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施工方案详细版医院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6120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0 大小:5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施工方案详细版医院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精品施工方案详细版医院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精品施工方案详细版医院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精品施工方案详细版医院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精品施工方案详细版医院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施工方案详细版医院施工组织设计.docx

《精品施工方案详细版医院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施工方案详细版医院施工组织设计.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施工方案详细版医院施工组织设计.docx

精品施工方案详细版医院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及规划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五章五化管理实施方案

第六章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七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八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九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章农民工工资及维稳保证措施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二章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综合说明

“青海省职业病防治诊疗楼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我们依据设计图纸以及现场施工条件、环境等情况,按照国家现行规范、有关标准、我公司ISO9001:

2008质量体系、ISO14001:

2008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多年来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针对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重点,本着确保质量、确保工期、确保安全、降低成本的目的,经我公司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与有关专家策划和方案比较,编制了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目前,我公司已按本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作好了相应的技术、资源准备,可立即在施工现场展开施工。

我们诚恳地表示:

我公司将在施工准备阶段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完善各项方案,并报甲方、监理审批后形成正式的“青海省职业病防治诊疗楼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实现本工程“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施工总目标。

本施工组织设计重点阐述了施工图设计范围以内的项目施工及技术措施,质量、工期保证措施,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保护、文明安全施工措施。

我们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图纸资料,并踏勘施工现场,在分析了各种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及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后,我们将在本工程设计图纸的工程范围内为业主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等服务。

一旦接到建设单位的进场通知,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并做好各项施工方案的审定工作。

我们一定发挥本公司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队伍优势、材料设备等资源优势,科学组织施工,配置足够的管理力量、技术力量和劳动力,强化计划管理、质量管理,优质高效完成本工程。

1.2编制依据

1、工程应用的主要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本工程的资格预审文件及答疑纪要

3、本工程的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的施工图纸。

4、工程应用的主要规程、规范:

⑴《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⑵《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⑶《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⑷《建设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⑹《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⑺《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⑻《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⑼《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⑽《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⑾《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⑿《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

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303-2002);

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5);

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程》;

⒃《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026-93);

⒄《建筑物防雷设计及验收规范》(GB50057-94);

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工程应用主要图集

本工程所选择使用的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电气等专业的设计标准图集。

6、工程应用的主要行业技术标准、规程:

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⑵《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3);

⑶《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⑷《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GBJ104-97);

⑸《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⑹《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⑺《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7-2003);

⑻《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

⑼《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⑽《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⑾《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⑿《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⒀《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⒁《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⒂《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⒃《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⒇《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GBJ104-97)。

8、公司文件

⑴公司《质量、环境手册》;

⑵公司《程序文件》ISO9001:

2000质量体系,ISO14001:

1996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OHS18001:

2000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有关文件;

⑶公司《作业文件》;

⑷公司《项目管理手册》;

⑸公司《项目技术管理手册》;

⑹公司《项目环境管理手册》;

⑺公司《项目安全管理手册》;

⑻公司《项目成本管理手册》;

⑼公司《CI工作手册》;

⑽公司《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质量、环境、安全、成本控制指标》。

9、相关资料

⑴国家建设部、青海省有关建筑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规程和规定。

⑵本工程的特点、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具体情况(水文地质、气象环境、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自然条件等。

⑶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建筑工程的施工经验资料和技术新成果。

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建筑施工经验资料。

1.3编制原则

本工程技术标编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保证重点,统筹安排,遵守承诺和招标文件规定与相关招标会议纪要。

2、依据工程项目的内容,本着“适用、安全、经济、合理、先进”的原则,科学地安排施工程序,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各项施工活动相互促进,紧密衔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3、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选择施工方案,保持公司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确保安全生产和实现质量目标。

4、充分挖掘和利用机械设备潜力,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青海省职业病防治诊疗楼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施工图设计为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建筑设计院;招标人为青海省传染病专科医院;

本工程现场“三通一平”已经完成,施工用水、电源已接入现场;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已全部出齐,其它技术资料齐全;可满足施工需要,基本具备开工条件。

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中所涉及的所有工程内容。

工程招标质量要求:

满足国家相关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合格”标准。

本工程要求施工总工期为:

730日历天。

本工程建筑面积18052.2m2,地下1层,地上11层,建筑高度47.950m;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八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基础采用梁式筏板基础。

地下室底板防水采用3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地下室侧墙防水采用3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屋面防水等级Ⅰ级,屋面防水采用两道3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钢筋:

采用HPB300、HRB335、HRB400三种级别钢筋

砌体设计:

±0.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粘土砖,M10.0水泥砂浆砌筑;

±0.000以上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M7.5混合砂浆砌筑;

 

第三章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及规划

一、施工准备工作

⑴工程技术准备工作

1、会同建设单位搞好现场划分与布置工作,现场交接的施工测量及有关地基处理资料的移交,详细复核有关红线点,布设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临时用水管线和其它临时设施。

2、组织现场技术人员、施工人员、预算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全面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检查各专业之间的预埋件、预埋洞位置的尺寸是否统一或遗漏,提出改进设计便于施工的合理化建议。

3、根据工程特点配备测量、计量工具、材料试验器具,并做好检修和认定工作。

4、做好特殊工种的上岗认证、考核和测试工作。

5、向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的程序为:

项目主任工程师→工长→班组长→工人,并以书面形式将安全技术交底连同施工任务书一同下达到班组。

⑵生产准备工作

1、摸清工程场地情况,了解施工场地地形地貌、邻近建筑物、运输道路、地下管网等,调查清楚地面和地下设施和障碍物以及相互关系。

对周边建筑物和设施进行安全评估。

2、进行施工翻样、提出材料、设备、构配件需用计划

预算人员和施工技术准备人员,作好施工预算及分部工程工料分析,主要构配件及时统计,编制计划,提出加工定货数量、规格及需用日期。

⑶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1、清除现场障碍物

清除掉施工现场堆放的土堆,对场内需永久保存的设施和周边建筑物进行必要的保护,如加固和防护。

2、设置测量控制网

按照给定的国家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和发包方的要求,引测到现场。

3、修建现场围墙和大门

根据建设场地界线位置、主次出入口位置、公司策划部对围墙的基本要求、以及创建文明工地对围墙的强制性规定,修建围墙和大门。

4、修建临时生产设施和道路

临时设施包括现场施工配电和动力照明设施、施工用水和排水设施以及施工道路,修建配电室、机具库、材料库。

6、修建临时性办公和生活设施

在施工现场修建临时性办公室、休息室、职工食堂、宿舍。

7、设置观测点

对周边建筑物和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及制定安全监测控制点设置方法。

对周边建筑和设施设置沉降观测点并记录原始状况。

⑷准备施工机械、物资及施工人员

1、作好设备调配,对进场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试运转,并按时运至现场并按施工平面图要求进行就位;

2、准备好围墙修建、临时设施修建所用的各种物料和施工工具,并按施工平面图要求进行堆放。

3、签定劳务合同、物资采供合同,并根据施工进度要求提前进场。

4、按照施工需要和发包方的特定要求,组织并配备施工所需要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现场保卫与各类后勤保障人员,建立起运行有效的现场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

⑸现场场外协调工作

1、向规划局申报对工程定位放线进行复核验线。

2、与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检测单位签订周边建筑物安全评估和监测协议。

3、与施工现场指定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进行业务沟通,申报施工方案和深化设计方案并接收工程指令。

二、施工顺序与流水段划分

1、施工顺序原则

本工程施工流程按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围护;先土建后安装的总施工顺序原则进行部署。

2、施工阶段划分

在施工总体部署上,按照施工内容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区别,将本工程实际施工划分为四个施工阶段:

即土方开挖施工阶段、地基处理施工阶段、基础结构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配合阶段);收尾竣工施工阶段。

三、物资、机械准备

由专人组织,主材及地材等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计划,分批分段按网络图计划所需提前进场,并做好材料的储备工作。

编制各项材料计划标,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

生产部门及时配合、委托有关构件采购加工事宜,为施工按时完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

项目部生产安全股根据施工平面图和主要施工机械需用量计划表,提出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审批后报项目部材料设备股。

材料设备股根据需用计划联系落实机械设备。

组织各种经检修后的机械进场,生产安全股根据总平面图布置就位。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4.1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

1、测量准备

⑴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必须经过并符合检定周期的标定;

⑵校核规划设计院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

⑶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⑷编制测控布置;

⑸建立测量数据库。

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⑴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操作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纵横轴线之间的关系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基础及首层平面布置图中的关键部位;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位必须用砼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

⑵场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复测:

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或用地红线桩点进行复测。

复测利用高精度日本TOPCON-701智能型全站仪,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进行角度、距离复测,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单位。

⑶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本控制网按Ⅰ级建筑方格网进行测量设置,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相邻二点的距离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测设出建筑物外轮廓,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线差要求后,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悬挂于首层平面控制网上(业主提供的平面基准网点)。

⑷根据总平面设计图提供的坐标点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计算法建立施工控制网。

⑸根据建立的施工控制网,用经纬仪测出建筑物的外轮廓主轴线,然后按设计图纸用钢尺丈量出各分部控制尺寸及基础的定位边界线。

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⑴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点(至少提供二个点),采用0.3mm级精度的DINI-10电子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验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联测场区高层竖向控制点(通常是建筑物±0.000),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⑵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⑶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点间埋设高程控制点,测出场区高程控制点的高程。

⑷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m。

⑸水准基点的埋设:

在场区内埋设二个永久水准点,作为施工竖向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的起算点。

4、±0.000以下施工测量

⑴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①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进行复测一次。

②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仪,根据首层控制进行校测。

⑵轴线投测方法

①±0.000以下基础和地下室结构施工时,根据施工控制网,在基坑边上埋设主轴线的控制桩位,用经纬仪向施工面投测放线。

②±0.000以下的基础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汇法来传递轴线,其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的误差不应超过±2mm。

③待垫层施工完毕后,根据基础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轴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模板的依据。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④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每当柱浇筑成型拆掉模板后,应在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物50cm线或结构50cm线(50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的),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⑤当每一层的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⑶±0.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①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动,经联测确定无误后,方可向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②±0.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点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施工段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少于三个,并做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根据基坑的情况,设置在现有的相对固定物体上,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③拆模后,抄测结构50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5、±0.000以上施工测量

⑴平面控制测量

①±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不应采用经纬仪方向交汇法,而采用激光准直仪法,施工至地下室顶板面后(即首层地面处),用激光准直仪在建筑物首层内侧设轴线控制点,在各控制点上做出明显标记并加以保护,作为主体结构采用“内控法”轴线投测的基准点。

浇筑以上各层板面砼时,准确地在基准点相垂直对应位置预留200mm×200mm俯视孔,其偏差应≤2mm。

②采用测量精度为2″级、测距精度为2mm+2ppm的全站仪,根据首层控制点进行校测。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建筑物内作内控制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个内控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1m的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画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内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200×200mm俯视孔。

③竖向测量投测放线前,应对首层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的精度。

④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准直仪进行;先在底层基点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受靶接受,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标靶处就可见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标靶固定,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⑤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⑵高程的传递

①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竖向控制采用“外控”和“内控”两种方法并用,相互校核,以保证测量准确无误。

②随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用经纬仪将建筑物大角处主轴线投测到外墙上,并弹出墨线用红漆标注。

每层放线由此向楼层投点控制。

③用垂准经纬仪进行测量,其方法是把目标分划板设置在底层控制点上,使目标分划板中心与控制点标志中心重合。

开启目标分划板附属照明设备在俯视孔位置上安装仪器,将基准点对中,当垂准点标定在所测楼层面十字丝目标上后,用墨斗线弹在俯视孔边上,利用标出来的十字丝作为测量点依据,进行楼层测设轴线。

④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⑤每段建筑物至少由三个标高点分别向上传递。

⑥施工层抄平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误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测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6、沉降观测

本工程主楼高度较高,因此建筑物的沉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应按施工图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⑴观测点的设置:

①沉降观测点设置按设计施工图要求设置在建筑物的若干个点处,然后沿外墙长度每间隔15m增设一个观测点。

②观测点在底层墙体施工完毕后开始设置,其标高为+0.20m,观测点用Φ20不锈圆钢弯成L型,弯钩长40mm,露出的端头锉成球面,埋入端开成燕尾形,并进行防锈处理,然后埋入墙内,埋入深度≥200mm。

⑵观测高程的确定:

以绝对高程为基准点,在现场内选择3-5个永久固定点,测出固定点对建筑物±0.000的相对标高组成水准网,作为沉降观测的依据。

⑶观测次数:

①施工期间,第一次测出沉降值为零的高程,每施工完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主体封顶时测一次,内外抹灰及楼面施工完成时测一次,最后交付前测一次,则完成全部观测工作。

②第一年每季度进行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进行一次,第三年每年进行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沉降量单位一律用毫米表示,并认真作好记录。

③若发现沉降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和监理部门,研究应对措施。

④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具体要求,执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有关规定。

7、测量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测量人员组织:

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测放组长由项目经理部的主任工程师兼任,负责测量工作安排、设备管理。

测量工程师负责工作质量、工作进度,技术方案编制与实施。

测量放线工负责具体现场放线操作。

4.2土方开挖

1)施工工艺:

测量定位→机械进场→土方开挖→人工修边角→基底平整。

2)施工要点

土方开挖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埋设好轴线控制桩,了解地下管线情况,检查挖土和运输机械的准备情况。

完成挖土施工方案设计并进行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工作。

挖土施工过程中指定专人负责技术及安全,挖土机挖土时,操作人员上岗前,交接班中必须检查机械状况,发现机械故障及时维修,严禁带病工作。

机械前后行走时必须看清楚前、后方是否有人或障碍物。

机械回转时必须看清楚3600回转半径内是否有车辆,物料和行人。

要求配合机械挖土的施工人员清楚挖土区域及机械前后行走和回转半径禁区。

严禁在机械前、后方以及回转半径区域内行走或进行施工配合作业。

施工作业人员上、下基坑采用扣件钢管搭设的爬梯。

基坑四周设置扣件钢管栏杆,并绑密目网,设置警示牌,以防止人员及物体坠落。

沿基坑四周砌筑高300mm厚的240mm砖墙并用1:

2.5水泥砂浆压光粉刷,墙外侧做好坡度,防止雨水流渗入基坑。

基坑开挖到设计深度时,应及时组织钻探人员进行地下普探,并做出普探资料图,会同建设单位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地质情况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后,即可进行素土回填和灰土垫层的施工。

如遇地下墓坑、地穴、软土层等情况,须由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方案,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施工。

4.3钢筋工程

本工程的钢筋加工与制作,均安排在施工现场进行,均采取机械制作、人工绑扎。

1、施工准备

⑴原材料供应:

施工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准备材料,组织钢筋进场,并附带原材料质量证明书,钢筋进场后立即组织复试,原材料试验报告单的分批必须正确,同炉号、同牌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同冶炼方法的钢筋≤60t可作为一批;同牌号、同规格、同冶炼方法而不同炉号组成的混合批的钢筋≤30t可作为一批;但每批应≤6个炉号含炭量之差≤0.02%,含锰量之差≤0.15%。

⑵材料要求

①外观检查,每批钢筋均应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及锈蚀,钢筋每1m弯曲度不应大于4mm。

②力学性能试验:

进入综合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