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与问题.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66133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与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与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与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与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与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与问题.ppt

《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与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与问题.ppt(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与问题.ppt

管理学研究方法李治堂教授博士6022780113671068936中国管理研究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中国管理研究与实践的脱节问题管理研究的评价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徐淑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里商学院(CareySchoolofBusiness)讲座教授、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的杰出访问教授。

是香港科技大学管理系的创系主任。

她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管理学家,唯一同时获得ASQ与AMJ最佳论文奖的华人管理学家,也是文章被引用率最高的管理学家之一。

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学报(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主编,是组织管理研究(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Review)的创刊主编,也是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的创会会长。

她现是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ofManagement)理事会成员,当任2011-2012年度的会长。

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

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

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

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

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

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

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

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

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levance)标准。

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

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

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

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

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

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

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

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究方法,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一定理解了隐含其中的认识论(epistemology)和存在论(ontology)。

其次是缘于强大的现状压力(及其所对应的激励机制)。

目前的现状鼓励在国际性杂志发表文章,最理想的是发表在顶尖水平的杂志,而顶尖杂志基本都是在美国出版的。

有学者观察到,大部分中国学者采取这种方式都是因为日益增加的现状压力,以及当前中国学术界对中国管理理论的独特偏见。

这传递着一种信号: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重要的科学发现。

这种压力也激励研究者去选取那些在这些杂志上所流行的研究题目、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而不去关注这些题目和理论与中国企业的相关性。

最终,现状安排使中国学者选择了一条更流行的路中国管理理论,而使得另一条更为重要的路管理的中国理论变得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未来的中国管理研究要做到既严谨又切题,就需要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在研究中认真对待情境因素其次,应改善现状条件最后,如果中国管理学者真的想要对学界和实践界有所贡献的话,那么应该勇于选择一条自己的羊肠小道管理研究与实践脱节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彭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管理研究与管理实践的关系进行了反思1。

一个中心主题是管理研究在追求科学化的过程中,忽视了研究与实践的相关性,使得研究与实践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隔阂。

比如,实践人士很少参考实证研究的结果,反而更多受德鲁克(Drucker)、彼得斯(Peters)、科维(Covey)、圣吉(Senge)、柯林斯(Collins)等并非采用严苛方法写出的著作的影响。

即便是一些顶级期刊的论文,其论文质量(以引用率来代替)和在实践中应用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也相当低,仅为0.22。

管理研究与管理实践脱节是指管理研究所得出的发现或发展出来的理论并没有在具体实践之中得到有效应用。

管理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决定了管理研究必须同时兼顾科学性和实践性。

如果研究缺乏科学性,则研究结果、理论不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实践人士不敢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如果研究缺乏实践性,则研究结果、理论不具有应用价值,实践人士无法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因此,根据管理研究的科学性、实践相关性与应用性,我们可将管理研究与管理实践的脱节可分成五类:

(1)“无关型”脱节,是指由于研究议题的实践相关性不强而导致的脱节。

管理研究本身相当规范、科学,然而其与实践的相关性却非常弱,与实践形成两张皮的现象。

(2)“超脱型”脱节,是指由于管理发现或者理论过于抽象,缺乏与具体管理情境(如某些特定行业背景)相链接的次级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使得管理实践者无法应用高高在上的管理理论而形成的脱节。

(3)“应用型”脱节,是指在研究发现和理论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实践人士的应用不恰当,比如采纳与具体环境完全不匹配的理论,或者完全削足适履式的应用理论而导致与实践不匹配的脱节。

(4)“传递型”脱节,是指管理研究者的研究发现和理论,无法传递到实践人士而致使无法应用的脱节。

(5)“落后型”脱节,是指研究发现或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不够,进而使得实践者不敢应用其研究发现或者理论而导致的脱节。

无关型脱节的原因

(1)管理研究者的绩效考评标准对研究者行为的扭曲

(2)学科驱动式的研究使得管理研究议题与实践无关(3)对实证主义范式的过度强调改变了研究问题的提出方式超脱型脱节的原因

(1)缺少对基于中国制度文化情境下管理规律的探索

(2)缺少对各个行业的特殊管理原则进行研究应用型脱节的原因

(1)实践人士应用理论的动机不纯

(2)实践者自身很难将一般性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性知识传递型脱节的原因

(1)研究者很少去撰写实践性论文

(2)研究者在学术论文撰写中对实践启示部分的忽视落后型脱节的原因

(1)管理现象的复杂性使得要发展出具有强预测效力的理论难度很大

(2)研究的规范程度不高(3)研究过程中缺少与实践人士的互动应对策略1、建立合理的管理研究成果评价机制2、进行问题驱动和变革驱动的情境化研究3、强调多种研究范式的综合运用4、成立跨学科的研究机构。

5、建立有效的科学研究共同体6、建立有效的知识传递机制7、强化研究的规范性以实践为导向的管理研究评价陈劲王鹏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者的使命是什么?

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目的在如何提高员工、组织、社会的运营效率、质量以及创造性,因此,管理学者的使命就包括2个方面:

通过不断完善的、规范的科学计量方法,抽象地找出组织管理的优化之路;通过实际的调研,具体地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这2个方面也可以视为管理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实践导向的管理研究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来源:

团队的横向经费数量和比例;研究过程:

团队与企业进行实际沟通的频率和总时长;研究成果:

研究论文和报告被企业认可的程度。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研究成果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