不受这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A.山东半岛B.塔里木盆地

C.台湾岛D.青藏高原

答案 1.A 2.D 3.D

解析 第1题,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测到的是冷锋过境前的天气特征。

第2题,快行冷锋天气系统活动易造成寒潮灾害。

第3题,由于青藏高原地势较高,所以一般不受冷锋天气影响。

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

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

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

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

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5.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B.秋末和初春发生的频次低,但是强度比较大,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C.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生产的减产一定比较严重

D.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小于南方

答案 4.B 5.D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因此B项说法错误。

第5题,我国寒潮主要出现在冬半年,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冬季由于是北方农业生产的农闲季节,对农业影响较小,南方地区频次低,但喜温农作物所受影响大,故寒潮频次高,农业生产不一定减产严重,主要看发生的季节,晚春季节,危害大;由此判断D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6~8题。

6.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台风D.干旱、洪涝

7.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D.纬度较低

8.预防该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A.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B.提前撤离

C.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D.培育耐旱作物

答案 6.B 7.A 8.A

解析 第6题,由该气象灾害发生的地区及方向可知,该灾害可能为寒潮、沙尘暴。

第7题,由经纬度可知,甲位于四川盆地,因北侧有秦岭、大巴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小。

第8题,预防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重要的是通过气象卫星云图等进行监测,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此回答9~10题。

9.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区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10.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山地,使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9.A 10.B

解析 由图可知,t1~t4时期,村落、城镇规模扩大,林地被开垦成耕地,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水旱灾害多发。

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11~13题。

1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干旱B.洪涝C.台风D.冰雹

12.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春季多阴雨 ②冷空气势力强大 ③农事活动较早 ④梅雨提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3.为减轻图中各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答案 11.A 12.A 13.B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干旱发生。

第12题,华南地区的春季多阴雨天气,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冷空气势力强大,都会使华南地区遭受低温冻害。

第13题,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现实。

二、综合题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甲,描述我国北方地区初霜冻日期分布总体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2)读图乙,指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初霜冻日期的关系,并简述防御霜冻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北早南晚;海拔高的地区早,海拔低的地区晚(西早东晚)。

 纬度位置、海拔、海陆位置。

(2)初霜冻日期越早,产量越低。

 地膜覆盖;培育抗霜冻能力强的作物品种;营造防护林;人工施放烟幕。

解析 第

(1)题,从等值线数值上可以看出,整体上呈现北早南晚、西早东晚的特点。

影响初霜冻日期的因素主要就是影响气温高低和分布的因素。

(2)题,根据坐标统计图可以看出水稻和玉米的亩产与初霜冻日期的相关性为:

初霜冻日期越早,产量越低。

这是因为初霜日期越早,导致作物的生长期越短,影响作物产量。

预防霜冻可以从提高地面温度和提高作物抗冻能力两方面加强措施。

15.读“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洪水形成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因素造成的。

(2)我国洪水灾害比较集中的地区自北向南主要有________平原、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盆地、________三角洲等。

从空间上看,都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区。

(3)结合下表中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省、市、自治区

1953~1975年暴雨次数

黑、吉、辽

25次~27次

27次

24次

湘、鄂

27次~28次

粤、桂

51次~64次

①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省(市、区)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暴雨发生频率与洪水灾害分布一致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一致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洪涝灾害的发生既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也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 

(1)自然 人为 

(2)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下游 四川 珠江 东部季风 (3)粤、桂 受夏季风影响大,雨季长,以及受台风影响 黑、吉、辽、豫、湘、鄂、粤、桂 晋 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 植被破坏等人类活动

解析 洪水的形成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类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有关。

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水,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暴雨发生频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