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1209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导论

国际国内贫富差距巨大,短期内不会大幅度减少。

发展中国家定义:

①车维汉:

原先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

②刘易斯:

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元的国家

③世界银行: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划分标准逐年变动

④谭崇台:

[1]低下生活水平

[2]低下生产率

[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比

[4]较严重劳动力不得其用

[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6]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

研究对象:

①广义:

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及一般规律

②狭义: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

学科发展意义:

①内在需求

②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诉求

③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④出于对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考虑

⑤不发达的永久化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并不是改善大众生活水平的充分条件

经济发展:

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描述国家内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过程

各种定义:

①熊皮特:

对现存劳力、土地、资本服务实现新的组合创新

②古雷特:

生存、自尊、自由

③阿码蒂亚·森:

基本需求改善,扩大人民权利和能力

发展必要条件:

生产要素组合变化

发展目标:

①经济增长和收入得到理性的公平分配

②经济结构的改变

发展道路:

初级产品→发展初期→制造业发展阶段→发达国家

库滋涅茨共同发展模式:

农业→制造业→服务业

罗斯托增长阶段论:

传统阶段→过渡阶段→起飞阶段(工业化过程)→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

费雪-克拉克的部门学说:

①进入工业社会是摆脱贫困循环的重要途径

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结构的改变也可以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扩)

工业化与增长:

①卡尔多增长规律:

资源转至工业活动时,增长加快且生活水平提高

②农业部门的需求决定早期的工业增长速度

③出口和规模经济推动后期的工业增长速度

产出结构的多样化:

人均收入达到相对高的水平后,产业机构再次出现专业化

硬着陆:

经济急剧衰退

中等收入陷阱:

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标准后增长急剧放缓

中国目前的危机:

内需+外需的不足

 

第二章:

衡量经济发展

标准:

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及发展

人均收入(GDP)计量中的问题:

①收集数据

②未记录的交易→影子经济

③GDP的模糊意义→无环境估算

④生活需求

⑤国与国间数据比较

衡量社会福利:

1)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①婴儿死亡率

②预期寿命

③基本识字率

2)人类发展指数:

健康、只是、人均收入

3)人类基本需求发

4)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综合指标体系

5)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

人类贫困指数:

①预期不会活到40岁的人口所占比例

②成人识字率

③剥夺指数

目前无法找到可被共同接受的指数来表述人类发展的构成。

衡量不平等:

1)收入分配:

①库滋涅茨曲线:

早期不平等→后期平等

②收入不平等的表示:

洛伦茨曲线→越弯曲越不平等

③基尼系数:

高收入国家系数小,低收入国家中情况不统一

绝对平困的定义:

由于生活条件阻止了一个人生而具有的潜力的实现

贫困的计量:

①人类发展指数

②消费贫困线

③实践中绝对贫困计量的两个标准

 

第三章:

发展思路演变

古典观点:

①亚当·斯密:

资源+能力=财富

②大卫·李嘉图:

边际利益递减

③托马斯·马尔萨斯:

长期增长的前景很悲观

④卡尔·马克思:

资本主义的周期性萧条导致政治危机

增长模型:

①哈罗德·多马模型

[1]社会只产一种产品

[2]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3]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4]规模报酬不变

[5]不考虑技术进步

[6]不存在折旧问题

[7]劳动力增长率固定为n

[8]认为经济增长稳定的条件→合意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②索罗模型

[1]资本-劳动比率也是一个变化的量

[2]索罗余值等

③内生技术变革和新增长理论

[1]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增或不变

[2]经济增长率可以持续的增长

时期:

①40-60年代:

结构主义时期

②70-80年代末:

新古典主义时期

③80-现在: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

早期:

强调资本形成的绝对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及80年代后:

强调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

20世纪50年代:

二元经济(现代和传统)两个部门

20世纪670年代:

依存理论

工业化模型:

1)面对的现实因素:

补充性、不可分割性、市场不完善、基础建设和储蓄

↑评价↑:

忽略对外贸易作用、不一定非要巨额投资、政府政策无效论

均衡增长:

类似于大推进的观点

①区别:

强调私人投资、同时考虑农业

非均衡增长给战略部门或主要部门一个推理从而创造联系以促进新工业产生

第四章:

资本形成

资本:

1)资本积累:

①物质资本

②基础设施

③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2)资本生产率→技术进步

3)概念:

①狭义:

机器、工具设备等

②广义:

人的技能、教育、健康等

③金融意义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①不单纯取决于投资

②资本可以引进新技术

③资本的利用收到一国的限制

④被看作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的一条出路

基础设施投资:

①对国家的发展计划贡献

②提高私人部门生产率

③对农民更友好

④更容易获得公共服务

政府决策考虑:

①社会目标

②吸收能力限制的瓶颈或缺陷

③最佳投资时点

项目分配资本的标准:

①吸引投资的能力

②创造的就业或出口

③利用特定技术的能力

④带来的总产出或人均产出

项目的评估:

成本收益分析

发展中国家的储蓄:

①国内储蓄

[1]个人或家庭的储蓄

[2]企业以利润形式积累的储蓄

[3]税收或借款积累的储蓄

②国外储蓄

养老金的涌现:

成为储蓄的一个重要来源

工业化国家的大型金融基础设施:

①银行

[1]桥梁作用

[2]管理储蓄和风险

[3]脆弱的体系

②保险公司

③投资银行

金融抑制:

经济政策或其结果导致市场利率被压得过低

①原因:

[1]对金融活动的限制

[2]通货膨胀

[3]负的实际利率

金融深化与改革:

①含义:

肖→解除对于实际利率的限制

②表现:

[1]货币流通的交易比例增加

[2]金融中介机构不断发展

[3]各种类型金融资产发展

[4]金融深化是发展的指示器

③测度标准:

[1]利率、汇率的弹性域水平面

[2]资产的存量与流量

[3]体系的规模和结构

[4]市场的运作和功能

④政策主张:

[1]允许市场决定利率

[2]尽可能少地对贷款进行直接分配

[3]降低存款准备金以降低市场利率

[4]减少对金融交易的征税

[5]核心:

自由化机构和市场

⑤经验教训

[1]高利率不一定调动储蓄

[2]银行不是简单储蓄受托人

[3]忽视了高实际利率对经济的成本和需求水平产生的负面影响

[4]利率可以达到市场均衡水平不一定可以使资源配置更有效

⑥前提条件:

完善的监管体制和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

 

第五六章:

人口

旧观点:

马尔萨斯困境(人口陷阱)

①人口过量带来战争和饥饿

②收入提高带来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均收入回到原来水平

新问题:

①人口转折:

出生率和死亡率同高→出生率超过→恢复

②技术可以使一国避开人口陷阱

③政府在降低人口增长中的作用

人口问题:

AIDS、妇女失踪、饥饿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

①城市化总趋势:

[1]中高收入国家→大大超过支持性基础设施的建造

[2]低收入国家→农村内部及城市内部

②流动的动力:

[1]推力→农村地区条件恶化;动力→城市地区的完善条件

[2]传统与现代部门现实收入的差别

[3]消费结构的变化

③城市化后果:

[1]失业

[2]地区条件恶劣

④解决办法:

[1]额外投资和完善的机制

[2]整修农村经济中心

人力资本:

①概念:

[1]人口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2]人力资本形成→教育、保健

[3]特点→连续性、动态性、受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政府提供投资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①卢卡斯模型

健康和健康护理:

①原因:

[1]环境因素、妇女问题和健康问题、AIDS

②改善方法:

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

教育投资:

私人收益、社会收益(生产率、税基等)

教育成本:

个人成本及社会成本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与对策:

①需求导向型义务教育

②教育渠道拓展

③教育私有化

④女性的去贫困化

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

①超收益

②政治压抑

③对国外教育资源文化的需要

正面效应:

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减轻

 

第七章:

环境和资源

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②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压力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影响:

①疾病→降低健康→降低工作能力和受教育的能力→劳动力素质下降

②治疗疾病→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资金短缺和债务压力→生产活动

③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土地的产出量和人口承载能力

④资源枯竭的危险→出口减少经济收入不断减少

⑤政府财力和精力的分心→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

环境与发展:

1)环境账户和国民账户

①国内生产总值重新计算:

—矿产资源耗尽的费用

—有生产性活动造成的土地、水和空气质量下降所带来的环境成本

2)环境和经济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3)资源定价:

评估和衡量通过市场交易来体现的成本和收益

市场失灵的原因:

①环境资源等公共资源难以确定产权

②市场交易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能力不对称

③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不完善

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市场和政府

①市场方面→外部性内部化

②政府方面→对私人活动的规制、公共物品的管理和控制

全球环境和多边行动。

中国能源需求:

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

 

第八章:

农业

农业是所有其他产业发展的前提。

农业的扩张比经济中其他产业要缓慢得多。

农业对发展的贡献:

①增加食品供给

②出口税收支撑财政

③劳动力向工业转移

④刺激储蓄并形成资本(较工业来说资本产出比较低)

⑤增加对大宗生产的商品的需求

绝对贫困人口绝大多数生活于农村。

农业生产率低下带来对获取资源和制度的约束:

①土地肥力下降及土地所有制矛盾

②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且不易改变

③缺少制度以使市场发展

④缺乏低成本的贷款

发展农业的关键条件是公共政策:

1)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

①价格干预优势:

高收入→高生产力

②价格干预劣势:

不可持续、限制生产、阻止资本积累

③宏观调整长期农产品投资环境

2)投入要素分析:

①土地、劳动力、资本及技术

3)宏微观政策干预:

①微观干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制度完善及市场建设

②宏观干预工资、利率、地租、农业贸易条件及外汇汇率

中国目前关键的农业公共政策:

①土地制度改革:

激励、生产力、规模经营及资金问题

②农村金融组织改革

③乡镇工业化问题

 

第九章:

工业、技术与就业

发展=工业化的理论模型:

①20世纪40年代→罗森斯坦一罗丹的大推进理论;90年代被再次提起并规范分析

②20世纪50年代→刘易斯的剩余劳动模型

③罗斯托的阶段论

④霍夫曼定理

工业化的优势:

①投资产出率高

②先进的技术

③提供替代进口的产品

④提高出口竞争力

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⑥吸引外资

现代化强调的是资本的密集度。

工业化误解:

脱离实际资源状况,过分依赖进口,对农业产生伤害。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状:

1)工业化模式:

①从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向重工业(资本密集型)转移

②更多的组装加工

③集中在包括韩国、印度、阿根廷、墨西哥以及巴西

2)就业形势:

①严峻

②出口加工大国吸收了一些剩余劳动力

③部门国家因就业问题而向延缓工业化妥协

技术选择:

1)要素禀赋的经济学分析:

彼得·提莫的研究

2)合适技术的选择:

①不合适特征:

资本劳动比率与要素禀赋不匹配、产品只为满足富国消费者、本国原材料合适却使用进口原材料、规模过大导致产能过剩及特定劳动技术无法在本国得到

②现代化技术争议、产出效率和就业两难

③对生产产品的选择

技术转移:

将进口的合适技术以及自身的创新应用到产品中

公共政策作用:

①金融补贴支持、培训支持、贸易补贴等

②创造良好商业环境

③扩大及普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使用

发展中国家的创新:

①满足本国消费偏好为导向

②改造原材料替代进口原材料

③减小工业企业规模以适应本国较小市场

④配套加工活动中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

⑤本国化改装机械技术条件

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

①不只是收入问题,更是社会、政治问题

②失业率高于工业化国家、最多为年轻人以及城市失业率高于农村

③不平等受教育机会、社会变化、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结构性变化、经济周期性波动

正规部门就业:

①最低工资

②高专业人员工资需求过高

非正规部门就业:

①门槛低

②劳动主体主要为妇女儿童

③经济衰退前更脆弱

 

第十章:

外贸与东亚模式

比较优势理论:

①大卫李嘉图:

比较优势原理

②赫克歇尔及俄林:

要素禀赋理论

对增长发动机理论的异议:

①(缅甸)拉·明特:

殖民主义带来双重经济,出口带来的生产增加只是一部分

②纲纳缪达尔:

出口加剧了各国间及国内各部门间收入不平等

③雷格纳尔·努克斯:

现代发展中国家不应模仿一个世纪以前的欧洲

④普雷维什—辛格:

贸易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逐步恶化

幼稚工业论:

①赞成贸易的重要性,但不赞成自由贸易

②实施幼稚工业保护政策是困难的

动态比较优势:

①投资→经济结构→创造新的要素禀赋

②改变现存资源禀赋所规定的模式

重新定位增长发动机:

进口替代

①工具及成本:

[1]提高关税

[2]数量限制

[3]有效保护

[4]汇率

[5]国内政策措施

②问题:

就业、农业、市场、政治混乱无效率和债务

③经验:

20世纪30年代巴西、20世纪560年代韩国

④辩护:

亨利·布鲁顿

出口导向政策:

①发展策略模式:

[1]强调比较优势下促进出口

[2]出口初级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业时代

[3]自由贸易区、低税率、补贴、培训等

②条件:

国内经济环境稳定、较少政府干预及宽松的国际环境

③理由:

[1]经济增长和获得较多的产出

[2]衰退后恢复力较强

[3]促进就业及增加收入

④批评:

[1]国际环境对工业品的消化能力、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萧条时的出口阻碍

[2]进出口条件设定波动、强力政府需求及开放度与经济增长间的联系

国际贸易内生增长理论:

①来由:

20世纪90年代格罗斯曼、赫尔普曼及克鲁格曼的动态国际贸易理论模型

②设定:

阿温·杨的国际贸易内生增长模型

③机理:

边干边学及创新活动带来的动态贸易收益

④内涵:

新理念、新技术、新管理和其他技能为手段,优化外贸条件等

贸易政策改革:

①目标:

国际国内市场连通,统一配置资源、删除抵制进出口的政策

钱纳里的两缺口理论:

[1]利用外资填补储蓄与外汇缺口

[2]I-S=储蓄缺口、M-X=外汇缺口

[3]外资可使两个缺口在更高经济增长率下达到均衡,并提高经济增长率

[4]经济含义:

应利用外国资源以改造更完善的经济结构

东亚模式:

①广义:

[1]政治上:

极权主义与精英治国、自由化经济结合;强政府与市场经济联合。

[2]经济上:

工业化为目标、市场化为基础、执行进口代替工业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3]文化上:

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体系

②狭义:

[1]经济优先的赶超策略

[2]政府主导型

[3]出口为导向战略

[4]重视教育投资

[5]重视农业

[6]经济危机前经济一直高速增长

③东亚奇迹:

经济快速增长及贫困人口下降幅度大

东亚经济危机:

①内部原因:

[1]公司与政府关系过于紧密

[2]金融自由化

[3]缺少对资本的监管和审计

[4]钉住性的汇率政策

②外部原因:

[1]部分合作国家的快速增长放缓

[2]资本自由化引致的投资的虚假繁荣

③反思:

[1]政府角色和地位的转变

[2]资本项目开放需更加稳定的经济环境条件

[3]内生贸易增长方式的培养

第十二章:

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

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政府作用:

1)提供市场促进机构:

①建立的各种公证系统、法律规范系统、执法机构

②制定并执行可以促进生产和交换的制度和机构

2)大规模经济活动的协调、组织、参与

干预的工具:

①计划的原因:

[1]单一经济结构下,出口市场高度不稳定,外汇收入的剧烈动荡,使工业化的进行非常的困难

[2]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企业的特点:

经济体小、生产项目规模小、现代技术水平低,并且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帮助和保护

[3]市场失灵的存在,加上私人资本有可能由外国所有,并且可能与政府的发展设想不一致

[4]资源的有限性,需要政府的计划有目的的投放

②计划的必要条件:

[1]需要得到本国金融、自然、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2]关注整个国家经济的投入——产出、产出就业水平、生产产品、特定部门的设定和目标、

[3]政府执行整个经济计划的能力:

包括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自身的政治利益。

[4]私人部门可允许的范围和程度

[5]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和微观政策(补贴、税收优惠以及退税)如何组合是合理

[6]政府如何通过影响相对价格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的作用。

国有企业私有化:

1)目标:

①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及提高经济效率

[1]公共企业,多余劳动力去除,有利于提高效率

2)转型国家成功私有化的主要措施:

①取消对私人企业的限制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严格的预算限制,防止资金流失

③将国有企业卖给那些能够承担得起的投资者。

(匈牙利、波兰)

④将国有企业的资产,通过凭证或其他方式,迅速低分配给包括企业工人在内的很多人。

3)反思:

①政府垄断卖给私人垄断企业,几乎对提高效率没有帮助;

②研究显示:

私有化对较高收入者来说收益更大,而规制的变化对较低收入者更加有利

③私有化,会导致腐败的出现。

(拉美和东欧的自由化进程中的)将一些国有企业按照较低的估价卖给受到优待的个人,而企业领导就利用混乱,将超出这一估价的企业财产转为由自己活他人使用。

④所有权的广泛分布是不切合实际的。

穷人一般卖掉分得的手中的股票。

 

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

①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②注入教育和卫生保健等社会服务

③参与市场作用缺失或薄弱的环节

规制:

1)后果:

寻租和腐败

2)种类:

①要素市场:

最低工资、其他的用工条件、雇佣和解雇制度

②价格控制和补贴:

政府给那些是穷人重要支出项目的产品

③许可和规费:

[1]包括企业组建的许可、制造设备和使用机械的许可和安全证明

[2]大量的规制抑制企业发展

[3]给予政府官员对于私人经济活动的控制权→诱导非法活动来规避规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