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3385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7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愉快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新的学期里本人担任七年级1、2、3三个班生物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人体生理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和人体生理的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行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

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内容介绍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都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

人类的活动更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

这个单元的学习,既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还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已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学案、导案、写好教学反思。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5、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

6、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7、管好课堂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37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来(6课时)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课时)第二节人的生殖(2课时)

第三节青春期(1课时)第四节计划生育(1课时)

人体的营养(6课时)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第二节消化和吸收(2课时)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2课时)

人体的呼吸(5课时)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课时)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2课时)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7课时)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2课时)第二节流动的管道—血管(2课时)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课时)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课时)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除(1课时)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7课时)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2课时)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课时)第四节激素调节(1课时)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课时)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授课章节内容

实用课时

1

2.23—3.1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2

3.2—3.8

第二节人的生殖第三节青春期

2

3

3.9—3.15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

2

4

3.16—3.22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2

5

3.23—3,29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

6

3.30—4.5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2

7

4.6—4.12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

8

4.13—4.19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2

9

4.20—4.26

期中复习

2

10

4.27—5.3

期中考试

2

11

5.4—5.10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

12

5.11—5.17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排出

2

13

5.18—5.24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

14

5.25—5.31

第二节神经系统组成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15

6.1—6.7

第四节激素调节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实例

2

16

6.8—6.14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

2

17

6.15—6.21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

18

6.22—6.28

复习

2

19

6.29—7.5

期末复习考试

2

20

7.6—7.12

期末工作总结

2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复杂的大脑、宽阔的胸阔、扁平的胸骨、有盲肠和蚓突、牙齿的数目和结构、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状、血型、孕期、寿命

知识结构

相同点

达尔文:

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

观察与思考:

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

以化石为证: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起源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能力

脑发育的程度

不同点

 

森林古猿

 

发展

 

知识要点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3.森林古猿向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以下因素先后起着关键作用:

环境改变;

直立行走;

工具的使用和制造;

火的使用;

脑结构和功能的完善;

语言的产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过程与方法:

参与资料分析和视频资料的观看,体验科学家研究人类起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1.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

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

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思考题:

1.关于“达尔文”同学们知道多少?

2.运用比较法找异同点:

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

达尔文为什么会认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呢?

3.是什么原因使得人猿相揖别呢?

环境改变?

化石带来的证据?

4.什么因素推动森林古猿一步步向人类发展的?

二、人类的起源

1.达尔文:

进化论的建立者《物种起源》作者

2.观察与思考:

四种现代类人猿(先做第1问、第3问)

小结:

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相似处——可直立(主要是臂行),无尾,手能握物,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

根本区别——运动方式的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3.看录像: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4.

5.小结: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三、发展

1.资料分析:

①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思考大量的森林变成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树栖→类人猿

落地→人类

小结: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②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介绍化石来源。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回答讨论题1和2。

2.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朗读文本P5第1自然段,师小结;朗读文本P5第2自然段,师小结。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3.生小结:

人类的发展过程,什么因素推动的?

列举板书以下内容:

①环境改变

②自身形态结构改变,特别是直立行走

③工具的使用和制造(劳动)

④火的使用

⑤脑结构和功能的完善

⑥语言的产生

师补充总结:

从地质考察和化石研究来看,可分析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大致出现在距今400多万年前。

根据早期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还可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

此外,部分科学家对不同地区人群的基因与非洲地区人类基因的比较研究,也支持人类起源于非洲,并迁徙至地球各处。

在近5万年内,人类的足迹已遍布五大洲各个地区。

由于受各地气候等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人种逐渐形成。

三、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能改变环境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佐证

练习题2

2.思考P3思考题2引出P5朗读第3自然段

练习题5

3.小结: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四、技能训练:

区分事实和观点。

五、练习补充:

1.“露白”被认定属于古人类而不是类人猿的主要原因是()

A、后肢站立B直立行走C、能制造简单工具D、能食用各种食物

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B、人比类人猿高等

C、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D、现代类人猿将来可以进化成人

3.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细胞色素C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在人体中它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近年来,对不同物种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

(同一种蛋白质的构成中人与这些生物的不同的氨基酸个数)

生物名称黑猩猩马鸡果蝇小麦酵母菌红螺菌

与人氨基酸差异数0121327354465

(1)动物、植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能够说明什么?

(2)上述物种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什么?

最远的是什么?

(3)这一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科学探究常用的什么方法?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节人的生殖

知识结构

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系统

分裂

分化

睾丸:

产生精子

分娩

发育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

分裂

生殖过程

卵巢:

产生卵细胞

知识要点

1.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这一过程靠生殖系统完成。

2.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3.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4.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做受精。

5.受精卵的形成:

由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遇结合。

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够进入卵细胞。

6.胚胎的发育是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

受精卵的分裂开始于输卵管。

7.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的开始。

8.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出人的形态。

第40周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9.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利用视频资料巩固。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2.用正常的心态对待生殖系统内容的学习,客观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

  2.理解生殖的过程和胚胎的营养。

教学准备:

1.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动态多媒体课件。

2.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多媒体课件示意图。

【提示】学习这部分知识首先要求学生要端正态度,不回避,不隐讳,以科学的态度像学习其它章节的内容一样地学习,有不清楚的及时问老师、家长或医生。

其次,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为今后一生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学过程

引言:

我们已经了解到被子植物的生殖发育,那么人类新个体的产生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

这一过程是靠人体的什么系统来完成?

组成这个系统的器官都有那些呢?

每个器官又有什么功能呢?

……

一、学生自主思考题:

1.男生、女生在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差异吗?

2.小宝宝是怎么怀在母亲肚子里的,为什么不在父亲肚子里?

3.小宝宝在母亲子宫内怎么生活?

二、生殖系统:

1.观察与思考:

①学习自主阅读和分析男、女性生殖系统正面图回答第1题

②引导学生填写侧面图,回答第2题

2.视频播放,以便建构。

三、生殖过程:

1.2-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找出各期的关键词

利用“概念图”教学理论,请学生将“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等词进行组织排列,并写出连接词。

2.胎儿的营养:

重点讲解“羊水”、“胎盘”、“脐带”与胎儿营养的关系。

由此可知,父母的生育不容易,特别是母亲,为了你的诞生,要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作为子女的你应该怎样做。

交流:

描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时父母的经历。

四、思考:

作为男生和女生,现在已具备生育能力了,是不是可以生育下一代呢?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三节青春期

知识结构

身高突增

神经系统、心肺等器官功能增强

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

资料分析—身体变化

遗精(男)

月经(女)

独立意识增强

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

对父母封闭内心世界

性心理变化的三个时期

图解分析—心理变化

异性疏远期

异性接近期

浪漫恋爱期

 

适量增加营养

注意经期卫生

养成良好习惯

身体健康

青春期卫生

心理健康

集中精力学习

积极参加活动

与师长密切交流

 

知识要点

1.青春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

2.青春期身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身高突增;

神经系统及心脏和肺等功能明显增强;

性器官迅速发育,同时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3.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是:

独立意识增强;

遇到挫折又有依赖;

对父母封闭内心世界;

性心理的变化:

异性疏远期→异性接近期→浪漫恋爱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2.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和交流,以及视频观看,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正确对待人生,健康度过青春期

教学重点: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及卫生保健

教学难点: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引语:

青春期是人发育的第二个高峰。

【朗诵】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渡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

在座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的即将步入青春期。

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季、是雨季。

所有关心你的人们会说,你们不要被鲜花陶醉,不要被暴雨打湿,你们要用理智迎接这花季雨季。

理智思考之时是你长大之时。

人来到世界上,要走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把握好每个时期是你一生的成功。

怎样才知道自己到了青春期呢?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资料分析分析图表后回答1.2.3问

2.向老师递小纸条:

归纳讨论题4,指导学生查看P17练习表格

3.阅读P15文本,归纳以下板书

1.身高突增

2.神经系统、心、肺等器官功能增强

3.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1.观看图Ⅳ-14,学生总结出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以下特点,并板书

1.独立意识增强

2.遇到挫析又有依赖

3.对父母封闭内心世界

2.阅读P17文本,总结以下

4.性心理的变化

异性疏远期→异性接近期→浪漫恋爱期

小结:

健康度过青春期,需要同学们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有关知识,学会交流,保持心理健康。

学校还有心理咨询电话。

三、拓展:

观看视频材料,关注男女生之间正常的交往

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心理变化。

同学们的观察、思考、讨论都很好,尤其是表演小品的同学更为出色。

青春期会有很多疑惑或诱惑,你怎样把握好青春期呢?

我建议同学们要与家长、老师、好朋友及时沟通;我把这几句话送给你们:

如果你想一年受益,你就种花;如果你想十年受益,你就种树;如果你想终生受益,你就种理想。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知识结构

糖类————构成细胞核的主要成分

脂肪————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物质

蛋白质———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人体细胞组成

无机盐构成细胞的成分

能量

维生素

知识要点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以为人体提供能量为主,脂肪以储备能量为主,蛋白质以组成细胞原料为主。

3.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需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4.人体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一70%。

②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

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无机盐含量不多,但作用很大。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材料,缺铁易患贫血症;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缺钙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儿童易患佝偻病;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不能缺乏。

缺维生素A患夜盲症、皮肤粗糙,维生素A主要来源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等;缺维生素B1患脚气病,维生素B1主要来源谷类种皮、动物肾脏;缺维生素C患坏血病,维生素C主要来源新鲜水果和蔬菜;缺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维生素D主要来源鱼肝油、蛋黄、肝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学生讨论,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定性和定量,从而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

3.通过介绍维生素的发现史,即说明了维生素的重要作用,也使学习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发展与方法,并认识到科学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以及利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过程

复习整理第一章的知识

资料分析:

按P21的要求,查阅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小组讨论题1和2

引言:

将这些营养物质分类,分为哪几类呢?

一、糖类、脂肪、蛋白质

以讲授为主,比较三大有机物:

1.相同点:

a)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b)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不同点:

a)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各不相同

b)在人体中的作用不太相同

糖类:

以供能为主

脂肪:

以备用能量为主

蛋白质:

以组成人体细胞为主

探究演示部分实验,说明实验数据的处理。

二、水

讲授水的主要作用

1.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2.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不开

三、无机盐

讲授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作用很大

学生交流并填写:

几种无机盐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四、维生素

阅读维生素C的发现史,讲解维生素的作用: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却不能缺乏。

学生交流并填写:

几种维生素缺乏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强调以下内容:

1.植物性食物不含VA,但含胡萝卜素,在人体转化为VA

2.VB、VC水溶性,VA、VD脂溶性

3.VC性质不稳定

(进一步探究实验下周完成。

课堂完成练习1.2,有时间就自行阅读STS内容交流一下。

安排学生准备第三节内容。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知识要点

1.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能被人体消化道直接吸收。

2.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在消化系统中,逐步分解为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3.因为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肠液、胰液中有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但可以乳化脂肪,所以淀粉在人的口腔中被初步消化,蛋白质在人的胃中被初步消化,而脂肪则要在小肠中才能被彻底消化。

4.淀粉只有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只有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只有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人体小肠吸收。

5.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当淀粉被消化成麦芽糖后,麦芽糖遇碘则不变蓝。

6.牙齿的功能:

咀嚼食物。

舌的功能:

搅拌食物。

7.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8、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适于消化的特点:

三种消化腺开口于小肠腔,可彻底消化分解食物。

适于吸收的特点:

a、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b、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均由一层细胞构成,非常薄。

9、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