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70055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4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六盘水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六盘水市.docx

《贵州省六盘水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六盘水市.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六盘水市.docx

贵州省六盘水市

2014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2014•贵州-六盘水)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存在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玻璃破碎

C.

食物腐烂

D.

气球爆炸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气球爆炸过程中,有的是因为压强过大而导致的爆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2.(2分)(2014•贵州-六盘水)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塞紧橡胶塞

B.

过滤

C.

测溶液PH

D.

倾倒液体

考点: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手应放在橡皮塞上,不能放在玻璃管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分)(2014•贵州-六盘水)将密封良好充有氮气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袋内气体分子(  )

 

A.

间隔变大

B.

质量增大

C.

体积增大

D.

数目增多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

B、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C、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增大,故选项错误.

D、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数目增加,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分)(2014•贵州-六盘水)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2014•贵州-六盘水)下列固体溶于适量水后,液体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①氢氧化钠②氯化钠③硝酸铵④生石灰.

 

A.

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生石灰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④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③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②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

故①④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放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有本质不同,氢氧化钠、浓硫酸是溶解放热,氧化钙是反应放热.

 

6.(2分)(2014•贵州-六盘水)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CO(NH2)2

B.

KCl

C.

K2SO4

D.

NH4H2PO4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解:

A、CO(NH2)2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D、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进行正确的分类.

 

7.(2分)(2014•贵州-六盘水)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水医用酒精

B.

氧气大理石

 

C.

石灰水二氧化碳

D.

铁锈空气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

A、水属于氧化物,医用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B、氧气属于单质,大理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石灰水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铁锈、空气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2分)(2014•贵州-六盘水)以下是四位同学对某物质的正确判断,请根据他们的讨论推断该物质是(  )

 

A.

CH4

B.

CO

C.

C2H5OH

D.

H2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乙醇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三种元素组成;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有机物.

解答:

解:

A、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并且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C、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并且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生成物的种类和物质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对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与联系方面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9.(2分)(2014•贵州-六盘水)据报道:

不法商人在染色馒头中添加的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会使人致癌,己被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则铅元素(Pb)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

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氧元素显﹣2价,设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6)+(﹣2)×4=0,则x=+2价.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0.(2分)(2014•贵州-六盘水)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B.

氟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C.

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较易得到电子

 

D.

当x=8时,该微粒为阳离子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C、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解答:

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