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9531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docx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docx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

 

 建筑物及构筑物基础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

 

 

 

 

总承包施工单位

中铁XX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建筑工程 

分部工程

地基与基础

交底部位

 运用库区、检修主厂房区、综合基地

日期

2013年12月21日

 

 

 

 

1、 测量定位

土方开挖前做好土方方格网测绘,放出控制定位线,并根据开挖深度、开挖坡度确定开挖边线,并向外延展0.5m作为施工作业面,放坡坡度1:

m=1:

0.5。

用石灰粉放出基坑开挖边线,方可开挖。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和施工规范,挖土深度根据设计垫层底标高水准点控制。

(边坡坡度:

指基高h与底宽b之比,即h:

b=1:

xx,既是平常所说按1:

xx放坡。

2、基坑开挖

(1)土方开挖采用小型挖土机开挖,从承台或基础梁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

(2)挖土尺寸线的位置,普通承台基础根据开挖深度、开挖坡度确定开挖边线,并适当向外延展作为施工作业面。

砌砖胎膜的基础,开挖尺寸每边扩大砌砖胎模的位置(包括两边内抹灰防水基层、防水层、保护层厚度及承台、基础梁垫层每边超出砖胎模位置100mm)。

(3)开挖前做好基坑顶、基坑底的排水工作,并根据现场情况在基坑四周挖设排水土沟,在基坑的角落处做1~2个简易集水井,防止基坑浸水,保证基底各尺寸及承载力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开挖过程应保证基坑底配合人工开挖。

(4)开挖时采用水准仪跟踪测量,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当基底标高低于垫层底标高时,应进行回填夯实。

在机械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不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运走,基坑开挖的土方应集中堆放,不得影响施工,并为承台浇筑预留通道。

弃土堆坡脚距基坑顶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2m。

(5)人工清底,在基坑底打上钢筋头,然后测出水平线,拉线将多余的土挖走,同时由基础梁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6)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通知监理验槽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设计有要求采用换填等地基加固处理的地基基础,开挖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加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异常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图3.基础土方开挖控制流程

 

3、桩头处理及桩基检测

(1)基坑开挖后采用锯桩器对静压桩头进行锯除,锯除直至露出新鲜混凝土面,桩顶嵌入承台尺寸不小于50mm;

(2)桩头凿除完成后用手动砂轮机打磨平整,用水冲洗干净,为桩基小应变检测做好准备,及时通知桩检单位做检测,并提供相应资料;

(3)检测时请现场监理旁站,桩检时现场质检工程师必须到位,记好施工日志,桩检完成后请现场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4)桩基施工完毕后,应按程序进行分项工程验收,相关检验批资料应备齐。

4、填芯及插筋

(1)浇筑桩顶填芯混凝土前,应先清除桩顶内壁浮浆,填芯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30,填芯混凝土高度不得小于1.5m,浇筑时宜与承台和基础梁一同浇灌,但考虑到施工方便,也可单独浇灌;

(2)管桩内孔用填芯混凝土封闭,填芯要求:

沉入第一节桩后,向桩内浇筑1.5米高C30微膨胀混凝土灌芯。

考虑到施工方便,也可成桩后灌芯。

灌芯前需将桩芯中的地下水用微型深井泵抽出;

(3)桩顶与承台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

图4.桩顶与承台连做法图

(4)锚固钢筋按表6选用,锚入承台长度la按表7取值(表6、7节选自《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结构图集》(12ZG207)配筋表);

表5.配筋表

管桩类型

D(mm)

d(mm)

t(mm)

1

2

3

PHC桩

PC桩

300

130

85

4

16

2

8

6@200

400

210

95

4

20

2

8

6@200

500

300

100

6

18

3

8

8@200

500

250

125

6

18

3

8

8@200

600

380

110

6

20

3

8

8@200

600

340

130

6

20

3

8

8@200

700

480

110

6

20

3

10

8@200

700

440

130

6

20

3

10

8@200

表6.锚固钢筋锚固长度la(单位:

mm)

锚固钢筋直径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C30

C35

C40

C45

16

635

564

514

472

448

18

714

634

578

531

504

20

794

705

642

589

560

(5)①号筋应沿圆周均匀布置,并与托板焊牢;托板尺寸宜略小于管桩内径;

(6)①号筋采用HRB400钢筋,②③号筋采用HPB300钢筋。

5、垫层施工

(1)基地清理:

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对于干燥土用水湿润,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根据天气情况,可采用边清理基槽边分区段浇注砼垫层。

(3)保证混凝土垫层的顶面标高、平整度、边线及集水坑的位置、标高,浇筑前先做好标高灰饼,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混凝土高度。

(4)垫层施工时,在后浇带及外墙周边需做防水附加层的范围内,垫层混凝土的顶标高下降50mm,待防水施工完毕再找平。

(5)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6、钢筋加工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

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3)钢筋替代应报予设计确定: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4)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考试合格证上岗。

(5)焊条:

HPB300级钢筋互焊及与HRB400及钢筋焊接时,使用E43xx焊条。

HRB400级钢筋互焊时,使用E55xx焊条。

钢材与钢筋互焊时,使用E43xx焊条。

(6)钢筋接头

①电弧焊接头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并应按下列规定作为一个检验批: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应以300个同牌号钢筋、同型式接头作为一批;在房屋结构中,应在不超过二楼层中300个同牌号钢筋、同型式接头作为一批。

每批随机切取3个接头,做拉伸试验。

在装配式结构中,可按生产条件制作模拟试件,每批3个,做拉伸试验。

钢筋与钢板电弧搭接焊接头可只进行外观检查。

注:

在同一批中若有几种不同直径的钢筋焊接接头,应在最大直径钢筋接头中切取3个试件。

电渣压力焊接头、气压焊接头取样均同。

②电弧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凹陷或焊瘤;焊接接头区域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等缺陷允许值及接头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要求;坡口焊、熔槽帮条焊和窄间隙焊接头的焊缝余高不得大于3mm。

表7.钢筋电弧焊接头尺寸偏差及缺陷允许值

③直螺纹接头的现场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端部应切平或镦平后加再工螺纹;墩粗头不得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裂纹;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企业标准中产品设计要求,公差应为0~2.0p(p为螺距):

钢筋丝头宜满足6f级精度要求,应用专用直螺纹量规检验,通规能顺利旋入并达到要求的拧入长度,止规旋入不得超过3p。

抽检数量10%,检验合格率不应小于95%。

4螺纹钢筋接头的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安装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

安装后应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扭矩,拧紧扭矩值应符合表8规定,校核用扭力扳手的准确度级别可选用10级。

 

表8.直螺纹接头安装时的最小拧紧扭矩值

钢筋直径mm

≤16

18~20

22~25

28~32

36~40

拧紧扭矩N.m

100

200

260

320

360

(7)接头位置:

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柱纵向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节点区以外。

在同一个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接头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当无法避开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35d,且不小于500。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应≥15d。

箍筋不得有接头。

接头部位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

(8)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对梁、板类构件应≤25%;对于柱类构件应≤50%;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1.2la(接头面积百分率≤25%)、1.4la(接头面积百分率≤50%),且l≥300mm。

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时,搭接长度可取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70%。

且l≥200mm。

(9)受力钢筋: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10)箍筋:

处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

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

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箍筋弯后的平直部分长度:

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11)受力钢筋保层厚度(从外层钢筋外层边缘算起)按《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54页选用。

(12)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见11G101-1页53。

(13)桩顶主筋应伸入承台内,当为HPB300级时,锚固长度为32d,当为HRB400级时,锚固长度为37d。

7、钢筋绑扎

(1)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

如有漏洞,应纠正增补。

(2)准备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如钢筋钩、带扳口的小撬棍),绑架等。

钢筋绑扎用的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其中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一下的钢筋。

(3)准备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同标号的砼垫块。

砼垫块的厚度应等于保护层的厚度,平面尺寸为50mm×50mm。

(4)基础承台钢筋较密,根据实际情况,先进行钢筋绑扎施工,再支立模板,绑扎时应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5)钢筋绑扎前钢筋型号应分别堆放,方便钢筋工绑扎。

绑扎时应注意不同的钢筋型号对应不同的绑扎位置,切不可乱绑、错绑。

钢筋绑扎时扎丝头应朝下或朝里。

钢筋数量、间距必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严禁偷工减料。

(6)严格按照图纸,首先绑扎底层钢筋网片,周边钢筋网片架立钢筋,然后进行柱身位置的轴线放样,定出柱身主筋的位置和底面高程,最后绑扎顶面钢筋网片,绑扎时应注意留有出口以方便作业人员出入,在混凝土浇筑时将出口补全。

(7)钢筋网的绑扎:

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8)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应按设计要求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9)绑扎结构复杂的结构部位时,应先研究逐根钢筋穿插就位的顺序,并与模板工联系讨论支模和绑扎钢筋的先后次序,以减少绑扎困难。

(10)绑扎基础钢筋时,必须同时预埋基础及墩柱接缝钢筋、钢结构预埋件,当与承台钢筋位置有冲突时可适当调整承台钢筋间距,必须保证墩柱预埋钢筋、钢结构预埋件位置准确。

(11)水电预埋与防雷接地在基础钢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各专业图纸设置,并做好标识,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和检查。

8、砖胎模

(1)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定标高→机械土方开挖至承台底以上100mm→人工清土、整平→浇砼垫层→放砖胎模线→试摆砖样→砌砖模→砖模抹灰→砖模加固→承台、挡墙侧回填→场地平整→基础垫层→钢筋绑扎→墙柱插筋→集水井、临边、剪力墙吊模(如有)→混凝土浇筑。

(2)砖胎膜设计:

当设计有要求或基础侧模拆除不方便,如地下室底板、地下室承台侧壁、整体道床时也可采用砖胎模施工。

砖胎模的选型及厚度应根据承台、挡墙侧莫深度进行计算,防止回填土过程中或回填后由于地表水侵蚀而发生边坡滑移至垮塌。

(3)砖胎模砌筑前,基础垫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先盘墙角,每次盘角高度不应超过五皮砖,随盘随靠平、吊直。

(4)放线时,在砖胎模内侧预留10mm的抹灰厚度,保证承台结构截面尺寸。

(5)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底标高,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细石代替或用砂浆垫平,更不允许砍砖找平。

平整和垂直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6)组砌方法应正确,砌体上下应错缝,里外咬棤,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严禁用水冲砂浆灌缝的方法。

(7)灰缝厚度宜为10mm,且应饱满、平直、通顺,立缝砂浆应填实。

应挤压碰头灰,防止透亮或瞎缝。

(8)砖墙应拉通线砌筑,并应随砌随吊、靠,确保墙垂直、平整,不得砸砖修墙,几个人使用同一条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筑时宜采用外挂线,可以照顾砖墙两面平整。

(9)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前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时一定要上跟线,下跟楞,左右相临要对平。

(10)墙体标高不一致或有局部加深部位,应从最低处往上砌筑,应经常拉线检查,以保持砌体通顺、平整。

9、木模板

(1)模板及支撑的材料要求

模板:

胶合板厚度为18mm,无翘曲;

木枋:

顺直柏木50mm×100mm,无节痕,不得弯曲;

钢管:

顺直无缺陷Φ48,壁厚3.5mm;

扣件:

标准铸铁扣件,保养良好。

对拉螺栓:

高度对拉螺栓直径M14;

木材品种:

冷杉;

面板类型:

胶合面板。

(2)施工准备

①根据图纸要求,弹好轴线和模板边线,定好水平标高控制点。

②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预埋件已安装,钢筋保护层垫块安放,并办好隐蔽验收手续。

③按照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向施工队组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

④根据轴线用墨斗再点垫层弹出承台、地梁支模的控制线,控制线距地梁边线125mm,并做好标高控制点,以控制承台,梁板标高。

⑤普通承台、地梁模板采用18mm木夹板。

50x100mm的方木作背楞,当梁高小于700mm时,梁测可用支撑模板的木方支撑,同时用一部分木方斜撑,斜撑要牢固。

⑥支设梁模板前,应按尺寸先将测模板加工好,必须将梁底模板两侧清理干净,以便梁底模,侧模紧整齐,减少修补的工作量。

⑦模板数量结合施工进度要求进行考虑,合理确定模板用量。

(3)模板的配制

①应整张直接使用,尽量减少随意锯裁,造成胶合板浪费。

②木胶合板常用厚度为18mm,内、外楞的间距,可随胶合板的厚度,通过设计计算进行调整。

③支撑系统可以选用钢管,也可以选用木材。

采用木支撑时,不得选用脆性、严重扭曲和受潮用易变形的木材。

④钉子长度应为胶合板厚度的1.5~2.5倍,每块胶合板与木楞相叠处至少钉2个钉子。

第二块板的钉子要转向第一块板方向斜钉,使拼缝严密。

⑤配制好的模板应在反面编号并写明规格,分别堆放保管,以免错用。

(5)模板安装要求

①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②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捣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何载。

③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④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浆。

⑤支承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以保证所浇捣的结构不发生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6)注意事项

①梁底模安装时,梁头两边吊线;吊边粱线排中间梁线。

梁底模安装好后,梁底木方两侧用扣件卡主防止底模移动,在绑钢筋。

梁钢筋验收后封梁测模板,梁侧设穿墙Φ14螺杆,侧模采用50x100mm木方。

②模板及楞木进场时要进行验收对翘曲不平、对角线不相等的模板及不够尺寸的楞木要坚决退场,对已进场的材料要进行加工,楞木、大板修正至统一尺寸。

③模板安装要求位置尺寸准确、牢固、稳定,防止出现胀模现象。

在浇筑混凝土时,安排木工现场值班,对发生偏移的地方及时校正、加固。

④模板调运至施工现场后,要有临时固定措施和防倾措施,尤其是在大风天气和上下班时交接。

⑤模板按规定支设好后,必须经过项目部的验收,验收时加强对模板的支撑尤其是水平支撑及剪刀撑的检查,模板上的堆载不能超出规定,尤其是调运钢筋时,不能将大捆的钢筋集中调运在模板的同一位置。

⑥浇筑混凝土时,应对称浇筑竖向混凝土,以加强整个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先浇注混凝土的部位模板下方应设相对的泵送混凝土冲击力的倾斜支撑和剪刀撑,倾斜撑要有撑亦有拉,以防模板的整体倾斜。

⑦模板的存放要按规定,堆放要整齐,高度不超过1.5m,模板要按区按段进行编号,拆除的模板也要分区分段堆放,并对已损坏的模板边角进行修补。

10、混凝土浇筑

(1)浇筑施工准备

①制定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定制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

②机具准备及检查

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要求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

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

特别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一定要备用泵。

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浇筑前必须核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③保证水电及原材料的供应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实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④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

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来袭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地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⑤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GB50204)的规定。

此外还应检查摸板支撑的稳定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

⑥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

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模板的紧密程度;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

在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麟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木模板应加水湿润,但不允许留有积水。

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贴严,以防漏浆。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置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⑦其他: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注混凝土,应清除淤泥与杂物,并应有排水与防水措施。

对干燥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便面不得留有积水。

⑧建筑层厚度

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9.混凝土浇筑层厚度(mm)

捣实混凝土的方法

浇筑层的厚度

插入式振捣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表面震动

200

人工捣固

在基础、无筋混凝土或配筋稀疏的结构中

250

在梁、墙板、柱结构中

100

在配筋密列的结构中

150

轻骨料混凝土

插入式振捣

300

表面振动

200

⑨浇筑间歇时间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表8的规定,当超过规定时间必须设置施工缝。

表10.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隙的时间(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25

>25

≤C30

210

180

>C30

180

150

注:

当混凝土掺有促凝或缓凝型外加剂时,其允许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⑩泵送混凝土的浇筑

泵送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混凝土供应和泵送设备泵送能力、劳动力和管理能力,以及周围场地大小的条件,预先划分好混凝土浇注区域。

⑪泵送混凝土的浇筑顺序

当采用混凝土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在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应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先按留施工缝的规定处理。

⑫泵送混凝土的布料方法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并且不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于模板。

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一般为300~500mm。

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m,可按1:

6~1:

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

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的间距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min,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对于有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密集的部位,应预先制定好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当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现象,应立即采用措施。

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搓毛两遍以上。

必要时,还应先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11、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h内必须覆盖和洒水,直至规定养护时间。

操作时不得使混凝土受到污染和损坏。

(2)当工地昼夜气温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3)混凝土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容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质量要求应与拌合水一致。

养护用水不得用海水。

(4)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之差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5)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地表流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直到混凝土达到50%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并不得小于7d。

(6)自然养护:

①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相关规定。

②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

③新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设计要求前,不得在其表面搭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

12、模板拆除及回填

(1)及时拆除模板,有利于模板的周转和加快工程进度,拆模要掌握时机,应使混凝土达到必要的强度,根据GB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