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1634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阶段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中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会读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本课将在此基础上认识时分。

本单元学习将为后续学习24时计时法以及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

而且,学习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青岛版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图入手,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进而进行合作探索,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时、分,有效地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将时分放在一起,是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认知时间,为以后学习秒的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钟表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学生都熟悉,也已经学会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了,但是要准确的读出钟面的时间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本次前测选取了本校三年级二个班80名学生作为调查和访谈对象,结果分析如下:

百分之93.75%的学生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72.5%的学生认知钟面上的两根针,并能区分时针和分针的特点,但有27.5%的学生不能准确区分时针和分针。

显然学生对于钟面是有一定认识的,但对于钟面上的小格仅仅有3.75%的学生注意到了。

因此,在实际教学时需要加强对钟面上两根针的名称识别,注意认识钟面上的小格。

一年级已经学过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对“几时”只关注了时针而忽略了分针的位置,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

这一有缺陷的经验对学生学习几时几分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实际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对整时的经验,在引导学生关注时针位置的同时,重视关注分针的位置,对认识时间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课上我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制作钟表,知道钟面上有12个小格、60个大格,知道1小时=60分,知道指针是怎样转动的。

学生喜欢学习直观形象的知识,在教学时,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和形象的场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制作钟表模型及观察生活中的钟表,学生能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准确说出时和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拨钟表等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正确认读出钟面上的指示的时刻,并验证1时=60分。

3.通过合作学习,体验交流与分享的学习意义,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掌握时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正确地读出钟面的时刻。

评价任务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

”依据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年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目标评价确认为:

1.设计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画钟表的助学单?

先观察钟表上都有什么?

交流钟面上有数、针和格。

建立初步的感性表象,达成目标1。

2.设计自己动手拨时刻的活动,检验学生在制作钟表的过程是否知道时针和分针的特点以及大格小格的数量和关系,达成目标2。

3.小组合作用钟表模具拨时刻,小组成员分工,一人说一人拨,运用时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成目标3。

核心问题:

分针再走到过程中,时针在干嘛?

一、画钟面,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研究时分的认识。

2.课前同学们在助学单上画了钟面,拿出你的作品同桌交流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学生交流1-2分钟。

教师挑选2幅作品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助学单的设计,充分唤醒学生对时间的原有认知经验。

通过交流,教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新知引入奠定基础。

二、认识钟面上的数、针、格

(一)对比作品

欣赏品的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画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吗?

预设生:

有分针、时针、秒针、还要小格和大格、还有很多数字。

再来看第二幅作品,对比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生:

没有小格。

小格重要吗?

可以知道是几分。

小格虽小本领却很大。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数、针、格(板贴数、针、格)才完整。

画的不完整的同学,下课补充完整。

(二)认识数、格、针

1.数

认识钟面上的12个数字。

2.格

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钟面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就有一个大格,一共有12个大格。

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2个大格呢?

3个呢?

4个呢?

你们用的什么好办法这么快就数出来?

预设生:

乘法口诀、用加法。

小结:

也就是钟面上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猜想、验证以及应用的意识,认识小格是理解分针计时的关键,因此教师舍得花时间和学生一起认真数数,先大胆猜测后实际验证,并且能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化繁为简-用口诀法数,无法用口诀时剩下的用加法数。

3.针

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会区分它们?

【设计意图:

了解钟面结构是认识时,分的重要前提,学生在家里、学校和一些公共场合会经常看到。

所以,课前设计了“画钟面”的助学单。

引导学生观察钟面,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了解钟面上刻度的排列规律,发现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个数及其关系。

在画钟面的过程中,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悟到生活处处皆数学。

三、认识几时和几分

(一)认识分针

谁知道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几分?

(生交流)1分钟。

分针走2个小格呢?

(2分钟)分钟从12走到1是几分钟?

(5分钟)分针明明指着数字1,你为什说它是5分钟?

分针从12走到3呢?

(15分钟)你是怎么算的?

(三五十五)分钟从12走到6呢?

(30分钟)也说说你的方法?

(五六三十)

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知道了分针的计时方法,再来观察一下时针。

(二)认识时针

分针在走的过程中,时针在干嘛?

预设生:

也在走。

是这样吗?

我们再来看一次。

(演示)分针走了1圈,时针走了多少?

(一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是几小时?

(1小时)分针走1圈是多少分?

(60分钟)

那你们说说,1小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

预设生:

相等。

1时=60分。

如果时针走2个大格,分针走了多少分?

(120分钟)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钟面的结构,掌握钟面上表示时间的方法。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时与分的关系,而且能使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真切感受,发展数学能力。

四、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

1.处理7时和7时半。

2.处理7时08分

7时07分和7时08分,那个是

正确的?

为什么?

3.处理7时45分

8:

45还是7:

45。

我们来验证一下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7:

00。

时针、分针走起来——7:

08——7:

30——7:

45。

所以,这个钟表面的时间是——7:

45。

如果我们让分针继续走完这一圈,想想,钟面上的时间就到了——8:

00。

想象一下,如果是8:

45的话,时针应该在哪里?

离谁会比较近。

4.看钟认时间

5:

00,8:

08,4:

15怎么看的呢?

10:

50、9:

32(说说理由)8:

31。

遇到这种容易看错的时间怎么读?

【设计意图:

对于时刻的认读,教师充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拨中思、拨中悟。

交流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让学生通过交流,最终内化时刻认读的方法。

五、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1.我说你拨,在钟面上拨时间。

我说你拨(9:

00、4:

30、10:

20、7:

41)

2.感受1分钟:

1分钟拍球、跳绳、书写和口算比赛。

3.体会1小时的长短。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此环节,教师设计一些来自学生身边、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短,为学生积累丰富的“1分钟”的认识经验。

“1分钟”多条消息的呈现,让学生更深入体会时间的宝贵,从而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上、下课这些生活细节中感受1小时,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六、谈收获

微视频回顾。

《时分的认识》学情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钟表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学生都熟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就能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也已经学会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了,但是要准确的读出钟面的时间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但时间又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的概念,单位间的进率也是比较复杂,学生建构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争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现货的感性支撑。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课上我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制作钟表,知道钟面上有12个小格、60个大格,知道1小时=60分,知道指针是怎样转动的。

学生喜欢学习直观形象的知识,在教学时,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和形象的场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

下图是课堂前测的题目:

本次前测选取了本校三年级二个班80名学生作为调查和访谈对象,结果分析如下:

百分之93.75%的学生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72.5%的学生认知钟面上的两根针,并能区分时针和分针的特点,但有27.5%的学生不能准确区分时针和分针。

显然学生对于钟面是有一定认识的,但对于钟面上的小格仅仅有3.75%的学生注意到了。

因此,在实际教学时需要加强对钟面上两根针的名称识别,注意认识钟面上的小格。

 

《时分的认识》一课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效果总体分析

学生整堂课全面、全程地参与每一环节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比较讨论,游戏竞赛,积极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学生敢于自主探究,敢于大胆提问。

并且学有所成,在结尾部分,自己控究钟面、去探究1分钟跳绳、步行、骑车等等,而且有个别同学还急于探究秒的知识,这有些是我在备课时也没有预计到的,可见,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能否调动在于教师如何引导。

2、课堂教学执教分析

在这节课中我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中,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

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题,让学生仿佛身临一个动画的世界,愉快的学习。

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

 

1.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爱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丰富的画面、动态的形象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有效法宝。

2.在听、看的过程中,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通过游览钟表大世界,意在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看琳琅满目的钟表,而引发出一种强烈的我要认识钟表并和它们交朋友行为倾向,引发了学生想了解钟表知识的内在学习动机,为他们探索新知做了有力的铺垫。

   

3.对学生德育熏陶方面:

在学习古人计时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钟表的种类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强,体现出现代人能够在古人的基础上更加创新,引导孩子好好学习,可以学以致用。

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时分的认识》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教学。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钟表,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能够准确识别钟表上有关“整时”、“半时”以及“大约几时”这几种特殊的时刻。

本单元学习将为后续学习24时计时法以及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

而且,学习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阶段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中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

本单元学习将为后续学习24时计时法以及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

而且,学习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编排体系是情景图——合作探索——问题口袋——自主练习——知识长廊。

青岛版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图入手,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进而进行合作探索,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时、分,有效地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将时分放在一起,是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认知时间,为以后学习秒的知识打好基础。

《时分的认识》练习题

1.填一填。

(1)钟面上共有()个大格,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是()时。

(3)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4)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圈,是()分。

(5)时针在10和11之间,分针指向8,这时是( )时( )分。

2.看钟面选择正确的时刻。

(1)①9:

05②9:

50③9:

01

(2)①6:

10②6:

50③5:

50

3.想一想,填一填。

1时=()分

1时30分=()分

2时10分=()分

80分=()时()分

4.想一想,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爸爸每天中午大约要看15()的新闻。

(3)看一场电影大约需要2()。

(4)我吃早饭大约需要20()。

(5)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大约是6()。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与日常生活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无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时间,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体现出了新课标中所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新课标准中还提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1.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快几时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来认识钟表知识不是很难,所以在课上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借助助学单画钟面,从而来引出本课的新知识—时分的认识。

2.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1时、1分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建立,不能像背口诀公式那样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来感受1时和1分,通过静静地感受,体育活动,自主选择学习活动几个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来感受,效果不错。

3.在本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思路时,对于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部分,放到小组合作中来解决,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与他人愉快交流的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合作,那样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还有对于1分、1时究竟有多长的感受,在本节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学生对1分钟的时间感受应该比较清楚了,但是对于1小时的时间我觉得感受的不够,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想只有靠课下的进一步实践,让学生形成较准确的时间概念。

《时分的认识》课标分析

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教学。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钟表,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能够准确识别钟表上有关“整时”、“半时”以及“大约几时”这几种特殊的时刻。

本单元学习将为后续学习24时计时法以及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

而且,学习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课标》中关于这部分的要求如下:

1.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认识时、分、秒,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时分秒,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借助钟面引出对时刻的认识,从而探索时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因此,本节课课前设计了画钟面的助学单,充分唤醒学生对时间的原有认知经验。

通过交流,教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新知引入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钟面的结构,掌握钟面上表示时间的方法。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时与分的关系,而且能使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真切感受,发展数学能力。

对于时刻的认读,教师充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拨中思、拨中悟。

交流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让学生通过交流,最终内化时刻认读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