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17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6074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17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17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17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17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17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174.docx

《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17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17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174.docx

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带解析174

1.下列有关人体内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蛋白质水解的产物完全相同

B.不同细胞中的DNA有差异,导致不同细胞中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C.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和淋巴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均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2.受体在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膜和胞体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受神经递质刺激后膜电位可发生变化

.B淋巴细胞膜上有淋巴因子的受体,受淋巴因子刺激后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

C.肝细胞和肌细胞膜上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受胰高血糖素刺激活糖原加速分解

D.垂体细胞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受两种激素的作用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发生变化

3.图甲,乙分别表示置于透明玻璃罩内的两棵相同的植物。

在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时,甲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点

B.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

C.c点时,植物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高于d点

D.与装置甲中的植物相比,一昼夜中装置乙中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

4.某植物正常株开两性花,且有只开雄花和只开雌花的两种突变型植株。

取纯合雌株和纯合雄株杂交,F1全为正常株,F1自交所得F2中正常株∶雄株∶雌株=9∶3∶4.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植物的性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决定

B.雌株和雄株两种突变型都是正常株隐性突变的结果

C.F1正常株测交后代表现为正常株:

雄株:

雌株=1∶1∶2

D.F2中纯合子测交后代表现为正常株:

雄株:

雌株=2∶1∶1

5.某人进行血液检查时发现T细胞含量明显偏低,则下列说法中最可能错误的是

A.此人可能感染了HIV

B.此人可能接受了器官移植正在服用抗排斥药物

C.此人免疫的防卫功能低下,因此容易得癌症

D.此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比正常人低

6.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分离细胞器实验均用到差速离心法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均用到盐酸,前者作用是杀死细胞利于染液染色,后者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

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和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实验中都用到了特定的标记技术

D.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中涉及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的构建

7.下图表示酸雨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中ATP含量属于该实验研究的__________变量。

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各组种子的实验应在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

(3)分析5-7天种子中ATP含量降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酸雨可能通过__________阻碍大豆种子的萌发。

 

8.下图表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部分简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在图中X处给一个适宜刺激,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______,e处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这种电位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引起的,该跨膜运输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能量。

(2)兴奋在d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受到寒冷刺激时,___________兴奋,并将兴奋沿反射弧传至效应器。

图中的效应器有___________。

(4)当人体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时,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可感受到信号并由垂体释放________激素,使尿量减少;同时___________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9.某植物花的红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表示)。

科学家利用5个基因型不同的纯种品系做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

品系1(红花)×品系2(白花)→F1(红花)→F2(红花:

白花=27:

37)

实验2:

品系1(红花)×品系3(白花)→F1(红花)→F2(红花:

白花=3:

1)

实验3:

品系1(红花)×品系4(白花)→F1(红花)→F2(红花:

白花=3:

1)

实验4:

品系1(红花)×品系5(白花)→F1(红花)→F2(红花:

白花=9:

7)

回答下列问题:

(1)品系2和品系5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若已知品系2含有a基因,品系3含有b基因,品系4含有c基因,若要通过最简单的杂交实验来确定品系5的基因型,则该实验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B中的四个生物种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字母和箭头画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营养结构。

_____________

(2)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碳元素在B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传递。

(3)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生物c大量减少,各种生物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调节。

(4)该生态系统除具有物质循环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功能。

11.【生物一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目前,保定市很多小区门口均有未经消毒的生牛奶出售。

为了检测生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做如下图所示操作。

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超市所售鲜奶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消毒,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_________;而从小区门口所购买的鲜奶,人们一般是买回家后采用______________进行消毒。

 

(2)为了对牛奶中细菌进行计数,常采用___________法。

使用该方法时,可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lmL滴在培养基上,选择下列工具中的_________进行实验操作。

(3)若用上述方法培养设置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________个。

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毐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科学家利用PCR技术分别从抗根结线虫的番茄和辣椒中克降抗性基因SIMi及Ca-Mi,并利用遗传转化方法将它们转入对根结线虫敏感的番茄中,获得抗根结线虫的番茄转基因株系应用于植物抗根结线虫育种。

请回答相关问题:

(1)PCR技术是扩增目的基因的常用手段。

扩增过程中,目的基因DNA__________后解链为单链,______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延伸。

(2)_________是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

(3)将目的基因转入对根结线虫敏感的番茄中,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通过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测对根结线虫敏感的番茄中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

检测目的基因在分子层面是否表达则可以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5)为了比较两种抗性基因(SIMi和CaMi)在转基因后的抗根结线虫的效果,可分别取等量的两种成功表达的转基因番茄植株___________,比较其抗虫效果。

 

1.下列有关人体内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蛋白质水解的产物完全相同

B.不同细胞中的DNA有差异,导致不同细胞中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C.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和淋巴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均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答案】D

【解析】不同蛋白质的组成不同,水解的产物不完全相同,A项错误;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的DNA相同,不同细胞中的蛋白质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离子通道有关,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与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项正确。

【点睛】不同细胞中蛋白质不完全相同的原因:

(1)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相同的根本原因:

不同生物的DNA不同。

(2)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相同的直接原因:

不同生物的蛋白质不同。

(3)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相同的根本原因: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受体在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膜和胞体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受神经递质刺激后膜电位可发生变化

B.B淋巴细胞膜上有淋巴因子的受体,受淋巴因子刺激后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

C.肝细胞和肌细胞膜上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受胰高血糖素刺激活糖原加速分解

D.垂体细胞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受两种激素的作用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神经细胞树突膜和胞体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轴突膜上没有受体,A项错误;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B项错误;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使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不能作用于肌细胞,C项错误;垂体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共同调节,垂体细胞膜上具有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项正确。

3.图甲,乙分别表示置于透明玻璃罩内的两棵相同的植物。

在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时,甲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点

B.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

C.c点时,植物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高于d点

D.与装置甲中的植物相比,一昼夜中装置乙中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

【答案】D

【解析】b点时,氧气继续释放,说明二氧化碳急需消耗,甲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A项错误;e点时,仍有氧气释放,说明气孔缩小,光合作用减弱,但仍在进行,B项错误;c点时,光照强度大于d点,植物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低于d点,C项错误;根据氧气释放速率与横轴围成的图形面积可判断一昼夜中装置乙中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D项正确。

【点睛】植物“午休”的直接原因: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午休”一般发生在夏季晴朗的中午:

由于温度过高导致蒸腾作用较强,植物水分散失较多,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缩小,导致二氧化碳供应减少,使光合作用减弱,即直接原因是二氧化碳供应减少。

4.某植物正常株开两性花,且有只开雄花和只开雌花的两种突变型植株。

取纯合雌株和纯合雄株杂交,F1全为正常株,F1自交所得F2中正常株∶雄株∶雌株=9∶3∶4.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植物的性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决定

B.雌株和雄株两种突变型都是正常株隐性突变的结果

C.F1正常株测交后代表现为正常株:

雄株:

雌株=1∶1∶2

D.F2中纯合子测交后代表现为正常株:

雄株:

雌株=2∶1∶1

【答案】D

【解析】根据F1自交所得F2中正常株∶雄株∶雌株=9∶3∶4,可判断该植物的性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决定,正常株为双显性,雌株和雄株两种突变型都是正常株隐性突变的结果,A项、B项正确;F1正常株为双杂合子,测交后代表现为正常株∶雄株∶雌株=1∶1∶:

2,C项正确;F2中纯合子测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D项错误。

【点睛】纯合子特点:

只产生一种配子;可以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仍为纯合子;测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

5.某人进行血液检查时发现T细胞含量明显偏低,则下列说法中最可能错误的是

A.此人可能感染了HIV

B.此人可能接受了器官移植正在服用抗排斥药物

C.此人免疫的防卫功能低下,因此容易得癌症

D.此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比正常人低

【答案】C

【解析】HIV专一侵染T细胞,感染HIV会导致T细胞含量明显偏低,A项正确;抗排斥药物会抑制免疫细胞的生成,B项正确;癌细胞的清除依赖于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C项错误;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含量降低会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比正常人低,D项正确。

6.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分离细胞器实验均用到差速离心法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均用到盐酸,前者作用是杀死细胞利于染液染色,后者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

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和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实验中都用到了特定的标记技术

D.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中涉及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的构建

【答案】A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项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杀死细胞,增大膜透性,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利于染液染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用于解离,使组织细胞分散开,B项正确;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用了荧光标记技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实验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技术,C项正确;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中涉及血糖调节的动态物理模型和调节过程的概念模型的构建,D项正确。

【点睛】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同位素标技术:

(1)用35S标记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2)用H218O、CO2和H2O、C18O2分别作原料,研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3)用14CO2做原料,研究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4)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5)用15N标记亲代DNA分子,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

 

7.下图表示酸雨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中ATP含量属于该实验研究的__________变量。

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各组种子的实验应在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

(3)分析5-7天种子中ATP含量降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酸雨可能通过__________阻碍大豆种子的萌发。

【答案】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黑暗ATP的消耗量增加抑制种子呼吸速率,降低ATP含量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ATP、细胞呼吸,考查对ATP、细胞呼吸意义的理解和图表分析表能力。

(1)实验的自变量为酸雨的pH,因变量为ATP含量和呼吸速率,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2)种子中ATP含量属于该实验研究的因变量。

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温度、氧气浓度、光照等,实验应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黑暗环境中进行。

(3)5-7天时种子代谢旺盛,细胞的分裂、分化需要消耗较多的ATP。

(4)由图可知,酸雨pH越低,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越低,从而抑制种子萌发。

8.下图表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部分简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在图中X处给一个适宜刺激,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______,e处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这种电位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引起的,该跨膜运输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能量。

(2)兴奋在d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受到寒冷刺激时,___________兴奋,并将兴奋沿反射弧传至效应器。

图中的效应器有___________。

(4)当人体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时,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可感受到信号并由垂体释放________激素,使尿量减少;同时___________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答案】局部电流外负内正钠离子不需要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冷觉(温度)感受器f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大脑皮层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水平衡,考查对兴奋产生、传导、传递机理和水平衡调节途径的理解和识记。

(1)在图中X处给一个适宜刺激,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与未受刺激部位的外正内负之间形成了局部电流,e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该电位变化的主要是钠离子的顺浓度内流引起的,该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2)兴奋在d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3)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温度)感受器a兴奋,并将兴奋沿反射弧传至效应器。

图中的效应器有f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4)当人体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

明确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份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并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图中的感受器、效应器。

9.某植物花的红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表示)。

科学家利用5个基因型不同的纯种品系做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

品系1(红花)×品系2(白花)→F1(红花)→F2(红花:

白花=27:

37)

实验2:

品系1(红花)×品系3(白花)→F1(红花)→F2(红花:

白花=3:

1)

实验3:

品系1(红花)×品系4(白花)→F1(红花)→F2(红花:

白花=3:

1)

实验4:

品系1(红花)×品系5(白花)→F1(红花)→F2(红花:

白花=9:

7)

回答下列问题:

(1)品系2和品系5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若已知品系2含有a基因,品系3含有b基因,品系4含有c基因,若要通过最简单的杂交实验来确定品系5的基因型,则该实验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

【答案】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取品系5分别与品系3,4杂交,观察后代花色若与品系3杂交的后代全为白花,与品系4杂交的后代全为红花,则品系5的基因型为aabbCC;若与品系3,4杂交的后代均全为白花,则品系5的基因型为AAbbcc;若与品系3杂交的后代全为红花,与品系4杂交的后代全为白花,则品系5的基因型为aaBBc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实验1F2中红花∶白花=27∶37,红花所占比例为27/64=(3/4)3,据此可推知当同时含有三个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红花,F1(红花)基因型为AaBbCc,品系1和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实验4F2中红花∶白花=9∶7,说明F1(红花)含有两对杂合基因,品系5的基因型是aabbCC(或AAbbcc、aaBBcc)。

(2)根据实验2、实验3的结果可知品系3、品系4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

可通过与品系3、品系4的杂交判断品系5所含的隐性基因。

若品系5的基因型为aabbCC,则与品系3杂交的后代全为白花,与品系4杂交的后代全为红花;若品系5的基因型为AAbbcc,则与品系3,4杂交的后代均全为白花;若品系5的基因型为aaBBcc,则与品系3杂交的后代全为红花,与品系4杂交的后代全为白花。

【点睛】遗传实验题实验结果的预测技巧:

根据可能的实验结论逆推实验结果。

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B中的四个生物种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字母和箭头画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营养结构。

_____________

(2)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碳元素在B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传递。

(3)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生物c大量减少,各种生物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调节。

(4)该生态系统除具有物质循环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功能。

【答案】

A、C(缺一不得分)含碳有机物自我调节负反馈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缺一不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查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的理解。

(1)根据A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之间存在双箭头,可判断A为生产者,根据B中各种群的能量值,a为初级消费者,b、c种群能量相差不大,应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

C为分解者。

(2)图中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和C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碳元素在B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3)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功能。

11.【生物一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目前,保定市很多小区门口均有未经消毒的生牛奶出售。

为了检测生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做如下图所示操作。

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超市所售鲜奶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消毒,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_________;而从小区门口所购买的鲜奶,人们一般是买回家后采用______________进行消毒。

(2)为了对牛奶中细菌进行计数,常采用___________法。

使用该方法时,可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lmL滴在培养基上,选择下列工具中的_________进行实验操作。

(3)若用上述方法培养设置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________个。

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毐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煮沸消毒法稀释涂布平板法B3.4×106偏小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稀释次数减少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考查对灭菌技术、分离计数技术的识记和理解。

(1)巴氏消毒法可以在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消毒;从小区门口所购买的鲜奶,人们一般是买回家后采用煮沸消毒法进行消毒。

(2)对牛奶中细菌进行计数,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法。

使用该方法时,可选择B涂布器进行实验操作。

(3)若用上述方法培养设置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平均菌落数为34个,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34÷0.1×104=3.4×106个。

由于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

(4)消毒后的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