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报世行管理资料.docx
《重庆市涪陵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报世行管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涪陵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报世行管理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涪陵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报世行管理资料
重庆市涪陵区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
项目建议书
编制单位:
重庆荣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承担单位: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O一一年五月
编制人员名单
谭钦伟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
卢华澍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
许龙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
范晓伟高级农艺师
祝磊农经师
汪昀咨询员
田华咨询员
重庆荣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重庆市人民路238号附2号皇侨大酒店406室
邮编:
400020
电话:
023-********
传真:
023-63620767
Email:
rongfeng-zx@
:
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于人口的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极端气候及生态条件变化因素的影响。
因此,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持中国的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中国人的粮食和农产品供给,是对世界农产品供给安全的积极贡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加快适应技术研发推广,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水平。
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提高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
同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
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节水技术,。
因此,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决定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加强灌溉农业一、二、三期项目基础上,继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亿美元,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作出贡献。
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具有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为一体的特点。
2007年重庆市被国家批准为首个以省为单位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城市,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
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四大任务之一。
在《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不断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粮油生产,重点发展蔬菜、柑橘、生猪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渔业、茶叶、特果、蚕桑、中药材、烟叶等特色产业,并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
同时在《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中指出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建设200万亩高标准冬囤水田,开发利用100万亩冬水田发展秋冬作物,按作物生育要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
实施大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展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建设。
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
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溉区抗旱水源工程。
加快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
加强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灌溉用水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节水示范工程建设。
重庆市根据国家相关规划的要求,重庆农业发展需要以及项目区自身条件等因素,向国家提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申请。
国家农发办经考核同意,将重庆确定为全国6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省(区、市)之一。
重庆市通过实地考察项目区、开展项目县竞争立项等工作,将涪陵区确定为重庆市6个项目区县之一。
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是重庆市优质粮经作物主产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区。
该区十分重视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建设,在《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就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将推进病险水库整治、节水灌溉、灌区改造和基本农田建设,全面提高农田增产增效和防灾减灾能力。
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达到65%以上。
大力提倡资源节约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
推进节水示范工程,加强农业灌区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同时《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积极推进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农业抗旱排涝能力。
:
、符合《涪陵区2010—20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耕地面积大,耕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区,通过项目实施耕地产出率具有一定增长幅度的地区;
、农田灌排系统尚不完善,通过配套建设水资源利用效率能够明显提高;
、农民参与意愿高,农村基层组织具有较强的组织配合力;
、当地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支持农发工作,具有较强的地方财政配套能力和支农资金整合能力;
、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健全,人员专业配备合理、组织与管理项目能力量较强,配备有熟悉计算机的人员以及专门的财务人员,能够保持项目管理人员的稳定。
涪陵项目区涉及4个乡镇共16个行政村,包括马武镇文观村、惠民村、方碑村、板桥村4个村,青羊镇兴元村、迎龙村、山大村、平一村4个村,同乐乡瘦坝村、解放村、莲池村、同乐村4个村,龙潭镇大同村、万众村、星光村、石垭村4个村。
涪陵区为省级贫困县。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29°21′至3 0°01 ′,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
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
,;;;。
() ,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水资源846858立方米。
,。
项目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且差异大,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光照少云雾多,霜雪少无霜期长。
区内随海拔高度而变的立体气候十分明显。
春季温暖多寒潮,80%的年份有寒潮,70%的年份≥5天低温连阴雨,70%的年份局部山区有大风、冰雹天气出现。
夏季炎热多伏旱,初夏90%的年份有≥5天的绵雨天气,夏旱为五年一遇,伏旱十年八遇,暴雨集中出现在夏季,旱涝交替现象较明显。
秋季凉爽多绵雨,秋绵雨平均每两年一遇,30%的年份有初秋低温天气。
冬季天冷无酷寒。
多大雾天气,寒潮、霜冻。
据涪陵气象台()统计,℃。
一年中最热月(8月)℃,~+℃,最冷月(1月)℃,℃~+℃。
℃,出现在2006年8月15日;℃,出现在1975年12月15日。
常年无霜期323天。
。
6月降水量最多,,1月降水量最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常发生区域性干旱或洪涝出现。
,日照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常年以8月最多,;1月最少,。
项目区地形为高程在500-900米深丘低山区,土壤主要为红棕紫泥水稻土,土壤主要由侏罗系红层母质发育而成,%,,速效磷含量30%mg/kg,有效钾120mg/kg,,%。
项目区及其周边有水库13座,库容3756.00千立方米;塘坝518座,。
泵站8座,。
,;,。
但由于项目区内水利工程缺乏,渠系配套不完全,部分支渠未修建,已成的部分渠道漏水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
项目区下辖4个镇(乡),21个行政村,农户数26千户,,,。
土地总面积16500公顷,耕地面积5677公顷,农业总产值11322千元,财政总支出6899千元,农民总收入3510千元,其中种植业总收入5681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其中种植业纯收入2800元。
农业基础设施状况
水库13座,库容3756千立方米;塘坝518座,库容5967千立方米;灌溉渠系48条,171公里;泵站数量8座,泵站装机动力652千瓦;现有县、镇(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9个,技术人员106人,农技人员与农户比例为1:
245。
农机服务机构4个,农机总动力49300千瓦,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2600公顷、2501公顷和2100公顷,%。
良种供应量800吨,良种覆盖率75%。
森林覆盖率35%。
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介于29°21′~30°01′N,106°56′~107°43′E。
东与丰都接壤,南与武隆、南川毗邻,西靠巴南,北连长寿、垫江,,。
海拔高度在200~2000米,。
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总的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且差异大,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光照少云雾多,霜雪少无霜期长。
四季特点是:
春季温暖多寒潮,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季天冷无酷寒。
℃,~℃。
一年中最热月(8月)℃,~℃,最冷月(1月)℃,~℃。
℃(2006年8月15日),℃(1991年12月28日),常年无霜期323天。
,~。
6月降水量最多,,~,2月降水量最少,,~。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常发生区域性干旱。
,~。
日照分布极不均匀,常年以8月最多,,1月最少,。
:
本项目的受益人为符合以下要求的项目区当地农户:
认同项目目标,积极要求,自愿申请参加项目;能积极投资投劳,有能力完成项目全部工作;能安装项目涉及的模式进行建设;同意参加有关培训、参观等;有一定的文化技术水平。
除项目区农民外,参与项目建设的工程建设的建设人员、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聘请的技术专家、为项目建设提供必要服务的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等均为项目的受益人。
:
按照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合理调整种植模式,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业生产;采取水利、农业、科技、林业、生物等综合措施,实现综合节水,增强农业适应能力;控制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减排;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5%,节水灌溉率提高10%;项目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明显提高,碳排放量显著减少,土地生产能力提高6%;良种覆盖率提高到100%,%,主要农作物单产平均提高10%;%;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个,协会4个;。
2.世行关注的问题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首先,分析计算项目区水资源量及可利用量,并调查评价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分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其次,在调查评价项目区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农村人口及牲畜数量等基础上计算不同作物需水量及农村生活用水量作为项目区的需水量;再次,计算汇总不同灌溉工程在给定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最后,对项目区内的水资源进行水量平衡分析,确定项目区内水资源是否满足农田灌溉用水需求,从而为建成适宜灌排、保肥、保土、旱涝保收的优质农田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提供水资源保障。
据计算,,2020年,P=50%时,。
项目区内可供水总量为蓄水工程可供水量、引水工程可供水量及提水工程可供水量之和,即P=50%时,。
按供需平衡来看,现状年水资源总量供>需,项目实施后通过增加一定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增加有效灌溉水资源量,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扩大种植规模或加大种植结构的调整。
按照提高种植规模10%计算,2020年项目区供水量>需水量。
综上,按项目区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P=50%时,项目区总可供水量大于项目区总需水量。
但由于现有水利设施配套较差,渠系不完善,或损坏严重,工程有效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可供水利用率不高;再加上,从时间分配来看,可能会存在局域时间性的缺水,因此要增强调蓄地表水的能力,增强蓄水工程措施,提高水利用效率。
针对项目区存在的问题,建议一是开挖沟渠或维修排灌站,增强引(提)水水能力;二是充分利用降雨资源,利用好蓄水池、山坪塘、囤水田等小型蓄水设施,增强其蓄水能力;三是采取使用低压管道、渠道防渗等节水措施,减少水源利用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水利用效率,增加灌溉面积,满足区域内供水需要。
大坝安全
本项目区中,向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不涉及坝高15米以上或总库容在100万m3以上的水库。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现状分析
项目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坪状地貌为主,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农田改造的潜力大。
目前阻碍农业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农田灌排系统不完善,现有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项目区存在季节性、地形性和局部工程性缺水问题,使灌溉水源不足;洪涝形成的土地流失亟待进一步控制与治理;同时,由于水利排灌设施配套不足,为了保证第二年春季水稻种植,丘谷的沟田在水稻收获后常年为淹育状态,造成项目区冬水田面积较大,对环境甲烷气体排放较大。
农药、化肥用量持续增加对农田环境及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形成一定影响。
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
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为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源保障,适度提高稻田复种轮作,推广粮-菜、粮-油-菜轮作模式,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可显著减少甲烷气体排放量,起到改善稻田生态和环境生态效果。
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区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利用技术、水肥合理搭配技术、精准施药技术等综合措施,从源头控制农田化学肥料投入总量。
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农田作物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通过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和高效施药器械,提高植保专业化防控覆盖度,以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加大推广生物防控技术、农作物病虫综合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及农艺综合控制技术实现农药残留污染的立体的控制、阻断、治理,减少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项目通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实施,配合衬砌渠道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走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并重的综合节水之路,有利于紧缺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项目实施对水质的影响
项目实施后,将在项目区广泛推广科学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化肥和农药残留量进入水体的数量将逐年减少,面源污染的减轻有利于改善项目区内水库和河流的水质。
项目区将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理念引入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管理领域,为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与方向。
项目通过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引进高效农产品品种,推广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模式等综合措施,示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减缓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土壤碳汇,不仅会降低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而且有利于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气候变化。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本项目按照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综合节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广先进生态技术,调整种植模式,改善项目区土壤和水质状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良性生态循环。
项目实施后,不但不会对项目区及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可以促进解决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为保护和改善农业农村环境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病虫害管理
项目区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在本项目中,一是强化对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意识和技能;二是开展综合防治技术的示范推广。
聘请植保专家结合项目区实际,在现场示范推广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技术和要领,不断提高项目区农民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
征地与非自愿移民
由于本项目只是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探索工程建后管护模式,提高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无土地征用和移民安置,因此,无此方面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的土地占用和来源
项目县/项目村
项目
用地
项目
活动
水田
/水
浇地
旱地
商品
菜地
园地
林地
荒地
土地来源
受影
响人
数
*A或B
永久
征地(亩)
田间
道路
B
4165
新建/扩
建泵站
B
0
沟渠
B
1834
拦山堰
B
216
合计
B
0
临时
用地(亩)
低压管道
189
●A:
村民自愿调节供地;
●B:
通过补偿征收土地
少数民族
项目规划区不涉及少数民族聚居社区。
因此项目实施在民族关系、宗教信仰、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方面对社会没有负面影响。
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内容
本着因地制宜原则配套田间水利基础设施,通过建设提灌站、囤水田、蓄水池提高项目区水资源的保障,建设灌溉渠、拦山堰、防渗渠道、低压管道、疏浚渠沟渠、桥涵、涵洞、保证提高灌溉水源利用率,提高抗旱能力和防洪、排涝的需要。
开挖疏浚渠道68km;渠系配套桥涵6座;涵洞30座;拦山堰8km;沉沙凼55处;机电排灌站6座;蓄水池30座;;低压管道9km。
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首先通过土地平整、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建设农田水土保持林网,提高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防控原则,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高效施药器械,减少农药“跑、冒、滴、漏”建设专业化防控组织,有效控制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产品质安全量;科学合理完善农田利用模式,推广减缓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土壤碳汇的新技术。
平整土地100公顷;平衡施肥400公顷;秸杆还田400公顷;示范推广100公顷;;防治设备100台(套);无公害农产品1000公顷;良种引进800公顷;配套农机具100台(套);农田林网100公顷;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100公顷。
配套田间道路和生产路建设,解决项目区耕作难、运输难、出行难的问题,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满足项目区群众需求。
;。
表3-1示范推广统计表
新技术名称
示范/推广面积(公顷)
金额(千元)
水稻高产综合配套集成技术示范
100
150
秸秆还田腐熟技术与示范
800
600
田间病虫害专业化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
600
配方施肥技术示范与推广
400
600
无公害农产品示范与推广
1000
1500
合计
表3-2良种引进示范推广统计表
新作物品种
示范/推广面积(公顷)
金额(千元)
宜香优9309
200
90
小粒粘
200
90
渝糯8号
200
90
渝黄4号
100
45
先油杂2号
100
45
合计
800
360
农民种植协会1个;农民种植合作社1个;农民用水合作社2个;农民培训70人月。
;;配置办公设施20台(套);管理用车1辆;;。
表3-3农民培训统计表
培训内容
培训量(人月)
金额(千元)
农业新技术
40
120
妇女培训
20
60
贫困户培训
10
30
合计
70
210
投资估算
1、国家农发办关于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及培训通知。
重庆世行贷款规模为3000万美元,亩均财政投资标准为1300元。
机构发展与支持占项目财政投资比例不超过5%;国外考察费用按每人月10万元标准计算,每省每年安排一个团(10人8天)。
%以内。
省、县级农发办拟购管理用车1台,按单价25万元计算。
环境监测每省每年20万元,由省办组织实施。
2、参照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利建筑工程估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估算定额》等规定。
3、预备费。
按照总投资15%计算。
4、《财政部关于修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决定》(财政部60号令)。
勘察设计费、工程管护费、工程监理费、项目管理费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执行。
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国农办【2008】183号)。
6、《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财发[2010]46号)
7、汇率按1美元=。
,、、、、。
表3-4基本费用详细估算表
建设内容
单位
工程量
投资(千元)
Ⅰ.适应气候变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360
公里
34
680
、农排水沟
公里
34
680
2505
座
6
300
座
30
150
公里
8
2000
座
55
55
1800
新建排灌站
座
6
1800
1200
座
30
1200
15200
公里
14300
公里
9
900
公里
9000
公里
Ⅱ.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
5855
公顷
100
900
公顷
600
公顷
400
300
公顷
100
150
(IPM)
650
公顷
600
台套
100
50
f.农业标准化生产
1860
公顷
1000
1500
千元
360
900
台套
100
900
公顷
100
450
公顷
100
45
Ⅲ.机构发展与支持
2390
人月
70
210
150
个
1
100
个
1
50
个
2
60
450
人月
25
450
400
人月
20
400
370
台套
20
120
台套
1
250
f技术援助
人月
5
300
人月
10
450
Ⅳ.项目设计与管理
2915
千元
0
653
千元
0
732
千元
0
510
千元
0
1020
Ⅳ。
预备费
总计
54603
资金筹措
项目实施期5年,2013年~2017年。
,,,。
其中:
1、中央财政资金(世界银行贷款):
,%。
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
3、自筹资金:
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投劳折资),%。
资金筹措计划详见表3-5。
表3-5资金措施年度计划表
资金来源
单位
年度
1
2
3
4
5
总计
中央财政资金
万元
省级财政资金
万元
市级财政资金
万元
县级财政资金
万元
农民自筹资金
万元
投劳折资
万元
银行贷款
万元
企业自筹资金
万元
4.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
、产值变化情况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水稻产量将由基准年的13868吨增加到15409吨,小麦产量将有480吨增加到520吨,玉米产量将有3673吨增加到3948吨,蔬菜产量由以前的38000吨增加到51750吨,,。
详见表8-1。
表8-1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总产量变化表
无项目
有项目
增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亩)
(吨)
(亩)
(吨)
(亩)
(吨)
水稻
30818
30818
1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