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4799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程.docx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程.docx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程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框架

即时巩固的入场劵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1.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T9(《马关条约》)

T6(鸦片战争)

复习建议

1.本讲内容近三年考查两次,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反抗斗争一直是复习和考试的重点,要注意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联系的角度把握列强侵华的历程

2.注意归纳专题特征,整体把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3.各个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是考生平时的易错易混点,备考时应注意关注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 鸦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年

原因

(1)根本原因:

1840年左右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为开拓①__________和掠夺生产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重要原因: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朝政治腐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借口: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经过

(1)开始:

1840年6月,英国舰队进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结束:

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__________》

条约

《南京条约》:

(1)割③__________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⑤__________,由双方商定

附件: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

影响

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⑥__________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点题训练1】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

考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1860年

原因

(1)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

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60年,⑦__________联军攻占天津、北京,火烧⑧__________

结果

(1)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美俄趁火打劫,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点题训练2】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

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考点三 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

1894~1895年

背景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日本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蓄意挑起战争

经过

(1)战争爆发:

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挑起战端

(2)黄海海战:

这是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但李鸿章命令舰队“避战保船”,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3)结果:

1895年初,日军攻占⑨__________,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⑩《__________》

条约

内容

割地:

割辽东半岛、⑪__________、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埠:

开放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商埠

设厂:

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⑬__________,产品免收内地税

影响

(1)《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2)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为支付赔款,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3)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⑭__________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⑮__________的狂潮

(5)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6)甲午战败,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

反割

台斗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军入侵台湾,台湾人民在刘永福、徐骧等人领导下进行反割台斗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台湾

【点题训练3】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考点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

1900~1901年

背景

(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

经过

(1)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华战争

(2)1900年7、8月,八国联军相继占领了天津、北京。

1901年,⑯__________签订

条约

内容

(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

(2)划定北京⑰__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⑱__________活动

(4)拆除北京到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⑲__________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影响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题训练4】 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要点一 对比19世纪前期中英两国在国情上的

差异,理解英国侵华的必然性

中国

英国

经济

方面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840年左右,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政治

方面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思想

方面

愚昧无知,夜郎自大,科技落后,文化专制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繁荣活跃,近代科技领先世界

外交

方面

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

18世纪中期已经掌握世界殖民霸权,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综合上表可知,发动侵华战争是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典例训练1】 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要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一、失败原因:

中国

日本

政治因素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清政府腐朽无能

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经济因素

经济落后,国力贫弱

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成为亚洲强国

军事因素

缺乏准备,避战求和,妥协退让

蓄谋已久,机动灵活

根本原因

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

二、对中国的影响:

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

2.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这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经济基础。

3.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甲午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步伐。

思想上“实业救国”、维新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深远;政治上兴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

【典例训练2】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

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要点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及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二、阶段特征

1.19世纪40—60年代

①侵华国家:

主要是英、法,其次是美、俄。

②侵略范围:

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侵略方式:

通过武力侵略,强签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①侵华国家:

英、法、美、俄、德、意、日等。

②侵略范围:

向中国内地扩展。

③侵华方式:

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后转为“以华治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

【典例训练3】 与《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马关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史料研读

 

通向成功的试金石

 

史料一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

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

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

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史料二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

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

……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

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以上史料均出自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

史料一:

梁启超从李鸿章个人和国家实力两方面分析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解读材料时要注意梁启超分析问题的方法,他辩证地说明了中国失败的原因,而不是片面地将战败责任完全强加于李鸿章个人。

史料二:

梁启超结合国际形势指出李鸿章的外交策略及其结局,并说明了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

(1)从甲午战争过程选择一则实例证明“是役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概括梁启超对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分析。

 

(2)据材料归纳李鸿章的外交策略及其后果,梁启超认为中国外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考点一 鸦片战争

1.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2.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

“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

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

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

考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3.《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

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

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主要是因为(  )

 A.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

 B.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

 C.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

 D.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

4.“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里的“它”应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三 甲午中日战争

5.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

第5题图

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

A.军队贪污腐败盛行B.洋务派任人唯亲

C.军队指挥体系分散D.舰队过多

 

考点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

“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

”此后,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