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9459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docx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docx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

科学研究一般都需要经历一定的步骤、程序或环节,学前教育研究也不例外。

一个有关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项目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⒈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⒉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⒊确定收集和分析资料所采用的方法;

⒋制订研究计划方案;

⒌实施研究过程、收集事实材料;

⒍整理、加工资料、总结研究过程和撰写研究报告;

以下我们具体探讨这些研究步骤。

第一节教育研究课题的选定

所谓的科学研究的课题就是被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成果,又是人类进一步认识和实践的起点。

从广义来说,选择科研课题应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研究方向,二是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

所谓研究方向,就是研究人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从事研究活动的领域。

科学史表明,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一个时期总是集中主要精力在一个领域内进行探索。

研究人员在一个时期里有相当稳定的研究方向,可以使研究工作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并可以成为选择具体研究课题的线索和范围。

否则,面对广阔的领域和数不清的问题,研究工作就可能不知从何处着手。

一般来说,研究方向是根据某一研究课题取得一定成果后开拓并逐渐形成的。

对于一个科研新手,或研究工作尚处初始阶段,一般只能大体上确定一个研究方向,或由导师选定一个适当的课题先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

可见,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课题展示方向,方向限定课题,它们是点与面的辩证统一。

但是不管你是选择他人的研究方向,还是自己重新开拓研究方向,都要从选择研究课题开始。

对于一个有志于教育科学研究的人来说,确定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将对具体课题的选择及研究大有裨益。

课题不仅仅是个名称,它应体现研究对象、范围,展示研究的目的、意义。

如,“幼儿游戏的心理卫生功能”与“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心理卫生功能”,二者研究的目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而选题则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

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它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

能否确定一个有创见有意义的问题,对学前教育科研的发展也将起积极作用。

因此,选定课题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认真对待。

一、正确选择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

所谓选题正确,是指应当选择有意义的,并且问题提法原则上是正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的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

尤其对于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是否正确,意义十分重大。

㈠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

就研究本身而言,在自己研究领域内发现和得出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认识的成果。

能否善于提出问题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它决定研究价值大小,决定研究的成功与否。

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容易使研究不断地深入,并且得出有价值的成果。

课题选择得不好就等于后继的工作是白做了。

比如“体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何才能镇得住幼儿——一位幼儿教师的经验介绍”,这些研究虽有一定的“结果”,但不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认为:

“课题的形式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或者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

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的战略起点。

”也可以这样说,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问题虽然表示我们对世界的无知、不知,但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是关于不知的知识,而这同样也是一种知识。

不过,在科研的实践中,我们还得注意区分课题和问题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总的来说,问题有两个意思:

①实际任务,如经费、时间、精力;②某门科学上某种未知的东西,它要求探索关于现实的新知识。

而初从事研究者常常会把两者混淆起来,他们谈的常常是实际任务而不是科学问题。

当然解决问题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但两者是不一样的,任何一个科学的问题,始终存在着知与未知的矛盾,新的事实与现有的理论的矛盾,即现有的理论已经不能解释新的事实,还没有揭示它们的本质,还不了解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㈡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教育现象和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

这些问题反映了教育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

但是应该看到,并非每一个矛盾都是有意义的科学问题,也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值得我们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人力、物力和时间条件都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规律性问题,抓住教育内在的关系和联系来研究,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研究的效益。

正确选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一项基本功,不会确定适合自己的课题也就不会进行教育研究。

因为研究课题的确定,意味着研究者要善于从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间,现状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种种矛盾的透彻分析中,发现、提出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见的问题,它是科研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对形势的判断力以及胆识的综合反映。

有的幼儿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但往往不善于把实际问题提炼成科研课题,导致研究成果停留在一般的经验总结阶段,不能纳入一定的理论框架。

有的青年学者,缺乏问题意识,不会提问题,或盲目跟着“热点”走,或满足于“初探”、“刍议”、“商榷”的水平,或热衷于“创立”新学科,“构建”新体系,缺乏深入扎实的科学研究和系统的理论基础。

有的人发表了不少文章,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虽然面宽有新意,但显得零碎肤浅。

因此,学会正确选题对于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㈢选定研究课题有助于研究者建立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一般通过两条途径:

一是非定向的积累:

例如,对学校课程设置安排的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侧重于共性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培养知识的适应性。

就是说,无论研究者将来做什么和进行哪方面的研究,都是需要学习掌握的。

二是定向积累:

这是指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有意识地积累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这种定向积累知识的方法是活生生的,可以使学习与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讲,知识的定向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认为,这两种知识积累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是基础与方向的关系。

初学研究的人,可以通过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将两种积累知识的方法相结合,调整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例如,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就既体现了非定向积累所提供的基础,又通过定向积累提供方向和思路,因而往往印象深刻。

总之,选题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激发我们去学习、观察、实验,去探索事物的规律。

研究者必须了解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哪些问题是最值得研究的,从面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上。

选好课题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易半途而废或徒劳无功。

因此,是非善于选题,往往成为衡量个研究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他的胆识和能力。

二、学前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㈠学前教育实践提出的问题是选题的最基本来源

教育实践提出的问题是教育科研的归重要、最基本的来源,教育科研正是通过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可以说,实践是推动教育科研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⒈抓住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对实际工作中的“反常现象”“不正常现象”,对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例如,独生子女的特点与教育问题,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德育关系问题,幼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问题等。

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往往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些问题有效地解决,将会为以后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这些问题不仅是实践提出的迫切课题,也需要上升到理论,丰富学前教育学科建设。

⒉对教师中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加以总结,进行理论上的概括

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是教育科研宝贵的原料。

总结教育经验,有利于从实际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研究水平,而且可以使科研获得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应用推广。

对经验即初级的或感性的认识,有一个去粗留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过程,才可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理论。

一些优秀的教师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成功教育教学经验,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整理总结,处于零碎、不自觉状态,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此外还有教改中的问题、教育教学的途径方法问题等都可以研究。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宏观领域的问题,如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幼儿园的发展规划等,通常不是其能力所及的研究课题,幼儿园教师主要是研究一些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是学前教育中某一具体方面或者一定范围内的问题。

如德育问题;管理问题;教学问题;游戏问题;幼小衔接问题;家园合作问题等等。

㈡来源于教育理论文献

这里的教育理论文献不单是指学前教育理论,而且还指普通教育理论。

即从书刊杂志中有意地寻找或在学习中无意地发现的课题。

这方面的课题是从现有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发现空白,揭示矛盾。

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容易形成研究课题:

⒈在已有的研究中被忽视而成为空白的问题

如《幼儿游戏的心理卫生功能》——平时我们只重视游戏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而根本没有注意游戏还具有心理卫生功能如发泄功能、诊断功能等。

《幼儿游戏与心理需要》——幼儿不是为受教育而进行游戏,而是为了满足某方面的心理需要而进行游戏,我们平时都过于强调游戏的教育功能,很少考虑幼儿的游戏心理需要,因此,使得我们组织的许多游戏只是我们教师认为是游戏,而幼儿则认为他们是在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

⒉前人研究之中有不足之处,需要在广度或尝试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如《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心理需要》——平时我们的许多研究中只强调,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是由于教育、环境、遗传等外在因素引起的,其实上,人的任何行为都由需要引起的,幼儿的心理问题行为也不例外,幼儿的心理问题行为与幼儿的心理需要有密切的联系。

不了解这一点,幼儿的许多心理问题行为是很难纠正的,仅从教育等外因入手,有时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相反还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又如《谈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引导发现法》——很多教科书上都很强调讲授法、操作法、直观法,而对引导发现法却一带而过,其实引导发现法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有利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更适合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⒊从学术观点的争论中提出新的课题。

由于研究者所处的角度不同,自身素质指导思想的差异,往往对具体的教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争论的焦点、理论依据和收集的资料去发现研究的突破口。

理论观点上有争论,需要通过研究探明的问题

比如,有无必要将男教师引进幼儿园?

幼儿女性化谁之过?

有何对策?

——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儿童观,男性进幼儿园的可能性有多大?

男性进去是否就可以克服所有的这方面的问题?

当今条件下引进男教师是否也有它的不好的一面?

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

⒋已有的各种研究中有相互矛盾之处的问题

如综合课程模式:

它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让幼儿从整体上去认识这个世界,然而它又人为地把许多原来的学科中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的知识分割到各种综合的活动中去,“这一整体”和“那一整体”对幼儿的发展来说哪个更有价值?

这是值得探讨的。

又如“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

这是很值得研究的。

⒌对现有观点有质疑的问题

如“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这似乎是教育界公认的观点,但在逻辑上这又讲不通,教学双方都是主,那谁是辅呢?

教学实践中窨谁为主?

如果教师、幼儿都为主,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

这种观点能否正确反映教学中的师幼关系?

教师为主导是有条件的还是有条件的?

如果以幼儿为主体,那么客体又是谁呢?

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是否是对范畴?

又如《学前教育的辩证性》——在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时,一定要让幼儿弄清楚,什么东西是可以分享的?

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分享的?

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将会对幼儿以后的发展产生误导,比如,易导致:

别人有些什么东西都想与人家分享——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外国在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的同时还注意对幼儿进行尊重别人隐私的教育,外国的幼儿园就有“隐私室”——比如一个幼儿手中只有一粒糖、一个苹果怎么与人分享?

——全班二、三十个小朋友——“隐私室”为他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⒍重复已有的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共同规律和差异。

⒎从学科分化、交叉学科中发现新的课题。

瓦特说过“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困扰我们,而是我们知道的东西常常困扰我们。

”这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说我们要进行学前教育研究,一定要打开思路,不要为已知的东西所碍,要敢于质疑,敢于向成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㈢来源于与别人的交流及自己进行的调查

有许多问题是有意地去发现的,但也有不少的问题是无意中发现的,比如,有些是在调查或与人的交谈中的意外收获。

如,《走出家教的误区》、《和中专女生谈恋爱的心理误区》等都是无意中的收获。

因此,我们要做研究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抓得住那些不期而遇的“研究机会”。

此外,与有关的专业人员研讨或参加有关的学术研究会、学术交流活动,也可以使得我们获得一些新的研究课题。

除以上几个主要途径外,还可以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

三、正确选题应具备的条件

选题是科研的起点。

那么,如何着手选择研究问题呢?

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正确选题呢?

㈠广博的知识是选题的基础

广博的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个方面是指,研究者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的和所要研究的课题范围的直接知识外,还应具有邻近学科和其它专业知识的间接储备。

另一方面是指,研究者不仅要掌握已知的知识,还要了解未知。

研究者必须掌握前人的科研成果,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这是知识的继承性系统性所决定的。

与此同时,还要知道哪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而尚未得到认识的东西,即知识的空白。

换句话说,研究者一方面应具备丰富的已知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了解“未知”的知识。

善于发现知识的空白,才能努力去填补空白。

这两个方面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只有对已有的研究都熟悉和掌握,才能了解和发现幼教科研中那些尚未研究而又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即只有了解已知,才可能发现未知,已知愈多,空白也就愈多。

如同一只球,体积越大,接触的空间也就越大。

因而有经验的研究者常常能够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

可见,研究者广博的知识是选题的基础,通过研究从而填补知识的空白。

㈡存疑的治学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是选题的必要条件

提出问题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

我国古人推崇的“有疑”“存疑”的治学精神是特别值得提倡的。

有了疑问,才不会满足现状,才会激励我们对未知的探索。

因此,要敢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这是选择课题的必要条件。

科研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但这里有一个如何对前人研究成果积极地批判地继承的问题。

只有积极地进行怀疑、批判,才能主动地创造性地继承。

研究者可以对原有理论中未经实践检验的部分,对其中以常识和信仰为基础的部分质疑,对其所依据的某些事实和数据等进行大胆怀疑,不断提出新问题。

科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追求,在于在不断追求新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发展。

㈢及时掌握科研动态是正确选题的重要保证

及时掌握学术动态,有助于增强研究的目的性、自觉性,较好地确立研究的起点。

如果我们对所研究领域的最新信息动态不了解,就无从知道哪些问题是已经解决的,这样也就无法确定研究的起点,使研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因此。

搞好科研情报工作是选好科研课题的又一个重要的条件。

研究者应当在平时有计划地查阅有关的图书资料,及时了解有关研究领域的闻新动态。

㈣选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

科研中要及时掌握情报动态,注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尽量把我们的科研工作的起点定得高一占,但是又不能生搬硬套脱离实际。

选题既要注意国内外先进水平,又要立足本国、本地区、本园、本人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

只有这样,我们确定的课题才会更有现实意义,更容易取得预期的成果。

教育科研一定要考虑课题是否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要与时代教育发展潮流唱反调。

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条件来选题。

我们毕竟不是专职的科研人员,而且我们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实践经验、资料占有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在选题时要考虑上述几个方面的条件。

四、选择科研课题的原则

选择科研课题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㈠意义性原则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⒈具有学术价值

学术价值是指课题的研究能为教育科学的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提供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理论,从而将这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推向前进。

为了比较课题学术价值的大小,有的学者将学术性课题分为三级(叶澜: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P53):

①一级课题,指那些对构建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等突破性研究。

②二级课题,指对教育科学研究某一领域中已形成的概念、原则作进一步探讨或使其更完善、更具体细致化的研究。

与一绵课题相比,它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是对理论进行根本性突破,而是充实性的发展;它所涉及的内容不是全体,而是局部。

③三级课题,指对教育理论中的个别原理、概念等作出修正或详细说明的研究。

要做到选题有学术价值,首先要加强情报工作,掌握学前教育的新动态,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其次,要注意到最有希望,最需要创造性而且最能激发创造力的方面去选题。

其一是前人从未研究过的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开辟新的认识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强调“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其二是对前人或别人的研究加以验证、补充、修订、深入的课题,研究成果可以使学前教育理论得到完善、修正、充实和发展。

这类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它不但可以验证结果,而且可进一步探求时间的变化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还可用以研究不同的对象和情境,以验证结果应用的普遍性。

但在做这类研究之前,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问题:

第一,重复研究该问题是否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重复研究该问题是否能澄清原来研究的疑问?

第三,是否有理由怀疑原来研究的正确性或效度?

其三是把一些分散的材料加以综合、系统化,用新的观点或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的结论。

⒉具有应用价值

应用价值是指课题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某五文献变革起推动、促进作用,或能揭示某一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提供解决所存在问题的理论依据、建议、方案和方法。

为了比较课题的应用价值,有的学者将应用性课题也分为三级(叶澜: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P54):

①一级课题,指对教育实际中的全局性问题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解决方法,并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对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②二级课题,指对教育领域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门、地区内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发寻找在一定条件下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科学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③三级课题,指对教育领域中的个别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教育实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研究。

④教育科研应能解决教育实践中的某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

当然,课题或研究结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相互联系的,许多课题或是研究结果往往既有学术价值,又有谋取应用价值,完全束之高阁、空洞的对教育实践毫无指导意义的“学术研究”是毫无价值的。

最后,既然要保证课题及其研究结果具有科学价值,毫无疑问应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总之,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所进行的研究一定要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科研选题最忌的是无意义地重复别人的工作。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总是有所继承,有所借鉴。

创新并非要求所研究的一切都有是独创的,全新的。

提出一个别人未曾研究过的课题是创新;用与别人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同一个课题也是创新,将已经在某个领域得到应用的理论应用到新的领域中去这还是创新。

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有意义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对选定问题的价值不应作狭隘的理解,不能以一个课题在研究中的成败来判断它所提出的问题的意义。

原因在于,人们正是从错误问题所导致的失败中长出许多重要知识,从正反对比中得到经验教训。

㈡科学性原则

即选题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有明确的界定,选题应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

如,《如何使幼儿成为教育活动中的真正主体》这一选题的概念、命题就有不科学之处。

㈢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一是看对所选的课题有无能力及是否已333占必要的有资料、实验经费、实验设备等条件;二是看课题研究出的成果有无普遍推广价值。

如果既没有条件,又没有推广价值,就不应立题。

在选题时,应特别考虑自己以下的一些主观条件:

⒈自己过去积累。

应选择自己有浓厚兴趣的,读书较多,思考较多,进行过实践,有过切身体会,收集过大量资料,发表过文章的课题,这样更容易激发自己的信心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果没有一点“半成品”的储备,“空手起家”地开展教育研究,是很困难的。

⒉自己专业知识面和经验。

研究者应在自己选择的领域有十分渊博的知识。

幼儿教师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和技能,我们的研究应用己之长,避己之短。

⒊问题的难易、大小要适中。

最初的研究,要从自己熟悉的内容做起,从范围较小的,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始。

提倡“小题大作”,做中再形成新题,从小到逐步提高,使自己的教育研究成果见到实效。

如“教师个性品质对幼儿的影响”,这样的问题范围过大,不够明确,我们可以把它改为“教师个性品质对幼儿学习动机的影响”。

⒋充分考虑自己的时间、精力、兴趣。

在教育科研中经常出现以下选题不当的情况。

一是范围太大,无从下手;二是主攻目标不十分清楚;三是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四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题目。

因此,正确选题并非一蹴而就,它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还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实际出发,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善于发现和抓住重要问题;不仅要把握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全局,而且要对教育实际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选题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和创新、判断、评价等综合能力。

5.选题要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注意扬长避短。

㈣创新性原则

课题要有独创性和新颖性。

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应该有创造、有新意。

这一特点是由教育科研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应该有研究者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发现,不能人云亦动云。

课题的创新性应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时间新,指问题应具有时代感,能反映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或者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问题。

二是内容新,指所研究的问题是前人没有提出、没有解决或没有宝剑解决的,是在教育实践或教育理论中提出新矛盾点、新的因素,反映新时期的新经验和新理论。

三是方法新,指研究的角度、思路要有新意。

选是不能盲目地赶“热点”“时髦”,对待热门课题,更应从新的角度,运用新方法去研究。

四是理论应用上的创新,科学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高度综合化和分化的特点,某一学科领域里的问题可以运用或借鉴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如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解决教育问题,就产生教育系统学,教育控制学,教育信息学等。

选题方面常见的问题有:

①选题过大。

②选题过难,即选择的题目难度较大,时间、精力、资料都不足。

③选题陈旧。

★选题申报的技巧:

1.注意边缘地带,交叉领域,这样的选题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2.根据学科的树形结构、网络结构、立体结构与历史发展线条,顺源搜集(从树杆到树枝找);逆向探索(从树枝到树杆找);横向插入(从某一层次、某一环节一步插入);前沿突破(树枝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