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3112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试题.docx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试题.docx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试题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4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总题数:

28,分数:

56.00)

1.MHC是指

(分数:

2.00)

 A.染色体上编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基因群

 B.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基因群 √

 C.染色体上编码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基因群

 D.染色体上编码移植抗原的一组基因群

 E.染色体上的一组基因群

解析:

[解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是一组存在于各种脊椎动物某对染色体特定区域的基因。

2.最常用的检测淋巴细胞HLA抗原的血清学方法是

(分数:

2.00)

 A.凝集反应

 B.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C.补体结合试验

 D.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

 E.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解析:

[解析]检测淋巴细胞HLA抗原的方法包括血清学分型法、细胞学分型法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法。

其中血清学分型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细胞学分型法常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3.下列成分转移给正常人可导致Ⅰ型变态反应

(分数:

2.00)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患者的食物

解析:

[解析]可导致Ⅰ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的概念是凡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称为变应原。

经分析选项B符合变应原定义。

4.环孢素主要通过抑制何种细胞达到延长同种器官移植存活率的作用

(分数:

2.00)

 A.巨噬细胞

 B.B细胞

 C.Th细胞 √

 D.B1细胞

 E.B2细胞

解析:

[解析]环孢素对细胞免疫具有直接的选择性免疫抑制作用,对体液免疫及慢性炎症反应也有一定程度间接的影响。

其作用点,在细胞水平上主要是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特别是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产生IL-2等细胞因子;在分子水平则主要是干扰IL-2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

5.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分数:

2.00)

 A.细菌

 B.病毒 √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衣原体

解析:

[解析]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

6.细菌的代时一般为

(分数:

2.00)

 A.10~19min

 B.20~30min √

 C.40~60min

 D.18~24h

 E.33h

解析:

[解析]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称为代时,大多数细菌代时为20~30min,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20小时,梅毒螺旋体代时为33小时。

7.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

 B.质粒是细菌必备结构 √

 C.质粒不是细菌必备结构

 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

 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细菌体内

解析:

[解析]质粒是能自主复制的染色体以外的双股环状DNA,不是细菌必备结构,可独立存在于细菌体内。

8.能产生自溶酶的细菌是

(分数:

2.00)

 A.奇异变形杆菌

 B.鼠伤寒杆菌

 C.霍乱弧菌

 D.脑膜炎奈瑟菌 √

 E.铜绿假单胞菌

解析:

[解析]脑膜炎奈瑟菌能产生自溶酶,培养物不及时转种,数日内细菌即可死亡。

9.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的O血清型是

(分数:

2.00)

 A..O3

 B.O25

 C.O157 √

 D.O111

 E.O158

解析:

[解析]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最具代表性的血清型是O157:

H7,O157:

H7从血便中40%可分离到,是出血型结肠炎的病原菌,也是4岁以下儿童急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原菌。

10.可寄生在巨噬细胞内的细菌是

(分数:

2.00)

 A.布鲁菌 √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破伤风梭菌

 E.炭疽芽胞杆菌

解析:

[解析]由于布鲁菌进入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成为胞内寄生菌,抗体不易直接作用,故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是巨噬细胞的杀菌功能。

11.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陛有关的成分是

(分数:

2.00)

 A.索状因子

 B.磷脂

 C.分枝菌酸 √

 D.蜡质D

 E.硫酸脑苷脂

解析:

[解析]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脂质、蛋白质。

其中脂质包括:

①索状因子:

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密切相关;②磷脂:

使病灶组织溶解不完全,形成干酪样坏死;③分枝菌酸:

本身即具有抗酸性染色特性,故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抗酸性有关;④蜡质D:

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⑤硫酸脑苷脂:

使细菌在吞噬细胞内长期存活。

12.血平板上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是

(分数:

2.00)

 A.产气荚膜梭菌 √

 B.肉毒梭菌

 C.炭疽芽胞杆菌

 D.白喉棒状杆菌

 E.鼠疫杆菌

解析:

[解析]产气荚膜梭菌是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可产生12种外毒素,其中α毒素能促进血小板凝聚,导致血栓形成;θ毒素有溶血和破坏白细胞的作用。

血平板上多数菌株有双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是由于θ毒素的作用;外环不完全溶血,是由于α毒素所致。

13.支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是

(分数:

2.00)

 A.含有两种核酸

 B.含有核糖体

 C.无细胞壁 √

 D.细胞核无核膜及核仁,仅有核质

 E.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解析:

[解析]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等。

14.钩端螺旋体的两条轴丝存在于

(分数:

2.00)

 A.外膜表面

 B.外膜与胞壁之间 √

 C.胞壁中

 D.胞壁与胞浆膜之间

 E.胞浆中

解析:

[解析]钩端螺旋体在细胞壁与细胞膜间有轴丝,轴丝的弯曲与收缩使其能自由活波运动。

15.关于新型隐球菌致病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是隐球菌属中唯一致病的真菌

 B.主要经胃肠道进入人体 √

 C.在体质极度衰弱者引起内源性感染

 D.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

 E.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

解析:

[解析]新型隐球菌经呼吸道侵入人体,首先侵入肺泡,由肺经血行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

16.HSV-1主要潜伏部位是

(分数:

2.00)

 A.口唇皮肤

 B.唾液腺

 C.脊髓后根神经节

 D.骶神经节

 E.三叉神经节 √

解析:

[解析]单纯疱疹病毒(HSV)有两个血清型:

HSV-1和HSV-2。

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迷走神经节,HSV-2潜伏于骶神经节。

17.关于狂犬病病毒的血清型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只有1个血清型 √

 B.有2个血清型

 C.有3个血清型

 D.有4个血清型

 E.有5个以上血清型

解析:

[解析]狂犬病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从世界各地分离的狂犬病病毒抗原性均相同。

病人血清中病毒抗体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一周后才能测出。

18.与细菌黏附作用有关的是

(分数:

2.00)

 A.细菌的鞭毛

 B.细菌的普通菌毛 √

 C.细菌的性菌毛

 D.细菌的芽胞

 E.细菌的毒素

解析:

[解析]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器官,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是其构成感染的必要因素。

19.关于K-B法的抑菌圈直径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抑菌圈越大,MIC越小 √

 B.抑菌圈越小,MIC不变

 C.抑菌圈越小,MIC越小

 D.抑菌圈越大,MIC越大

 E.无关

解析:

[解析]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关系。

20.有关细菌转位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

 B.可在DNA分子中移动

 C.不能从一个基因组移动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

 D.主要有插入顺序、转座子、转座噬菌体三类

 E.转位因子的插入可引起基因突变或重组

解析:

[解析]转位因子为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特异的核苷酸序列重复,它可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内的位置,从一个基因组移动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21.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变异度时可用

(分数:

2.00)

 A.变异系数 √

 B.极差

 C.方差

 D.标准差

 E.偏倚

解析:

22.室内质量控制图的理论依据是

(分数:

2.00)

 A.二项分布

 B.泊松分布

 C.正态分布 √

 D.偏态分布

 E.卡方分布

解析:

23.统计学中一个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说明一组变量值的集中趋势、中心位置或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分数:

2.00)

 A.标准差

 B.平均数 √

 C.变异系数

 D.极差

 E.方差

解析:

24.成功的临床实验室管理活动最重要的条件是

(分数:

2.00)

 A.质量体系的评估与改进 √

 B.检验设备的购置与保养

 C.环境设施的改善与更新

 D.工作岗位的确定与轮换

 E.教学科研的水平与能力

解析:

25.临床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就是

(分数:

2.00)

 A.改变资源,调整结构

 B.审阅报表,统计报告

 C.激励团队,促进业务

 D.建立标准,改进工作

 E.监督活动,纠正偏差 √

解析:

26.某方法一次测量得出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该方法

(分数:

2.00)

 A.准确度高 √

 B.实用性强

 C.灵敏度好

 D.精密度高

 E.重复性好

解析:

[解析]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27.0.11470的有效数字有几个

(分数:

2.00)

 A.3

 B.4 √

 C.5

 D.6

 E.7

解析:

28.下列可用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的试验是

(分数:

2.00)

 A.干扰试验

 B.重复试验

 C.回收试验 √

 D.方法比较

 E.线性评价

解析:

二、(总题数:

6,分数:

44.00)

∙A.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B.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

∙C.异型淋巴细胞增高

∙D.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E.Auerbody

(分数:

8.00)

(1).钩虫感染时出现(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当发生寄生虫尤其是肠道寄生虫感染时,肠寄生虫抗原与肠壁内结合IgE的肥大细胞接触,使后者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急性化脓性球菌感染时出现(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当出现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可发生核象左移并常伴有明显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毒性改变。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出现(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增高最为明显。

(4).急性白血病时出现(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棒状小体(Auerbody)是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呈紫红色的细杆状物质,它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见到Auer小体就可以确诊为髓系急性白血病。

∙A.磷灰石结晶

∙B.尿酸盐结晶

∙C.草酸钙结晶

∙D.胆固醇结晶

∙E.类固醇结晶

(分数:

4.00)

(1).痛风患者,可见其关节腔积液中发现的结晶是(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急性痛风患者关节腔积液中可发现尿酸盐结晶。

(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在其关节腔积液中发现的结晶是(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其关节腔积液中偶见胆固醇结晶。

∙A.CD33

∙B.CD3

∙C.CD19

∙D.CD41

∙E.CD38

(分数:

8.00)

(1).原始粒细胞的共同抗原是(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原始粒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有CD33、CD34、CD13,CD3是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2).T细胞的共同抗原是(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两者在免疫标志上也有所不同。

T细胞又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二者的共同表面分化抗原是CD3。

(3).B细胞的共同抗原是(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B细胞的共同表面分化抗原是CD19。

(4).原始巨核细胞的共同抗原(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原始巨核细胞的共同表面分化抗原是CD41和CD42。

∙A.白蛋白

∙B.α1球蛋白

∙C.α2球蛋白

∙D.β球蛋白

∙E.γ球蛋白

(分数:

8.00)

(1).在正常人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中泳动最快的是(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2).在正常人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中泳动最慢的是(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3).在正常人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中区带最深的是(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4).在正常人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中区带最浅的是(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在电场中,蛋白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移动的速度受蛋白质的电荷数量的多少、分子量的大小、形状等因素影响。

带电荷多的、分子量小的、球形的分子移动速度就快,反之就慢。

∙A.自体移植

∙B.同种移植

∙C.异种移植

∙D.同系移植

(分数:

8.00)

(1).烧伤后将患者手臂皮肤移植到背部,属于(分数:

2.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自身移植是将自身组织从一部分移植到另一部分,如烧伤后植皮。

因为自身组织存在免疫耐受,所以可终生存活。

(2).同卵双胞胎中一个捐献单侧肾给另一个,属于(分数:

2.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同系移植指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异体移植,例如同卵双生和同种纯系动物间的移植,移植效果与自身移植相同。

但是临床上极其罕见。

(3).白血病儿童从骨髓库中得到别人捐献的骨髓,属于(分数:

2.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同种移植或同种异体移植,是指同种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移植,是临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也是移植免疫学研究的重点所在。

(4).试验性将猪心移植给猴,属于(分数:

2.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异种移植指不同种属间的移植。

因为供者与受者的基因完全不同,移植后出现强烈排斥反应。

∙A.巧克力平板

∙B.罗氏培养基

∙C.亚碲酸钾培养基

∙D.庖肉培养基

∙E.碱性蛋白胨水

(分数:

8.00)

(1).白喉棒状杆菌(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白喉棒状杆菌接种于亚碲酸钾培养基。

(2).霍乱弧菌(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霍乱弧菌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

(3).结核分枝杆菌(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罗氏培养基。

(4).脑膜炎奈瑟菌(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脑膜炎奈瑟菌接种于巧克力平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