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3725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8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汇总.docx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汇总.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汇总.docx

第七章作物生产技术汇总

第七章作物生产技术

第一节土壤培肥、改良和整地

一、土壤培肥

高产土壤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平整,排水灌溉条件良好,适合机械化作业;良好的土体结构,上虚下实;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土壤水分特性好,渗水快,保水能力强;土性温暖,稳温性强;土壤微生物多,活性大;适耕期长,耕性好。

一般的土壤需通过培肥,才能达到高产土壤条件。

土壤培肥的途径与措施有:

(一)增厚活土层

合理深耕和增加客土可以增厚活土层。

通过深耕可以破除板结的土层,使土层比较疏松。

客土可以改变土壤的质地组成,改善土壤的松紧度和孔隙状况。

客土还可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利于透水、蓄水和通气,减少径流;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状况的改善;促进作物根系的伸展,使10cm以下土层中根系增多,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还可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危害。

(二)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

合理施肥特别是施用大量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各种性状,不断培肥和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有机肥如各种厩肥、堆肥、绿肥和经沤制的秸秆等,本身有疏松多孔的特点,在土壤中又能转化为腐殖质,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和大孔隙增加,土壤疏松,耕性改善。

有机肥本身吸水力强,持水性好,施入土壤后,可增加土壤的吸水和透水性,一般可使土壤含水量增加2%~4%。

有机质分解形成的腐殖质是组成无机复合胶体的物质基础,土壤胶体增多,可以提高土壤保蓄养分的能力。

(三)合理轮作,用养结合

合理地进行不同作物的轮作对培肥土壤十分有利。

早在《齐民要术》中就提到“谷田必须岁易”。

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粮食作物和有一些经济作物因产量高,需肥多,称为用地作物。

而豆科绿肥作物能利用其根瘤菌固定土壤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又能吸收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钾和深层养分,称养地作物。

用地作物和养地作物合理轮换种植或间套种植,可调节和增加土壤养分,培肥土壤。

合理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如水旱轮作可使土壤干湿交替,结构改善,土质变松,耕性变好;不同作物的轮作还可消灭杂草,减少病害。

生产上常见的轮作形式有:

豆科、饲料、绿肥作物与用地作物轮作。

我国北方多采用大豆、蚕豆、豌豆、红小豆、苜蓿、苕子等豆科作物与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用地作物轮作。

水旱轮作的形式有水稻与旱田作物(麦类、油料、棉花、麻、甘蔗等)在一年内的复种或水稻与旱田作物分年轮作,即一年水稻,一年旱田作物,或两年水稻,一、两年旱田作物。

二、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是通过农业措施,促进土壤向良性发展,防止土壤退化和恶化,有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

(一)盐碱地改良

盐土、碱土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统称为盐碱土。

由于盐碱土的土壤结构、耕性和通透性差,对作物生长发育会造成不利影响。

在盐碱地种植作物,常表现种子发芽率降低,幼苗生长不良,缺苗断垄严重,开花成熟延迟。

盐碱土还会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造成营养失调。

盐分过多还可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降低土壤肥力。

盐碱地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土壤中的各种简单的无机盐类,随水分运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集聚在土壤中,形成局部的盐碱土。

1.盐碱土的治理原则改良盐碱土的基本原则是解决土壤地下水问题,调节控制土壤水的运动是防止土壤盐碱化的关键。

任何使地下水水位升高的因素都可使盐碱程度加重。

改良盐碱土,必须排除过多的盐碱,提高土壤肥力,把除盐和土壤培肥结合起来,把水利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起来,采用综合措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盐碱土的成因和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中盐碱地首先要洗盐,降低地下水位;轻盐碱地可采取井排井灌,挖沟排水除涝,多施有机肥,加强淋盐和抑盐;低洼易涝地区要加深沟渠深度,合理利用排灌措施。

另外还可采用化学措施改良盐碱土。

2.改良盐碱土的主要措施①明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排水是改良盐碱土的关键措施,其作用是加速排除由洗盐、灌溉和降雨所淋下的盐分;控制地下水深度,防止盐分在地表积累。

②灌水洗盐。

将水灌入地里,使盐分溶解于水,自上而下的把土壤中可溶性盐随水排走,达到洗盐效果。

③放淤改碱,该项措施是把带有大量淤泥的河水,通过有控制的渠系灌入盐碱地,再减小水的流速使淤泥沉淀下来,淤积在地面,利用淤泥盐分少,养分含量高的特点,改土效果较好。

另外,大量的放水还有一定的洗盐效果。

④种稻改碱。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合理种植水稻是一项利用和改良结合的有效方法。

例如河北省滨海盐土地区,种稻一年后,地下水的矿化度由原来的30~35g/L降低到3~9.8g/L。

⑤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

有机肥可消除盐碱土所具有的瘦、死、板等不良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的抗盐能力。

绿肥牧草的茎叶繁茂,根系发达,耕翻后可增加有机质,改变土壤物理性状,提高降雨的淋盐效果。

⑥植树造林,建立护田林带。

树林能显著降低地下水位,减少盐分的积累。

⑦对碳酸和重碳酸钠较多的盐碱土,可采用施用石膏或其它化学改良剂来降低盐碱程度。

⑧秸秆还田。

(二)红壤改良

红壤是各种红色、黄色酸性土壤的统称。

红壤多处在我国南方高温多雨地区,其形成过程是富铝化与生物富集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该地区的硅酸盐类矿物遭到分解、淋溶,而铁、铝氧化物在土体内大量聚积,使整个土体成酸性反应。

红壤低产的原因主要是瘦、酸、粘和易受干旱等。

红壤改良的主要措施:

①搞好水土保持。

红壤地区雨量大,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和养分损失较多。

水土保持可减弱地表径流,积蓄雨水,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②红壤有机质含量低,缺乏稳固性团粒结构,磷、钾、钙、镁等元素相对较低。

增施有机肥可补充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在红壤上施用磷肥或钾肥增产幅度在10%~100%。

另外,腐植酸肥具有改良土壤和增产的效果。

③施用石灰。

可降低铝离子的含量,消除酸性和大量铝离子对作物的毒害;增加土壤中钙的浓度,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磷素的固定。

④水旱轮作。

红壤改旱作后,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据统计,种旱作两年后改种水稻七年,平均每年亩产为连续九年旱作的3.5倍。

旱地改水田后要合理轮作,加大豆科作物的比重,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三、整地

农田整地是作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物生产的基础环节。

它是通过农具的机械作用调节土壤理化特性和肥力因素的措施。

其主要作用是,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表面和良好的耕层结构;掩埋前作物残茬和表面的肥料,为作物的播种提供良好的苗床;防除、抑制杂草和病虫害;熟化土壤和保蓄水分。

土壤耕作分为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

前者的耕作深度是整个土壤耕层,能改变整个耕层的性质,后者是在基本耕作的基础上,对土壤表面进行较浅作业的措施。

(一)土壤的基本耕作

1.翻耕翻耕是采用有壁犁进行耕地,有翻土、松土和碎土作用,其翻土和碎土作用的不同由犁壁的曲面形状决定,螺旋形犁壁能使土垡翻转180度,此犁翻土完全,覆土严密,消灭杂草作用强,适用于绿肥牧草地、荒地或杂草严重的地块。

此犁消耗动力大。

圆筒形犁壁将土垡翻转135度,翻后垡片彼此相联,垡片和地面成45度角,使土垡容易裂散,此种方式牵引阻力小,有较好的翻土和碎土作用,适用于一般熟地。

圆筒形犁壁翻耕的垡片覆盖不严,灭草性能不如螺旋形犁壁。

半螺旋形犁壁介于两者之间。

翻耕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土地进行全面耕翻,能较彻底翻埋肥料、杂草、残茬、绿肥、牧草、病虫孢子等,为后作物创造清洁的地表;翻耕结合冻垡、晒垡,有利于熟化土壤,使有效养分增加;翻耕作业耗能多,并且必须有表土辅助作业,所以成本高;连年翻耕,土壤有机质消耗快,减低潜在土壤肥力;由于频繁的田间作业,因而在改善土壤结构的同时,有破坏了土壤结构;翻耕后,留下疏松而裸露的耕作面,易引起风蚀、水蚀,在干燥多风气候下,容易跑墒.应根据作物种类、气候特点和土壤特性合理运用。

一般直根系作物和植株高大的作物宜深;粘土、土层深厚和多雨地区宜深,有利于改善耕层土壤的通气性。

当前我国耕翻的深度,畜力犁一般在15~18cm,机耕在20~25cm。

特殊用途的犁(如开荒犁)作业深度可达30~50cm,有的甚至可达70~80cm。

翻耕一般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至下茬作物播种前的接茬或休闲阶段内进行。

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地区,主要在夏、秋季,也有少数地区采用春耕。

北方旱地秋耕、伏耕增产作用比春耕大。

2.旋耕工具是旋耕犁。

它的主要部件是由旋转的滚筒和安装在滚筒上的犁刀,由滚筒的旋转带动犁刀切割土壤,同时有混土和碎土作用。

犁地后土壤碎散,地面平整,但在降雨和灌水后容易变紧,对于杂草多的地,由于无耕翻作用效果较差。

对水分较多的地块并不发生土壤结构的破坏作用,所以南方水田适合采用旋耕犁。

3.圆盘耙犁地圆盘耙的碎土作用较强,翻土作用较小,适于残茬少的轻质土壤和因粘重潮湿而粘着性强的土壤。

作业深度10~25cm,圆盘耙犁地后残茬与表土混和并形成粗糙的表面,能防止土壤风蚀,增加雨水渗入土壤,所以适合旱地采用。

4。

深松土深松土是疏松心土而不翻动表土的耕作措施。

深松土的农具有心土犁、凿形犁和松土铲。

心土犁为凿形,长30~50cm,宽10~15cm。

犁体与地面成200~300角,主要作用于心土,疏松坚实层(如犁底层),增加心土中大空隙,增加土壤透水性。

凿形犁是在犁架上安装若干窄而坚固的齿,齿与齿之间相隔20~30cm,耕深可达40cm,其作用是只松土不翻土,适于在干旱条件下应用。

在有壁犁犁体后面加装一个松土铲,耕作深度比犁地深10~12cm,主要目的是疏松犁底层。

(二)表土耕作

表土耕作是用农具改善0~10cm土层状况的措施。

多数表土耕作是在耕地后进行,目的是配合翻耕等基本耕作,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长条件,其整地措施包括耙地、耢地和镇压等。

1.耙地耙地的作用是疏松表土、耙碎土块、破除板结、透气保墒、平整地面、混合肥料、耙碎根茬、清除杂草以及覆盖种子等。

耙地使用的主要工具有钉齿耙和圆盘耙。

钉齿耙耙地使土块碎散,松紧程度趋向均匀一致,又由于耙的压力及土壤自然下沉作用,下层变得比较紧密,耕层成为上虚下实状态,有利于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钉齿耙还可清除刚发芽的杂草,以及为作物播种后覆土。

早春和雨后耙地可疏松表土,破除板结,切断地表毛细管,有利于保墒。

圆盘耙是由曲面圆盘的滚动,切开和破碎土块,也有轻微的翻土作用。

圆盘耙碎土能力强,耙深8~10cm,适合在粘重的土壤应用。

但圆盘耙的平土作用差,保水作用也差。

圆盘耙一般用于作物收获后浅耕灭茬,清除和翻埋杂草、绿肥等。

圆盘耙耙过后,还需配合钉齿耙耙地。

2.耢地耢地又叫盖地、擦地、耱地。

是水田、旱地普遍采用的整地方法之一。

采用的农具称为盖,它是由木框和树条编制而成。

作用是通过树条与土块的摩擦使土块碎的较细,达到地面平整细碎和减少水分蒸发的目的,平整的地面也有利于播种。

在干旱地区还能减少地面蒸发,起到保墒作用。

耢地作用深度较浅,一般为3cm左右。

在旱地耢地与耙地联合作业效果较好。

播种后耢地能促进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吸水发芽。

3.镇压镇压使用的工具有V型镇压器、网型镇压器和圆筒型镇压器。

镇压的主要作用是破碎土块,压紧耕层,平整地面和提墒。

播种后镇压,可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以便吸水发芽和扎根,特别是小粒种子更为重要。

但镇压如果运用不当,会引起一些不良后果,如在粘土地或土壤过湿情况下镇压,会使土壤板结。

盐碱地镇压会加重土壤返盐。

镇压的作业深度一般在3~4cm,如用重型镇压器可达9~10cm。

镇压时间可选在冬季或初春刚解冻时。

4.作畦在水浇地上为便于灌溉一般需要作畦。

北方水浇小麦田一般畦长10~50m,畦面宽2~4m,畦高15cm。

南方作高畦是排水防涝的重要措施,畦宽和沟深因气候、地势、土质不同而异。

雨水多、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的地块宜采用深沟窄畦;反之,采用浅沟宽畦。

5.起垄我国东北及山区实行垄作。

优点是防风、保蓄水分、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气。

起垄的工具一般用犁,在开沟的同时培土起垄,垄宽50~80cm,具体宽度由耕作习惯、种植作物及起垄农机具而定。

垄作有先起垄后播种、边起垄边播种、先播种后起垄等做法。

(三)少耕及免耕

过分的土壤耕作易破坏土壤结构,风蚀加重,水土流失,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因此,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进行少耕和免耕的研究与推广。

少免耕的特点是不翻耕或减少翻耕,加之残茬物的覆盖,减少水蚀、风蚀和水分蒸发,保蓄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

同时节省能耗,适时播种。

1.少耕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合理减少耕作次数或间隔减少耕作面积。

方法可采用以深松代翻耕、以旋耕代翻耕、间隔带状耕种等。

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国提出了多种类型的少耕法,我国的松土播种法就是采用凿形或其他松土器进行平切松土,然后播种。

带状耕作法是把耕翻局限在行内,行间不耕地,作物残茬留在行间。

2.免耕是指作物播种前不耕作,直接在留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不中耕,用化学除草剂代替机械除草。

国外的免耕法由三个环节组成:

利用前作残茬或播种牧草作为覆盖物;采用联合作业的免耕播种机开沟、喷药、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作业;采用农药防治病、虫、杂草。

第二节播种和密度

一、播种

播种是按计划密度将种子播入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并加以覆土镇压。

播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是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基础环节。

整个播种技术包括种子的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方式、播种期、播种量的确定等。

(一)选用优良品种及种子

采用良种是作物提高产量和品质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生产上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生产条件选用相适应的优良品种。

优良的种子应具备以下条件:

1.生活力强种子的生活力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发芽势是在规定时间(一般3d)内发芽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它表示种子发芽出苗的整齐程度。

发芽率是指能正常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

发芽率是在实验室内测定的,播种以后的实际出苗率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低于发芽率。

大多数禾谷类作物(如麦类、水稻、谷子、玉米等)田间出苗率可达90%左右。

棉花、高粱、大豆等作物种子易受土壤病菌的侵染,虽发芽率很高,但出苗率可能偏低。

种子发芽率太低(60%~70%)时不能作种子用。

2.粒大饱满大粒饱满的种子含养料多,生活力强,播种以后出苗快,生根多而迅速,幼苗健壮,产量高。

据报道,采用大粒种子比小粒种子增产5%~18%。

种子的大小和饱满程度用千粒重(1000粒种子的重量)表示。

3.整齐度高用整齐一致的种子播种,幼苗生长整齐健壮、植株发育均匀,群体易调控,产量较高。

4.纯度净度高用作种子时,品种纯度一般应在98%以上。

5.无病虫害种子外部及内部没有感染病害,没有被害虫蛀蚀,也没有病虫潜伏其中。

(二)种子播种前处理

1.清选清除种子中杂物和秕瘦粒,留整齐饱满的大粒种子播种,易实现壮苗。

经过清选的种子,一般要求纯度达98%以上,净度96%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

清选的方法有筛选、风选和比重选。

根据种子大小,采用适宜的金属筛,对种子进行分离、分级,除去杂物,选取充实饱满的种子;风选是用天然和人工风吹去比重较小的杂物和成熟度不好的种子,其原理是成熟度不同的种子、杂物比重不同,种子在气流的作用下飞越的距离不同;比重选则是利用一定比重的液体将轻、重种子分开,除去浮起的空瘪粒,保留饱满种子作种用。

采用比重选时,不同作物种子应采用适宜比重的液体,如水稻适宜比重为1.08~1.13g/cm3,油菜1.06~1.08g/cm3,大麦1.12~1.22g/cm3。

有时为提高选种效果,可采用筛选、风选和比重选结合。

2.晒种播前晒种1~2d,可促使种子后熟,打破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

有资料表明,播种前晒种比不晒种发芽率提高5%左右,发芽势提高10%~20%。

在水泥地上晒种要薄摊勤翻,防止暴晒,影响发芽率。

3.种子消毒许多病虫害是靠种子传播的,如水稻的稻瘟病、棉花的枯萎病、黄萎病等。

种子消毒可预防这些病害的传播。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1)石灰水浸种1%的石灰水可有效地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

浸种时间视温度而定,一般35℃浸种1d即可,20℃需要3d。

浸种后必须用清水洗净种子。

浸种时还应注意防止种子吸水膨胀破坏石灰膜,影响消毒效果。

(2)药剂浸种可杀死种子内部的病原菌。

应用时,不同作物、不同的病害选用不同药剂浸种。

0.5%的多菌灵浸泡棉籽24h,对枯、黄萎病有良好的效果。

用0.01%的“402”药液浸种48h,可防治水稻稻瘟病和恶苗病、棉花炭疽病和立枯病。

100~200mg/L浓度的矮壮素浸种18~20h,可使棉苗健壮早发。

浸种的药剂有些属剧毒,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同时注意浸种时间和药剂浓度,以免产生药害。

不能用铁器作容器,以免影响药效。

处理的种子要随即播种。

(3)药剂拌种可使种子表面附着药剂,杀灭种子内外和出苗初期的病菌及地下害虫。

拌种用药剂较多。

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粉锈宁、克菌丹、托布津、福美双、拌种双等。

杀虫剂有呋喃丹、氧化乐果、辛硫磷乳油等。

因作物病菌和虫害选用不同种类和剂量的药剂。

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花生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可防治花生茎腐病;按棉籽重量的0.2%拌种,可防治棉花立枯病、炭疽病;按小麦种子重量的0.5%拌种,可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按高粱、谷子种子重量的0.7%拌种,可防治高粱黑穗病。

为防治地下害虫,可采用氧化乐果、辛硫磷乳剂等拌种。

拌药后的种子可立即播种,也可贮藏一段时间后播种。

4.硫酸脱绒脱绒主要应用于棉花种子。

脱绒后的棉籽直接接触土壤,能加快种子吸水速度,提早发芽出苗,提高出苗率,利于机械化播种。

同时也可利用脱绒过程中硫酸和高温的作用杀灭病菌。

硫酸脱绒方法,先将棉籽倒入缸内,按每10kg棉籽加入比重1.8g/cm3、温度110~120℃的粗硫酸1000ml,边倒边搅拌,10min左右,待短绒全部溶解,种壳变黑发亮时,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然后将棉籽摊开晾干,以备播种用。

5.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种子处理技术。

集农药拌种、浸种、施肥等措施为一体,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抗旱剂、微肥等,加适当的助剂复配成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

包衣剂的成分可根据作物、土壤病虫害情况而配置,能有效控制由种子和土壤传播的病菌及害虫的危害,提供作物苗期生长的养分,促进种子发芽出苗。

生产包衣种子一般是由专门的工厂进行,并有一定的标准和商品化要求。

种子包衣可以代替播种前种子处理全过程,节约成本和提高种子处理的效果。

6.浸种催芽种子发芽除种子本身具有发芽能力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水分、氧气,当这些条件满足时,种子才能发芽。

浸种催芽为种子发芽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使种子的发芽整齐一致,提高出苗率。

浸种的时间和温度,随作物的种类和外界的温度条件而定,一般气温高,浸种时间短。

在浸种过程中,水中的氧气会逐渐减少,CO2和有毒物质含量增加,影响种子的发芽。

因此,要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水稻、棉花等吸水较差的作物种子在播种前可进行催芽。

水稻种子的催芽,在露白前应保持在35~38℃,露白后种子适宜温度为25~30℃,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达到催芽标准后降温炼芽。

催芽的方法可采用温室催芽、地窖催芽等。

棉花的催芽一般和温汤浸种结合,方法是将棉籽浸入55~60℃的热水中10min左右,进行种子消毒,待水温下降后继续浸种6~8h,再捞起催芽。

一些作物播后缺苗,在补种时,为使幼苗整齐,采用催芽效果很好。

(三)播种期

在一定地区,每种作物都有它适宜的播种期。

适期播种不但能保证种子萌发需要的生态条件,而且有利于作物一生的生长发育,及时成熟,并为后茬作物适时播种创造有利条件,达到全年增产。

根据不同作物发芽出苗条件和种植制度,生产上一般把作物的播种期分为春播、夏播、秋播或冬播。

春播,根据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又分为早春播和晚春播两种情况。

一些耐低温作物如麦类、豌豆、甜菜、马铃薯和亚麻等,适合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发芽生长,为充分利用生长季节,这些作物可以早春播种。

晚春播作物包括水稻、玉米、谷子、棉花、大豆、花生、芝麻等,这些作物发芽要求的温度较高(8~12℃以上),幼苗耐寒能力差,过早播种易受晚霜危害。

夏播,在夏收作物收获后及时播种。

夏季地温较高,种子发芽出苗快,为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生产上要尽量早播,保证下茬作物及时成熟。

夏播作物包括夏玉米、夏大豆、夏高粱、夏谷子、绿豆和甘薯等。

秋播或冬播,适合秋播的作物有冬小麦、油菜、蚕豆和一些越冬的绿肥作物。

这些作物要求适时播种,以利于安全越冬。

如冬小麦播种过早,冬前拔节旺长,抗寒力下降,越冬死苗严重。

播种过晚,幼苗生长弱,分蘖少,产量低。

油菜播种过早,冬前抽苔,不利于越冬。

在计划播种期内,具体播种期的确定应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种植制度、土壤湿度、病虫发生情况等综合考虑。

1.气候条件温度、日照、降水等气象要素及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时段都是确定播种期的依据。

春季作物播种过早,易受低温或晚霜危害,且不易全苗。

播种过迟,不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产量不高。

适期播种的主要指标是土壤温度是否满足作物发芽出苗对热量的要求。

如棉花正常发芽出苗,要求5cm地温大于14℃。

水稻以气温稳定通过10℃和12℃的日期分别为粳稻和籼稻的适宜播期指标。

玉米以10cm地温稳定通过10~12℃为适宜播种期。

北方旱地雨养作物播种期的确定,除考虑温度和土壤墒情指标外,还应使作物需水的高峰期与当地的降水高峰期吻合,以充分利用降水,提高作物产量。

棉花的吐絮期要避开连阴雨天气,以减少烂铃。

2.品种特性作物品种类型不同,生育特性不同,安排播种期应有差异。

一般晚熟品种宜早播,生育期短的品种早熟,宜晚播。

春性强的冬小麦、油菜品种要适当晚播,早播易引起早拔节、抽苔,冻害严重,产量低。

反之,冬性强的品种要适当早播,利于发挥品种特性,提高产量。

水稻中早稻感温性强,晚播生育期短,营养生长不足;中稻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有一定的感光性,早播早熟,晚播晚熟,适期播种的范围较大;晚稻感光、感温性强,过早播种,营养生长期过长,群体矛盾突出,并不早熟,而过迟播种不能安全齐穗,适宜播种期范围较小。

3.种植制度适宜播期要考虑当地的种植制度。

对一年多熟的地区,收种时间紧,季节性强,播种过早或过迟,不仅影响当季作物的产量,对下茬作物的播种也不利。

育苗移栽可提早播种,充分利用当地的生长季节,如果采用育苗移栽,要考虑到播期、苗龄、移栽期的合理衔接。

间作种植的播期除要考虑上下茬作物的接茬,还要考虑到共生期的长短及前茬作物的收获。

4.病虫害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有相对固定的发病高峰期。

调节播种期,使作物的易发病期和病虫发生高峰期错开是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小麦、油菜播种过早,蚜虫及病毒病危害严重;水稻早播可避开三代三化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等病虫危害;玉米适期早播,可减轻地老虎的危害;棉花过早播种,幼苗生长弱,易发生立枯病等苗期病害。

因此,利用播种期的调节,可有效地减轻病虫危害。

(四)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对种子发芽、出苗和作物的一生生长都有影响。

在选择播种深度时要考虑种子大小、出苗习性、土壤质地及土壤有效水含量。

一般种子较大,子叶不出土,土壤质地较轻,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宜深播。

反之,应浅播。

在正常播种深度的范围内,应提倡浅播。

播种过深,出苗消耗养分多,出苗率降低,幼苗生长慢。

播种过浅,发芽出苗所需水分不能保证。

水稻一般只盖一层草木灰或将种子用扫帚拍入泥土中即可。

麦类、玉米等作物播种深度3~4cm为宜。

有些种子的发芽出苗需要有光,播种时一定要浅播。

(五)播种方法

合理的播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提高作物产量,又便于田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生产上采用的播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撒播播种方式简单,把种子均匀的撒播在地面,然后覆土镇压。

这种方法适合于土质粘重、整地粗放、新开地、绿肥作物或播种密度较大的育苗田,如水稻、蔬菜的育秧。

优点是省工、省时、操作简单。

作物苗期对光、地力的利用率高。

缺点是种子和植株在一定的面积内分布不匀,无行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