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5863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

《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

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

 

仓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1

1.1建设目标1

1.2建设容1

1.3建设原则2

第二章系统总体框架3

2.1指导思想3

2.2项目建设目标3

2.3技术架构3

2.4网络拓扑图4

第三章系统及应用软件开发6

3.1系统需求分析6

3.1.1用户管理需求6

3.1.2用户功能需求6

3.1.3用户性能需求7

3.1.4用户投资需求8

3.2系统的开发原则8

3.2.1采用原型法进行开发8

3.2.2需求调研分析9

3.2.3系统设计实现9

3.3设计理念及技术路线10

3.3.1遵循Java/J2EE规10

3.3.2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化方法11

3.3.3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方式12

3.3.4灵活的权限管理控制15

3.4应用软件实现技术说明16

3.5软件应用构架18

第四章关键问题说明20

4.1数据安全性保障20

4.1.1安全技术体系20

4.2系统软件拓展22

第五章系统功能简介24

5.1快速货运管理系统24

5.1.1基础资料管理24

5.1.2运输管理24

5.1.3中转业务24

5.1.4代收款管理25

5.1.5回单管理25

5.1.6单据管理25

5.1.7异常调整25

5.1.8费用管理25

5.1.9车辆成本管理25

5.1.10财务管理26

5.1.11综合查询26

5.1.12系统管理26

5.1.13配置管理26

5.1.14客服管理26

5.1.15客户端口26

5.1.16合作单位端口26

5.1.17滞压货物管理27

5.1.18预警提示27

5.2仓储管理系统27

5.2.1系统设置27

5.2.2货品信息维护27

5.2.3入库管理27

5.2.4费用统计/核算28

5.2.5库存信息汇总28

5.2.6出库管理28

5.2.7报表统计28

5.2.8模板管理29

5.2.9管理29

5.3整车运输管理系统29

5.3.1基础资料管理29

5.3.2运输管理29

5.3.3回单管理29

5.3.4车辆管理30

5.3.5结算管理30

5.3.6统计报表30

5.3.7合同管理30

5.3.8综合查询30

5.3.9客服管理30

5.3.10客户端口30

5.3.11合作单位端口30

5.3.12错误处理31

5.3.13预警提示31

5.4挂靠货车经营管理系统31

5.4.1基础信息31

5.4.2合同管理31

5.4.3保险管理31

5.4.4安全管理31

5.4.5日常管理31

5.4.6税收服务31

5.4.7车辆清退及过户管理32

5.5商品车发运业务管理系统32

5.5.1基础资料管理32

5.5.2送车管理32

5.5.3回执单管理32

5.5.4统计报表32

5.5.5合同管理32

5.5.6综合查询32

5.6办公平台33

5.6.1提醒服务33

5.6.2人员管理33

5.6.3资产管理33

5.6.4机务管理33

第六章系统实施与人员培训34

6.1项目管理与实施34

6.2现场培训34

6.3数据库的培训35

第七章项目报价36

7.1硬件系统报价36

7.2软件系统报价37

7.3系统维护费37

商城电子商务简介38

第一章概述

某交运集团是国有大型道路运输企业,现代物流是某交运集团的五大产业之一,主要从事零担快运、整车运输、仓储配送、客车快件、物流金融、车辆经营等业务。

集团辖属万方物流、集大物流、联运公司、珠玑物流园等4个专业物流企业,以及莱阳公司、龙口公司、莱州公司等从事物流业务的运输企业。

为进一步将管理控制及业务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物流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物流信息系统应集快速货运管理系统、整车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车辆经营管理系统、客车快件件管理系统和办公平台于一体,使基层作业规、精准,让管理层对各项成本管控有度、核算清晰,同时深度挖掘各个业务环节数据为决策层的战略提供有效支持,使管理精细。

一.1建设目标

通过物流ERP系统建设方案的实施,能够准确而实时地掌握集团公司物流服务的实时资料,并能实时查询库存的变化、货运流程中的各生产资料使用情况,工作人员的实时信息及工作容等,以及各种销售情况的统计,并且把这些资料直接反馈,生成统计报表,在日常生产计划的制定的可执行性和科学性予以具体的数据支持。

一.2建设容

通过将货物编码、并且通过条码标签打印机打印条码标签。

不仅便于物品跟踪管理,而且能实时了解库存的具体情况,给企业做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并能做到合理的物料资源准备,提高生产效率,便于企业资金的合理运用。

对生产货物按照行业及企业规则建立统一编码的条码,从而杜绝因货物的无序而导致的损失和混乱。

实现功能:

按照生成新号,打印出对应的条码(码制为128码标签)把标签贴在物品上,每个物品都有唯一的条码

利用条码技术采用条码枪对出入库货品进行条码采集、对仓库进行基本的进、销、存管理。

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

通过条码的技术应用到仓库的盘点上,能提高盘点速度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并迅速得出实际的库存量。

一.3建设原则

为满足系统各平台需求的应用,我们充分考虑具体需求,度身定制,为客户提供符合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遵照以下原则:

(1)先进性:

采用当前先进的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如J2EE。

(2)开放性:

在Intranet之上构建基于Java及J2EE标准的应用网络系统。

(3)可用性:

采用高可靠性的产品与技术,充分考虑系统异常事件下的处理、容错能力及系统恢复能力,针对系统的网络环境、主机、存储到应用软件的各个层面严格对系统的上述特性进行设计,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最终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环境。

如可考虑数据库的双机热备及Web应用系统的负载平衡。

(4)经济实用性:

在系统组网建设中,既着眼于现在的业务需求,又兼顾未来各种业务增长的需求。

采用先进设计理念,进行最佳性能组合,在有限的投资中构造性能最佳的实用性系统。

(5)安全性:

采用完善的机制,从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应用系统等各个方面对系统提供完备的、规的安全系统方案。

使得数据不易被破坏、非法修改或访问。

(6)可扩展性:

网络设计和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具有全面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可适于多种高层协议。

另外应用系统采用良好三层应用设计实现,确保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既结合了目前需求和发展现状,同时考虑用户投资成本,本着投资时间短、见效快等特点,将成熟的技术优先采用。

第二章系统总体框架

二.1指导思想

系统平台建设的核心思想是:

以客户为中心来策划、设计、运营和管理。

通过系统获取企业宣传、资源共享,办公效率的多重收益。

系统建设应以用户为中心,提高生产效率。

要达到以上目的,要对公司的规模、资源、业务等全面分析,给系统一个合理的定位,制定系统建设方案,并按方案严格执行,要知道,有好的方案,不加以执行方案也将产生不了价值。

二.2项目建设目标

统一平台,信息共享,建设基于SOA架构的仓储管理系统,它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企业可以快速地建立企业对客户、企业对部员工和企业对企业的信息通道,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企业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

二.3技术架构

整个系统是基于EJB3.0和Struts2.0系统架构,利用目前成熟的WebService技术,来整合各平台之间的信息系统的信息互通,打破系统平台间的信息壁垒。

由系统提供Web-Service服务接口,约定XML标准格式,系统调用服务获取需要的数据进行解析后展示数据;该方式灵活,低耦合,便于扩充。

系统架构图如下:

二.4网络拓扑图

二.5

系统和数据库都部署在系统服务器上,通过防火墙部专用网络与数据备份服务器进行通信。

数据库定时进行备份。

系统辅助性的业务操作,可交由其它业务服务单元完成,服务性单元可放置于专用服务网段,和Web服务等放在一起,也可置于防火墙外,进行业务处理等。

 

第三章系统及应用软件开发

三.1系统需求分析

软件开发成功的要素在于能够充分了解需求。

否则,多么好的系统设计或是多么强的系统的程序设计能力,都无法弥补因需求不明确对整体系系统开发所造成的危害。

需求分析是一连串的处理过程,处理的精神在于找出使用者的需求,经过提炼,然后把需求(数据的、功能的以及行为的需求)模式化,最后出一份需求规格说明书。

三.1.1用户管理需求

要求应用软件的功能实现满足用户管理的需求。

能够使用户的管理思想及管理理念在系统中得到充分贯彻及体现。

使系统能够环绕用户,为用户服务,而不是使用户的业务处理适应系统,从而保证系统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1.2用户功能需求

多级管理体系:

系统中涉及复杂的多层次多部门的组织管理体系。

所以应用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应满足用户的组织管理体系,能够采用逐级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维护,涉及的用户角色设置、权限管理能够采用逐级下发的方式。

也就是说上级部门设定下级部门的基本信息及下级部门所拥有的最大权限,下级部门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部门设置、角色划分及权限设置,依次类推,最终系统形成一树形管理组织体系。

数据交换:

我公司针对用户的需要采用XML方式提供数据交换,在此基础上,我公司承诺在用户提供详细需求的情况下,与用户要求功能详细讨论,对用户需求进行评估综合以后,提出符合用户实际要求的需求说明书。

三.1.3用户性能需求

时间响应需求:

应用软件系统应能支持本地用户的并发联机操作;本地用户数据查询的平均响应时间:

结构化查询不超过3秒,非结构化查询不超过5秒。

读远程用户数据查询的平均响应时间:

结构化查询不超过10秒,非结构化查询不超过15秒。

本系统具有每天接收、处理、存贮不少于100M信息的能力。

健壮性需求:

应用软件系统对用户的操作顺序、输入的数据进行正确性检查,并给出明确提示信息。

应用软件系统使用出错处理机制;当应用软件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错误时,系统将明确提示错误信息并指导用户按照系统错误处理手册进行处理。

应用软件系统提供应用系统的运行监视和故障恢复机制,建立系统运行的日志文件,跟踪应用软件系统的所有操作。

适应性要求:

应用软件系统要独立于具体的组织机构,能够适应组织机构的变革。

支持多级网络结构,本系统是一个多级网络,而且随着今后的发展,网络层次会进一步增加,因此所采用的中间件系统必须能支持多级网络结构。

支持多种文件传输方式,包括加密、压缩、断点续传等。

支持数据复制功能,能够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

安全性要求

应用软件系统设置系统安全机制,提供对用户、软件功能、数据文件的安全管理。

应用软件系统提供数据的自动转储和恢复机制。

应用软件系统采用数据加密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具有安全功能,对操作员进行管理、对系统节点和应用程序进行合法性检查。

提供日志分级管理机制,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

可维护性要求

应用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充、发展能力,提供今后扩充系统功能、规模的接口。

应用软件系统的基础数据代码化,便于数据维护。

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符合相关的标准规。

三.1.4用户投资需求

应用软件的实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用户的投资,在满足用户管理、业务、性能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用户投入,保护用户投资。

三.2系统的开发原则

根据对系统需求的分析,从满足用户需求,保护用户投资为目的,结合我公司在多个领域软件开发集成的背景,除遵循系统的建设原则外,本系统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三.2.1采用原型法进行开发

建立系统原型是完成需求分析的补充手段,目的是加强与用户的需求交流,明确和确定用户需求,引导用户提出更具体的容。

为此,在软件需求阶段即设立原型小组,负责系统原型开发,在充分交流的同时构建系统。

在系统需求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以保证系统的整体性,确保用户系统的成功建设及应用。

当然,系统原型一般不作为将来软件系统实现的基础,因为此时的原型系统只考虑反映用户需求的情况,缺乏统一的考虑因此最好在设计、实现阶段重新开始。

避免使用户产生“软件开发已经开始,并会很快完成”的观点,此时软件还在前期的分析阶段,距离设计、实现还有很长的距离。

三.2.2需求调研分析

在需求的调研及分析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正确:

每个需求必须精确描述要交付的功能。

正确性依据于需求的来源,只有用户的代表能够决定用户需求的正确性。

可行:

在已知的能力、有限的系统及其环境中每个需求必须是可实现的。

为了避免需求的不可行性,在需求分析阶段应该有一个开发人员参与,在抽象阶段应该有市场人员参与。

这个开发人员应能检查在技术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哪些需要额外的付出或者和其他的权衡。

必要:

每个需求应载明什么是客户确实需要的,什么要顺应于外部的需求,接口或标准。

每个需求源于认可、有权说明需求的原始资料。

跟踪每个需求回溯到出处,如用例,系统需求,规章,或来自其他用户的意见。

优先:

为了表明在一个详细的产品版本中应包含哪些要点,需要为每个需求,特征,或用例分配实现的优先权。

客户或其代理都应有强烈的责任建立优先权。

如果所有的需求都被视为同等重要。

优先权的作用是提供给客户的价值,实现的相关费用,实现相关联的有关技术风险。

明确:

需求叙述的读者应该只能从其得到唯一的解释说明,同样,一个需求的多个读者也应达成共识。

自然语言极易导致含糊。

可证实:

看是否能够做出测试计划或其他验证方式,如检查和实证,来决定在产品中每个需求是否正确的实现。

如果需求是不可验证的,决定需求是不是正确的实现就成了判断的事。

需求之间不一致,不可行,不明确也能导致不可证实。

任何需求如果说产品将要支持什么也是不可证实的。

三.2.3系统设计实现

采用工具进行规化分析设计:

为清楚的描述应用软件中涉及的各个模块对象之间的关系,加强设计人员之间、设计人员与程序开发人员之间的准确交流能力,以便更好地体现需求,在此过程将采用工具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

保证整个系统信息平台开放性的基础上,充分保证系统的规性及可重用性,保证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及后续软件开发。

考虑用户特点,适应用户管理需求:

在软件工程开发工程中,不是采取越多新技术越好,软件的设计也不要走入“尽量提高水平”的误区。

由于负责软件设计的技术人员客观上具有追求完美的特点,主观上尽力想将系统设计的完美,因此会造成软件实现需要的工作量增大,同时用户又不一定接受这些容。

在考虑软件水平的时候,主要考虑:

新技术的采用和成熟技术的采用要成比例。

三.3设计理念及技术路线

三.3.1遵循Java/J2EE规

Sun公司的J2EE(Java2企业版)体系结构提供中间层集成框架用来满足没有太多费用而又需要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应用的需求。

通过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J2EE降低了开发多层应用的费用和复杂性,同时提供对现有应用程序集成强有力支持,完全支持EnterpriseJavaBeans,有良好的向导支持打包和部署应用,添加目录支持,增强了安全机制,提高了性能。

本文通过讲述J2EE如何简化应用开发,希望使读者能对J2EE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三.3.2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化方法

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正逐渐代替被广泛使用的面向过程开发方法,被看成是解决软件危机的新兴技术。

面向对象的开发强调从问题域的概念到软件程序和界面的直接映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许多对象更接近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

软件需求的变动往往是功能相关的变动,而其功能的执行者----对象----通常不会有大的变动。

另外,面向对象的开发也支持、鼓励软件工程实践中的信息隐藏、数据抽象和封装。

在一个对象部的修改被局部隔离。

面向对象开发的软件易于修改、扩充和维护

面向对象方法都支持三种基本的活动:

识别对象和类,描述对象和类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描述每个类的功能定义对象的行为。

开发过程包括OOA(面向对象分析)、OOD(面向对象设计)、OOP(面向对象编码)。

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工程化方法,结合软件系统的层次化、模块化的软件开发思想,对用户管理组织体系、人员管理体系、软件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环节、业务处理对象进行对象化、部件化、标准化设计,从应用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及界面服务、业务服务、数据服务等多个方面为后期应用系统的升级及拓展提供服务接口,使系统具备良好交互能力、信息共享能力,保护用户投资。

三.3.3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方式

层次化、模块化与对象化设计一起有效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其分别从软件体系、功能、业务实体三个方面保证系统的可用性、适应性、伸缩性、可维护性及可重性。

目前市场上的应用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传统的二层结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流行的三层结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传统二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采用客户机直接与后台数据库相连的方式进行业务处理,其业务服务与界面服务、数据服务不能有效分离,直接影响系统的上述各种特性。

随着计算机系统应用需求的发展,对应用系统各方面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三层结构的应用体系结构应运而生。

三.3.3.1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介绍

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将整个应用分成用户服务、业务服务、数据服务三层,其处理时序图如所示。

用户服务:

是应用系统的第一层,是系统与最终用户之间的交互界面层,其主要功能是接受用户请求,请求业务服务,返回处理结果。

也就是说,为执行各种业务处理操作提供用户使用界面,并向第二层—业务服务层提交业务服务请求,同时把业务服务层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显示或打印等)。

这一层基于图形操作环境(即GUI-图形用户接口)下,为用户提供友好、灵活的应用界面,以完成相应的业务处理操作和管理工作。

业务服务:

是应用系统的中间层,可以通过组件技术实现。

其功能是接收用户服务层的业务请求,根据用户业务处理逻辑,利用数据服务提供的各种数据资源,对系统业务进行数据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返回到第一层—界面服务层。

数据服务:

它是应用系统的最底层,主要是为业务逻辑提供各种数据服务—如文件数据的存储、数据库信息的存储、甚至远程数据源的访问。

它对业务服务层隐藏了数据的存储地域、存储模式及存储介质的差别。

从而为应用系统的数据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拓展性。

三.3.3.2三层模块化设计在系统中的应用

考虑到系统的业务特点,结合我公司当前B/S三层应用开发经验,利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成熟先进的技术,该系统建设过程中将采用B/S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进行设计。

这一方面为系统需求到设计全面清晰的转换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便于软件的维护、升级及二次开发。

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三.3.3.3三层模块化设计的优势

(1)有利于需求到实现的清晰转换

满足用户需求是该信息系统是成功建设的根本保证。

这不仅需要结构合理、性能卓越的应用系统体系框架,更需要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路及处理问题的有效模式。

前面需求分析中可以得知,本系统的业务复杂度集中在组织管理体系、系统授权控制体系及业务审批体系等方面,需要通盘考虑影响系统的多种因素。

受人们分析事务能力的限制,越复杂的问题,其一次考虑清楚的可能性越低。

为此,需要对关键问题采用分而制之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降低系统的复杂度,使系统职责关系更加清晰明了。

分层、模块化及对象化正是这种思想的良好体现。

这就从设计层面上保证分析过程具有的清晰思路,从而为系统需求的清楚转换提供了有效支持。

(2)减弱系统的耦合特性

采用三层开发的应用系统,各层面为其上层提供标准的系统接口。

使用户服务、业务服务及数据服务各层次通过服务提供的模式相互分离。

在服务接口不变的情况下,层次的修改不会影响其它层次的功能实现,减弱层次之间的耦合性。

同面向对象设计理念一起,较好的解决了系统之间及功能数据处理之间的水波效应;换句话说,也就是程序的部分修改或变更得影响能够限制在较小的围之,如:

只要业务接口不便,无论业务处理逻辑如何修改,相关的用户服务界面不必作任何修改。

反之,用户界面的修改也不会影响到业务逻辑的处理。

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可重用性及适应性。

另外模块化及对象化设计也体现了从更小的软件粒度减弱了系统的整体耦合度。

如,在不改变业务逻辑提供接口(一般情况不会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更改其中的处理逻辑(如,对管理人员的查询容权限进行限定),而不会影响整个系统。

系统数据服务层次的复用与业务逻辑处理的复用机制一样。

业务逻辑,负责维护用户服务与数据服务之间的通讯联结。

使用户服务与数据的存储与操作分离,减少了用户服务与数据服务的耦合性。

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伸缩性、可重用性及可拓展性。

如在应用系统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我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库作为应用的数据源,而不必更改应用程序。

(3)三层设计思想是信息互通的有力保证。

信息的互通性可包括数据库层面、应用层面信息互通两种信息互通机制,应用层面的信息互通又可分为数据服务层,业务层面上的互通。

在系统不存在现有系统的情况下,应在保证的数据库层面互通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应用层面上的信息互通,这就要求在系统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之间的共享业务容及共享数据信息容。

传统采用C/S两层方式的软件,数据的业务逻辑及数据访问都集中在客户端(胖客户系统),用户界面、业务逻辑、数据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可能在应用层面上实现系统之间的处理共享—实现复用,而仅能通过数据库直接访问的形式进行。

(4)能够实施负载平衡、动态伸缩、CACHE等技术,从而提高应用系统的性能及服务质量。

利用良好的同步处理机制支持大量用户的并发服务请求,从而极大的提高应用系统体系的伸缩能力—包括硬件系统的水平拓展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动态增加服务器的数量提供系统处理能力的提升,保护原有用户投资),提高系统对用户的服务质量(如系统的稳定性等)。

(5)支持多种网络协议、适应广域网的运行环境。

能够使应用系统支持异构的软硬件平台和数据库系统,便于系统扩展和选择。

屏蔽硬件、网络、数据库的异构性,向界面服务层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

(6)具有更好的安全保障。

屏蔽客户端和数据资源之间的直接连接通道,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三.3.4灵活的权限管理控制

功能权限与容权限: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权限可归纳为功能权限及容权限。

所谓功能权限是指当前用户对系统某些操作是否可以执行,容权限则限定其操作的数据围。

也就是说用户只有同时具备功能及功能所对应的容权限才能对某一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考虑到数据的多样性,只有对数据容设定统一的级别信息才能满足我们对数据容统一控制的要求。

管理的组织模式反映了公司各角色的管理职责及信息的访问围,管理职责反映了其所具备的功能使用权限。

而访问围,则是在管理职能下用户所能够操作的数据,上级管理者在其职责围应该能够访问下级管理者管理的数据,也就是说,管理的树形组织模式与数据的访问权限直接相关。

根据这种关系,在系统中我们采用用户的组织结构来描述数据的级别信息,具备相应级别的人员可以在其授权功能围对设定围的数据进行访问。

根据以上分析,系统权限设定可包括:

•角色定义,也可以说职位定义,要求能够增加、修改、删除、禁用角色。

可以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