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马嵬》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6123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锦瑟》《马嵬》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锦瑟》《马嵬》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锦瑟》《马嵬》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锦瑟》《马嵬》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锦瑟》《马嵬》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锦瑟》《马嵬》导学案.docx

《锦瑟》《马嵬》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瑟》《马嵬》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锦瑟》《马嵬》导学案.docx

锦瑟》《马嵬》导学案

 

《锦瑟》《马嵬》导学案(教师版)(总7页)

第一课时《锦 瑟》

【学习目标】    

1.理解内部结构;背诵这首诗。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3.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参考《金版学案》P42

2.常识补充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

①.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②.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③.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3.解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

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

近代人梁启超读李商隐说: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4.读下面的话,了解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

“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

‘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

‘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

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

“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

‘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

“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

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

‘晓梦’喻少年时事。

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

‘春心’者,壮心也。

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

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

‘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

”(摘自《诗学纂闻》)

5.词语、名句积累:

《金版学案》P42-43-----1、2、3、4题

6.熟读全首诗,结合诗歌大意,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诗歌的内容。

【合作探究】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诗人以“锦瑟”比喻往事繁多,也喻美好的“华年”。

 2.《锦瑟》用典比较多,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情感有何作用?

 

诗   句

典   故

表现人物情感作用

庄周晓梦迷蝴蝶

 庄周梦蝶

 

 借虚渺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春心

 

  以冤禽托写恨怀,也表达殷切的思念。

沧海月明珠有泪

  月明珠泪

 

 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怀,

既有对其高旷洁净的爱赏,又有对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玉烟 

 

  借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

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3、体会本诗的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

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巩固提升】 

1、《金版学案》P45课内诗歌鉴赏6

(1)

(2)

2.背诵全诗

3、读李商隐的另外几首诗,体会诗的朦胧美。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二课时马      嵬    (其二)

【学习目标】

1. 背诵这首诗。

2. 理解诗的深刻寓意 ,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

3. 学习本诗 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课前预习】                   

1.题解

 马嵬驿在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

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避难,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洪升的《长生殿》都是千古名篇。

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唐玄宗开脱。

李商隐身在已经走向衰败的晚唐社会,对唐玄宗的失政感到特别心痛。

他的这首诗便把矛头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2.结合诗歌背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诗内容。

【合作探究】

1.白居易曾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首诗就是作者途经马嵬驿,咏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而作,诗中哪些诗句描述了这一事件?

作者对马嵬旧事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弄清史实和诗人的态度)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都写出来是当年的马嵬兵变。

诗人持讽刺批判的态度。

2、 《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那么下面我们就进入鉴赏的第五步,分析技巧。

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的角度说说“讽意至深”吗?

请同学们先自我思考,再与前后桌交流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技巧)

这首诗选择的叙事内容都是很细小的,比如在第一联“海外徒闻更九州”就叙述了当年的招魂之举,但作者用了“徒闻”两字就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

二联和三联在叙事上倒装,更用了细节描写,写当年七夕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起嘲笑天上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面,而他们则可以生生世世相守,如今却不得不赐死爱妃的事,充分地嘲弄他们。

写当年在宫中荒淫无度,用人扮作鸡当鸣报时,也是细节刻画,而今逃亡在外却只能孤独地听军队传来打梆子报时,也是以小见大。

讽刺其政治失意。

这首诗句句都在对比,在对比中来讽刺唐玄宗的可悲下场,比如第一联用“他生未卜”和“今生休”作对比,来讽刺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言要世世为夫妇,二联用当年在宫中有“鸡人报晓筹”的享受已经“无复”了,如今马嵬兵变时只有“空闻”虎旅传宵柝的悲凉来讽刺唐玄宗的政治失意,三联用“当时”和“此日”对比,更是嘲笑和讽刺唐玄宗爱情的失落,最后一联用“为何”和“不及”对比,说你当了四十五年的皇上都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还不如普通人家能给女人带来婚姻幸福,所以,讽刺意味更强。

 3、请问这首诗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体悟感情

这首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作者渴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

同时李商隐的好友崔珏曾在《哭李商隐》一诗中曾写道: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由此,此诗也借抒兴亡之感慨,暗含壮心难酬之悲凉

 

【巩固提升】

1.默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不复鸡人报晓筹。

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卢家有莫愁。

 2、堂练:

《金版学案》P45课内诗歌鉴赏7

2.李商隐诗选读,体会其咏史诗。

马   嵬(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贾      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咏   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将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

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相对于一般诗人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隐的诗作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

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俩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

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

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种国家灭亡也隐隐有天意的意思。

义山其实很矛盾,他虽然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当时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壮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无法解释为何国家会走向衰败,所以他只能将其解释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几人曾预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没人再听到舜的《南风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将打乱。

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如此衰败,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

  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

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

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

 3、作业:

《金版学案》P6010

 

实录:

第一环节:

简要导入

师:

提起李商隐,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他所写的表现坚贞爱情的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咏史抒怀诗《马嵬》,希望能借助这首诗,学习鉴赏此类诗歌的一般方法。

第二环节:

词句感知

师: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讲究平仄停顿,具有音律美,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第一步就是要正音断句,读清并读出节奏感,请大家小声自读一遍,并在课本上批注不懂的音,再齐声朗读。

(ppt稿显示第一步:

正音断句并出示嵬、卜、柝、筹的注音和节奏的划分:

                                                      马   嵬 wéi           李商隐

                                                              bǔ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tuò                                     chóu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生齐声朗读。

师:

这首诗课下的注释很详细,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大家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完成我们第二步:

疏通诗意,注意把不懂的字用红笔勾勒出来。

(ppt显示第二步:

疏通文意)

生用三分钟自学。

师:

请同桌合作学习,解决不懂的字句,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学生两两一起解决字句问题。

师: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屏幕上红色字的含义。

(ppt显示)

生:

首联中“徒闻”是空闻的意思,“卜”是预料的意思;颔联中“宵柝”是指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无复”指“不再有”;“晓筹”的“筹”字是指更筹,就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尾联中“如何”是为什么的意思,“为“是动词,是的意思。

(ppt出示:

每个加点字的含义)

师:

同学们自主学习了诗句,下面请四位同学们解释一下四联诗的含义?

生1:

首联的意思是海外空听说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但不管来生如何,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师:

这句诗的主语是谁呀你能联系背景讲讲是什么意思吗

生1:

是唐玄宗,当年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

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很思念她,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上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下句是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妇”,作者在这里说这生都不能相守怎么还想有来生呢?

生2:

颔联的意思是只听到禁卫军中传来夜间巡逻的梆子声,不再向宫中那样安逸地听到有鸡人打鸣报时的声音了。

生3:

颈联的意思是说事变发生那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但当年唐玄宗以为自己可以和贵妃天天在一起,对天上的牵牛和织女一年一度的会见还加以嘲笑呢。

生4:

尾联的含义是为什么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的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师:

好的。

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诗文,做到人人都能疏通诗的含义。

学生再次齐读。

第三环节:

话题探究

师:

白居易曾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首诗就是作者途经马嵬驿,咏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而作,所以我们鉴赏的第三步,就是通过标题和诗文,弄清诗中的历史事件。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哪些诗句描述了这一事件?

(ppt显示第三步:

弄清史实)

生:

第二联中的“虎旅传宵柝”和第三联中的“此日六军同驻马”都写出来是当年的马嵬兵变。

师:

大家再思考,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唐玄宗此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

悲凉,可怜。

从“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可看出他遭遇很苦。

生2:

还有无奈。

从此日六军同驻马,也可看出他很无奈,自己是个皇帝却也不能调动千军万马,当得很窝囊。

师:

是呀,作为唐玄宗,历经了大唐盛世,已经做了四十五年的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威严,但一旦发生兵变,他却遭遇逃亡的苦难境遇,同时在马嵬驿官兵哗变,“六军不发”逼迫他杀死杨贵妃,当年誓盟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了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作为皇帝,君威丧失殆尽,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怎不令一个皇帝、一个男人痛心,伤感呢?

师:

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写了这一事件,但里面包含了对李杨爱情的歌颂和同情,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请问同学们,对于这样一个此时痛心无奈的皇帝你怎么看待?

生1:

我认为他是咎由自取,因为荒淫误国,不理朝政,才导致安史之乱,百姓民不聊生,也最终导致自己悲剧,他是自作自受。

生2:

我认为两人相爱没有错,但不能忘记自己是皇帝的身份,因为他后面还有老百姓,他不值得同情。

……

师:

好!

说到这里,也就说到我们鉴赏诗歌的第四步:

辨析态度。

大家思考在这首诗中,作者对玄宗之悲有何态度(

ppt显示第四步:

辨析态度)

生1:

作者是轻蔑嘲弄的态度。

生2:

是讽刺批判的态度。

师:

没错,《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那么下面我们就进入鉴赏的第五步,分析技巧。

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的角度说说“讽意至深”吗(

ppt显示第五步:

分析技巧)

请同学们先自我思考,再与前后桌交流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小声读书并讨论四分钟……(ppt显示出提问的问题)

生1:

我们觉得这首诗选择的叙事内容都是很细小的,比如在第一联“海外徒闻更九州”就叙述了当年的招魂之举,但作者用了“徒闻”两字就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

二联和三联在叙事上倒装,更用了细节描写,写当年七夕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起嘲笑天上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面,而他们则可以生生世世相守,如今却不得不赐死爱妃的事,充分地嘲弄他们。

写当年在宫中荒淫无度,用人扮作鸡当鸣报时,也是细节刻画,而今逃亡在外却只能孤独地听军队传来打梆子报时,也是以小见大。

讽刺其政治失意。

师。

说的非常好。

作者用了很多典故,比如“招魂之举”“七夕笑盟”,本就用笔委婉,再加上措辞比如“空闻”“如何”等用笔也是委婉,再加上三联和二联倒叙的手法,还有一点就是结尾写为什么你做了四十五年的皇帝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

更是在对比中点名主旨,体现了立意的含蓄。

师:

请哪位同学再说说文中怎样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说说诗中怎样做到“讽意至深”的?

生2:

这首诗句句都在对比,在对比中来讽刺唐玄宗的可悲下场,比如第一联用“他生未卜”和“今生休”作对比,来讽刺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言要世世为夫妇,二联用当年在宫中有“鸡人报晓筹”的享受已经“无复”了,如今马嵬兵变时只有“空闻”虎旅传宵柝的悲凉来讽刺唐玄宗的政治失意,三联用“当时”和“此日”对比,更是嘲笑和讽刺唐玄宗爱情的失落,最后一联用“为何”和“不及”对比,说你当了四十五年的皇上都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还不如普通人家能给女人带来婚姻幸福,所以,讽刺意味更强。

师:

非常好!

同学们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更深入地探究了本文的内容和写法。

现在我想同学们小声自读一遍,读出作者的讽刺嘲弄的语气,然后请两位同学给大家示范。

学生小声朗读,两同学示范并简单评价。

学生再齐读一遍。

第四环节:

意图挖掘

师:

作者抒发思古之幽情,都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

请大家看大屏幕。

(ppt显示第六步:

知人论世。

同时出示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师:

请问这首诗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生1:

是借古讽今,希望现在的国君要励精图治,不要荒淫误国。

生2:

我觉得还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师:

是的。

这首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作者渴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

同时李商隐的好友崔珏曾在《哭李商隐》一诗中曾写道: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由此,此诗也借抒兴亡之感慨,暗含壮心难酬之悲凉。

第五环节:

总结背诵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李商隐的《马嵬》,深入探究了此文的内容和写法,也学会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知人论世,辨析了作者的态度,学会了委婉叙事,对比讽刺的巧妙用笔,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更好地赏析古诗。

师:

最后请同学们当堂背诵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