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65457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南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闽南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闽南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闽南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闽南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南文化.ppt

《闽南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南文化.ppt(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闽南文化.ppt

闽南概况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从地理上可以说,泉州,厦门,漳州,莆田,龙岩五个地区均属闽南,但我们通常所说的“闽南”这个说法,具有特定的涵义,并不包含莆田,龙岩。

其主要是依据语言,文化,风俗上来划分的,莆田说的是莆田话略区别于闽南话,而龙岩说的是客家话.两地均不属闽南语系.因此狭义上所指的闽南仅指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地区.但由于闽南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传承下来,其影响实为深远,其他受影响之地也通行闽南语,也是有着一致的文化认同,因此他们也同属闽南根源.我们即可称其为泛闽南.闽南语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或台语,闽南话使用人数大约6000万左右,闽南话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

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口至少有1000万人。

新加坡用闽南话可以通行全国。

闽南话做为中国除了汉语外的第2大语言体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目前台湾方面正大力加强对闽南话的研究以及发扬。

中国的很多有名诗歌等古诗词,很多都得用闽南话来朗读,方能有压韵,节奏之美。

v闽南语的起源闽南语的起源v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著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

v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v闽南语与日本文化的联系闽南语与日本文化的联系v唐朝时佛经由日本留学生用片假名记音传到日本而没用至今,今天日本人诵读佛经,呤唱诗词时,与闽南人用闽南话汉音诵读佛经,呤唱诗词在发音上几乎是一样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日语的发音和闽南语发音很相近。

台湾与大陆闽南地区的文化渊源泉州闽南文化的代表闽南文化的代表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

泉州市人口超过760万,是祖国大陆人口最多的闽南人聚集区,也是全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古城新姿古城新姿泉州文化总概述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

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40处,县(市)级600多处。

其中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千年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记载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与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以及与惠东民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

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使泉州成为一个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

作为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泉州具有薪传不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

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和谐共处、互促共荣的载体。

作为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泉州具有薪传不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南音高甲戏梨园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至泉州考察“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木偶戏的历史v源于汉代,兴于唐宋,有2000多年的历史v泉州素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的美称v唐末王审知入闽,傀儡戏v宋代,民间广为流行v明代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规模宏大的历史戏v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技术大大提高,花脸、鬼脸头像,活动头像木偶戏的分类v掌中木偶戏俗称“布袋戏”又称此为“掌中戏”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v提线木偶v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悬丝木偶”、“线戏”、“弦丝傀儡v系有16条提线,(30)由艺人在幕后操纵表演v婚丧喜庆-拔剑、插剑、弄蛇、伞舞、织布、弄钹表演技术,创造出提线木偶表演为主、综合杖头木偶和掌中木偶于一台的新颖演出形式泉州木偶戏的现状与前景v历史悠久的中国木偶艺术流传至今,在泉州地区仍然盛行不衰。

v泉州、晋江、惠安等专业木偶剧团,其表演精彩、细腻、传神、逼真,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誉满中外。

v多次到国外参加演出并获奖,泉州已先后举办五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妈祖生平v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

妈祖姓林名默,林家小女。

v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v许多称谓,如“林氏女”、“神女”、“默”、“默娘”、“妈祖”、“婆祖”、“灵女”、“林夫人”、“天妃”、“天后”妈祖传说与显灵v化草救商v神女救船v祷雨济民,挂席泛搓,化草救商,降伏二神,解除水患,救父寻兄,恳请治病,收伏二怪,窥井得符,妈祖诞降,湄屿飞升,驱除怪风,铁马渡江,收伏晏公,收高里鬼v民间信仰功用:

海上守护神求雨祈晴求子驱疫战神镇压义军抵御外敌(精神寄托)妈祖文化的传播v得益于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v分布范围:

遍及我国沿江沿海及东南亚澳洲的大片区v传播路线:

v沿广东、福建至京津及东北的海上漕运航线传到渤海湾沿岸;由南至北,再由北沿“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北上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地区。

惠安女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又称为汉族女子的另类。

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

这一带的7个乡村总共只有几万人,虽然她们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却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的关注。

她们的形象随着文学艺术家们的摄影镜头、诗歌和音乐走上了银幕,书刊、报纸和五线谱,一直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戏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

(一)惠安风情如果你有机会走进惠安,你就会发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母系社会,在此之前你断然不会想到这些体态苗条、柔弱的惠安女子竟然如此的能干:

但凡所见,小到挑水、补网,大到修路、驾车,甚至是驾驶拖拉机等原本应由男人从事的重活,均是女人们在干,就连建房的工地上,竟然也清一色的是女人。

六、七百斤重的条石,惠安女们四人一组就能轻松地抬上二层高的楼面,让须眉男子们都自惭形秽。

由于惠安靠海,人们世代以打鱼为生,按旧风俗女人是不能登船出海的。

男人们都出海打鱼去了,陆地上的活儿就不分轻重都由女人们承接下来了,长此以往形成当地独特的风俗

(二)惠女婚俗按当地习俗,惠女出嫁三天后要回到娘家去住。

平时就住在娘家,只有过年过节及农尽快时才到夫家住一两天,直到怀孕后方可长住夫家。

在娘家住的时间很长,住上七八年是常见的,长则二十年,短则最少二三年。

住在娘家的媳妇俗称“不欠债的”,住夫家的称“欠债的”。

惠女每年到夫家不超过十次,每次仅两三天。

每次回夫家时要用块布遮住脸,直到晚上熄灯后才能拿掉,第二天必须在天亮之前回到娘家。

怀孕生子也不能生在娘家,须在夜间赶到夫家去生。

由于夫妻双方见面的机会少,就会出现结婚几年了还认不清对方的情况。

并由此而引发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据说在惠安某乡王某结婚已8年,其妻回家仅10天,因多在夜间相会,故一直认不清对方。

一次王某上街买水果,而卖者就是其妻,因两人互不认识,还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

此事被当地传为笑谈。

惠安妇女虽和丈夫见面的机会少,但却对丈夫非常忠心,大都没有婚外恋的现象(三)惠女服饰惠安女的服饰以奇特著称。

人群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最靓丽的服饰便是惠安女的服饰。

惠安女的服饰以颜色艳丽著称。

除苹果绿、青兰、黑色以外,还有白底柳条花纹或绿白相间的。

她们着装也较奇特,衣身、袖管、胸部紧束,衣长仅及脐部,肚皮外露,呈现出身段的曲线美,袖子则不长,仅到小臂的一半而且紧束,上衣下摆弧度为椭圆形。

这种上衣叫作“截衫”。

裤子多是黑色的,裤筒较宽大,裤围多白色或兰色。

因其宽阔,故移步迎风摇曳飘荡,风韵飘逸。

黄笠仔也是惠安女的独特装饰之一。

这种半笠是竹子编的,黄漆,带子很长,沿脸上花头巾边缘扎于颚尖上,余下的部分则挂于笠下特备的红绒丝环中。

另外,银饰链也是惠安女奇特装饰的重要一项。

她们穿玄绸裤时,通常用一条丝绳带子扎紧裤头,以银裤链挂在臀部上,以此凸现腰部和臀部的曲线美。

银裤链最多时多达九股。

银手链是多数惠安女经常戴的,出门时,她们要把折叠整齐的花手帕放于腰侧衬衫口袋内,一半露出外面,颇显风韵。

无论春夏秋冬,她们总是包紧头,露出肚皮,上穿截衫,下着玄绸裤,故有人说她们是: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头上的另一个装饰是头巾。

头巾也有不同的颜色和饰纹,戴上头巾时多缀上各式各样的塑料花。

堆盐绞脸惠安女头饰惠安女,多么纯真质朴的形象,分明是大海的风浪孕育出来的无数顽强挺立的花朵。

在充满诗情画意的闽南,在如梦如幻的海边,她们不仅以色彩鲜艳的服饰和奇异的风俗独具魅力,更以纯洁善良、勤劳朴实的性格和惊人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闻名中外,成为中华民族劳动妇女的典型象征。

惠安女,作为大地母亲崇高形象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v谢谢大家谢谢大家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