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题模拟题3套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4362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9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科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题模拟题3套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文科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题模拟题3套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文科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题模拟题3套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文科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题模拟题3套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文科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题模拟题3套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科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题模拟题3套带答案解析.docx

《高考文科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题模拟题3套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科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题模拟题3套带答案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科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题模拟题3套带答案解析.docx

高考文科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题模拟题3套带答案解析

专题练---大气运动规律

时间:

45分钟,满分:

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山东济南章丘一模]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

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

读下图,完成1~3题。

1.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2.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A.a、b  B.b、c

C.c、dD.a、d

3.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故D正确。

注意高原表面植被少,则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

第2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

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

第3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答案:

1.D 2.B 3.C

[2018·豫北十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

他们根据考察资料绘制了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下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

但老师发现他们绘制的①②③④四个信息中,只有③是正确的。

读图,完成4~5题。

4.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最可能是(  )

A.8:

30~9:

30B.11:

00~12:

00

C.14:

00~15:

00D.22:

00~23:

00

5.甲、乙、丙、丁四地中,夜雨最多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解析: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③信息是正确的,说明谷底空气垂直上升,谷底气温高。

夜晚山坡近地面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向谷底汇集,导致谷底气流上升。

选D。

第5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山谷底部在夜晚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故易形成降水。

选A。

答案:

4.D 5.A

[2018·湖北新联考四模]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屿面积2473平方千米,人口1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

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岛上有一些农场。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6~7题。

6.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

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

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

解析:

从纬度位置和地形分布状况判断,纳瓦里诺岛的北部为西风(西北风)的迎风坡,A错误;德雷克海峡流经西风漂流,该洋流为寒流,对其南部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错误;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南部可以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也受极锋的影响,多锋面气旋雨,C正确;岛上大部分山脉不是西北走向,D错误。

答案:

C

7.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

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

解析:

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纬度偏高,夏季接受太阳辐射较少,B正确。

答案:

B

[2018·湖南十四校联考]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大致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读图回答8~9题。

8.由上图可知,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40°N,而在东部其分布范围亦大大向东延伸,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阿尔卑斯山B.地中海

C.北大西洋暖流D.盛行西风

9.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为地中海气候区三座城市:

罗马(42°N)、突尼斯(37°N)、的黎波里(33°N),它们的冬雨率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罗马 突尼斯 的黎波里

B.突尼斯 的黎波里 罗马

C.的黎波里 突尼斯 罗马

D.罗马 的黎波里 突尼斯

解析:

第8题,夏季地中海水温相比周边陆地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的影响范围;冬季地中海的水温高于周边陆地,形成低压而吸引西风,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从而使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向东延伸。

第9题,依题意,冬雨率是指冬季(12—次年2月)降水占全年的比重,而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半年,且主要是西风带来的;故在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影响时间越长冬雨率越低。

罗马纬度最高,受西风影响时间最长而冬雨率最低;的黎波里因为纬度最低而受西风影响时间最短(基本就集中在冬季),故冬雨率最高。

答案:

8.B 9.C

[2018·江西阶段检测二]某天气系统过境后,家住我国南方的刘老师打开手机中的天气预报软件,获得了当地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上述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11.关于图中所示各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昨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B.今天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C.明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好

D.周二白天洗车店生意较好

解析:

第10题,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呈上升态势、风力减小,最可能是暖锋过境,受暖气团控制而气温回升。

第11题,昨天西南风3~4级,大气污染物因风大而不易存留,一般污染不会很严重,则A错误;今天受单一暖气团控制而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则B正确;明天为晴天所以大气保温作用较弱,则C错误;周二为小雨天气,不适宜洗车,则D错误。

答案:

10.B 11.B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B岛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

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平静湿热的海域中是生长的鞭毛藻在收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

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

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观光者需要划船穿过茂密的红树林方可到达观赏区。

下图示意B岛地理位置。

(1)说明B岛气候湿热的原因。

(4分)

(2)分析B岛“荧光海”形成的有利条件。

(4分)

(3)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

请根据天文和气候条件判断当晚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4分)

日期

3月28日

3月29日

3月30日

气温状况

20~26℃

21~27℃

22~26℃

阴晴状况

晴,夜间有小雨

解析:

(1)题,B岛气候湿热的原因主要从湿和热两个角度分析。

湿说明降水量大,降水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内,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产生降水。

热主要是由于其纬度较低,加之沿岸地区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2)题,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平静湿热的海域中是生长的鞭毛藻在收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

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

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所以荧光海形成的原因要从阳光、水质和营养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海湾气候湿热;海面风平浪静;人口稀疏,海洋污染小,水质好;周围红树林密布生态环境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红树林能净化水质;岛上人类活动干扰小;光污染小,形成荧光海。

第(3)题,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是否合适主要从气候和天气分析。

由材料可知,“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农历初三,月相为新月,夜晚没有月光,有利于观赏。

从气候看,该时段为春季,此时段天气晴朗,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容易发光,所以可以前往。

答案:

(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四面环海深受海洋影响,湿度大(东北信风从海洋携带大量的水汽,登陆后受地势抬升形成降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海湾气候湿热;海面风平浪静;人口稀疏,海洋污染小,水质好;周围红树林密布生态环境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红树林能净化水质;岛上人类活动干扰小;光污染小。

(3)合适。

连续的晴朗天气,阳光充足,利于鞭毛藻生长;当晚出现小雨,水面扰动鞭毛藻容易发光;农历月初基本没有月光干扰。

13.[2018·黑龙江、吉林两省八校期中]甲图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1)图中所示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季节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季节乙图中③地区降水________(多或少)。

(4分)

(2)B风带的名称是________。

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②地区形成________气候。

(4分)

(3)分析M地降水十分丰沛的原因。

(6分)

解析:

(1)题,读图知,图中气压带、风带南移,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该季节北半球昼短夜长。

该季节乙图中③地中海气候区是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

(2)题,B风带的名称是东北信风带。

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②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第(3)题,M地受赤道低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降雨。

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西南风与海岸线垂直。

沿岸暖流流过,高原山地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答案:

(1)冬季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昼短夜长 少

(2)东北信风带 热带草原

(3)受赤道低压影响;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西南风与海岸线垂直;沿岸暖流流过;高原山地抬升作用。

14.[2018·北京朝阳区期中]下图是2017年1月22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推测这些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

(8分)

(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

(6分)

(3)指出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并列举其带来的危害。

(6分)

解析:

(1)题,结合图示锋面符号等信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

从冷锋过境时和过境后说明天气变化。

(2)题,结合①②两地同时受到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但由于两地在气压场中所处位置及等压线稀疏特征不同,其气温、气压和风力大小不同。

第(3)题,受寒潮影响,农业、交通、建筑物和通信及输电线路等都将会受到严重危害。

答案:

(1)冷锋。

出现大风、降温、阴或雨雪天气;之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2)异:

①地比②地气温低,气压高,风力小(或②地比①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

同:

两地都为晴朗天气。

(3)寒潮。

农作物遭受冻害;建筑物受损;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等。

 

专题-----大气运动规律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1、2、3

4、5、6

大气环流

7、8

常见天气系统

14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12

9、10、11、1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2018·山东济宁一模)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

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长。

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

图1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

据此回答1~3题:

1.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的原因是(  )

①降温最快 ②相对湿度大 ③气温最低 ④风速较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  )

A.正南B.东南C.正北D.西南

3.在冰雾出现时,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分别是(  )

A.14时前后、20时前后B.10时前后、15时前后

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D.正午前后、日落前后

解析:

1.B 2.D 3.D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冰雾出现在冬季气温很低时,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

所以冰雾形成于相对湿度较大时,且在气温最低的时候,故B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冰雾出现频率在13时~20时比较低,此时间段应是草苫掀开时间,此时太阳主要位于西南方位,为了获得较好的采光条件,日光温室前屋朝向西南效果比较好。

第3题,读图可得日落前后至次日正午前后冰雾出现频率比较高,说明此时间段气温较低,需盖上草苫;正午前后至日落前后冰雾出现频率很低,说明气温较高,应掀起草苫。

  (2018·宁夏银川质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据此回答4~6题:

4.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小下渗,增强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5.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

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C.减小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

6.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  )

A.不消耗能源

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

C.风力恒定

D.风向恒定

解析:

4.C 5.D 6.B 第4题,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较大,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

第5题,只留进风口或者减小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A、C排除;穿堂风的形成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B排除;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异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D正确。

第6题,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导致空气在建筑物中流通通道中快速流动通过而形成的,因此其风向和风力不稳定,排除C、D;空调风不是自然风,消耗电能较多,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对人体健康影响小。

  (2018·浙江杭州模拟)读“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区域的某月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回答7~8题:

7.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8.乙地气压的形成原因是(  )

A.陆地区域,此时气温较高

B.海洋区域,此时气温较低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低压切割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

解析:

7.C 8.D 第7题,图示中心为北极并结合经纬度可知,甲地在亚欧大陆北部,高压中心北侧,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西南风。

第8题,根据经纬度可知,乙地位于北太平洋上,且为低压中心。

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018·广东深圳二模)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气温。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

研究发现,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

据此回答9~11题:

9.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

A.极地东风减弱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D.副热带高压减弱

10.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

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

11.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解析:

9.A 10.B 11.C 第9题,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

第10题,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气候变暖。

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增强,高空云升高较明显。

第11题,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18·山东聊城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气温直减率是模拟山地气候、生态过程的输入参数,亦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

根据某些山区的实测气温直减率还可推估无资料山区的气温直减率,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

秦岭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在2000m以上。

下面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图。

(1)比较图中太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异同。

(6分)

(2)分别分析冬季和夏季南北坡气温直减率不同的原因。

(10分)

解析:

(1)题,观察图中两条曲线可以看出,图中气温垂直递减率季节分配大致相同,但变化幅度不同,北坡高于南坡。

(2)题,由材料可知,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

冬季和夏季南北坡气温直减率不同的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降水、植被的差异角度分析。

夏季:

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且还是阳坡,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且还是阴坡。

冬季:

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且北坡太阳高度角小于南坡。

答案:

(1)同:

夏季大于冬季;3、4、10月基本相等(或3、4月相等)。

(2分)

异:

北坡变化幅度大于南坡;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北坡小于南坡;夏季(5~9月)北坡大于南坡。

(4分)

(2)夏季:

南坡是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北坡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于南坡);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北坡水热资源较少,植被遮蔽率明显低于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气温直减率北坡大于南坡)。

(5分)

冬季:

北坡太阳高度角小,背阴坡,太阳辐射低于南坡(南坡太阳高度角大,向阳坡,太阳辐射高于北坡);北坡为西北季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南坡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北坡小于南坡(气温直减率南坡大于北坡)。

(5分)

13.(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考押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

图1中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林树种占绝对优势。

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

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茂密,透光率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

图2为W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

  W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

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西部可达5℃以上。

降水量西部沿海达2000~3000mm,东部沿海只有600~800mm。

(1)说明W岛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原因。

(6分)

(2)分析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数地区偏高的原因。

(8分)

(3)推测W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说明理由。

(8分)

(4)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

(8分)

解析:

(1)题,结合图中山峰分布可以判断,W岛的山脉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图示地区位于西风带,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是西多东少,西部为迎风坡,东部为背风坡。

(2)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洋流、地形、下垫面等,设问是“与同纬度地区比较”,因此主要考虑沿岸洋流、地形阻挡冬季风和受海洋调节作用。

第(3)题,茂盛的雨林生长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由材料可知W岛西部沿海水热条件较好。

理由只需从西部沿海水热充足角度展开即可。

第(4)题,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即生物多样性较少,需从水热条件、光照条件、优势树种生长习性等角度展开分析。

答案:

(1)年降水量西部多,东部少。

原因:

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雨区),东部处于背风坡(雨影区)。

(6分)

(2)W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

(8分)

(3)雨林主要分布在W岛的西部沿海地区。

理由: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冬季气温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

(8分)

(4)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林树种生长;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8分)

三、优选题(10分)

14.(2018·福建厦门二模)大雾天气易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

我国南方某机场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米/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

下图示意该机场某年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风向与风速的变化,该时段受天气系统影响出现4场长短不一的大雾。

据此回答

(1)~(3)题:

(10分)

(1)下列时段中,该机场航班因天气延误持续时间最长的是(4分)(  )

A.26日20时~27日16时

B.27日20时~28日16时

C.29日20时~30日16时

D.30日20时~31日16时

(2)下列时刻中,该机场气温最高的是(3分)(  )

A.26日22时B.28日14时

C.29日15时D.31日10时

(3)导致该机场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期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3分)(  )

A.气旋B.反气旋

C.冷锋D.准静止锋

解析:

(1)B 

(2)C (3)D 第

(1)题,机场航班延误主要是大雾引起的,结合材料“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米/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可以看出,27日20时~28日16时风速小于4米/秒,风向为东北风,持续时间长。

(2)题,一天中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图中29日15时之前风速迅速增大,大风会吹散大雾,使天气转晴,对太阳辐射削弱减少,太阳辐射强,气温最高。

第(3)题,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期间机场所在地区风向、风速都较明显的转向,可以判断两种不同气团来回控制该地,故可判断为准静止锋。

专题提升练-----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