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6174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届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届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

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试卷

考试科

目:

生物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组卷:

审核:

一、选择题(35题,1—20题各1分,21—35题各2分,共50分)

1.下图中的三个圆圈a、b、c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可能是A~B中的哪种细胞(  )

A肝细胞 B衣藻细胞 C乳酸菌细胞 D棉花叶肉细胞

2.下列有关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细胞和发菜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不具有统一性

B.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都是营腐生和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严重缺铁会导致乳酸中毒

B.植物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载体、酶、纤维素等化合物

C.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C、H、O、N、P可构成细胞中的RNA,RNA具备的生物功能不少于三种

4.互花米草是一种沿海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

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K+吸收速率与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进行水淹处理时实验用水应为蒸馏水

B.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3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

C.水淹时间为24h/d的互花米草长势最差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

D.随水淹时间延长,K+吸收速率逐渐下降,主要与细胞膜上载体数量不足有关

5.如图甲、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至少含有3个氨基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4824

C.甲形成乙的场所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中均可存在

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原子

6.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7.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甲分解为CO2和H2O

B.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有关

C.丙合成的物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D.酵母菌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8.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图乙中运输的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甲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个实验组,各组温度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

酶数量的限制

B.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

曲线上升

C.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

能大于乙组温度

D.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

能大于甲组温度

10.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甲中不含有乳酸

C.人体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人体内的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11.下图表示用韭菜宿根进行的相关对照实验流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色素时,要加入SiO2和CaCO3进行充分研磨

B.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

C.实验结果①可说明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D.实验结果②表明韭菜中提取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

12.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条件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结果。

处理图1中有关数据得到图2、图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

B.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25℃与15℃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合成速率相同

C.图2表示在5~35℃条件下该植物光饱和点的变化

D.图3表示在5~35℃条件下该植物呼吸速率的变化

13.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CO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

B.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C.用18O标记C6H12O6,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要产生NADPH

14.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50h后,30℃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

C.50h后,30℃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和15℃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15.某研究小组在水肥充足条件下,观测了玉米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15:

00

B.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12:

00

C.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气孔阻抗

D.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

16.向装有5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容器中O2的浓度,得到如图中曲线a(实线)所示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H2O2分解速率呈现由快转慢直到停止的特点

B.在t1时,向容器内再加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可以得到曲线b所示结果

C.在t1时,向容器内再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可以得到曲线c所示结果

D.在t2时,向容器内再加入5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可以得到曲线d所示结果

17.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O2含量

温度

0.1%

1.0%

3.0%

10.0%

20.0%

40.0%

3℃

6.2

3.6

1.2

4.4

5.4

5.3

10℃

31.2

53.7

5.9

21.5

33.3

32.9

20℃

46.4

35.2

6.4

38.9

65.5

56.2

30℃

59.8

41.4

8.8

56.6

100.0

101.6

 

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O2含量为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

B.温度为3℃、O2含量为3.0%是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

C.O2含量从20.0%上升至40.0%时,O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

D.在20℃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18.在①②③④四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培养液和不同添加剂,体外培养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一段时间后,对培养的细胞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化学方法分析,结果如下:

①中的细胞为圆饼状,无核;②中的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③中的细胞裂解,溢出大量细菌;④中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甲胎蛋白含量增多。

①②③④培养皿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依次()

A.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

B.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坏死、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D.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癌变

19.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其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如甲图),转至以

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每20分钟繁殖-代。

收集并提取

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图乙、丙、丁为离心结果模拟图。

已知大

肠杆菌DNA中胞嘧啶个数为X.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繁殖过程中所需的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B.要得到图丙所示结果至少需要40分钟

C.图乙是大肠杆菌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一代获得的结果

D.出现图丁结果至少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4X

20.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段含有4个染色体组,12个DNA分子

B.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FG段

C.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对应的下面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则其原因是在FG段发生了基因突变

D.图2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曲线图的HI段

21.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22.一个双链DNA分子共有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链上(A+T)∶(G+C)=2:

5;构成该DNA分子的氮元素均为14N。

将该DNA分子转移到15N的培养基连续复制3次,则一个DNA分子中的腺嘌呤数,以及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依次为()

A.140;2B.200;8C.280;6D.200;6

23.科学家在某二倍体的鱼中发现了“孤雄生殖”现象。

关于这种鱼类的“孤雄生殖”,科学家提出了右图中A、B、C三种可能的发生途径,甲、乙、丙分别代表这三种途径所得到的“孤雄生殖”后代的体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中均只含有父方的遗传物质

B.图中的二倍体精子是由于亲代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而形成的

C.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可能完全相同

D.甲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

24.右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关于此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状况下该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只发生在a段

B.从a段到b段是一次完整的细胞周期

C.b段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D.a、b段染色体均出现过含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

25.向动物卵巢中注射含3H的脱氧核苷酸后,检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放射性变化(该过程DNA只复制一次)。

右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具有放射性

B.丙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无放射性

C.甲乙细胞中的染色体均成对存在

D.丙细胞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26.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花瓣开放时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F1自交F2中出现紫花和白花属于性状分离现象

D.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F1中紫花基因数比白花基因多。

27.某基因型为Aa果蝇种群中,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具有受精能力,其它配子不受影响。

理论上,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种群中AA、Aa与aa基因型的个体比例为(  )

A.1:

2:

1B.2:

3:

1C.4:

4:

1D.1:

4:

4

28.某女士怀上了异卵双胞胎,他们夫妇均是半乳糖血症(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基因携带者。

请你帮助预测,该女士孕育的双胞胎是一男一女的概率和至少有一个小孩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分别是(  )

A.1/4和7/16B.1/2和7/32

C.1/2和7/16D.1/4和9/16

29.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

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雌:

雄=1:

1   B. 雌:

雄=1:

2   C. 雌:

雄=3:

1  D 雌:

雄=4:

1

30.右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1×2→4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通过2与5的关系可推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C.若7号和8号婚配其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3

D.2号、5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31.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①黄鼠×黑鼠→黄2378∶黑2398;②黄鼠×黄鼠→黄2396∶黑1235。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的显隐性B.实验②中子代黄鼠很可能是杂合子

C.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

32.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纯种品系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

阔叶♀×窄叶

→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阔叶

实验2:

窄叶♀×阔叶

→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窄叶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D.实验1子代雌雄植株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33.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和9∶3∶4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3∶1、1∶1∶2和1∶3

B.1∶3、1∶1∶2和3∶1

C.1∶3、1∶2∶1和3∶1

D.3∶1、2∶1∶1和1∶3

34.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P

F1

F2

甲×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15∶1

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A.凸耳与非凸耳这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甲、乙、丙基因型可能不同但都是纯合子

C.甲和乙杂交子代再自交得到的F2中凸耳性状占3/4

D.乙和丙杂交子代再自交得到的F2可能出现非凸耳

35.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中培养充足时间后,置于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则第一次和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第一次:

每条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B.第一次:

半数的染色体含有被标记的染色单体

C.第二次:

每条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D.第二次:

半数的染色体含有被标记的染色单体

二、填空题(共4题,50分)

36.(10分)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膜的跨膜蛋白中,有一种与水的跨膜运输有关的水通道蛋白。

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上跨膜蛋白的合成类似于分泌蛋白,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需要在

    中加工和修饰后,再运输到细胞膜上。

(2)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子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现在研究确认,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能帮助水分子从低渗溶液向高渗溶液方向跨膜运输,这种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3)哺乳动物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迅速吸水涨破,有人推测这可能与水通道蛋白有关。

请设计实验,验证这个推测是正确的。

(要求:

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

37.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2016年我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高温热害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1)高温热害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高温还能诱导细胞产生自由基从而影响到膜的稳定性。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高温均会诱导自由基产生,极端高温自由基产生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__________,中度高温自由基的产生速率与对照比在7d前__________,但在7d后会缓慢上升。

据此推测,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对膜稳定性的影响,可能是自由基攻击膜成分中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使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

(3)欲探究高温热害造成的损伤是否可逆,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植株幼苗在中度高温、极端高温条件进行处理,并分别在处理的第1、3、5、7、9、11天转入正常温度条件进行恢复生长,测定各处理恢复5d后的净光合速率,得到如下数据:

由图中数据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热害初期,可通过外施一定浓度的Ca2+来缓解高温热害对作物减产的影响,请你结合实验

(2)、(3)的结论,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38.下列两图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坐标图和部分细胞的生命活动示意图。

请回答:

(1)图甲中③阶段包括过程,若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2倍,则该细胞可能位于图甲的段(填字母)。

(2)图乙中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填字母)细胞。

(3)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填字母)细胞中,对应图甲中的

段(填字母),h细胞的名称是。

细胞分裂时星射线的形成与密切相关(填结构名称)。

(4)图乙中e细胞和f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的结果。

如果e细胞变成了癌细胞,根本原因是。

(5)若细胞a的基因型是AaXBX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只有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此细胞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

39.(14分)果蝇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

研究人员选择长翅、灰身、杏红眼的纯合果蝇种群(甲)与残翅、黑身、白眼的纯合果蝇种群(乙)杂交,F1表现为长翅、灰身、杏红眼。

F1种群雌雄相互杂交得F2,分别统计F2各对性状的表现及个体数,结果如下表。

果蝇性状

翅形(A,a)

体色(E,e)

眼睛颜色

F2的表现

及个体数

长翅

242

残翅

78

灰身

238

黑身

82

杏红眼

181

白眼

139

(1)果蝇作为良好的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两点以上)

(2)据表中数据_______(能、不能)判断两对基因(A和a,E和e)自由组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请从本实验中选择合适的群体,设计杂交实验,进一步验证眼睛颜色性状由2对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的基因控制。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体色、眼睛颜色两对性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理论上F2中黑身、杏红眼的果蝇个体约有___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