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6848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小明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①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再分别取少量白磷、红磷放在烧杯上的铜片上.

②…

一会儿白磷发生燃烧,红磷不燃烧

③先在容积为350mL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滴有红墨水的水,在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量筒中盛入足量水.

④按图连好仪器,用激光手电照射白磷,白磷.

集气瓶和量筒中的水均为红色,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减少约60mL

(1)实验过程②是_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2的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和结果)。

(4)在整个实验2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是______________。

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水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CaO+H2O=Ca(OH)24P+5O2

2P2O560/(350-50)=1/5先变大后变小到与大气压相等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因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而泄出瓶外

【解析】

【详解】

(1)实验过程②是: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来提供热量,从而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2)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3)集气瓶的总容积为350mL,但由于事先加了50mL红墨水,即反应前只有300mL的空气,故根据实验2的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60/(350-50)=1/5

(4)在整个实验2的过程中,由于刚开始白磷燃烧放热,使集气瓶内的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待冷却,氧气被消耗,瓶内气体量减少,压强又降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这是压强由于大气压相等,故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是:

先变大后变小到与大气压相等;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水起的作用是:

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因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而泄出瓶外

2.要探究碳酸亚铁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成分,请你参与华雪同学的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碳酸亚铁(FeCO3)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灼烧生成的氧化物和CO2气体。

②FeO是一种黑色粉末,它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就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③FeCl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FeCl3不能;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出现红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1:

固体成分是氧化铁。

猜想2:

固体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猜想3:

(活动与探究)

连接仪器、装好药品如图所示(加热和固定装置已省略),打开止水夹K,通入氧气,加热玻璃管X。

当Y瓶中产生的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氧气至玻璃管冷却。

取玻璃管里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盐酸,微热,固体完全溶解。

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两份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a

向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b

向乙溶液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不消失

(结论与反思)

(1)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FeCO3在氧气中高温灼烧得到的固体产物是,因此,猜想(填“1”或“2”或“3”)是正确的。

(2)FeCO3在氧气中高温灼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实验(填“a”或“b”)是多余的,因为。

(总结与提升)

(1)若实验结束时观察到Y瓶中仍然是澄清的,可能的原因是澄清石灰水的量不足,导致生成的碳酸钙转变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

(2)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华雪同学经过反思,觉得该实验设计还存在问题,因为如果在实验b中观察到,就不能确定哪个猜想是正确的。

所以华雪同学又对该实验进行了定量探究:

取11.6g纯净的碳酸亚铁固体,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恒重,称得固体质量净减3.6g。

通过计算即可确定:

FeCO3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是。

【答案】【猜想与假设】固体成分是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

【结论与反思】

(1)氧化铁1

(2)4FeCO3+O2

2Fe2O3+4CO2

(3)ba实验已经证明了溶液中存在氯化铁,不存在氯化亚铁;b实验无法证明是否含氯化铁

【总结与提升】

(1)Ca(HCO3)2

(2)CO2+Ca(OH)2═CaCO3↓+H2O

(3)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氧化铁

【解析】

【分析】

【详解】

猜想与假设:

由假设①②,也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则猜想3是固体成分是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

结论与反思:

(1)由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出现红色,则向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Cl3。

FeCl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FeCl3不能,向乙溶液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不消失,说明溶液中不含FeCl2。

氯化铁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故FeCO3在氧气中高温灼烧得到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铁。

因此,猜想1是正确的。

(2)FeCO3在氧气中高温灼烧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CO3+O2

2Fe2O3+4CO2。

(3)上述实验中b是多余的,因为a实验已经证明了溶液中存在氯化铁,不存在氯化亚铁;b实验无法证明是否含氯化铁。

总结与提升:

(1)碳酸氢钙中钙元素显+2价,碳酸氢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

Ca(HCO3)2。

(2)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3)FeCl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FeCl3不能,如果在实验b中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含有氯化亚铁溶液,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铁,就不能确定哪个猜想是正确的。

华雪同学又对该实验进行了定量探究:

取11.6g纯净的碳酸亚铁固体,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恒重,称得固体质量净减3.6g。

假设生成的固体为氧化铁,设固体质量净减质量为x

假设成立,FeCO3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是氧化铁。

3.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同学们对NaOH与CO2能否反应进行验证,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活动一:

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甲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把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猜测

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______

①CO2溶于NaOH溶液中

②CO2与NaOH反应

活动二: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猜测②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三支试管中,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如图所示实验。

(2)同学们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冒出,B、C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你写出A试管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以上三个实验均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请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活动三: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

请你分析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小组同学对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_____,静置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CO32-、无Ca2+

②取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_____(指示剂除外)

______

有OH-

(反思评价)

(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2)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填名称)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污染。

【答案】软塑料瓶变瘪

H+过量的BaCl2(或CaCl2)溶液CuCl2(或FeCl3)溶液出现蓝色(或红褐色)沉淀(合理即可)OH-、CO32-、Cl-、Na+稀盐酸(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活动一: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

活动二:

(2)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方程式: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活动三:

H+与碳酸根反应产生气泡,下层有白色沉淀,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或CaCl2)溶液与碳酸根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有CO32-、无Ca2+;

②取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滴加CuCl2(或FeCl3)溶液,出现蓝色(或红褐色)沉淀,证明有OH-;

[反思评价]

(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OH-、CO32-、Cl-、Na+;

(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可以除去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添加酸碱指示剂。

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

于是针对此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

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

__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

_____。

(2)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_____(填“>”、“=”或“<”)7

猜想二不成立,

猜想三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案一不同),验证猜想三成立,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

猜想三成立

 

【答案】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则溶液不是碱性<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

【解析】

【详解】

(1)猜想一是溶液呈碱性,猜想二是溶液显中性,故猜想三是溶液显酸性,即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则溶液呈酸性或中性,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则溶液不是碱性。

(2)①猜想三成立,则是溶液显酸性,故溶液的pH<7。

②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故实验步骤是: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则猜想三成立。

【点睛】

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根据酚酞试液的变色情况可判断出溶液不是碱性,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气体来设计实验方案。

5.实验与探究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2气体与金属Mg的反应,设计了一套制取纯净、干燥CO2气体,并用过量CO2与热的金属Mg充分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相关问题。

Ⅰ、利用下列装置和相关药品进行实验

(1)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操作是:

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

(3)实验时应先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填代号)

a、点燃D处酒精灯

b、打开A装置中的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处加入稀盐酸

Ⅱ、探究Mg与CO2反应的产物

可观察到D处的实验现象有黑白两种固体产生。

查阅资料黑色固体为碳单质,白色固体是镁的化合物。

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假设与猜想

(4)猜想1白色固体是MgO

猜想2白色固体是MgCO3

猜想3白色固体是_______

(5)验证与结论取D中固体适量于试管,加入足量的_____,观察到:

有黑色固体不溶物,白色固体消失,_____的现象,则猜想1成立。

猜想2和猜想3不成立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答案】关闭弹簧夹(或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加水使漏斗颈内的液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液面,静置一段时间,两液面高度不变,则气密性好除去CO2中的HCl气体baMgO和MgCO3的混合物稀硫酸或稀盐酸无气体产生(或无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加热时氧化镁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或碳酸镁受热分解)

【解析】

【详解】

(1)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操作是连接装置,利用止水夹加紧橡皮管,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水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继续注水至形成液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故填:

关闭弹簧夹(或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加水使漏斗颈内的液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液面,静置一段时间,两液面高度不变,则气密性好

(2)稀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故填: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3)实验要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止镁与氧气反应,故实验时应先打开A装置中的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处加入稀盐酸,再点燃D处酒精灯。

故填:

b;a

(4)也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则猜想3白色固体是MgO、MgCO3。

故填:

MgO和MgCO3的混合物

(5)碳酸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取D中固体适量于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白色固体消失,不产生气泡,则猜想1成立。

猜想2和猜想3不成立的可能原因是没有气泡产生。

故填:

稀硫酸或稀盐酸;无气体产生(或无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加热时氧化镁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或碳酸镁受热分解)

6.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分组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

(1)第I组实验:

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振荡后,再逐滴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测得溶液的pH<7.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2)第Ⅱ组实验:

为了探究一瓶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是氢氧化钠;

猜想2:

溶质是________;

猜想3:

溶质是碳酸钠。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

猜想3成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交流讨论)

老师问:

“若向少量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猜想3一定成立吗?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一定成立,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组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

若使废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氯化钠(酚酞除外)则需向废液中加入________。

【答案】

CaCl2、HCl碳酸钠、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沉淀,溶液不变色

当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足量的盐酸也会产生气泡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测得溶液的pH<7,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CaCl2、HCl;故填:

;CaCl2、HCl;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可能全部变质,所以猜想2:

溶质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故填:

碳酸钠、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以及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有白色沉淀沉淀,溶液不变色

猜想3成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有白色沉淀沉淀,溶液不变色;

[交流讨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一定成立,原因是:

当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足量的盐酸也会产生气泡;故填:

当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足量的盐酸也会产生气泡;

(3)第I组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钙和稀盐酸,第II组实验中,碳酸钠和适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所以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组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

若使废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氯化钠(酚酞除外)则需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故填:

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7.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

钠(Na)

钠的氧化物

氢氧化钠溶液

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产物有哪些?

(查阅资料):

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Na2O)外还有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作出猜想):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1:

Na2O,

猜想2:

Na2O2,

猜想3:

______

(实验探究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

________

猜想1正确

(继续探究):

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

(作出猜想)

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2CO3和NaOH

(实验探究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____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固体成分为Na2CO3和NaOH

2.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类比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写出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过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4HCl=4NaCl+2H2O+X,X的化学式为___。

(3)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请判断Na2O2_____碱性氧化物(填“是”或“不是”)。

【答案】Na2O和Na2O2没有气泡生成氯化钙溶液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Na2O+2HCl=2NaCl+H2OO2不是

【解析】

【分析】

【详解】

[作出猜想]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1:

Na2O,

猜想2:

Na2O2,

猜想3:

Na2O和Na2O2

[实验探究一]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猜想一正确,说明现象是无气泡生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

没有气泡生成

 

猜想1正确

[实验探究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CaCl2,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如果试液变红,说明还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固体成分为Na2CO3和NaOH

2.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无色的酚酞试液

变成红色

[实验反思]

(1)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Cl=2NaCl+H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会改变,过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4HCl=4NaCl+2H2O+X,反应前有4个钠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有4个钠原子,4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O2。

(3)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故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填“是”或“”)。

 

8.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与假设)亮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莉莉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设计与实验)亮亮同学设计了两个装置并进行实验。

请你和他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一,将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

如图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莉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钠确实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交流与提高)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X+H2O,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管内液面上升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塑料瓶变瘪取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Na2SO3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计与实验:

亮亮同学设计了两个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他的猜想。

如题中图一,将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试管内压强减小,所以实验现象是:

试管内液面上升;利用题中图二,也可以完成该实验,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实验现象是:

塑料瓶变瘪。

根据题中猜想,亮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亮亮同学实验的结论是: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反思与评价:

莉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

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确实与二氧化碳反应。

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只要证明反应后有碳酸钠生成,就能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步骤是:

取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如果含有碳酸钠,实验现象应该是:

有气泡产生。

(合理即可)

交流与提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会改变,所以X的化学式是:

Na2SO3。

9.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样品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

②熟石灰微溶于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