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5681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试题.docx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试题.docx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试题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实践能力-64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总题数:

35,分数:

70.00)

1.各型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分数:

2.00)

 A.水合氯醛

 B.苯巴比妥

 C.甘露醇

 D.苯妥英钠

 E.地西泮 √

解析:

[解析]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地西泮(安定)均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但地西泮安全性大且显效快,故应首选。

2.具有增加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分数:

2.00)

 A.利舍平

 B.苯乙肼

 C.溴隐亭

 D.卡比多巴 √

 E.溴丙胺太林

解析:

[解析]卡比多巴(甲基多巴肼)是较强的L-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

因它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可抑制外周左旋多巴的脱羧作用,降低外周多巴胺生成。

这样,不仅可减轻左旋多巴的副作用,而且可使血中更多左旋多巴进入中枢,增强疗效。

3.下列药物不是抗胃酸分泌药物的是

(分数:

2.00)

 A.雷尼替汀

 B.西咪替丁

 C.埃索美拉唑

 D.奥美拉唑

 E.碳酸氢钠 √

解析:

[解析]抗胃酸分泌药物主要有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两类,雷尼替丁及西咪替丁为组胺H2受体拮抗剂,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碳酸氢钠为可溶性制酸药。

4.下列药物中为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是

(分数:

2.00)

 A.西沙必利 √

 B.奥美拉唑

 C.环丙沙星

 D.西咪替丁

 E.前列腺素E

解析:

[解析]西沙必利为促进胃动力药物,其他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

5.关于埃索美拉唑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埃索美拉唑是单一的R型异构体

 B.药物之间相互影响大

 C.主要由CYP2C19代谢

 D.埃索美拉唑夜间酸抑制能力强,药效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 √

 E.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需减少剂量

解析:

[解析]埃索美拉唑是单一的S型异构体,S型异构体更多地由CYP3A4代谢,对CYP2C19依赖性小。

埃索美拉唑夜间酸抑制能力强,药效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

老年人、肾功能不全和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正常人相似,所以不需要调整剂量。

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需相应减量。

6.对于轻至中度胃食管反流病,西咪替丁的用法为

(分数:

2.00)

 A.一次400mg,一日4次 √

 B.一次150~300mg,一日2次

 C.一次20~40mg,一日2次

 D.一次80mg,一日2次

 E.一次10mg,一日4次

解析:

[解析]H2RA适用于轻至中度GERD治疗,西咪替丁:

一次400mg,一日4次。

7.以下药物不是非甾体抗炎药的是

(分数:

2.00)

 A.布洛芬

 B.洛索洛芬

 C.吲哚美辛

 D.美洛昔康

 E.布地奈德 √

解析:

[解析]非甾体抗炎药是一大类化学结构式各异,但有共同药理作用的药物。

它们具有抗炎、对急性和慢性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以及解热作用,A、B、C、D均为非甾体抗炎药,E为糖皮质激素。

8.糖尿病治疗原则是

(分数:

2.00)

 A.早期治疗,长期治疗,运动疗法,防治并发症

 B.长期治疗,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早期治疗,综合治疗,血糖检测,糖尿病教育 √

 D.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

 E.长期治疗,对症治疗,个体化治疗,饮食控制

解析:

[解析]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综合治疗,血糖检测,糖尿病教育。

9.糖尿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

(分数:

2.00)

 A.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

 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胰升血糖素分泌过多

 D.胰升血糖素分泌减少

 E.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解析:

[解析]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为特征。

10.双胍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包括

(分数:

2.00)

 A.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

 B.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C.增加血胰岛素水平 √

 D.促进无氧糖酵解

 E.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解析:

[解析]双胍类降糖药不会增加胰岛素水平,会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11.双胍类降糖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

(分数:

2.00)

 A.乳酸性酸中毒

 B.胃肠道反应 √

 C.低血糖

 D.过敏反应

 E.白细胞减少

解析:

[解析]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

12.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的主要作用是

(分数:

2.00)

 A.抑制碘的吸收

 B.使体内甲状腺激素作用减弱

 C.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

 D.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E.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解析:

[解析]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13.肾病综合征药物治疗的目标主要是纠正

(分数:

2.00)

 A.大量蛋白尿与血尿

 B.大量蛋白尿与低白蛋白血症 √

 C.低白蛋白血症与高脂血症

 D.水肿与低白蛋白血症

 E.高脂血症与水肿

解析:

[解析]肾病综合征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具有以下4个特点:

①大量蛋白尿(超过3.5g/24h);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高脂血症即高胆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

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必备条件,特别是大量蛋白尿。

14.肾脏功能不全时选药原则是

(分数:

2.00)

 A.选择不经肝脏代谢的药物

 B.选择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C.选择以肾脏代谢为主的药物

 D.选择以肝脏代谢为主的药物 √

 E.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无关联

解析:

[解析]以肝脏代谢为主的药物经过肾脏排出的量少,肾脏功能不全对其影响小。

15.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一般治疗,不是以下列哪项为目的

(分数:

2.00)

 A.消除蛋白尿 √

 B.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C.防止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D.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

 E.防治严重并发症

解析:

[解析]慢性肾小球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而不是以消除蛋白尿、血尿为目的。

16.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主要表现为

(分数:

2.00)

 A.水肿消退

 B.血尿消失

 C.血黏度恢复

 D.蛋白尿消失 √

 E.血浆白蛋白恢复正常

解析:

[解析]激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综合作用而发挥其利尿、消除尿蛋白的疗效。

17.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治疗,重点是

(分数:

2.00)

 A.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和防止各种并发症 √

 B.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C.防止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D.消除蛋白尿

 E.消除血尿

解析:

[解析]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治疗,重点是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和防止各种并发症。

18.关于口服铁剂临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轻度胃肠反应 √

 B.可同时使用注射铁剂

 C.维生素C可使铁剂吸收减少

 D.高铁制剂因铁吸收较高为首选

 E.口服糖浆铁制剂后容易使牙齿变黄

解析:

[解析]铁剂的选择以口服制剂为首选,亚铁制剂因铁吸收较高为首选。

口服铁剂有轻度胃肠反应,重者于餐后服用,但对药物吸收有所影响。

注射铁剂期间,不宜同时口服铁,以免发生毒性反应。

口服糖浆铁制剂后容易使牙齿变黑。

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但也易致胃肠反应。

19.适用于年龄大于40岁或元合适供髓者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分数:

2.00)

 A.雄激素

 B.三氧化二砷

 C.免疫抑制剂 √

 D.糖皮质激素

 E.甲磺酸伊马替尼

解析:

[解析]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年龄大于40岁或无合适供髓者的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20.恶性贫血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

(分数:

2.00)

 A.需终生叶酸维持

 B.需终生维生素B12维持 √

 C.需终生服用维生素B12和叶酸

 D.需间断服用维生素B12和叶酸

 E.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即可,不需维持治疗

解析:

[解析]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治疗原则:

①对于叶酸缺乏性巨幼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即可,不需维持治疗;②对于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的维生素B12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者需终生维生素B12维持。

21.可与口服铁制剂同服的药物是

(分数:

2.00)

 A.碳酸氢钠

 B.二巯丙醇

 C.维生素C √

 D.西咪替丁

 E.含鞣酸的药物

解析:

[解析]铁剂药物相互作用:

口服铁剂与制酸药如碳酸氢钠、磷酸盐类及含鞣酸的药物或饮料同用,易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

本品与西咪替丁、去铁胺、二巯丙醇、胰酶、胰脂肪酶等同用,可影响铁的吸收;与铁剂合用,可影响四环素类药、氟喹诺酮类、青霉胺及锌剂的吸收。

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但也易致胃肠道反应。

22.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次选治疗药物是

A.氨苯砜+甲氧苄啶

B.氨苯砜+克拉霉素

C.甲氧苄啶+克拉霉素

D.泼尼松

E.复方磺胺甲

唑片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次选治疗药物是:

氨苯砜,一次100mg,一日1次,联用甲氧苄啶,一次5mg/kg,一日3次。

或伯氨喹,一次15~30mg,一日1次,联用克拉霉素,一次300~450mg,每8小时1次。

23.吗啡中毒的三联症状为

(分数:

2.00)

 A.头痛、头晕、恶心

 B.昏迷、瞳孔扩张、抽搐

 C.幻觉、抽搐、呼吸抑制

 D.虚脱、瞳孔扩张和呼吸极度抑制

 E.昏迷、针尖样瞳孔和呼吸极度抑制 √

解析:

[解析]昏迷、针尖样瞳孔和呼吸极度抑制为吗啡中毒的三联症状。

但导致缺氧时,瞳孔可显著扩大。

24.苯巴比妥的中毒血浓度为

(分数:

2.00)

 A.10~20μg/ml

 B.20~30μg/ml

 C.30~40μg/ml

 D.40~60μg/ml √

 E.60~80μg/ml

解析:

[解析]苯巴比妥的中毒血浓度为40~60μg/ml。

25.用以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程度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是

(分数:

2.00)

 A.吸收速率常数

 B.生物利用度

 C.表观分布容积 √

 D.生物半衰期

 E.清除率

解析:

[解析]表观分布容积(Vd)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程度,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呈相反的关系。

26.临床上使用的药品有新药和老药之分,通常属于新药范畴的是

(分数:

2.00)

 A.必须是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B.必须是各国家都未生产过的药品

 C.已经生产过但增加其新的适应证的药品 √

 D.已经生产过但增加了含量的药品

 E.已经生产过但改变了规格的药品

解析:

[解析]本题的考点在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中药物的临床评价部分。

通常把在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和虽已生产过但增加其新的适应证、改变给药途径及改变剂型的药品均属于新药范畴。

27.只适用于少数易穿透黏膜的药物,吸收率不高但较快速、有效的给药方法是

(分数:

2.00)

 A.口服

 B.静脉注射

 C.舌下给药 √

 D.局部表面给药

 E.肌内注射

解析:

[解析]本题的考点在药物利用的影响因素中药物因素部分。

给药途径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舌下黏膜处覆盖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舌下给药适用于少数易穿透黏膜的药物,吸收率不高但较快速、有效。

28.不是临床疗效评价内容的是

(分数:

2.00)

 A.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

 B.疗效评价病例数的选择

 C.与已知同类药物对比疗效评价

 D.病例选择和分组

 E.了解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

解析:

[解析]临床疗效评价的内容:

①病例选择和分组;②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③疗效评价病例数的选择;④与已知同类药物对比疗效评价。

29.药物利用研究可以

(分数:

2.00)

 A.测算个体的药物利用

 B.比较药物利用率的时间差异

 C.对药物利用的临床效果、药物的销售价格和消费结构及其社会、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

 D.可作为计算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额定数据

 E.预测常规用药可能发生的特殊问题

解析:

[解析]药物利用研究通过区域性随机抽样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有关的药物利用研究数据作量化分析,以测算人群的药物利用,比较药物利用率的地区差异,对药物利用的临床效果、药物的销售价格和消费结构及其社会、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此项研究成果也可以作为计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额定数据,预测特定疗法范畴内用药可能发生的特殊问题。

30.观察单位的人口统计学和生态学特征是药物利用定性研究的

(分数:

2.00)

 A.结构性标准 √

 B.过程性标准

 C.结果性标准

 D.经济性标准

 E.统计性标准

解析:

[解析]结构性标准是观察单位的人口统计学和生态学特征,如一组与药物使用质量有关的准则,包括处方者的教育背景、专业训练、行医年数、对药物情报的了解等。

31.运用DDD方法进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

(分数:

2.00)

 A.为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

 B.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的DDD值相同

 C.包括病程不同时期的用药剂量

 D.DDD值是成人的日平均剂量,不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利用研究 √

 E.不可用于不同国家、地区、医院及不同时间内药物利用的动态比较

解析:

[解析]DDD法的优点在于,使各种水平上进行的药物利用研究数据比较有一个相对性标准,从而用于不同国家、地区、医院及不同时间内药物利用的动态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DDD方法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①它只是药物利用研究中用于比较不同研究结果的技术性测量单位,而不是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且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的DDD值可能存在差异;②DDD值只考虑药物的主要适应证的用药剂量,未能包括病程的不同时期的用药剂量;③DDD值是成人的日平均剂量,不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利用研究,否则易出现接受药物治疗样本人数偏低的现象。

32.45岁的女性患者脑梗死后第2日出现意识不清,血压170/100mmHg,左侧偏瘫,脑压290mmH2O,宜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分数:

2.00)

 A.降压药

 B.扩张血管药

 C.尿激酶

 D.20%甘露醇 √

 E.低分子肝素

解析:

[解析]该患者脑压较高,首先应给予降颅压的治疗。

33.患者女,75岁,反酸2年,胃镜检查示:

胃食管反流病、浅表性胃炎。

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该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为

(分数:

2.00)

 A.铝碳酸镁

 B.奥美拉唑片 √

 C.莫沙必利

 D.甲泼尼龙

 E.西咪替丁

解析:

[解析]对于该类患者应首选PPI类药物。

故选择奥美拉唑片。

34.女性患者,58岁,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4个月为主诉就诊,体重指数28.5,餐前血糖79mmol/L,餐后血糖1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9%,血清C肽2g/L,建议该患者服用

(分数:

2.00)

 A.格列吡嗪

 B.二甲双胍 √

 C.格列苯脲

 D.格列齐特

 E.阿卡波糖

解析:

[解析]肥胖糖尿病患者首选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35.女性患者,74岁,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目前血压:

158/102mmHg,最适宜选择的降压药为

(分数:

2.00)

 A.氨氯地平

 B.福辛普利 √

 C.氢氯噻嗪

 D.硝普钠

 E.螺内酯

解析:

[解析]对有肾功能不全者宜使用双通道排泄药物,如福辛普利和贝那普利。

二、(总题数:

5,分数:

30.00)

∙A.系指含药物的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供清洗或涂抹无破损皮肤用的液体制剂

∙B.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C.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D.系指主要以水为分散介质,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内服液体药剂

∙E.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分数:

6.00)

合剂

 A.

 B.

 C.

 D. √

 E.

解析:

洗剂

 A. √

 B.

 C.

 D.

 E.

解析:

(3).软膏剂(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合剂系指主要以水为分散介质,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内服液体药剂。

洗剂系指含药物的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供清洗或涂抹无破损皮肤用的液体制剂。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乳膏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散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分为口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A.透皮吸收给药

∙B.口服给药

∙C.舌下给药

∙D.栓剂

∙E.静脉注射

(分数:

6.00)

(1).不能减轻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2).常温下为固体,在人体内溶融于分泌液中逐渐释放药物的剂型是(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3).药物经皮肤吸收产生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给药途径是(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某些药物口服后在通过肠黏膜和肝脏经受灭活代谢后,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不能减轻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栓剂常温下为固体,在人体内溶于分泌液中逐渐释放药物。

透皮给药途径指药物涂布或敷贴于皮肤表面的一种给药方法。

除作为皮肤患处的局部给药以外,还可以作为全身性给药。

∙A.B型药物不良反应

∙B.A型药物不良反应

∙C.D型药物不良反应

∙D.E型药物不良反应

∙E.C型药物不良反应

(分数:

6.00)

(1).由于妊娠期服用己烯雌酚,子代女婴至青春期后患阴道腺癌为(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2).由遗传因素产生的不良反应为(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3).由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引起的过敏反应为(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妊娠期服用己烯雌酚,子代女婴至青春期后患阴道腺癌不良反应发生的潜伏期较长,属C类不良反应;由遗传因素产生的不良反应为特异质反应,为患者先天性代谢紊乱表现的特殊形式属B类不良反应;由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引起的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属B类不良反应;过度作用和副作用,是药物本身作用引起的反应,属A类不良反应。

∙A.早孕呕吐可导致药物吸收减慢、减少

∙B.药物还会经胎盘向胎儿分布,则药物需要量应高于非妊娠期妇女

∙C.妊娠期间孕激素浓度增高,引起肝脏微粒体药物羟化酶活性增加

∙D.妊娠期肾血流量增加25%~50%,肾小球滤过率持续增加50%,多数药物的消除相应加快

∙E.妊娠期间母体血浆容积增加50%左右,体内总水分增加约8L

符合妊娠期不同药动学特点的对应项为

(分数:

6.00)

(1).药物代谢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2).药物吸收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3).药物排泄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选项A是妊娠期药物吸收发生改变的原因,B是药物分布发生改变的原因,C是药物代谢发生改变的原因,D是药物排泄发生改变的原因,E是极性药物分布发生改变的原因。

∙A.结构性标准

∙B.过程性标准

∙C.指标性标准

∙D.结果性标准

∙E.效益性标准

(分数:

6.00)

(1).评价药物利用的最佳结果(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如何给予药物治疗,给予什么药物(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3).观察单位的人口统计学和生态学特征(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可以分为3类:

①结构性标准是观察单位的人口统计学和生态学特征;②过程性标准是指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如何给予药物治疗,给予什么药物;③结果性标准主要是评价药物利用的最佳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