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修V第一章 第二节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1548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选修V第一章 第二节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湘教版选修V第一章 第二节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湘教版选修V第一章 第二节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湘教版选修V第一章 第二节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湘教版选修V第一章 第二节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选修V第一章 第二节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湘教版选修V第一章 第二节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选修V第一章 第二节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选修V第一章 第二节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x

湘教版选修V第一章第二节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学习目标] 1.能判断自然灾害的类型。

2.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洪涝等)的概念、时空分布、成因、危害。

1.气象灾害是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

2.干旱

(1)干旱的概念与危害:

干旱是指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干旱可导致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干旱还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

(2)干旱的分布:

干旱气候出现的区域称为干旱气候区或干旱区。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3.洪涝

(1)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种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3)雨涝灾害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陆地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往往是雨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4)雨涝灾害等级划分

雨涝等级

轻涝

中涝

重涝

积水深度(厘米)

<3

3~5

>5

积水时间(天)

<1

1~2

>2

4.热带气旋

(1)概念:

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

(2)危害:

强烈的热带气旋,不但形成狂风、巨浪,而且往往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3)等级划分:

热带气旋可以划分为4级,填写下表:

名称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6~7级

8~9级

10~11级

12级或以上

(4)分布:

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三个地区: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判断

1.在农业生产上,只要满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降水量需要,就算作风调雨顺。

因此,即使全年降水量很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没有降水而造成缺水,仍然会发生干旱。

相反,全年降水量不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有了及时雨,农业生产也不会出现干旱。

( √ )

2.干旱区发生的干旱不是干旱,湿润区发生的干旱才是干旱。

( × )

3.一般来说,达到干旱标准的干旱都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

因此,对干旱和旱灾没有必要进行严格区分。

( × )

4.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城市火灾及农林病虫害等次生灾害。

( √ )

探究点一 干旱

非洲是世界上旱灾分布广、危害最严重的大洲之一。

读“非洲旱灾多发国家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非洲旱灾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区分布之间的关系及分析旱灾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非洲旱灾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

原因是降水不稳定;人口增长,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2.甲国发生旱灾的频率很低,试分析原因。

答案 甲国人烟稀少,受灾客体少。

1.干旱的成因、类型及分布

(1)成因

(2)类型及分布

根据成因,可以将干旱分为副热带型干旱和温带型干旱两种类型。

干旱类型

形成原因

地区分布

气候类型

副热带型

在广大副热带高压中心有大范围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

而位于大陆西部的沿岸地区,海洋上有寒流经过,大气稳定,进一步抑制了降水的形成

副热带大陆西岸附近,如北非、南非、北美、南美的副热带西岸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型

位于温带内陆地区,距海洋遥远或位于湿润水汽的背风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亚洲、美洲的温带内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

2.比较干旱与旱灾

干旱

旱灾

概念

长时间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导致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由于干旱缺水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成因

自然原因造成,主要与气候波动、气候异常有关

不仅与自然有关,也与人类生产生活、动植物生长对水分需求有关

易混点

干旱不一定就引起旱灾,如沙漠地区,长期干旱,但没有人类活动,动植物稀少,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小,甚至没有影响

旱灾不一定发生在干旱地区,气候湿润地区也有旱灾。

在一些湿润、半湿润地区,由于降水分配不均,造成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降水不足,也会形成旱灾。

如我国旱灾最严重的不是降水最少的西北地区,而是属于半湿润区的华北地区

1.阅读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非洲是世界上旱灾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萨赫勒地区干旱最为突出。

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向热带草原过渡的东西向狭长地带,宽约300~400千米,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包括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得、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等十几个国家领土,是非洲目前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1)综合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旱灾多发的原因。

(2)针对萨赫勒地区的旱灾应采取哪些措施恢复生态平衡。

请写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1)自然原因:

干季受干燥的信风影响时间过长,降水量偏少;地处低纬,蒸发量大,引发旱灾。

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需求量增大;滥垦滥牧草原,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土地沙漠化,加剧了旱灾。

(2)控制人口,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牧,限制过度放牧;大力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加强国际协作等。

探究点二 洪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019年8月23日电 连日来,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遭遇特大洪水,已造成800多人死亡,超过2400万人受灾。

随着季风降雨持续,灾情将继续恶化。

材料二 孟加拉国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图。

1.孟加拉国主要属于________地形。

这种地形对水灾的形成起什么作用?

答案 平原 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加剧了水灾。

2.孟加拉国属于________气候,降水集中于________季。

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且势力强大时,对孟加拉国有何影响?

答案 热带季风 夏 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加剧了水灾。

3.流经孟加拉国的最大河流是________,孟加拉国位于这条河流的下游地区,对水灾形成有什么影响?

答案 恒河 恒河下游地区,河流水系密集,河流汇集,易发生水灾。

4.有人说,孟加拉国的水灾和海潮有一定关系。

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答案 海潮会带来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大量的降水,加剧水灾的发生。

5.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 地形、气候、河流、飓风等。

6.为什么季风区、江河下游平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1.洪水和雨涝的区别与联系

类型

形成原因

危害

多发地区

洪水

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危害

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包括: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

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雨涝

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两者

联系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与洪水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洪水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和区别

2.洪涝灾害的双重属性

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第一,自然条件。

洪水是形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等。

第二,社会经济条件。

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

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2.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央广网北京2019年7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南方多地暴雨天气今天仍在持续,湖南、江西、安徽、广西等地降雨量打破历史同期极值,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超警戒;湘江干流、长江九江段、安庆段等均超出警戒水位,长江2019年第一号洪水正在长江中游形成,防汛形势严峻。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雨涝灾害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我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图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

(4)简述雨涝期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答案 

(1)①气象因素:

大雨、暴雨、持续降雨;②地形因素: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我国多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活动异常,雨带停留时间偏长,形成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台风活动产生的暴雨也是东南沿海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围湖造田等。

(3)时间分布:

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

空间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4)雨涝期光照、热量减少,农作物生长缓慢;土壤过湿或积水涝渍使旱田作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探究点三 热带气旋

读“世界热带气旋主要路径及频率图”,回答问题。

1.据上图找出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分析这些地区的分布特点。

答案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沿海地带。

2.从气压状况分析,热带气旋属于低压系统还是高压系统?

答案 低压系统。

热带气旋

(1)台风产生的条件:

①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②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③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④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2)台风结构:

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3)天气特征:

台风过境前后,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最大风速出现在台风中心附近,台风眼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风力较弱,天气晴朗而平静。

(4)时空分布规律

①时间分布:

一年四季(7~11月最频繁);

②空间分布:

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是世界上龙卷风发生频繁的国家,平均每年大约有700个龙卷风生成。

龙卷风使美国每年都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丧命。

龙卷风在美国发生得多,这主要与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

此外,人工改造下垫面,如草原垦荒、地面硬化等,也为龙卷风的生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1)概述形成龙卷风的天气系统。

(2)分析美国多龙卷风的原因。

答案 

(1)龙卷风是热带气旋的另一种常见表现形式。

(2)美国多龙卷风的原因:

①与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

美国国土大部分处于北纬20°~50°之间,而南部为墨西哥湾,其海面上的暖湿空气在春夏季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大陆,当与西面或西北面越过落基山脉而来的干冷空气相遇时,因暖湿空气急剧上升而出现强烈的对流,不断产生作为“龙卷风之母”的雷雨云。

②人工改造下垫面,如草原垦荒、地面硬化等,也为龙卷风的生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1.下列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海啸B.风暴潮

C.干旱D.泥石流

答案 C

解析 干旱属于气象灾害。

海啸、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2.形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  )

A.副极地低压B.反气旋

C.气旋D.赤道低压

答案 B

解析 梅雨季节过后,我国长江流域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天气,称为伏旱,形成原因是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气压从气流状况来看属于反气旋。

3.下列形成洪灾的因素之间,其关联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

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答案 D

解析 土壤含水率越高,地面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4.台风登陆后,一般会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分析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干旱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台风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摧毁力。

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5.洪水和涝渍容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  )

A.江河上游地区

B.河流下游低洼地区

C.蒸发微弱的高纬度地区

D.降水丰富的山地

答案 B

解析 河流下游,地势低洼,洪水和涝渍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

6.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4日凌晨生成,从生成到结束9天时间里“莫拉克”共造成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883.6万人受灾,大陆受灾省份直接经济损失90.6亿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009年8月7日14时和8月8日14时,台北市分别吹________、________风。

(2)台风既可能引发海洋灾害如________,又可在局部地区引发气象灾害如________,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这体现了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以下能反映台风“莫拉克”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

答案 

(1)西北(偏北) 东南(偏南) 

(2)风暴潮 洪涝 联系性  (3)D

干旱影响的范围极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

据此完成1~2题。

1.干旱发生的原因是(  )

A.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

B.受寒潮影响的时间长

C.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

D.长时期处在低压的控制下

2.非洲旱灾多发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干旱是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偏少而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多是长时间受高气压或单一气团控制形成的。

第2题,热带草原气候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降水变率大,故容易发生旱灾。

3.下列有关全球干旱地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在降水量少的地区

B.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大陆的西部地区

C.分布在高气压控制的地区

D.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干旱

答案 B

解析 降水量少的副极地地区,由于蒸发量少,为湿润地区;极地高气压控制的地区不是干旱地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部分地区气候异常。

4.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地区

B.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

C.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

D.河流两岸、中下游地区较多

答案 D

解析 洪涝集中分布在以雨水补给为主的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图示地区是我国长江的荆江河段。

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

第6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

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

2019年8月23日,第13号台风“天鸽”在广东珠海到台山一带沿海登陆。

8月23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中国××局于23日8时30分将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叠加天文大潮“天鸽”成今年以来登陆中国最强台风。

据此回答7~8题。

7.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台风的是(  )

8.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温带锋面气旋

B.台风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C.台风是一种在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台风有百害无一利

答案 7.D 8.C

解析 第7题,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12级,其本质为一种气旋(低压)天气系统。

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逆时针流动,向右偏转。

第8题,台风常发生在夏秋季节,不仅仅带来灾害,也会带来丰沛降水,缓解旱情。

下表为某台风移动路径统计数据。

据此回答9~10题。

时间

8时

12时

20时

24时

路径地理坐标

120°E

116°E

114°E

114.5°E

20°N

20.5°N

21°N

22°N

9.该台风的移动方n加油向为(  )

A.向西B.向北C.向西北D.向东n加油北

10.该台风中心路径地区将出现特大暴雨和风暴潮,下列地区应做好重点预防的n加油是(  )

A.北部湾B.珠江口沿岸

C.台湾海n加油峡D.台湾岛东南部

答案 9.C 10.n加油B

解析 第9题,根据台风移动路径的地理坐标即可判断出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

第10n加油题,根据台风的移动路径判断出台风经过珠江口地区。

11.读图n加油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气象专家研究发现,我国旱n加油涝灾害的发生和主要降水带的位置变化是由西太平洋高压的强弱和位置所决定的。

当n加油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北、东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增多,易发生洪涝;当副热带高压脊n加油点的位置向南、西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减少,易发生干旱,南n加油方情况则相反。

(1)1952年和1970年相比,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降水和旱涝n加油状况有何不同?

(2)读图2,图中的A河段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该区域洪涝多n加油发的原因。

答案 

(1)1952年,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偏西南,南涝北旱。

n加油1970年,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偏东北,北涝南旱。

(2)属于季风气候,夏n加油季降水集中;流域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河流属于扇形水系,各支流同汇一处n加油,给A河段带来洪水压力;泥沙淤积严重,排泄不畅。

n加油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不同年代500hPa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点经纬度位n加油置,即可判断。

(2)题,由图中经纬度可判断A为海河。

海n加油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从气候、地势、水系形状等方面分析。

12.读“n加油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n加油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n加油分析原因。

(2)传说鲧、禹父子治水成败在于“堵”“疏”之别,我国数千年的治水n加油实践证明:

“堵”“疏”都是重要的治水之策。

应根据江河流域的自然n加油环境和社会环境全面研究、统筹规划,综合治理n加油,“顺应自然”、“因势利导,辨证施治”。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别列举n加油几例生活中常用的治理洪涝灾害的“堵(截流n加油或防泄)”和“疏(引洪)”的措施。

答案 

(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n加油北减少。

原因:

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n加油多平原,排水不畅。

(2)“堵”:

①在干支流中上游地区修建n加油水库以截流蓄洪;②全流域性植树造林以增强自然环n加油境的截流蓄洪能力;③在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防止洪n加油水外泄。

“疏”:

①疏浚和拓宽中下游河道以增强河道行洪能力;②利用n加油中下游地区的天然洼地或湖泊修建分洪、蓄洪区;③对于下游入海通道狭n加油窄甚至缺失天然入海通道的河流,开挖人工入海河道以提高河流下游泄洪能力;④流n加油域内修建跨区域调水工程,调水的同时分洪、减洪。

解析 

(1)由图示内n加油容可以看出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主要是我n加油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降水多的地区雨涝容易发生。

加之我国地n加油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

(2)治n加油理洪涝灾害的“堵(截流或防泄)”:

①在干支流中上游n加油地区修建水库,起到截流蓄洪作用,减少对下游危害;②全流域n加油性植树造林,植被涵养水源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自然环境的截流蓄n加油洪能力,减轻洪涝发生;③在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防止洪水外泄。

治理洪涝灾害n加油的“疏(引洪)”:

①疏浚和拓宽中下游河道,以增强河道n加油行洪、泄洪能力;②利用中下游地区的天然洼地或湖泊修n加油建分洪、蓄洪区,把一部分洪水分流到湖、库、湿地当中;③对于下游入海通道n加油狭窄或缺失天然入海通道的河流,开挖人工入海河道以提高n加油河流下游泄洪能力;④流域内修建跨区域调水工程,调水的同时可对主河道进行n加油分洪、减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