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1775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docx

《《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docx

《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

绪论

营养是一切牛命活动(牛存、牛长、繁殖、产奶、产蛋、免疫等)的基础。

动物营养:

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牛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在于:

笫一,揭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或生物学功能。

第二,研究并确定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

第三,研究营养素供给与动物体内代谢速度、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动物牛产特性之间的关系。

第四,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屮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第五,研究营养与动物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新方法和手段。

开拓动物营养研究的新领域。

动物科学专业三大主干学科:

动物遗传冇种、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一、动物与饲料

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

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

饲料:

动物的食物。

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的饲料。

营养物质: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概略养分分析方案(FeedProximateAnalysis),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c水分

饲料Vj无机物质(粗灰分或矿物质)

、干物质•(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

有机物丿彳〔乙隧浸出物(粗脂肪)

I无氮化合物^r粗纤维

1碳水化合物{

I无氮浸出物

(一)水分各种饲料均含有水分,但含量差界很大,最高可达95%以上,最低可低于5%o水分状态:

含于动植物体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的水,称为游离水或自由水:

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结合水或束缚水。

1.初水即自由水、游离水。

60-70C烘箱中烘3-4小时

2.吸附水即结合水。

测定初水后的饲料、经白然风干的饲料或谷物饲料,在100-105°C烘箱内烘干2-3小时。

除去初水和吸附水的饲料为绝T•饲料(DryMatter,缩写DM)。

绝干物质是比较各种饲料所含养分多少的基础。

(-)粗灰分(Ash)在550-600°C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示剩余的残渣。

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等无机物质,冇时还含冇少量泥沙,故称粗灰分。

(三)粗蛋白质(CrudeProtein,缩写CP)一切含氮物质,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on-proteinNitrogen,缩写NPN)。

NPN包括游离氨基酸、俏酸盐、氨等。

用凯氏定氮法测出饲料样胡中的氮含量后,用NX6.25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四)粗脂肪(EtherExtract,缩写EE)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用乙讎浸提样品所得的乙瞇浸出物。

(五)粗纤维(CrudeFiber,缩写CF)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反刍动物能较好地利用粗纤维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非反刍动物借助肓肠和大肠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也可利用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六)无氮浸出物(缩写NFE)无氮浸出物%二100%-(水分+灰分+粗黃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一)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

(二)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

(三)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

(四)形成畜产品

二、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以C、H、0、N含量最多,占总量95%以上。

矿物元素的含量较少,约占5%o

(一)动物体的化学成分

动物体的化学成分依动物种类、年龄、体重、营养状况不同而不同,

猪体脂肪贮量最高,牛、羊次

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主要以肝糖元和肌糊元形式存在。

90%以上的钙,约80%的磷和70%的镁分布在动物骨骼和牙齿中

(二)植物体的化学成分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

籽实中蛋白质、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含虽皆高于茎叶,粗纤维含虽则低于茎叶。

(三)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

1.植物因种类不同,化学元素含量差界很大。

不同种类动物体化学元素含量差界不显苦。

2.植物或动物所含化学元素,皆以氧为最多,碳和氢次之,钙和磷较少。

3・动物体内的钙、磷、钠含蜃,人人超过植物,钾含量则低于植物。

.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贮备物质。

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却少于1%,主要为糖元和葡萄糖。

蛋白质植物体能自身合成全部的氨基酸,动物体则不能全部合成

脂类动物体内的脂类主耍是结构性的复合脂类,植物种子屮的脂类主要是简单的甘汕三酯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一、饲料的可消化性

各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一)物理性消化为胃肠屮的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作好准备。

鸡、鸭、鹅等禽类,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更质沙石。

(二)化学性消化主要是晦的消化。

(三)微生物消化反刍动物的微牛物消化场所主要在瘤胃,其次在盲肠和大肠。

草食单胃动物的微生物消化主要在肓肠和大肠。

(1)食物和水分相对稳定瘤胃内容物含干物质10-15%,含水分85-90%o虽然经常冇食糜流入和排出,但食物和水分相对稳定,能保证微生物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2)瘤胃pH瘤胃内pH值变动范围是5.0-7.5,呈中性而略偏酸,很适合微牛物的繁殖。

(3)渗透压一般情况下瘤胃内渗透压比较稳定,约接近血浆水平。

(4)瘤胃温度由于瘤胃发酵产生热量,所以瘤胃内温度通常超过体温1-2°C,—般为

38.5-40°C,正适合各种微牛物的牛长。

2、瘤胃内消化:

瘤胃内环境很适合厌氧微生物的繁殖。

一类是原生动物,如纤毛虫和鞭毛虫;另一类是细菌。

还有酵母类的微牛:

物和噬菌体等。

瘤胃微牛物将饲料中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NH3等物质,同时产生CH4、C02、112、02、N2等气体,通过暧气排出体外。

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一)非反刍动物主要冇猪、马、兔和狗等。

除单胃草食类动物外,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要是IW的消化,微生物消化较弱。

生产上猪饲料宜适当粉碎以减少咀嚼的能量消耗

(二)反刍动物反刍动物牛羊的消化特点是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耍是晦的消化。

当食糜进入肓肠和大肠吋又进行第二次微生物发酵消化。

瘤胃微牛物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中,具有两大优点:

一是借助于微牛物产生的B—糖甘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苦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盂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宿主利用。

瘤胃微牛•物消化的不足之处是微牛•物发酵使饲料中能量的损失较多,优质蛋白质被降解,一部分碳水化合物经发酵生成CIh、CO2、氏、及O2等气体,排出体外而流失。

(三)禽类嗦囊中贮存并将饲料湿润和软化,腺胃中停留吋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强。

肌胃对饲料进行机械性磨碎,砂粒更冇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

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弱。

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

饲料屮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牛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可消化营养物质:

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

各种动物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场所在小肠。

反刍动物不同于非反刍动物的是瘤胃可吸收氨和挥发性脂肪酸,其余三个胃主要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高等动物可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胞饮吸收

(-)被动吸收

(三)主动吸收(是高等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二、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饲料的可消化性:

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动物的消化力:

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消化率:

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血的统一指标,它是饲料屮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

饲料中町消化养分二食入饲料中养分一粪中养分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屮某养分

饲料某养分消化率(%)=X100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粪中所含各种养分并非全部來自饲料,少量來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主物等内源性产物,故上述公式计算的消化率为表观消化率。

饲料中某养分食入饲料屮某养分-(粪屮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屮某养分)

的真消化率(%)二X100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凡影响动物消化生理、消化道结构及机能和饲料性质的因素,都会影响消化率。

(一)动物

1.动物种类

2.年龄及个体差异蛋口质、脂肪、粗纤维的消化率有随动物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尤以粗纤维最明显

(二)饲料

1.种类一般幼嫩青绿饲料的可消化性较高,干的较低;作物籽实的可消化性较高,茎杆较低。

2.化学成分饲料中粗蛋口质愈多,消化率愈髙;粗纤维愈多,则消化率愈低。

3.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是指饲料木身含冇,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

分消化的微量成分。

(三)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的加工调制适宜的加热、膨化可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等有机物质的消化率。

粗饲料用酸碱

处理冇利于反刍动物对纤维性物质的消化

2.饲养水平随饲喂量的增加,饲料消化率降低。

以维持水平或低于维持水平饲养,养分消化率最

咼。

第三章水的营养

水与动物营养生理有关的性质:

1.水有鮫高的表而张力

2.水的比热人

3.水的蒸发热高

4.结合水不能自由移动,-30°C—40°C不会结冰

水的生理作用:

1.水是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3.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

4.调节体温。

水的比热大、导热性好、蒸发热高,所以水能贮蓄热能、迅速传递热能和蒸发散

失热能,有利于恒温动物体温的调节。

5.润滑作用。

6.对神经系统如脑脊髓液的保护性缓冲作用・。

水的来源:

(一)饮水牛的饮水量最大,羊和猪次Z,家禽饮水量少。

(二)饲料水配合饲料水分含量-•般在10-14%以内。

(三)代谢水

水的流失:

(一)粪和尿的排泄禽类尿液较浓,水分较少;人多数哺乳动物排出的水分较多。

牛粪含水高达80%。

(二)肺脏和皮肤的蒸发肺脏以水蒸气形式呼出;皮肤失水:

一不感觉的失水、二是通过排汗失水。

(三)经动物产品排出

水的平衡及调节:

细胞内液约占•水量2/3,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水不断地进行交换,保持体液的动态平衡。

总水:

动物体液和消化道中的水合称动物体内的总水。

水平衡调节激素:

抗利尿激素、加压素、醛固酗激素

失水达体重20%,可使动物致死。

缺乏有机养分,可维持牛命100犬,如同时缺水,仅能维持5-10^o

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动物种类

(二)饲粮因素

(三)环境因素

TDS:

总可溶性固形物

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

内氨酸(Ala)精氨酸(Arg)天门冬氨酸(Asp)半胱氨酸(Cysteine)胱氨酸(Cys)谷氨

酸(Glu)廿氨酸(Gly)组氨酸(His)异亮氨酸(Tie)亮氨酸(Leu)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色氨酸(Trp)酪氨酸(Tyr)绳氨酸(Vai)

蛋白质分为:

纤维蛋白、球状蛋白和结合蛋白。

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蛋白质是构建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

(-)蛋白质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份

(三)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

(四)蛋白质可供能和转化为糖、脂肪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一)消化吸收起始于胃,首先盐酸使Z变性,蛋白质立体的三维结构被分解,肽键暴露。

在胃蛋白酶、十二指肠胰蛋白廨和糜蛋白酶等内切嗨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降解为多肽,小肠中,多肽进一步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占食入蛋白质的60%以上)和寡肽,2〜3个肽键的寡肽能被肠粘膜直接吸收或经二肽酶等水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

吸收主要在小肠上2/3的部位进行。

被吸收的氨基酸主要经门脉运送到肝脏,只有少量的氨基酸经淋巴系统转运。

新生的哺乳动物,在出生后24-36小时内,能直接吸收免疫球蛋白。

因此,给新生幼畜及时吃上初乳,可保证获得足够的抗体,对幼畜的健康非常重要。

(-)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1•动物因素

(1)动物种类

(2)年龄

2.饲粮因素

(1)纤维水平

(2)蛋白酶抑制因了

3.热损害

美拉德反应(MaiHard反应):

肽链上的某些游离氨基,特别是赖氨酸的£—氨基,与还原糖(葡萄糖、乳糖)的醛基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的反应。

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瘤胃屮的氮素循环:

如果蛋门质降解比合成速度快,贝I」氨就会在瘤胃内积聚并超过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最人氨浓度。

此时,多余的氨就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输送到肝脏,并在肝中转变成尿素(见图4-1)。

虽然所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经哑液和血液返回瘤胃,但大部分却随尿排出而浪费掉。

瘤胃微生物能合成宿主所需的必需氨基酸。

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索是:

饲粮组成、降解速率和蛋白质的热损害。

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

(一)氨基酸的代谢主要有转氨基、脱氨慕及脱竣基反应。

吸收的氨:

基酸、体蛋白质降解和体内合成的氨基酸均町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二)蛋白质的合成肽链的形成包括活化、起始、延长和终止几个阶段。

合成的多肽链经一定的加丄修饰,才能成为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了。

肝脏和胰腺合成速度最快,小肠次Z,人肠和恃较慢,肌肉和心脏最慢。

蛋口质、氨基酸在体内的贮存是很有限的,且主耍是在肝脏。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棊酸,而又重新川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与利用

1.必需氨基酸:

是指动物门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2.半必需氨基酸: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3•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是指在特定的情况卜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非必需氨基酸:

是指可不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

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5.限制性氨基酸:

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最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氮基酸的最相比,比

值偏低的氨基酸。

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其中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后依次为第二、第三、第四

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

(一)粗蛋白质(CrudeProtein,缩写CP)粗蛋口是使用较早的蛋口质质量评定指标,仅能反应饲料或饲粮总含氮物的多少。

(二)可消化粗蛋白质(DigestibleCrudeProtein,缩写DCP)饲料可消化粗蛋口质可由其粗蛋口质含量乘以粗蛋白消化率而得。

饲料可消化蛋白质可粗略地反映饲料蛋白质的质量。

(三)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Value,缩写BV)生物学价值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

从粪氮屮扣除來自内源的代谢粪氮(M門),从丿求氮小扣除非饲料來源的内源丿求氮(EUN),贝IJ町计算出真牛物学价值(TBV):

食入氮-(粪氮T1FN)-(尿氮-EUN)

TBV=X100

食入氮-(粪氮-MFN)

(四)净蛋白利用率(NetProteinUtilization,缩写NPU)净蛋白利用率是指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

氮占食入的蛋口质或氮的百分比,即:

沉积氮(CP)

NPU=X100或NPU=BVX氮(CP)的消化率

食入氮(CP)

(五)蛋白质效率比(ProteinEfficiencyRatio,缩写PER)PER是动物食入单位蛋白质或氮的体增重,

可用下式表示:

体增重

PER=

蛋白质或氮的食入量显然,PER愈人,其蛋白质品质愈好。

(六)化学比分(ChemicalScore,缩写CS)待测蛋口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某种标准蛋口质(常用鸡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其比值最低的那种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则为该待测蛋白质相对于标准蛋白质的化学比分。

(七)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AminoAcidIndex,缩写EAAI)必需氨基酸指数定义为饲料蛋口质屮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常用鸡蛋蛋白)屮相应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何平均数。

(八)可消化、可利用和有效氨基酸

可消化氨基酸:

可消化氨棊酸是指食入的饲料蛋白质经消化后被吸收的氨基酸。

可利用氨基酸:

可利川氨基酸是指食入蛋白质中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

有效氨基酸:

有效氨基酸有时是对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的总称,

(九)反刍动物蛋白质质量评定体系以往曾采用粗蛋111质、可消化粗蛋口质、蛋口质当量及酸性洗涤不溶氮。

英核心都是测定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

比较冇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可代谢蛋白质体系和英国的瘤胃降解与非降解蛋白体系。

理想蛋白质:

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

蛋白质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是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利比例是否恰当的问题。

氨基酸的平衡

(一)饲粮氨基酸含量的表示法

氨基酸占饲粮的厲分比:

是指整个饲粮中各种氨基酸占饲粮风干物质或干物质的冇分比。

氨基酸占粗蛋白质的百分比:

指饲粮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占饲粮粗蛋白质的百分比。

(二)氨基酸的缺乏一般在低蛋白质饲粮情况下,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

(三)氨基酸的不平衡氨基酸的不平衡主要指饲粮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不一致

(四)氨基酸的互补氨基酸的互补是指在饲粮配合中,利川各种饲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蛋口质配合,相互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比例达到较理想状态。

(五)氨基酸的拮抗某些氨基酸在过量的情况下,冇可能在肠道和肾小管吸收时与另一种或儿种氨棊酸产生竞争,增加机体对这种(些)氨基酸的需要,这种现象称为氨:

基酸的拮抗。

例如,赖氨酸可干扰精氨酸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而增加梢氨酸的需要;纟颉氨酸与亮氨酸、界亮氨酸之间存在扌吉抗作用;苯丙氨酸与纟颉氨酸、苏氨酸,亮氨酸与甘氨酸,苏氨酸与色氨酸之间也存在拮抗作用。

(六)氨基酸中毒只有在便用合成氨基酸大大过量时才有可能发生。

反刍动物饲粮中使用尿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瘤胃微牛物对床素的利用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般需2——4周适应期;

2用尿素提供氮源时,应补充硫、磷、铁、猛、钻等的不足,因尿素不含这些元素,且氮与硫之比以10-14:

1

为宜;

3当日粮已满足瘤胃微生物止常生长对氮的需要吋,添加尿素等NPN效果不佳。

4反刍动物饲粮中添加尿素还需注意氨的中毒,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碳水化介物是多轻基的醛、酮或英简单衍生物以及能水解产生上述产物的化合物的总称。

在常规营养分析中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肓链淀粉呈线型,以a-1,4-糖廿键连结而成。

支链淀粉分支点以a-1,6-糖井键相连,分支链内则仍以a-1,4-糖井键相连。

动物分泌的a-淀粉嗨只能水解a-1,4-糖昔键

碳水化合物的供能贮能作用:

葡萄糖来源有二:

一是从胃肠道吸收;二是由体内生糖物质转化。

碳水化合物除了肓接氧化供能外,也可以转变成糖原和脂肪贮存。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消化吸收

(一)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营养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口腔到回肠末端)消化吸收,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后段(回肠末端以后)消化吸收。

(-)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幼年反勺动物以及成年反刍动物除前胃外,消化道各部分的消化吸收均与非反刍动物类似。

总的来看,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是以形成VFA为主,形成葡萄糖为辅,消化的部位以瘤胃为主,小肠、盲肠、结肠为辅。

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形成

第一步,复朵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索、半纤维素、呆胶)被微牛物分泌的酶水解为短链的低聚糖,主要是二糖(纤维二糖、麦芽糖、木二糖),部分糖继续水解为单糖。

第二步,二糖和单糖被瘤胃微生物摄取,在细胞内卿的作用下迅速地被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一一乙酸、丙酸、丁酸。

瘤胃中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牛的VFA约95%通过瘤胃捲扩散进入血液,丁酸吸收速度人于丙酸,乙酸吸收最慢。

内酸比例高时,饲料能虽利用效率也相应提高。

当内酸比例过高(33%以上),乙酸比例很低时,乳用反刍家畜乳脂率会降低,英至导致产乳最下降。

碳水化合物代谢

(一)非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

1.单糖互变

2•葡萄糖分解代谢

(1)无氧酵解

(2)冇氧氧化(3)磷酸戊糖循环

3.葡萄糖参与的合成代谢

(1)糖原合成

(2)乳糊仑成(3)合成体脂肪

(二)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

1.糖原异生

2.挥发性脂肪酸的代谢

第三节纤维的利用

纤维是反刍动物的一种必需营养素:

(-)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动物的健康

(-)维持动物正常的生产性能

(三)为动物提供大量能源

非反刍动物

(-)维持肠胃正常蠕动

(-)提供能量

(三)饲粮纤维的代谢效应

(四)解毒作用

(五)改善胴体品质

(六)刺激胃肠道发育

第六章脂类的营养

可皂化脂类(简单脂类、复合脂类)、非皂化脂类

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一)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

1.脂类是动物体内重耍的能源物质。

脂类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脂类含能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

2.25倍左右。

2.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

研究表明,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汕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能提拓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的机制可能有:

笫一,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作用,不饱和脂肪酸键能高于饱和脂肪酸,促进饱和脂肪酸分解代谢。

第二,第二,脂肪能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有助于其屮的营养素更好地被消化吸收。

第三,第三,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体脂的能量消耗。

3.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耍的能量贮备形式(褐色脂肪)

(-)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

(三)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他作用

1.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2.脂类的防护作用3.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

4.磷脂肪的乳化特性5.胆固醇的住理作用6.脂类也是动物必需脂肪酸的來源

必需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也称为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EFA):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冇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多不饱和脂肪酸。

3编号系统:

根据第一个双键所处的位置

EFA缺乏表现:

皮肤损害,出现角质鳞片,体内水份经皮肤损失增加,毛细管变得脆弱,动物免疫力下降,牛长受阻,繁殖力F降,产奶减少,具至死亡。

幼龄、生长迅速的动物反应更敏感。

EFA的生物学功能:

1.EFA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脂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

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

2.EFA是合成类二I•烷(eicosanoids)的前体物质。

3.EFA能维持皮肤和具他组织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