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7269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8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8小题,共48.0分)

1.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权、蔡权(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目尚于齐。

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D.有效防止了股商旧族的叛乱

【答案】A

【解析】A.将周王室的成员分封到各地,对先王的后代进行分封,有利于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周边地区,加速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各地区的民族融合。

B.材料不是侧重于贵族权力的继承。

确保贵族权利有效继承的制度是宗法制。

C.材料不是侧重对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第一次就没有防止殷商贵族的叛乱。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要求学生结合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西周分封制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宋代初年政府禁止三品以下的官员和庶民穿紫色服饰,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

这表明宋代(  )

A.各阶层闻人员流动频繁

B.百姓始终引领时代服饰潮流的发展

C.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实

D.权力的管制对市民的时尚作出让步

【答案】D

【解析】材料“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表明民间行为推动了政府政策的转变,D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只是服饰的变化,没有涉及阶层流动,A不正确。

B说法不正确,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C不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它从根本上反映出明清时期(  )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A.商品经济发展B.封建教育发展C.君主专制强化D.思想控制加强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明清时期官办书院比例较高,超过民办书院,者从根本上体现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正确。

官办书院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A。

BD均不是材料的根本所在,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

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代内阁的历史叙述。

据此可以推断,明代内阁(  )

                   记述

  出处

(成祖时)夏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展前密约谈函…诸六部大政,成共平章,秩五品。

《明政统宗》

(宣宗时,内阔)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御笔亲书。

《殿阁词林记》

 (宪宗时》凡四方章奏,不召内阁大臣裁决,惟付之左右内臣而已。

《明宪宗实录》

 (世宗时)内阁自加隆重,凡职住在先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

《西园闻见录》

A.掌握最高行政权力B.权力因皇权需要而浮动

C.阁臣政治地位低下D.无法影响朝廷政局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看出,明朝时期,内阁的权力不断变化,无法定的权力界定,完成由皇帝的需要而定,故B正确;

内阁是明朝时皇帝的内侍机构,无法定的地位,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故A项错误,排除;

材料中看出,世宗时,阁臣中的首辅“群臣尊仰”,故C错误,排除;

D项与材料中《西园闻见录》记载不符,且与在内阁首辅张居正执政时也不符,故D项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明清内阁相关内容。

明朝内阁的确立,实质上是皇权专制加强的体现,内阁的权力大小完全由皇权专制的需要来决定。

本题考查明朝内阁的特点。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原则上不可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的作用,但也有特殊情况,由于皇帝的年幼或昏庸,如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时,就出现权倾朝野的现象。

5.如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

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

A.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B.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D.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

【答案】D

【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元朝的大运河不再以洛阳为中心,而是从“大都”单线联系杭州、直接通往杭州,这样也就非常明显的突出了“大都”的地位,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当时的政治中心是北移的,所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突出的反映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D项符合题意;

根据隋朝、元朝两个时期大运河的走向可知,至始至终都是贯穿南北,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和经济形态变革并没有多大关系,AB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中央集权是指地方高度服从中央政府的指挥和管辖,与大运河在两个朝代变动没有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D。

本题以图片的形式切入,学生结合图片以及相关史实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以及古代我国政治经济中心的迁移趋势及其影响,解题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6.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

《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各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

这说明(  )

A.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B.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C.历史著作带有对代特点的印记D.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史书记载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故C正确;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故A错误;

B“根本变化”的说法不正确,排除;

D说法不准确,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魏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南北经济发展趋于持平,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移到南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由于历史文献的记录者和撰述者,受到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见识程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各种文献资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

因此,在了解和认识史料的作用时需要引起注意。

7.法国《人权宣言》称: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

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下列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兼爱、非攻、尚贤”

C.“不尚贤,使民不争”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

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可知,反映的是主张法治,“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反映的是依法治国,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A项是儒家仁的思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B项是墨家兼爱、非攻、尚贤思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需要掌握法家思想主张。

解题的关键是对“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

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的分析,结合选项思想解答即可。

本题以《人权宣言》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对法家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

这说明占代帝王们(  )

A.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B.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释

C.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D.重视农业以维护封建统治綦础

【答案】C

【解析】材料“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强调立法准确与否被看作是一姓王朝史否顺应天意的标志,注重其合法性的解释;材料“敬授民时”意思是重视天文历法,强调对农业生产农时的控制;二者都反映古代帝王们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故C正确,排除B。

A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法演变的相关知识。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9.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宋明的理学是将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材料“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说明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历史学家钱穆曾说:

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答案】B

【解析】“格物致知”主张接触万物以求理,故B正确;

“格物致知”是唯心主义哲学,故A错误;

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并不是朱熹思想的“科学”所在,故C错误;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D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朱熹为集理学之大成者,主张:

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修养(“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1.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

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于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

材料反映出当时(  )

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B.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

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D.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

【答案】D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而不是真正地主张“复封建”,颜元等人明确提出应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这样做的目的,正是要培植一种类似西方的封建贵族那样的地方领主势力,以平衡中央的专制君权,故D正确,A错误;

B、C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2.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

……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

这说明(  )

A.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B.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

C.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D.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雅典城邦的公民不能脱离城邦而孤独的存在,他们的自由受到城邦的制约。

B.材料没有强调和平。

C.选项是错误的表述,居住在城邦里的居民不一定都是公民。

D.材料没有强调阶级统治的特点。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城邦,要求学生结合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古希腊城邦的特征,还要搞清楚公民身份的特点。

13.古代雅典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

“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尽可能用开朗的心情,承担起灾难来,并且迅速地反抗它,无论对于城市或个人,这都是真正的力量。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战争对民主政治的推动B.史学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C.公民自我意识开始觉醒D.民主政治推动城邦发展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尽可能用开朗的心情,承担起灾难来,并且迅速地反抗它,无论对于城市或个人,这都是真正的力量”可知其强调了人的力量,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战争对民主政治的作用,故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公民意识的信息,故C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与城邦发展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判断人文主义色彩。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

古代希腊由于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国家,使个人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而民主政治正是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

14.16世纪胶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高腐败的罗马教会。

该历史现象(  )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面出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湖流

【答案】D

【解析】材料“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高腐败的罗马教会”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促进民族国家的人民思想解放,表明该历史现象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湖流,故D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圣经》被多种语言翻译,是对罗马教会权威的反对,故A错误;

B错在“直接”,排除;

材料未涉及经济的发展,故C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它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对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加强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15.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

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   乎整个欧洲。

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

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

C.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

D.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同

【答案】A

【解析】“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是由于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故A正确;

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居欧洲首位的是英国,故B错误;

C错在“普遍推崇”,排除;

D错在“一致认同”,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以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一个时期。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

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16.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

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

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

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

这说明(  )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人世界过程

C.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D.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答案】C

【解析】“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

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

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表明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故C正确,B错误;

A太过绝对,排除;

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大范围的大肆杀戮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奴役当地农民,加剧了当地农民的贫困落后,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是全世界各国人民觉悟。

17.17世纪,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遇到了来自印度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的竞争,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

这一法令(  )

A.推动了英国棉纺织技术的革新B.标志着英国经济思想的转变

C.保护了英国纺织业的海外市场D.延缓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一方面印度棉纺织品进入英国,培养了英国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又禁止棉纺织品的进口,其结果必定推动英国自身棉纺织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B.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思想才发生了变化,B不正确;

C.保护海外市场与材料所述无关;

D.材料所述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展开,D不正确。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政策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经济发展的特征,还要搞清楚当时经济政策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8.据估计:

1730年时,全英国12000至17000名教师中约有2000名女性。

到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其中有七万名妇女就业于教师行业,伯明翰的女性教师占该市教师总人数的79%.此外,不少知识女性还开办了学校。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妇女(  )

A.经济独立推动女权运动发展B.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

C.传统社会角色定位发生改变D.完全摆脱家庭朿缚走向社会

【答案】C

【解析】“到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其中有七万名妇女就业于教师行业,伯明翰的女性教师占该市教师总人数的79%.此外,不少知识女性还开办了学校”表明当时的英国妇女传统社会角色定位发生改变,故C正确;

女权运动、与男性平等材料未体现,故AB错误;

D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不仅对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以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使它在国内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

19.在18世纪中叶前,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还并不多,半个世纪中才达到100多项。

但18世纪中叶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

70年代为642项,90年代为506项;19世纪最初十年达到空前的906项。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造成了粮食需求的增加

B.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阻碍了农业发展

C.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英国社会经济转型

D.农民收入增加扩大了国内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答案】C

【解析】A.圈地运动并不是为了增加对粮食的生产。

B.圈地运动不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

C.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利于形成大地产制,它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而且还为英国的工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都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转型。

D.英国工业革命的动力主要来自国际市场,而不是依靠国内的市场,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扩大并不明显。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和发展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圈地运动的历史作用。

20.根据查尔斯•斯帕尔1896年的统计,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这一现象表明(  )

A.经济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危机B.阶级对立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C.追逐财富成为时人普遍愿望D.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

【答案】D

【解析】A.贫富悬殊是造成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但政府的调控措施对缓解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也有重大影响,A表述太绝对,错误;

B.材料反映的是贫富悬殊严重,无法体现经济衰退,排除B;

C.材料无法体现“时人普遍愿望”,排除C。

D.根据“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可知,美国贫富分化严重,贫富悬殊是造成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因此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D正确。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的准确理解,结合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问题分析解答。

21.如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

(以1913 年为100%)这种变化反映了(  )

国别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A.英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始终居各国之首

B.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增速不断加快

C.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英、美、德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A太过绝对,排除;

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的工业均呈上升趋势,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增速不断加快,故B正确;

科技的作用、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材料未体现,故CD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工业革命开始历经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