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8132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docx

《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docx

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

附件1

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延东副总理曾在2012年9月5日第一次全口径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指出:

“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优质资源班班通”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它是“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延伸,推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由数字校园建设向课堂应用转变;它也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高效的班班通,有效的人人通是很难做到的;它也是目前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中小学落地的主要载体。

“三通两平台”作为一项需要系统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班班通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提升班班通设备、技术、资源的应用效益也就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所必须聚焦的核心问题。

省自2010年5月开始实施班班通试点工作以来,以400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校建设为抓手,示引领其他中小学校以资源应用为导向,分时段、分步骤推进全省“班班通”建设与应用。

截止2013年底,我省16635所学校的154191个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已达60448套,极大改善了班班通教学应用环境。

、新余等设区市班班通覆盖大部分中小学校。

同时,以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中心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班班通应用也初见成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常规应用,数字资源开始真正面向学生,走进课堂。

然而,还有很多学校仍未实现班班通;即使实现班班通的学校,部分教师仅把班班通设备当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工具,缺乏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型的教学设计能力;班班通应用的目标仍是为了技术和资源的应用而应用,没有与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班班通资源应用模式也未成熟,教师可以借鉴的优秀课例少;区域层面的班班通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尚未形成,技术标准不一,校际信息孤岛仍然存在。

综上所述,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从校校通发展到班班通,初步实现了班班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依据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的理念,规技术标准,进一步整合优质数字资源,依托省级资源云平台,构建学校管理、师生教学、家校互动等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平台,挖掘师生教学需求,做好技术支持、资源推送、教师培训等各方面的服务,全面推进班班通设备、技术、资源的深入应用是可能的。

所以,课题组提出了《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课题。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

“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

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省级资源云平台是区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承载主体之一;班班通作为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的重要抓手,整合两者关系,将充分发挥班班通的教学应用效益,切实改变中小学教学模式,推进教育过程公平的真正实现。

本研究将结合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向省级资源云平台的转型的趋势,以应用为导向,进一步扩大班班通覆盖面,在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整合相关软硬件资源,面向教学应用,最终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全面提升班班通应用效益。

同时通过比较广泛的应用示,对于全省围的推广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概念界定

1.班班通:

中央电教馆提出以下概念界定:

“‘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省现阶段初步定义为:

“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教学班都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并以投影机或电视机为显示终端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每个班级都能同时连接网络、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影视节目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本课题指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在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的基础上,依据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的理念,采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的面向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的资源服务平台。

它通过整合全省优质数字资源,采用分析教师资源上传下载等数据的方法,在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向学校、个人学习空间智能推送贴切师生实际需求的资源,并带动社会应用,在全省形成一个优质资源“淘宝网”,构建一个政府、企业、学校、师生、家长互联互通的“qq空间”,最终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移动学习的泛在环境,借助班班通、人人通,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公平。

3.应用效益:

“班班通”投入与教学应用的产出比,即教学效率(单位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与“班班通”应用的关联度)。

三、国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课题组在“中国知网”键入“班班通应用效益”没有搜索到相关论文;键入“班班通”的主题词,通过搜索相关期刊、论文库,大体上可以把相关搜索结果划分为以下几类:

阐述“班班通”意义和作用的文章;探讨“班班通”建设研讨方案;介绍“班班通”建设方案、开发设计、设备安装和配备标准等;探索“班班通”教学实践应用和应用策略。

综合以上容,可以看出以班班通作为对象的研究逐年增加;对于班班通产生的背景、意义、涵、实施规划、配备标准、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较多,而对班班通应用模式和应用效益评价方面的探讨不够。

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我省班班通工程的推进,尝试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资源深入应用、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整体推进班班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班班通的应用效益探索,最终提升教育信息技术的服务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四、理论依据

1.全国教育信息化视频工作会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2.混合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Blending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特有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把这两者优点结合起来并进一步优化,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信息刺激的接受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员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全面提升教师的班班通设备和资源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效果、效益。

五、研究目标

本研究从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出发,依据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的理念,加快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向省基础教育资源云转型,开发并完善省级资源云平台;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方案结合到班班通的建设与应用当中,优化班班通环境;班班通资源由输送向推送转型,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六、研究容

1.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班班通”工程的拓展建设与深层应用研究;

新技术支撑下的“班班通”软硬件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新技术在“班班通”环境下的创新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班班通”环境下的教学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班班通”环境下的学习应用研究;

基于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学校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班级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教师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学生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3.“班班通”背景下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优质数字资源班班通的理论研究;

基于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资源整合研究;

基于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资源应用策略研究;

基于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基于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班班通”优质资源开发研究;

名校课堂、名师课堂、大规模在线课堂的应用研究;

4.“班班通”背景下的教与学研究;

“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方法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备课模式研究;

“班班通”环境下的差异化教学研究;

“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班班通”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班班通”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研究;

5.“班班通”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远程大规模在线培训模式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培养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培训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校本培训新模式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校本教研创新模式研究;

6.“班班通”评价与发展研究;

“班班通”教学应用评价标准的实证研究;

“班班通”教学应用评价体系的研究;

“班班通”工程应用保障体系研究;

“班班通”工程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七、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依据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的理念,结合省级资源云平台的开发,以构建班班通背景下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个人个性化学习等的学习环境为突破口,重点推进优质资源自主学习、个性化服务等班班通应用发展策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师生通、生生通、家校通、人机通等模块,从管理和应用制度、教师培训、环境优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教学模式等多方面整体推进班班通应用效益提升。

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构建模型—检验推进—反思推广的思路进行;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

首先对“班班通”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把握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同时积极追踪国外学术研究的主题和焦点,引入参考和学习;然后结合省级资源云平台建设,在完善班班通管理和应用制度的基础上,尝试按照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等要求进一步优化环境,通过分析平台数据,挖掘师生的需求,推进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技术、资源;最后总结并开展示工程建设,进一步探索多层次、多视角的“班班通”应用个案,为全省全面推广“班班通”的建设和深层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通过对“班班通”应用的规模、围、程度等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应用过程的问题,总结经验,切实提升“班班通”应用效益,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文献分析、调查研究阶段(2013.12—2014.3)

本阶段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掌握班班通应用效益相关资料,利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首先对实现班班通的省现代教育技术示校管理、软硬件环境、资源共建共享、应用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问题解决提供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策略设计、模型构建阶段(2014.4—2014.12)

本阶段主要依据上一阶段得到的制约因素,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利用系统方法构建出班班通应用效益提升的具体策略,描绘出推进班班通效益的模型。

第三阶段实证检验(2015.1—2015.12)

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实践验证上一阶段提出的策略,依据相关评价标准,初步验证策略、模型的真伪。

第四阶段修正——推广阶段(2016.1—)

本阶段是在上一阶段实践基础上,通过反思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修正策略和模型,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结论。

汇集各课题单位的结题结果资料、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推广应用。

九、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

2.软件:

资源云平台,微课等;

3.论文集:

总课题组、子课题学校或研究者公开发表的论文;

4.研究案例:

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研究案例;

5.其他。

十、研究的保障条件

环境保障:

省电教馆正着手加快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向省基础教育资源云的升级改造建设,开发并完善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近年来,我省班班通建设、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相继实施推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体系初步形成,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提升,为“班班通”应用效益提升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数字资源保障:

目前,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总量达到170万条、资源容量达到了50T,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教师可免费共享成系列的网络课程资源。

人力保障:

省电教馆成立总课题组,各学校成立子课题组,上下联动,集管理、指导、实施、反馈、提升为一体,保证课题研究有效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