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品社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0039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品社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上品社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上品社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上品社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上品社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品社第三单元教案.docx

《六上品社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品社第三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上品社第三单元教案.docx

六上品社第三单元教案

主题单元

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教育。

旨在通过呈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对外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民族自豪感。

通过搜集资料、体验活动、探究、主题模拟活动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初步地了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使学生对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产生由衷地崇敬,产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本单元倡导的理念,还需教师加强引导。

课题

“四大件”的变迁

1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采用访问的方法搜集信息。

2.了解“四大件”的变迁及其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3.初步形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活动准备

采访老一辈关于过去和现在的“四大件”的变迁。

活动过程

1.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可是你们知道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世纪中,你们自己家里都发声了怎样的变化吗?

我们的小伙伴小文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自己的家人,小文的家人讲述了生活中‘四大件’变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文的采访结果吧,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56页。

2.阅读与讨论。

请同学看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在小文的爷爷、奶奶年轻时,以及20多年前,家里的‘四大件’分别是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四大件’是家庭生活中必需的耐用品。

3.自由讨论。

“课前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请你们访问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调查自己家里‘四大件’的变迁,下面同桌之间或是在小组里面先交流。

”请学生说说调查到的不同时期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久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

教师板书:

我家“四大件”的变迁

生活年代

我家的“四大件”

买齐“四大件”

花费的时间

花费的金额

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

 

 

 

 

 

 

 4.全班交流。

请学生把现在的“四大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或写填在课本的空白处。

“同学们看看近50年来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变迁说明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家庭收入增多了,我们的国家在进步……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从‘四大件’的变迁,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这些年来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可是变化程度有多大,我们就需要用数字来描述了。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教科书第57页豆博士的话,你能明白吗?

请同学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算一算最近20年来,在你家的收入中,用来购买食品的比例是多少?

有没有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

想一想原因。

家庭作业:

把课上学习的内容讲给父母听。

在父母的帮助下,算算最近20年来,用来购买食品的消费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教学板书

我家“四大件”的变迁

生活年代

我家的“四大件”

买齐“四大件”

花费的时间

花费的金额

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

 

 

 

 

 

 

课题

按满手印的契约

1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

2.知道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

活动准备

这一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课前要作充分的准备,对这部分史实资料有比较全面的把握。

活动过程

1.导入。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常能听到大人们说起改革开放,而究竟改革开放始于哪一年,始于什么地方,很多学生未必说得上来。

教师可以用反问的形式激起学生对于想要了解改革开放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58页上按满手印的契约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与交流。

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教科书第58页~59页的课文。

阅读时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没有实行改革之前的小岗村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2)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给小岗村带来了变化?

3.教师总结。

教学板书

按满手印的契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课题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1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知道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并能用简的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

2.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苦付出。

3.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活动准备

有关深圳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从请学生说说深圳,引入本课的学习。

如果班上有学生去过深圳,请他简单地介绍深圳,并说说感受。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昔日深圳上来,“大家知道20多年前,深圳是什么样子的吗?

那个时候的深圳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吗?

2.全班交流讨论。

请学生看看教科书第60页上昔日深圳的照片,说说看了这张照片的感觉,并请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61页上老渔民的话;教师再请学生看看教科书上今日深圳的照片,从对比中感受深圳这20看来的变化。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的变化让人们非常让人们震惊,惊人的‘深圳速度’是谁创造的呢?

”可以请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第61页上的文字后回答,也可以不参照教科书,直接提问学生。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深圳建设得这么美丽,这么具有现代气息,需要一种什么精神?

”请学生看看象征着深圳的“拓荒牛”的照片,“从牛”身上和“拓荒”二字中,帮助学生理解建设深圳的劳动者们的精神。

3.教师讲授。

教师向学生解释经济特区的含义。

先让学生读一读豆博士的话,然后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做讲解。

可以把经济特区的含义划分出几个层次:

(1)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是指什么?

(3)如何理解经济特区是我国以外开放的前沿?

4.教师总结。

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教学板书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

课题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

1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后所从事的劳动。

2.能够说出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3.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活动准备

请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进城打工的农民的信息,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里是否就有这样的人,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劳动,以备课上讨论。

活动过程

1.导入。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虎子,特别想告诉我们发生在他们农村的新变化。

虎子和他的同学商量来商量去,要向我们介绍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为此他们还采访了村长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整理的采访内容吧!

2.阅读交流。

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第62~63页上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  农民进城打工给虎子他们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2) 村里人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

(3) 村里的外出打工者是如何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的?

3.探究活动

(1)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以后会有那么多农民到城里打工呢?

(2)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到的原因概要地板书。

(3) 提问:

“有那么多的农民进城打工,他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他们的劳动与你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如果城市没有了他们会变成怎么样?

4.教师总结。

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搜集我国国产汽车品牌,并调查清楚它们的产地。

 

教学板书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

农村人和城市人是平等的

课题

祖孙三代话汽车

1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简单历程。

2.明确认识先辈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铸就了我国汽车工业的今天。

3.形成对民族工业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师要在课前对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简要的了解。

准备一张中国地图、胶带、若干张小卡片和彩色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可以从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国产汽车品牌切入教学,“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的国产汽车品牌,可是你们知道吗?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根本不具备生产汽车的能力,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怎样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听听‘祖孙三代话汽车’吧!

2.阅读交流。

(1)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爷爷、爸爸的话,边读边画出反映汽车厂生产条件和职工精神品质的话。

(2)请学生用一句话描述“爷爷、爸爸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时,汽车厂的情形”

(3)谈感受。

设想自己是当时厂里的一名职工,当看见第一辆汽车开下装配线时,心理有什么感受,最想对全班同学说什么话。

3.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展大事记。

4.教师小结:

“第一汽车制造厂今天的成就是几代汽车人用青春、智慧和汗水铸成的,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劳动者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他们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5.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国产汽车的产地”。

(提出要求)

(2) 各小组汇报,并把卡片按照汽车产地贴到地图相应的地理位置上去。

6.教师总结。

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对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请教父母、教师或查阅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教学板书

祖孙三代话汽车

汽车工业的发展

课题

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

1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

2.知道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3.尝试现代工业的制造过程,体验现代工业对企业工人的要求。

活动准备

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向长辈咨询等方式,调查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工业产品的简单过程。

活动过程

1.导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很多人家里都有洗衣机吧,可是你知道洗衣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乐乐介绍的洗衣机生产情况,了解;一下洗衣机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吧。

2.阅读交流。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6~67页的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组装洗衣机要经过哪些重要的步骤,试着写出来。

(2)组装洗衣机所用的零件是一个厂家加工完成的吗?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流水线,流水线生产对工人有哪些要求。

请学生思考,在洗衣机的组装过程中,有的环节是机械代替了人的手工劳动,速度和精确读都优于手工劳动,这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工业生产插上了翅膀。

3.小组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谈谈“工业进步该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4.教师在小组讨论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5.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教育可以启发学生选定某一见工业品展开讨论,但必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工业品。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环境的污染等等。

但要指出这些负面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技术手段减少或者消除的。

6.教师总结。

概括本课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

中国制造

1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 知道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事实。

2. 知道我国的家电产品从依赖进口到大量出口,产品遍布世界市场的变化。

3.调查了解我国著名的农民产品生产基地。

4.培养和树立对中国制造的“国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活动准备

1. 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国工业产品出口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2.准备一张中国地图,小卡片和胶带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

从以往学习过的改革开放的成绩就和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切入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图〉〉。

2.识图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识图:

(1)我们原有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

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2)新建成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

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3)说说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出?

3.小结,引出课题“中国制造”。

“我们有这么多的工业基地,生产出的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要,还远销国外市场呢,以前许多到国外旅游的中国人回国是都会给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购买几样外国制造的洋玩意作为礼物,可是近几年来,很多外出旅游的中国人在国外的市场上惊喜地发现很多标有‘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

这说明我们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可。

特别是我国制造的家的电产品已经打入了世界市场,敢于和洋家电竞争了。

4.识图讨论。

(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小组探究。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查阅著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资料;然后把农产品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或把它们画出来;再把他们贴到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6.讨论。

第71页“我们的发现”给出的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归纳。

7.教师总结。

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

人民利益的代表

2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了解“豆选”是革命战争年代,农村选举的投票方式之一。

2.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职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3. 知道人大代表是由有选举权的公民选举产生的,他(她)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对人民意识,培养公民情感。

4. 树立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一些大的卡片,上面写上一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任命或罢免的职务,以备课上组织学生活动。

活动过程

1.导入。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社区居委会选举和农村村委会选举,并在班级生活中经历了班干部的选举,可以从回忆以前的教学内容和亲身经历切入教学。

“在我们参加投票选举时,可以在选举票上用笔填写我们满意的候选人的名字,可是要是我们不识字、不会写字,选举纪律又不让我们发出声音,该怎么选出我们满意的候选人呢?

虎子在县图书馆里找到一幅珍贵而有趣的民主选举的图片,图里面的人是用豆子进行选举的。

”教师出示或者请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并读一读图的说明文字,请学生一起朗读传唱“豆选”的歌谣。

2.教师进行小结,“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民主选举方面进行的可贵探索和进步。

3.教师讲授。

“人们在民主选举方面一直进行着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积极的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可是中国有13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他们怎样才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呢?

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4.请学生出出主意(可以结合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经历,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各抒己见。

但一个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我们需要一个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而在我们国家,代表全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我国最高权力的机关。

具体到某一个省或地区,则有地方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它们有哪些权力呢?

”请学生反复看教科书第73页上的图示,读读豆博士的话和图示旁边的女教师的话,然后提问学生,请学生解释:

(1)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

她有哪些权力?

(对地方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权力?

(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学生的回答可以十分具体。

5.抢答竞赛。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抢答游戏竞赛,又教师出示写着某个职务或事务的卡片,请学生说说属于哪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范围。

还可以把卡片发给学生,请同桌学生互相提问。

6.教师总结。

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3

家庭作业:

查阅资料或向父母请教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

第二课时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产生的?

它有哪些权力?

选民们参加各地选举,产生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可是什么是人大代表?

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成为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代表着谁呢?

2、交流讨论:

(1)人大代表是由有选举权的公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是全国13亿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2)不管职业贵贱、收入高低,凡是有被选举权的公民,都有资格当选为人大代表。

(3)人大代表的身份不是特权的象征,人大代表要为人民负责,随时受人民的监督。

(4)作为公民,我们要有监督人大代表的意识。

(5)小学生虽然从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但只有年满18岁,才有资格选举和当选为人大代表。

3、观察、阅读交流。

学生看第74页的三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

家庭作业:

1.阅读75页的资料,设想“假如我是一名人大代表”会怎样做。

教学板书

人民利益的代表

豆选法

课题

假如我是人民代表

1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感受身为人民代表的责任感。

2. 树立关心社会问题的公民责任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

活动准备

准备空白的纸,以备课堂上给学生写提案用。

活动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谁来说

一说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他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什么关系?

他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请学生来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我们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就开始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那位女教师,她身为人大代表,为小学生做了些什么?

”请学生回答。

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出:

人大代表要体察民情,广泛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为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2.模拟活动。

“虽然你们到了18岁才能参加选举,才有资格被选

为人大代表,但是作为社会的小主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关心国家的发展,具有公民意识。

我们一起来做个模拟活动吧,活动的主题就是‘假如我是人民代表’。

每个同学都要像真正的人大代表一样,对日常生活中你看见的不合理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

3.同桌同学先交流,然后请几个学生发言。

在学生模拟活动中,要求:

(1)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2)请学生按照“问题是什么、造成该问题可能的原因、解决建议”来组织自己的语言;

(3)语言表述要规范、准确、流畅。

4. 教师总结。

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点评,并

请学生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内把自己的发言写成一份小提案,写不完的可以课后继续完成。

5.家庭作业:

1.组织学生把提案收集起来,出一期“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板报。

2.把写后的提案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对该问题的意见。

3.读一读教科书第78页上的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

教学板书

假如我是人民代表

权利

义务

课题

共同的责任

1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 树立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2. 了解公益活动,并能列举出几个公益活动。

3. 明白“志愿者”的含义。

活动准备

请几个学生把教科书第78页的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改编成一个小剧本。

活动过程

1. 导入。

请学生表演改编的小剧本《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

2.全班交流。

教师以问题引导;“从课前读故事和看同学的表演,能不能说说故事表现了出租车司机的什么品质?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抗击非典人人有责的责任心,为他人负责——锁上后备箱、给急救中心打电话、留住客人、劝行人绕道而行、自动隔离。

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肠——主动提出替客人负担在北京的花销。

3.让学生从反方面去想,“要是这位出租车司机没有留住这位客人,会有什么后果?

4.教师小结“这位出租车司机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有一颗高

尚的心,正是他对他人、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们感动。

我们的社会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类似的感人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5.观察交流。

(1)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79页上的三幅照片,读一读照片说明

文字,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你看见过这样的活动吗?

有没有参加过?

如果参加过,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这些活动都被称之为“公益活动”。

(3)教师出示“青年志愿者标志”或是请学生看教科书第80页,

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标志的含义。

(不必求全,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

在讲解过程中,要强调志愿者活动是无偿的,是爱心、热心、真情的奉献;作为一名公民,不能心里只有自己,还要时刻准备着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6.教师总结。

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去采访一名志愿者,听听他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心声。

读教科书第81页上的阅读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板书

共同的责任

志愿者活动是无偿的,是爱心的、热心、真情的奉献

课题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知道万隆会议是我国政府第一次派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

2.理解不仅交往有规则,国与国交往也有规则。

3.能够从地图中获得相关的信息。

活动准备

我国对外交往的情况与政策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很多年轻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也未见得十分熟悉,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我国对外交往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及我国的外交成就、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目等。

活动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越来越多,许多国家都与我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交往有很多的规则,而国与国之间交往也有许多的规则,你们知道在国际大家庭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往的规则是什么呢?

2.阅读与讨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词对学生们来讲并不陌生,学生们在电视新闻中和报纸上常能听到或看到,但学生未必知道它就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外交往的准则。

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

请学生一起大声地读一读教科书第82页资料框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3.朗读完后,请学生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想想国与国交往时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准则。

(为了避免冲突要怎样相处、当发生矛盾时如何解决、国与国之间也要彼此尊重、平等相待。

4.读图学习。

“在与各国交往过程中,我们国家一直奉行和尊循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一起看看《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图》吧!

”请学生说说读图后的感受或者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读图作答。

5.教师总结。

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教学板书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课题

站在联合国的讲坛上

1课时

主备人刘美亮

活动目标

1.知道联合国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了解我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的过程。

2.知道我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之一,对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有初步的认识。

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情况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师在课前要查阅历史资料。

做到对该部分内容有详细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导入。

让学生说说对联合国的了解。

2.阅读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83页上的两幅照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3.观察、阅读与交流。

(1)过渡:

我们知道中国在联合国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开始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可是同学们知道中国为国际大家庭做了哪些事情吗?

(2)读女教师的话,同桌交流:

中国在参与国际事务中有哪些做法?

(3) 全班讨论交流:

从这三幅照片中,能够发现中国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