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7127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4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docx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docx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

第二章测评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使土地生产力不断恢复更新,而且能使土地永续利用。

据此完成1~2题。

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角度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地区是(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

2.华北平原在农田质量提升方面的重点任务是(  )

①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②增施有机肥 ③改善耕层结构 ④治理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应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鄂尔多斯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

第2题,华北平原在农田质量提升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改善耕层结构等。

华北平原水土流失并不严重。

答案1.B 2.A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问题,是强国富民的基础。

下图反映2000—2015年我国各地分区水稻、小麦、玉米和豆类作物产量的贡献率(产出量/投入量×100%)变化格局。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作物是(  )

A.小麦、豆类、水稻、玉米

B.豆类、水稻、玉米、小麦

C.玉米、豆类、水稻、小麦

D.水稻、小麦、玉米、豆类

4.东北区a作物产量贡献率雄踞第一主要得益于其(  )

A.地广人稀

B.科技发达

C.土壤肥沃

D.雨热同期

5.b作物生产空间的变化会导致其(  )

A.储存难度增加

B.出口数量扩大

C.流通效率提高

D.运输成本上升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a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应为豆类;b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应为水稻;c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和黄淮海区,应为玉米;d作物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区,应为小麦。

第4题,我国东北区黑土广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大豆生产,从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

因此,东北区a作物产量贡献率雄踞第一主要得益于其土壤肥沃。

第5题,b作物为水稻,图示其产量的贡献率在东北区明显提高;水稻在我国南方地区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促使大量水稻南运,导致其运输成本上升。

答案3.B 4.C 5.D

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

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河西走廊

D.四川盆地

7.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B.修建水库

C.人工降雨D.植树造林

解析第6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孔隙和裂隙、溶洞等,地表水极易下渗,难以在地表存留,且该地区缺少水利设施,工程性缺水最严重。

第7题,云贵高原工程性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改变地表水的存储状态,修建水库。

答案6.B 7.B

水资源限制度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越强。

读2000年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图,完成8~9题。

8.2000—2010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表明(  )

A.人口超载地区在减少

B.水量盈余地区在增加

C.多数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短缺

D.我国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

9.下列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措施有(  )

①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②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 ③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要平均分布人口 ④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

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②④

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逐渐增大。

水资源限制度的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越强,因此,2000—2010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表明我国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

第9题,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有效措施是分流人口,即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增加水资源的供应量,即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答案8.D 9.C

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枣椰林、葡萄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

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奇迹的重要途径。

读图,完成10~11题。

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安全问题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解析第10题,该地区中的湖泊为咸水湖,不能引湖水进行灌溉;河流径流量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所以修建水库调节径流也不合适。

因此,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安全问题的可行措施有海水淡化、改进灌溉技术。

第11题,甲地区为以色列,气候干旱、少雨且降水不均,但该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采用滴灌等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10.B 11.D

读1978—2004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完成12~13题。

12.我国非能源矿产与经济增速不匹配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四川、辽宁B.河南、云南

C.甘肃、黑龙江D.北京、江西

13.福建、广东两省级行政区矿产资源不足,但经济增速较快,主要得益于(  )

A.市场广阔B.劳动力资源丰富

C.科技先进D.地理位置优越

解析第12题,根据1978—2004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可以看出:

四川、辽宁两省级行政区非能源矿产资源量占全国总量比重较高,但经济增速慢。

第13题,福建、广东两省级行政区濒临海洋,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其经济发展,故选D。

答案12.A 13.D

2020年北京将实现“零煤矿”。

京西煤矿关停后,大量土地资源闲置下来。

下图为煤矿关停后矿区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

据此完成14~15题。

14.京西煤矿关停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煤矿资源已濒临枯竭

B.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

C.地价昂贵,技术工人短缺

D.产品品质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15.依据规划,矿区将(  )

A.大力发展技术指向型工业

B.根治北京的环境污染问题

C.发展第三产业,加速产业转型

D.停止工业化进程,改善生态

解析第14题,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故京西煤矿关停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

故选B。

第15题,读煤矿关停后矿区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可知,矿区将建滑雪产业园等,发展第三产业,加速产业转型,故选C。

答案14.B 15.C

下图为某年中国、日本、美国三国和世界的部分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消费构成图。

据此完成16~17题。

16.对图示的国家、能源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美国、①—核能

B.乙—美国、②—石油

C.丙—中国、③—煤炭

D.甲—日本、④—天然气

17.乙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与①能源相比,②能源的消费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该现状取决于该国的(  )

A.产业结构B.科技水平

C.运输条件D.环保压力

解析第16题,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①为石油;其次为煤炭,且中国煤炭消费比例相当高,故③为煤炭,丙为中国;核能消费比例较低,④为核能,则②为天然气。

故选C。

第17题,乙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乙国为日本,靠海运运输,天然气易燃、易爆、易挥发、易泄漏,受运输条件限制较大,故选C。

答案16.C 17.C

下图为某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图。

读图,完成18~19题。

18.该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

A.核能占比迅速上升

B.天然气占比逐年上升

C.石油总量持续下降

D.煤气总量整体上升

19.该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变化的影响是(  )

A.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上升

B.促进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发

C.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D.促进能源利用技术的革新

解析第18题,读图可知,核能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慢;天然气占比不是逐年上升;石油总量基本不变;煤气总量呈整体上升趋势。

故选D。

第19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成本不会大幅上升;煤炭占比下降,未来电力资源结构中不会促进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发;没有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该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变化有利于促进能源利用技术的革新。

故选D。

答案18.D 19.D

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

(能源强度:

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电力强度:

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20~21题。

国家

能源强度/(吨油

当量/1000美元)

电力强度/(千

瓦时/美元)

美国

8.96

0.27

0.36

英国

4.24

0.18

0.24

法国

4.37

0.17

0.27

德国

4.29

0.16

0.23

意大利

3.50

0.17

0.23

日本

4.31

0.13

0.22

20.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  )

A.日本是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

B.日本是能源利用效率最低的国家

C.日本经济增长率最快

D.日本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21.美国的人均能耗是最高的,从生态的角度考虑,这(  )

A.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B.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C.缓解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D.加重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解析第20题,依据电力强度和能源强度的概念可知,日本是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

第21题,目前美国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答案20.A 21.B

岛国巴林由多个岛屿组成,位于波斯湾中部。

1986年,连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间的跨海工程竣工通车,结束了巴林对外交通长期依赖海运和空运的难题。

该工程全长25千米,填海造堤部分10千米,架桥部分15千米(下图),整个工程耗资达12亿美元,全部由沙特阿拉伯提供。

据此完成22~23题。

22.推测工程部分采用填海造堤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建设成本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D.利于海空交通

23.大桥中部建设两个距离较近的人工岛,有利于(  )

A.提高通行速度B.新建港口码头

C.保持水流畅通D.设立边境海关

解析第22题,填海造堤会占用海洋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B错误;大堤的出现,会破坏原来的海上景观,C错误;大堤会阻碍船舶通航,D错误;直接用石头、泥土填海造堤可以降低建设成本,所以采用填海造堤方案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A正确。

第2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距离较近的人工岛之间有国界线,这两个小岛分属于沙特阿拉伯和巴林两个不同的国家,所以建设两个距离较近的人工岛,有利于设立边境海关,D正确。

答案22.A 23.D

范公堤是苏北人民为纪念北宋时期范仲淹主持修建的拦海堤坝(北起连云港、南到启东的拦海大堤)而命名的。

下图中陆缘为现代海岸线。

读图,完成24~25题。

24.当年范仲淹主持修建海堤的主要目的是(  )

A.围海造田B.防止海岸线后退

C.建盐场D.防止潮水入侵

25.下列关于沿海滩涂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是(  )

A.发展旅游业

B.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C.建设深水码头

D.发展滩涂水产养殖

解析第24题,修建海堤主要目的是防止潮水入侵。

第25题,沿海滩涂泥沙淤积严重,海水较浅,不适合建设深水码头。

答案24.D 25.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

通过对2016年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区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3地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调查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

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

下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区分布示意图(图1)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图2)。

图1

图2

(1)分析三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

(2)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三地耕地撂荒的原因。

(3)说明三地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

(4)为缓解三地的耕地撂荒现象,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多雨,流水作用强。

(2)耕地破碎,各地块分布较远,交通不便;耕地地块面积小,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度大,不利于耕作;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低。

(3)有利影响:

耕地撂荒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利于改善局地小气候。

不利影响:

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和收入大大降低。

(4)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情况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

27.(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的统称。

1972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将“西海固”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饮用。

下图示意清水河水系分布,下表是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

项 目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

数量/个

7

64

38

731

83748

蓄水量/(万/米3)

4114

3017

417

1858

265

(1)概括西海固地区的水资源特点。

(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3)该地区家家户户在院落里面建有水窖,用来蓄积各种淡水,供人畜饮用。

分析夏冬季节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

解析第

(1)题,西海固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距海遥远,降水较少,图中显示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小(匮乏);山区一般降水较多,结合图中的地形可知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本地区属于季风区,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根据材料可知河水矿化度高,水质差。

(2)题,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易造成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河流矿化度高,易造成土壤盐渍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第(3)题,结合水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西海固地区夏季降水较多,可蓄积雨水;冬季气温低,可蓄积冰块和积雪。

答案

(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小(匮乏);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河水矿化度高,水质差。

(2)干旱、半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壤盐渍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3)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蓄积雨水(地表径流);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融化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A湖周边地壳原岩富含锂、镁等元素,锂蕴藏量540万~900万吨,几乎占全球锂蕴藏量的一半。

随着电动车、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锂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有人说,如果该湖的锂资源得以开发,经济欠发达的B国将富可匹敌中东石油巨富沙特阿拉伯。

但该国政府拒绝了多家公司提出的近10亿美元的投资开发计划。

材料二 下图为A湖及周边区域图。

图中C城市人口约3万,D城市所在国较富裕,经济增长快,D城市是附近三国间商业中心和最大转运港,人口约30万。

(1)推测A盐湖金属锂资源的富集过程。

(2)分析B国金属锂资源开发利用少的原因。

(3)某跨国企业欲开发A盐湖的金属锂资源,计划在C或D城市建提炼厂,你认为应选择建在哪一城市?

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

(1)题,根据图中A盐湖的位置、地形、水系等信息,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测A盐湖金属锂资源的富集过程。

(2)题,结合图文材料,从自然条件、交通、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市场需求、政策等角度综合分析B国金属锂资源开发利用少的原因。

第(3)题,若选择建在C城市,可从C城市的区域特征入手分析其原料、运费、劳动力成本等要素的优势;若选择建在D城市,可从其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优势条件阐释。

答案

(1)A盐湖位于板块交界处,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盐湖地势与周边比相对较低,湖区周边含锂物质被流水搬运至盐湖聚集;海拔高、日照强、风力大,蒸发旺盛,湖水中的溶解锂发生自然富集。

(2)盐湖附近自然条件较恶劣,不利于矿产开发;地处山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不利于锂矿出口;金属锂提取难度大,B国经济欠发达,生产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配套,加大开发难度;国内市场狭小,需求量小;政府限制锂矿大规模开采。

(3)C城市。

靠近原料地,原料充足;铁路交通便利,运输原料成本低;劳动力成本较低;地价低。

或D城市。

自然环境较优越;对外交通便利;经济、技术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数量多且素质较高。

29.(12分)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属于大型大陆裂谷盆地,在该地区地层中发现石灰岩等海相沉积物。

该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有著名的秋明油田。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西西伯利亚盆地地质历史时期能源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

(2)简述该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

(3)说明自然资源的开发对该地区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

(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在地质历史时期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盆地,且发现有海相沉积物,说明有海洋生物沉积;煤炭形成需要大量的植物残骸,因此该地在地质历史时期森林资源丰富、沼泽广布。

(2)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沼泽广布,交通不便;由于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对技术水平要求高,资源开采难度较大;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等等。

第(3)题,资源的开发,可以吸引人口迁入,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当地工业的发展,进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

(1)地壳断裂下陷;有海洋生物沉积;森林资源丰富;沼泽广布。

(2)纬度高,气候寒冷;沼泽广布,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自然条件恶劣,对技术水平要求高;距离市场较远;等等。

(3)加快该地区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及密度增加,形成资源型城市;改善当地交通条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工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莘莘学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用心。

这天太宝贵,不就应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这天,它不再回来。

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