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概念.docx
《幼儿教育学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学概念.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育学概念
1.教育的概念:
日常用法分类
①作为一种过程中的教育;
②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③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2.教育的词源:
陈桂生先生从探寻该词的原始涵义入手进行研究。
3.中国古代教育,强调“学”;英文“education”起源于拉丁文“educa”“引出”。
4.黄人颂提出:
“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
梁志燊认为:
学前教育是对“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
5.狭义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1999年);全国师范院校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2002年)
教育的界定: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7.学前教育的意义
①促进生长发育(体);②促进智力发展(智);
③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德);④培养幼儿的美感(美)。
8.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①学前家庭教育:
单独性,随机性,随意性,长久性,隐性。
②学前社会教育:
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阶段性,显性。
9.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10.人类历史第一部教育著作中国古代的《学记》,乐正克撰写,共1229字。
11.中国最早的幼教机构:
1903年湖北武昌幼稚园,是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清朝政府建立,抄袭日本模式,有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
12.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论演说家的培养》。
13.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①首先,他指出学前教育是很重要的,他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②其次,他指出学前教育要全面;
③再次,他指出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
他指出要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
④最后他指出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
A.他认识到活动对于儿童的成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B.他指出“游戏、学习和工作”这些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C.“游戏给儿童带来无限的欢乐、自由、满足、休息、平安。
”
D.“幼儿的游戏是他们未来生活的胚芽”
E.所以,福禄培尔创立了一个独特的游戏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操作“恩物”。
F.他认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表现,他可以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儿童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良好品德。
G.儿童是通过自我活动实现内部发展,教师首要任务是尊重并唤起儿童的主动性。
⑤此外,他指出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教师的作用:
是帮助儿童发展个体中已有的学习的内部能力。
所以,教师是儿童经验和活动的设计者,给儿童引导和保护,而不是命令、强制和干涉。
14.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具有吸引力;②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
15.蒙台梭利认为:
①他指出,学前教育在确定自身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之前,只有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不压抑、不损害儿童潜在的能力,使儿童按其本身的规律发展;
②他认为儿童有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和强化这种需要,必须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③教师要为儿童创设环境(儿童学习最好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
④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活动(提供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生活活动;感官练习活动)。
16.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
环境,教师,活动材料。
教师必须指导、示范、准备,教具即活动材料。
17.陶行知提出“六解放”:
A.解放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
B.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C.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观察事物的本质;
D.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自由发问;
E.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去赶考,不占据他们全部时间,让他们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F.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开阔眼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
18.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的三个方面:
①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样教就要怎样训练教师。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②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③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19.皮亚杰提出
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运动阶段过渡到前运算阶段的;
②儿童的作用和活动在其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儿童具有主动性;
③儿童通过与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
④儿童的发展是个持续的过程。
20.学前教育思想:
①强调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②要求教师根据儿童特点“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提出“整个教学法”;
③制定了幼稚园的教育内容,即“五指课程”;
④提出教师要对幼儿加强指导,幼儿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
21.整个教学法:
是陈鹤琴根据当时幼稚园各科教学相互脱节,相互孤立的现象提出来的,他指出“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应该学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的去教儿童学,这种教学方法法是把各科功课打成一片”。
22.儿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日益提高。
在大脑的重量上,新生儿平均为39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1/3.(4~6岁大脑的重量是1250克)。
儿童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彼此相连,不能分割。
23.教育目的的意义:
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支配整个教育过程,制定教育目的和依据,社会诸因素,自身发展要求,全面发展理论。
24.儿童观的变革
①古代儿童观:
以成人为本体,是国家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认为儿童无知无能,女童地位极其低下;
②近代儿童观:
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具天赋,有可发展的潜能,女童地位有所改善;
③现代儿童观:
A.儿童具有一切基本权利和独立人格;
B.儿童是不断发展的“整体人”;
C.儿童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D.儿童具有巨大发展潜能;
E.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
25.①联合国卫生组织很重视儿童的平安出生,把每年的4月7日确定为“世界卫生日”;
②美国在很多公共场所设立“送我回家”的失踪儿童信息亭;
③欧美许多发达国家还规定,父母不能打骂儿童,否则就会“吃官司”,被起诉“虐待儿童”。
26.每个儿童都拥有的出生权、姓名权、国籍权、生存权、发展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休息权、教育权等,应该得到我们的承认、尊重和保护。
27.基本权利:
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28.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生物因素(遗传)和社会因素(环境)两大类,他们相互作用,共同制约着儿童的发展。
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幼儿发展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在活动中实现,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29.幼儿活动的三种水平:
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实践活动。
30.儿童发展具有差异性(规律)
①儿童发展有性别差异;
②儿童发展有个别差异;
表现在许多方面:
A.首先表现在对物体的感知上;
B.其次,还表现在儿童的判断推理上;
C.再次,还表现在儿童的兴趣爱好上;
D.此外,儿童还在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上存在着差异。
③儿童发展有文化差异。
31.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操作活动,实践活动。
32.儿童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侧面,他们构成一个整体,互相联系,彼此制约。
(儿童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的)
33.学前教育的目标:
①1957年教育方针,毛泽东发表了《正处》培育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③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决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④1995年,新时期教育方针,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
34.幼儿园的性质:
①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②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划》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总目标)是:
施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主要表现在:
A.(体)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B.(智)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C.(德)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D.(美)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35.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与中小学课程的区别):
①它融合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②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③他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主。
36.幼儿园课程定义:
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7.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①课程目标(教育的目的);②内容;③组织;④评价。
38.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把握:
①美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②法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③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目标;
④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
【异同点】
(相同点)①首先,各国都很重视使幼儿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可以说,追求发展的全面性、完整性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不同点
②其次,我国幼儿教育较为关注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能力;国外则更关注培养儿童的各种兴趣和积极态度;
③再次,我国较为注重形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而国外却更注重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
④最后,我国更重视培养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而国外却更注重塑造儿童优良的性格。
39.陈鹤琴
①首先,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②其次,他指出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儿童不是大人,不是成人的缩影)
③再次,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使儿童成为“体魄强健,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幼苗)
④最后,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
40.幼儿园的教育原则:
【总则:
保育与教育相结合】
①热爱儿童;
爱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热爱儿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A.首先,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儿童,均一视同仁;
B.其次,教师要关心儿童、爱护儿童;
C.再次,教师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而不应偏爱(细心照顾)。
②尊重儿童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
A.第一,要信任儿童;
B.第二,要尊重儿童的隐私;
C.第三,要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使每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D.第四,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E.第五,要杜绝体罚儿童与变相体罚。
③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彼此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应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方
A.体育对体、智、德、美诸方面起保障作用;
B.德育有利于推动保育与智育的完成;
C.智育为其他几项提供认识基础;
D.美育是德育和智育的催化剂。
(学习舞蹈对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创意能力以及毅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④寓教与各项活动之中【简答】:
A.第一,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操作、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以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活动的机会;
B.第二,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的机会,合理安排充足的时间与宽敞的空间,以满足幼儿渴望参与成人社会活动的需要;
C.第三,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教学活动的机会,发展智力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D.第四,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劳动活动的机会;
E.第五,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使儿童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⑤教育要儿童化【简答】:
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把一些浅显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儿童。
⑥多种教育形式结合;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的和谐统一。
⑦因儿童而施教;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
A.儿童学习积极性不同,教师的教育策略应不同;
(尤其关注“胆小孩子”让更多幼儿有表现机会表达看法)
B.儿童接受能力不同,教师的教育策略应不同;(对能力较强启发诱导,对能力较弱者耐心指导)
C.儿童动手能力不同,教师的教育策略应不同;
(能力强,丰富材料,手把手教简单某种简单技能)
D.儿童兴趣爱好不同,教师的教育策略应不同。
(激发幼儿群体,有广泛兴趣爱好)
⑧争取家庭配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A.首先,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使家长能正确的理解学前教育;
B.其次,教师要利用儿童入所入园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
C.再次,教师要介绍家长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
D.最后,教师要介绍家长一些教育知识,使家长能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E.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家长咨商面临的疑难杂症。
41.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①调查法
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②观察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③实验法
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的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④个案研究法
是指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2.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
隐蔽课程;公开课程。
①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预成):
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
课程的主要特点:
A.涉及全体儿童,并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B.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知识、经验、技能、能力即个性倾向;
C.反映出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及社会的各种特征与要求;
D.承认人类的知识宝库来源于各种文化资源,并从中发展起来。
②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生成):
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
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是一种无计划、无意识地学习活动,是儿童获取信息所不可缺少的形式,具有潜在性和非预期性的特点。
[两种课程之间的关系]
①学前教育的公开课程和隐蔽课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
②学前教育的这两种课程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
43.课程目标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
P80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
①它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
②它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
③它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44.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
①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成熟社会化的理论的哲学基础来自卢梭的思想,其心理学的基石则是由埃里克森和格塞尔等人奠定的。
②教育训练的理论;
教育训练的理论也称行为主义的理论,是以哲学家洛克、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等人的思想为基础的。
③认知发展的理论。
认知发展的理论又称相互作用的理论,其主要创始人是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布鲁纳。
这一理论强调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
儿童发展的动力虽然来自于儿童的内部,但是,儿童从一个阶段转化到另一个阶段,并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依赖于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性质。
45.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
①全面性,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A.首先,这是实现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任务的需要;
B.其次,这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
C.再次,这也是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展的必然趋势;
D.最后,在安排各方面的内容是,也要注意均衡;
E.此外,在设置具体课程时,也必须注意学科内容的全面性。
②启蒙性,符合幼儿园年龄特点;
A.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不仅应是广博的,而且还应该是浅显的,具有启蒙性。
特别是兴趣、求知欲、独立性、自信心、成功感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培养,应为后者对儿童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B.其次,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C.再次,这也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③社会性,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历来被称为“凝固的音乐”。
④发展性,适应幼儿能力发展需要,具有挑战性;
⑤灵活性。
对课程的三级管理:
国家—地方—校本(园本)。
46.教育教学方法:
P99~100
①观察法:
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认识选定的观察对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
运用:
A.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B.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C.正确组织幼儿观察活动。
②谈话(讨论)法:
师生双方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的发表看法,表达自身感受,体验、进行相互交流。
作用:
A.在活动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
B.幼儿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C.利于提高幼儿认识水平及解决问题能力④可避免说教过多产生的逆反心理
③其他方法:
实验,游戏操作,参观,讲解讲述
47.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48.教育教学的途径:
教育教学活动,日常活动与生活,学习环境,家园合作。
49.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手段:
实验、图书、挂图、幻灯片、自制教具。
50.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策略:
我们要根据儿童学习的方式和需要,进行筛选与尝试,不断改变教育教学行为,以寻求适合儿童发展的最佳课程策略。
①首先,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
②其次,要为儿童不断提供新的学习机会;
使儿童理解某事物某概念、设计系列活动。
③再次,要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发展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意识。
④最后,要鼓励儿童参加大组活动;
⑤此外,还要兼顾特殊儿童的需要。
51.评价儿童的发展:
①首先,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来评价儿童;
②其次,教师应对儿童多进行纵向评价;
③再次,教师应对儿童少进行横向评价。
52.评价的目的、作用:
P101
①了解幼儿的水平和现状;②了解实施过程;③作用:
鉴定—诊断—改进—导向
53.评价的原则:
①评价应有利与改进与发展课程;
②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③评价应有利与幼儿的发展;
④评价应客观真实。
54.幼儿游戏的要义:
P155
①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②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③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A.学习目标隐含;B.学习方式潜移默化;C.学习动力来自幼儿自身
55.幼儿游戏特点:
①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②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③游戏伴随愉悦的情绪体验;
④游戏在假象的情境中发展。
56.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合作的必要性:
P188
①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A.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
B.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C.家长是幼儿园的教育资源。
②幼儿园教育需要社会配合。
A.社会及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
B.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资源)
57.幼儿园如何与社区合作
①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58.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
出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第二十一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
59.游戏的界定:
①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
②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求欢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
③游戏是儿童固有的、快乐的活动;
④游戏是一种没有直接的目的的活动;
⑤游戏是儿童的自主活动和学习。
60.游戏的一些最基本的因素和主要的特征:
①游戏是儿童个体发起的活动;
②游戏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
③游戏没有外在目的,其动机来自儿童内部;
④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
61.游戏的种类(①~③属于创造性游戏)
①角色游戏;
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应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
②结构游戏;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通过手的创作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③表演游戏;
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④体育游戏;⑤智力游戏;⑥音乐游戏;⑦亲子游戏。
62.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①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A.首先,游戏有利于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
B.其次,游戏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C.再次,游戏有利于幼儿躯干肌肉的发展;
D.最后,游戏有助于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提高;
E.此外,游戏有助于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识。
②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A.首先,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B.其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C.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D.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E.此外,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③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④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A.首先,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B.其次,游戏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
C.再次,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D.最后,幼儿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
⑤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并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交往的机会。
A.首先,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幼儿的一种非社会性行为,有效地控制这种行为是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的基础,游戏对于幼儿学习克制这种行为有明显的效果。
B.其次,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游戏是幼儿从不合群走向合群的桥梁。
C.再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
游戏能为幼儿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同伴的需要之间、在学会分享和轮流、给予和索取之间找到平衡。
D.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为了能与别人一起游戏,幼儿不得不遵守集体的规则,委曲求全,克制自己。
E.此外,游戏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游戏能降低幼儿对成功的过高期望和对失败的过多担忧,使幼儿能不怕挫折,迎接挑战。
⑥发展幼儿的美德。
游戏是幼儿产生美感的重要源泉,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自在的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
A.首先,游戏的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
B.其次,游戏的内容有意与幼儿欣赏美;
C.再次,游戏的成果有助于幼儿表现美、再现美;
D.最后,游戏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
63.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