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1776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docx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docx

1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

3.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1)概念:

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特点:

(3)划分的指标:

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研究

(1)研究重点

(2)目的:

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判断

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 )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 )

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 √ )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

图中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自然区域一般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产生原因: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2.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东部季风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

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3)青藏高寒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连线

三大自然区的突出区域特征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农业活动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中国人口最为集中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

自古以来就是牧场,并有灌溉农业分布

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适度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交通

发达,道路纵横

交通不便,阻碍发展

经济和文化

开发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

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教育和文化发展滞后

思考

 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答案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开展生产活动和居住。

探究点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

读“我国四大综合区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

1.我国四大综合区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点?

答案 整体性;差异性;有界性。

2.我国四大综合区的边界是明确边界还是过渡边界?

答案 过渡边界。

3.“某一区域如何发展是该区域的事情,与其他区域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

因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区域的发展。

区域的基本概况

边界

明确边界

一些人为区划边界往往很明确,如行政区

过渡边界

自然区的边界具有过渡的特性,如气候区

划分指标

自然指标,如高原区、季风区;经济和社会指标,如发达国家

单一指标,如水田区;综合指标,如文化区

范围

范围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

如图:

特性

区域内各要素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

如何全面认识区域特征

(1)清楚划分类型:

明确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

(2)认识区位特征:

利用经纬网、区域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区域的联系。

(3)了解区内整体性:

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区内共同性。

(4)分析区间差异性:

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充分认识区域的“个性”。

(5)边界形状:

了解边界形状特征,利于迅速准确地判断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类型的区域只有大致的范围而无明确的界线,如语言区。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B.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划分的是干湿地区,划分指标应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第2题,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突出;自然区域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探究点二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比较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只要写出比较的因素即可)

答案 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人类活动等。

2.据图文材料试写出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的分界线。

答案 大兴安岭—阴山—青藏高原东缘。

3.图乙中牧区a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________地带性变化。

限制牧区b和c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原因中,牧区b是________,牧区c是________。

答案 经度 气候干旱 高寒

4.我国东部农耕区牲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答案 饲料丰富 南方山区山地草坡多

1.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由于受纬度位置(热量)、海陆分布(降水)和海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特征产生了差异。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具体如下所示: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①东部季风区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③青藏高寒区

2.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农业活动差异

 地区

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农业类型

中国最主要的种植业区

草原和荒漠草原发展畜牧业,有水灌溉处形成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优势和问题

是中国人口集中和经济发达区

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显著

自然条件恶劣,限制农业和经济发展

(2)交通差异

东部季风区多平原、丘陵,交通线路四通八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地形崎岖,交通线路稀疏;西南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道路常受泥石流破坏。

(3)经济文化差异

东部季风区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水平低。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4.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

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多丘陵、平原;我国气温大致上南高北低,冬季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夏季等温线东部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由于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流径流量由于受流域面积、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比较复杂。

第4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也十分明显,东部季风区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垂直分异明显。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决定因素各不相同。

 

1.自然要素特征的答题思路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或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伏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冬)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支流(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疏)

土壤

类型、肥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水资源等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特征的答题思路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科技、土地价格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原料、燃料、水源;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科技、土地价格;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资源短缺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

乙为我国______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区以________气候为主,其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是什么?

(3)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相比)

甲地

乙地

答案 

(1)东北 三江 松嫩 辽河 长江中下游 稠密的水系,土质黏重,开垦困难

(2)温带季风 时间: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空间: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见下表: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相比)

甲地

黑土

旱地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乙地

水稻土

水田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将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注: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据此回答1~2题。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分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

第2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8·广东省东莞市期末)蚝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

在我国一些村落,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形成蚝壳墙。

据此回答3~4题。

3.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利于防风B.利于排水

C.节约蚝壳D.坚固耐用

4.该建筑用蚝壳为墙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蚝壳不易霉变,十分坚固D.蚝壳丰富,成本低廉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

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

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利于排水。

第4题,生蚝壳为墙的主要原因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由材料可知“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该地蚝壳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蚝壳墙防盗功能较弱。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5.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差逐渐变小

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6.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

A.经度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

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属于经度地带性的变化规律,温差逐渐变大,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太阳辐射增强。

第6题,英国南部到俄罗斯西部所处的纬度大体相同,但它们受海洋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因此导致自然带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7.阅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代号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mm)

-4.0

14.6

500

-4.7

26

641

3.3

27.9

1220

-12

20

81

(1)图中A、B所在自然区为___________区,C为__________区,D为_______________区。

(2)图中C、D区的交界线上有________山脉、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山脉。

(3)表中数据分别为我国四个地区四座城市的气候资料,它们与图中序号的对应关系是: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4)图中C区与其他地区比较,夏季气温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描写地貌特征的词句的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内。

①千沟万壑 ②沙漠、戈壁广布 ③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④海拔最高的盆地 ⑤地面坦荡 ⑥地面崎岖 ⑦边缘有绿洲 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⑨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⑩喀斯特地貌发育

地形区

序号

地形区

序号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准噶尔盆地

黄土高原

柴达木盆地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答案 

(1)东部季风 青藏高寒 西北干旱半干旱

(2)昆仑 阿尔金 祁连

(3)A-② B-③ C-① D-④

(4)低温 地势高

(5)

地形区

序号

地形区

序号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②③⑦

内蒙古高原

准噶尔盆地

②⑦

黄土高原

柴达木盆地

②④⑦

云贵高原

⑥⑩

四川盆地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区域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有一定的范围

B.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的划分指标单一

D.区域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2.下列区域的划分指标是自然要素的是(  )

A.河北省B.内蒙古自治区

C.辽中南工业区D.黄土高原地区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区域是有一定范围的,A项正确;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有的边界是模糊的;区域的划分指标多种多样,有自然区、经济区、行政区……;区域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第2题,河北省是依据行政区划分的;内蒙古自治区也是依据行政区划分的;辽中南工业区是依据工业要素划分的;黄土高原地区是依据地形要素来划分的。

(2018·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检测)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

读图,回答3~5题。

3.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①地形 ②土壤 ③植被 ④气候 ⑤水文

A.①②B.③⑤

C.①④D.②③

4.下列属于东部季风区的特征的是(  )

A.四周多山地,多风成地貌景观

B.气候湿润,雨热不同期

C.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D.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

5.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下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草原,部分地区为森林

C.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人口少

D.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答案 3.C 4.C 5.B

解析 第3题,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

第4题,四周多山地,多风成地貌景观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点;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雨热同期;东部季风区的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河流多为外流河,湖泊多为淡水湖。

第5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除山地中分布有森林、草甸等植被外,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

(2018·山东济宁微山县二中月考)区域间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就导致了农业活动各具特色。

据此回答6~7题。

6.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B.土壤

C.热量D.水源

7.青藏高寒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壤肥沃B.热量条件较好

C.劳动力丰富D.水资源丰富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水源是该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第7题,“高寒”是青藏高寒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地势高导致气温低,影响农业发展,而青藏高寒区的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终年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9.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正确的是(  )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气环流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

答案 8.B 9.A

解析 第8题,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干旱,青藏高寒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为“高”和“寒”。

第9题,海南岛因纬度位置低,太阳辐射强,故全部属于热带气候;江西庐山因地势高而成为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吐鲁番盆地因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夏季气温高;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此回答10~11题。

10.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如下图)。

其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11.我国的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

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

①“春洼”—大风 ②“夏岗”—洪水 ③“秋平”—大风

④“冬阳”—低温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10.D 11.C

解析 第10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雨,而多雨天气致使人在户外活动很不方便,修建骑楼可以避雨;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修建骑楼可遮阳。

第11题,春季内蒙古地区多大风而迁至洼地;夏季气温高,由于低地热而迁至高岗,利于散热;秋季秋高气爽,可以迁至平地;冬季天气寒冷,迁至有光照的阳坡,利于防寒。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

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③④

1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读图判断,甲是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夏季光热充足,经济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价格低。

乙是海南岛,位于热带,一年四季热量充足,经济开发晚,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价格较低。

第13题,读图判断,A、B两地均以山地地形为主,交通不便,①③对。

B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②错。

A、B两地开发晚,经济落后,产业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④对。

A地水资源短缺,B地水资源充足,⑤错。

(2018·山东省邹城市期中)被动屋(下图)即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起源于德国,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

其主要原理是采用节能环保材料,综合利用建筑物的所有自然得热方式(如太阳光、照明、人体和电器散热等),来维持20℃以上的室温且保持室内空间高舒适度,从而可不必额外采暖或制冷。

据此回答14~15题。

14.目前,制约被动屋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与设备B.地形与地价

C.资金与技术D.劳动力与材料

15.与德国相比,我国北方建筑被动屋的成本较高,影响其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