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7490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俞可平: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俞可平: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俞可平: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俞可平: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俞可平: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俞可平: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ppt

《俞可平: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俞可平: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ppt(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俞可平: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ppt

政治学若干前言问题政治学若干前言问题俞可平俞可平20162016年年1111月月本讲座分为三个部分本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当代政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当代政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当代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当代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当代几种主要政治分析框架当代几种主要政治分析框架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政治学热点问题政治学热点问题壹壹1.1.权力与权威权力与权威2.2.治理与善治治理与善治3.3.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全球化与国家主权4.4.全球治理全球治理5.5.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6.6.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7.7.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8.8.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9.9.政府创新与社会创新政府创新与社会创新10.10.合法性与政治评价合法性与政治评价一、权力与权威一、权力与权威1.1.权力权力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且首先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且首先是国家的强制力量。

行使这种强制力量是国家的强制力量。

行使这种强制力量的直接目的,是迫使对方服从掌权者的的直接目的,是迫使对方服从掌权者的意志。

迄今为止,权力的最高形态是国意志。

迄今为止,权力的最高形态是国家权力,但除了国家权力之外,社会上家权力,但除了国家权力之外,社会上还存在大量非国家形式的权力。

从政治还存在大量非国家形式的权力。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质而言之,权力是迫使对学的角度看,质而言之,权力是迫使对方服从的制度性强制力量。

方服从的制度性强制力量。

权威也与权力一样,均是使人顺从的力权威也与权力一样,均是使人顺从的力量,但权威导致的顺从还须经过对象的量,但权威导致的顺从还须经过对象的理性判断,它不像权力那样直接。

如果理性判断,它不像权力那样直接。

如果说权力是一种直接的强制力,那么权威说权力是一种直接的强制力,那么权威则是一种间接的影响力。

从这个意义上则是一种间接的影响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威是一种使对象因信服而顺从的说,权威是一种使对象因信服而顺从的影响力。

影响力。

2.权威权威l权威能使权力的作用和效果倍增。

如果权力权威能使权力的作用和效果倍增。

如果权力转变成权威,权力的正向作用会大大增强。

转变成权威,权力的正向作用会大大增强。

l权威可以明显地降低权力行使的成本。

权威权威可以明显地降低权力行使的成本。

权威越大,权力行使的成本就越小;反之,权威越大,权力行使的成本就越小;反之,权威越小,权力行使的成本就越高。

越小,权力行使的成本就越高。

l权力受限于职位,权威则可以超越职位而发权力受限于职位,权威则可以超越职位而发挥作用。

挥作用。

l权威的空间范围大于权力。

一个既拥有权力权威的空间范围大于权力。

一个既拥有权力也同时拥有权威的人,其行为的作用空间通也同时拥有权威的人,其行为的作用空间通常会超出其职权所及的范围。

常会超出其职权所及的范围。

l权威的作用力和影响力要比权力的作用力和权威的作用力和影响力要比权力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更加持久。

影响力更加持久。

3.权力与权威的区别权力与权威的区别1.1.治理治理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公民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公民社会组织正在承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的公社会组织正在承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的公共管理职能。

政治学家把这种由民间组织独立共管理职能。

政治学家把这种由民间组织独立从事的公共管理,以及民间组织与政府部门合从事的公共管理,以及民间组织与政府部门合作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不再叫作政府统治作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不再叫作政府统治(government)(government),而称作治理,而称作治理(governance)(governance)。

治。

治理与统治有五个基本的区别,即主体、性质、理与统治有五个基本的区别,即主体、性质、来源、范围和目标的不同。

来源、范围和目标的不同。

“少一些统治,多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一些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

,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

二、治理与善治二、治理与善治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即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即“官民官民共治共治”或或“社会共治社会共治”。

善治的基本要。

善治的基本要素有以下素有以下1010个:

个:

11)合法性;)合法性;22)法治;)法治;33)透明性;)透明性;44)责任性;)责任性;55)回应;)回应;66)有效;有效;77)参与;)参与;88)稳定;)稳定;99)廉洁;)廉洁;1010)公正。

)公正。

2.善治善治1.1.全球化全球化全球化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全球化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产生一种内在的、不可分离的和日益加强的内产生一种内在的、不可分离的和日益加强的相互联系。

全球化首先表现为经济的一体化,相互联系。

全球化首先表现为经济的一体化,但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必然对包括政治生活和文但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必然对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化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所以,全球化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历史变迁过所以,全球化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

全球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矛盾程。

全球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矛盾的过程,它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一体化与分的过程,它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一体化与分裂化;单一化与多样化;集中化与分散化;地裂化;单一化与多样化;集中化与分散化;地方化与全球化;国际性与民族性。

方化与全球化;国际性与民族性。

三、全球化与国家主权三、全球化与国家主权近代意义的国家主权概念是在近代意义的国家主权概念是在1717世纪中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而叶以后随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而形成的。

此后,民族国家便一直是人类形成的。

此后,民族国家便一直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核心。

民族国家建立在众所政治生活的核心。

民族国家建立在众所周知的三要素之上:

领土、主权和人民。

周知的三要素之上:

领土、主权和人民。

直到现在,这样的民族国家仍然是现实直到现在,这样的民族国家仍然是现实政治生活的中心。

然而,不可阻挡的经政治生活的中心。

然而,不可阻挡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对领土、主权和人民济全球化进程已经对领土、主权和人民三要素构成了重大的挑战,正在从根本三要素构成了重大的挑战,正在从根本上动摇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国家形象。

上动摇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国家形象。

2.国家主权国家主权1.1.超国家组织对国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超国家组织对国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2.2.跨国公司日益严重地左右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跨国公司日益严重地左右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3.3.国家在权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受到动摇国家在权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受到动摇4.4.国家的传统职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削弱国家的传统职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削弱5.5.国际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国内政治发展的基本变量国际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国内政治发展的基本变量6.6.国家权力的边限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变得模糊国家权力的边限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变得模糊7.7.民族国家的认同遭到了危机民族国家的认同遭到了危机8.8.全球化正在重塑国家的自主性全球化正在重塑国家的自主性3.3.国家主权遭遇国家主权遭遇88个方面的挑个方面的挑l传统传统主权的弱化和全球问题的增多导致全球治理的主权的弱化和全球问题的增多导致全球治理的兴趣。

全球化导致全球风险的增大,人类面临的严兴趣。

全球化导致全球风险的增大,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日益具有全球性,许多各民族峻挑战日益具有全球性,许多各民族国家的共同合国家的共同合作。

全球治理便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作。

全球治理便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l大体上说,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大体上说,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的国际规制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治经济秩序。

l全球治理有五个要素:

全球治理的主体、价值、规全球治理有五个要素:

全球治理的主体、价值、规制、对象和后果制、对象和后果。

l全球全球治理的理想目标是全球善治。

治理的理想目标是全球善治。

四、全球治理四、全球治理l我们可以把社会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可以把社会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政治社会,即国家系统,其基础是政府组织,政治社会,即国家系统,其基础是政府组织,主要角色是官员。

第二部分是经济社会,即主要角色是官员。

第二部分是经济社会,即市场系统,其基础是企业,主要角色是企业市场系统,其基础是企业,主要角色是企业家。

第三部分是公民社会,即民间组织系统;家。

第三部分是公民社会,即民间组织系统;其基础是民间组织或社会组织,主要角色是其基础是民间组织或社会组织,主要角色是公民。

公民。

l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

公民社会的组成要素是各的民间公共领域。

公民社会的组成要素是各种非政府和非企业的社会组织或公民组织。

种非政府和非企业的社会组织或公民组织。

公民社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

公民社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

五、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五、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l实质民主论认为民主是一种政治状态,实质民主论认为民主是一种政治状态,在这种政治状态中个人的权利得到了在这种政治状态中个人的权利得到了最充分的保证。

程序对于民主政治而最充分的保证。

程序对于民主政治而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个人权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个人权利的实现。

实质民主重目的。

利的实现。

实质民主重目的。

l与此不同,程序民主论主张民主是一与此不同,程序民主论主张民主是一种过程或一种程序,个人的自由平等种过程或一种程序,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只有在这种过程或程序中才能实权利只有在这种过程或程序中才能实现。

后果对于民主政治而言不是最重现。

后果对于民主政治而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民主政治的程序。

要的,最重要的是民主政治的程序。

程序民主重手段。

程序民主重手段。

六、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六、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经典的民主理论一直把选举当作民主政经典的民主理论一直把选举当作民主政治的基础,一些政治学家甚至认为治的基础,一些政治学家甚至认为“一一人一票人一票”是民主政治的最低标准。

但近是民主政治的最低标准。

但近代以后的民主,主要是间接民主,选举代以后的民主,主要是间接民主,选举只是授权的基本方式,但它构成了代议只是授权的基本方式,但它构成了代议民主的基础。

只要充分利用并进一步改民主的基础。

只要充分利用并进一步改进这些间接民主的制度和手段,就能有进这些间接民主的制度和手段,就能有效实现民主的核心理念,即效实现民主的核心理念,即“民享、民民享、民有、民治有、民治”(forpeople,ofpeople,bypeople)。

七、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七、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与此不同,协商民主(与此不同,协商民主(deliberativedemocracy)理论认为,代议民主的上)理论认为,代议民主的上述要素已经与现代公民的要求与社会的述要素已经与现代公民的要求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公民与官员之间就共同发展不相适应,公民与官员之间就共同相关的政策问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对话相关的政策问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对话与讨论,是政治民主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与讨论,是政治民主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任何其他方式所不可取代的。

协商也是任何其他方式所不可取代的。

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是当代民民主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是当代民主的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