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蔡泽列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913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雎蔡泽列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范雎蔡泽列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范雎蔡泽列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范雎蔡泽列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范雎蔡泽列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雎蔡泽列传答案.docx

《范雎蔡泽列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雎蔡泽列传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雎蔡泽列传答案.docx

范雎蔡泽列传答案

范雎蔡泽列传答案

【篇一:

贵州省遵义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末)语文试题】

s=txt>语文

(满分:

150分;时间:

iso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莫把“汉学”当“国学”

慕朵生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

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

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

汉学?

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

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

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

中国学?

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

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比如,欧洲?

启蒙运动?

就深受

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其中,上

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

汉学热?

,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

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

汉学热?

,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

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

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

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

西学?

,是西方人

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

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

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碓内化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

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

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

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

?

夫国学者,国

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

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使命感。

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

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

西学心态?

互为表

里的?

汉学心态?

——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

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

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

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

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

的?

汉学化?

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

,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

?

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

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

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

界汉学的中心。

(选自2014年4月1日《学习时报》,有删改)

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

阶段。

c.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大力弘扬汉学,在改写世界文明进程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

的方位和价值。

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c.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

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

失了精神。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

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

应当快速的复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

去之赵,见逐。

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

?

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

而夺君之位。

?

范雎闻,使人召之。

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

及见之,又倨。

范雎让之曰:

?

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请闻其说!

?

蔡泽曰:

?

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

其卒然亦可愿与?

?

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

?

何为不可!

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

所恨何为不可哉!

?

蔡泽曰:

‘吟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

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

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

身与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

于是范雎称善。

乃延入生,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

君。

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

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日:

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

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

异也。

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

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释:

①釜鬲:

行厨炊具②三子:

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

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b.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

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c.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

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d.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

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拜”可指

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

b.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

对庶姓,没有亲属

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对异性,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是平推手;对同性,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史记》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在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

一律称为散文。

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保全。

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

到这一点。

b.范雎心里不快,除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

构成了威胁。

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

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

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

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身与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5分)

(2)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张元斡①(宋)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斡,宋代爱国词人。

②起舞闻鸡:

晋代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共被同寝,

中夜闻鸡起舞。

晋元帝时,祖逖自请统兵北伐,渡江时击楫立誓说:

“不靖中原而复渡者,有如此

8、该词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请分析该词最后两句的写作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

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

(2)《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___,____。

(3)《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一题作答,将答案写在答卷对应的题号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

古庙镇人黄、王不

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

酒酿黄?

,但听起来总像?

酒酿王?

,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

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

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

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

酒酿王?

来了。

别人喊?

酒酿—一酒酿来—_,’他喊?

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

耳膜。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

的一种文化风景,或者说是一种民俗。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

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

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

酒酿王做的酒酿。

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

用他的话说,有老吃

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篇二:

兰州大学《古代汉语(下)》16秋平时作业1免费答案】

pclass=txt>v1.“公以为吴兴兵是邪?

非邪?

”(《史记.淮南衡山王传》),句中“邪”的作用是

a.表选择问语气

b.表反问语气

c.表测度语气

d.表是非问语气

标准答案:

a

2.下列四句中,有名词用如意动的是

a.男不耕耘,女不蚕织。

(《汉书.食货志》)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史记.项羽本纪》)

c.尔欲吴王我乎?

(《左传.定公十年》)

d.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

(《汉书.贾谊传》)

e.

标准答案:

c

3.“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左传.隐公元年》),句中“而”的作用是

a.表示偏正

b.表示并列

c.表示转折

d.表示递进

标准答案:

b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史记.魏公子列传》),句中的合成词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标准答案:

c

5.“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贾谊《过秦论》),句中的联绵词的声韵关系是

a.双声

b.迭韵

c.非双声迭韵

d.双声迭韵

标准答案:

b

6.下列句中,用“于”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句子是

a.赏必加于有功,而刑必断于有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论语.季氏》)

d.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孟子.梁惠王上》)

标准答案:

d

7.“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范仲淹《岳阳楼记》),句中的“然则”是

a.承接连词

b.转折连词

c.指示代词和承接连词连用

d.承接连词和指示代词连用

标准答案:

c

8.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句是

a.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大序》)

b.不义不昵,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c.复使一人趣之(《史记.滑稽列传》)

d.三代不同礼而王(《商君书.更法》)

标准答案:

c

二、多选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v1.下列句中,属于谓语省略的句子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

(《论语.微子》)

b.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史记.项羽本纪》)

c.山木入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

(《左传.昭公三年》)

d.佗授以漆叶青粘散。

(《三国志.华佗传》

e.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战国策.赵策》)

标准答案:

ce

2.下列哪几组字含有相同的表义偏旁

a.想恭恨情

b.脚期青背

c.阁闻问闺

d.都险除郊

e.烧煮灸照

标准答案:

ae

3.下列是形声字的有

a.城

b.江

c.阁

d.上

标准答案:

abc

4.“孰与”用在反问句中表示肯定的句子是

a.吾孰与徐公美?

(《战国策.齐策一》)

b.君料臣孰与舜?

(《战国策.楚策四》)

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d.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诸葛亮《后出师表》)

e.救赵孰与勿救?

(《战国策.齐策一》)

标准答案:

cd

5.用“如何”、“奈何”、“若何”询问方法的句子是

a.伐柯如何?

匪斧不克。

(《诗经.伐柯》)

b.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奈何绝秦欢?

”(《史记.屈原列传》)

c.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d.晏子曰:

“子将若何?

”(《左传.昭公三年》)

e.武安君言曰:

“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标准答案:

ad

6.表示事物类别的训诂术语是

a.属

b.辞

c.别

d.所以

e.如字

标准答案:

ac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v1.“何(肖何)独先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史记.肖相国世家》),句中的“图书”的意义是:

书籍。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

a

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句中“可怜”的词义是可惜。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

a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安、信、怀,意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

a

4.“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白居易《长恨歌》),句中的“睡觉”是一个复音词。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

a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

b

6.“吾村亡无日矣”(徐珂《冯婉贞》),句中“亡”的词义是“毁灭”,这是“亡”的直接引伸义。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

a

7.“光(霍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句中的“结婚”是一个复音词。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

a

8.在“云虽欲独食,义不忍”(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义”为名词作状语,表示依据。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

b

9.“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句中“亡”的词义是“死亡”,这是“亡”的间接引伸义。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

b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句中的“再”的意义是:

两次。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

a

【篇三:

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txt>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学号、姓名、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可用五个字概括——“泥”“形”“工”“款”“功”。

前四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

紫砂壶得名于世,根本原因在于制作原料紫砂泥的优越。

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即使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而带来的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

需要注意的是,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关。

而紫砂壶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需要不断摩挲,以使手感舒服,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为重要。

紫砂壶之“形”,与存世各类器皿相比最为丰富,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誉。

如何评价这些造型,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

从笔者角度出发,古拙应为最佳,大度次之,清秀又次之,趣味再次之。

紫砂壶属茶文化的一部分,它所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

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紫砂壶成型技法,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同工异曲,同样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

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

点,需方则方,需圆则圆;线,需直则直,需曲则曲;面需光则光,需毛则毛,来不得半点含糊。

要使紫砂壶身造型规整、浑成整体,壶体“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必须把坯体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轮廓线条分明,筋瓤纹理清楚。

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在一直线上,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紧、严。

这也是“工”的要求。

“款”即壶的款识。

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

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一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

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

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功”指壶的功能。

近年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的现象,随处可见。

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实用性,它的“艺”是在“用”中去“品”的,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

1.下列各项中,与紫砂壶成型工艺在风格上差别相对较大的一项是()

a.唐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善画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

其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从画面中猫眼的“竖线”可知,其画为中午牡丹。

b.商代青铜四羊方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各据一隅,羊头与羊颈伸出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

c.2014年apec会议国礼“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器形为天坛祈年殿等比例缩小,瓶身通体碧蓝,水波荡漾,瓶颈细长,瓶型典雅优美,工艺精湛。

d.唐代汉族舞蹈“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是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自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关,说明好看的泥色不一定有良好的功用和手感。

在作者看来手感比泥色更为重要。

b.用紫砂壶冲泡茶叶、对壶体不断摩挲的过程,令人身心愉悦,因为紫砂壶可吸收茶香、散发光泽、手感舒服。

这是爱壶人对壶的美不断发现、欣赏的过程。

c.紫砂壶成型技法十分严谨,是说这是一个精加工的过程。

这样,才能达到造型规整、浑成整体的要求,取得“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的效果。

d.紫砂壶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忽视功能的现象,随处可见,而制作艺术品首先要考虑实用性,这是包括紫砂壶制作在内的现代艺术未来的发展主流。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紫砂壶的器形与存世器皿相比最为丰富,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可概括为“泥”“形”“工”“款”“功”,前四字与艺术性有关,后一字与功用性有关。

b.据现代科学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与其它泥不同;即便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大不相同,因此而带来的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大不相同。

c.制作紫砂壶,点的方、圆,线的直、曲,面的光、毛,一

点不能含糊,且要符合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这些与京剧唱段、国画技法异曲同工。

d.鉴赏紫砂壶要从泥色、造型、制作工夫外,看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方面。

鉴别壶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欣赏题词内容、镌刻书画、印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雎者,魏人也。

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

魏齐使舍人..

笞击雎,折胁摺齿。

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

范雎得..出。

后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

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

秦相穰侯车骑从西来。

范雎曰:

“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

”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

“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无益,徒乱人国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