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48756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4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2014年中国南京青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礼仪小姐笑靥如花,举手投足间给中外来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②应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开始前,招聘台前几个招聘员互相谈论着:

“你看看那边的大学生,仪表堂堂,精气神多好啊!

③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A.文质彬彬彬彬有礼温文尔雅B.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彬彬有礼

C.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文质彬彬D.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文质彬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朝鲜军方周六警告说要对韩国边防部门发动打击,同时针对美国发出了新的核武威胁,作为对所谓韩美“严重”挑衅的回应。

B.近期,一些地方相继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极为深刻,损失极其惨重,警钟震耳。

C.《烽火·冼星海》这台音乐剧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用冼星海作品,而是将《黄河大合唱》等作品融入剧情,希望能让观众在剧情中听到他的作品,享受到音乐的美妙及其作品的精神。

D.据报道,比起平躺或趴着睡,侧着睡对人的大脑更有帮助,因为侧睡有利于大脑进行自我清理,同时也可以减少阿兹罕默症、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疾病。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

   。

   。

   ;   ;   。

这几个人反应不同,和感受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①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②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③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

④这两个字涵义极广

⑤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⑥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

A.①④⑤②③⑥  B.③⑥②①⑤④  C.⑤①③②⑥④  D.④①⑤③⑥②

4.下面的八句诗句,可组成四幅题写园林景色的对联,选出上下联组合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水清石出鱼可数②桃花含露柳含烟③石含太古水云气④竹里登楼人不见

⑤阑干摇红水摇绿⑥竹带半天风雨声⑦花间觅路鸟先知⑧竹密花深鸟自知

A.⑧①/②⑤/③⑥/④⑦B.①⑧/⑤②/⑥③/⑦④

C.①⑧/⑤②/③⑥/④⑦ D.⑧①/②⑤/⑥③/⑦④

5.对下面划线句寓意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

“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毛颖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

其先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

尝曰:

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

已而果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筮者贺曰:

“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

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

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

”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阴阳、卜筮、占相、医方……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

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上嘻笑曰:

“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

”对曰:

“臣所谓尽心者。

”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

毛氏有两族。

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

战国时有毛公、毛遂。

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

《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

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

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

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唐宋八大家散文》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拔其豪豪:

同“毫”,毫毛B.与上益狎狎:

亲近

C.以衡石自程程:

程度D.见绝于孔子绝:

绝笔,停笔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载颖而归而封诸管城B.献俘于章台宫终于管城

C.将大猎以惧楚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吾子孙神明之后拂试之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

(3分)

②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3分)

③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3分)

9.概括文中毛颖的特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1)根据上阕内容,写出此词的吟咏对象,并写出依据。

(2分)

(2)分析上阕“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

(3)赏析下阕“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的妙处。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_____,惟庚寅吾以降。

(屈原《离骚》)

⑵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⑶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⑸夜深忽梦少年事,             。

(白居易《琵琶行》)

⑹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⑺ ,渊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

⑻如烟往事俱忘却,____________。

(陶铸《赠曾志》)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菩提本无树

熊召政

⑴五祖寺在黄梅东山上,虽然其规制比之省城归元寺、当阳玉泉寺,略欠恢宏。

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不要说放在鄂省,就是放诸全国来考量,也是不可替代的。

⑵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

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

这个过程经历了数百年,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出路。

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⑶禅僧们依汉土的文化习惯,称自家门派的开创者为祖。

依其传承的谱系,则初祖达摩来自西土印度,而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则都是大别山人。

前二位在山北,后二位在山南。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主峰之下,我每以此为骄傲。

但人们往往只知道大别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支英雄的山。

却不了解它同时也是一座拈花示笑,见鸟忘机的佛国禅峰,不但产生了四位禅宗领袖,而且还培植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的宗教智慧与情怀。

⑷慧可、僧璨、道信与弘忍,四位禅宗的道场分别在太湖的司空山、潜山的天柱山、黄梅的双峰山与东山。

这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我都专程拜谒过。

观其风树从容、丹青开于空际的景象;听其泉流嗽石、钟磬飞而远闻的

韵致,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

⑸老实说,这四处祖庭,东山的风景不算最好。

禅是静谧的、安宁的,它的生机如枝头开放的鲜花,虽然灿烂,却无声无息。

东山喧闹了一些,过多的俗声,使满月莲花境界稍受影响,也侵扰了诸佛的庄严。

但是,专程前来拜谒的旅人,若有参透了般若智慧的禅风禅骨,一定能够剔去嚣杂,在寺中曲折的廊庑间以及生着青苔的石阶上,听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舂米的和尚吟诵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⑹这个舂米的和尚释名慧能,他目不识丁,曾被五祖弘忍称作“獦狚”,这含了一点点贬损的意思。

慧能千里迢迢到五祖寺来,本意是探究佛法,但他只能到厨下做苦力。

三年后,他却因这首偈,得到了弘忍的完全肯定,把象征着禅宗正脉的袈裟传给了他。

⑺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有两件事在历史中都具有典型的意义。

一是刘备看中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拔擢为“军师”;二是弘忍看中慧能,让其成为接班人。

若按各自当时的情况看,刘备麾下,不但有关羽、张飞与赵云,还有大谋士徐庶。

诸葛亮寸功未建,只凭一个《隆中对》就立即受到重用,用现在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连城市户口都没有。

而慧能呢,只是一个厨房里的杂役,弘忍门下,一千多个弟子,可谓众星灿烂,特别以神秀为首的十大弟子,个个都是“博士后”,与他们比,慧能只能算是一个“农民工”了。

但仅凭二十字偈,他就成了禅宗的第六代领袖。

尽管事后看,诸葛亮与慧能的选拔都是正确的,但在当时,这种选拔难免遭到世人的非议。

中国用人,历来论资排辈。

若刘备与弘忍两人,不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起用新人,则诸葛亮与慧能,恐怕就会混迹于众生,终老江湖了。

⑻基于此,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

⑼我个人认为,政治领域中诸葛亮的《隆中对》,佛教领域中慧能的《菩提偈》,都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

慧能之前的五祖,规定了禅宗的方向,但尚未让禅宗走向民间。

让佛教走向大众,用智慧启迪人心,慧能是第一人。

⑽凡是智慧的,必是大众愉悦的;凡是众生愉悦的,必是简便的。

有《六祖坛经》传世的慧能,早成了令人景仰的智慧大师。

弘忍毕生做了很多功德,然而他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发现了慧能。

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多次到五祖寺参谒。

前不久,我再次去到那里。

在五祖传衣钵处,新盖了一座祖师殿。

殿角有一棵参天古树。

导游小姐说那是菩提树。

一位年轻的游客茫然地问:

“不是说‘菩提本无树’吗?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树呢?

⑿导游小姐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微笑着。

我看到这一幕,忖道:

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样的对话,便是禅家活泼泼的机锋了。

(本文有删改)

12.简要赏析文章第⑷段划线句子。

(4分)

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2分)

(2)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

(2分)

14.简析第⑺自然段写刘备请诸葛亮和弘忍看中慧能的作用。

(6分)

15.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可以删去,这样使文章更简洁,你赞同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们最亲切最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着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的人物,原因在哪里呢?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

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

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

,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觉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吗?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社会、人生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③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

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

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

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④但是,苏轼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摆脱的出世的意念。

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不喜欢苏东坡。

王船山也是如此。

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轼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6.“苏轼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6分)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6分)

18.请结合文章,阐释“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的内涵。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

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

只望有誉,不能有毁。

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季羡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

昔齐威酣乐,而淳于髡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

意在微讽,有足观者。

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

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

于是东方、枚皋,

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乃亦俳也,见视如倡”,亦有悔矣。

(节选自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21.文中的“子长编史”是指《史记》中的

哪一篇?

(2分)

22.作者认为司马迁将“谐者”编入《史记》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旧中国妇女备受歧视、孤立无助的处境。

B.《子夜》中,吴荪甫为转嫁公债损失,更加残酷地剥削工人,主张用武力解决罢工问题,而屠维岳则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但都没能阻止住工人罢工。

C.《老人与海》中,作者巧妙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将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交错使用,增强了作品感染读者、让读者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D.《边城》的结尾,作者留给读者较大的想像空间,它似乎既给人一种希望,又让人抹不去那一丝幻灭感。

作者在表现湘西真善美的理想之外,也流露出命运无常的叹息。

E.《红楼梦》中,贾赦看上鸳鸯想娶她为小妾,让邢夫人探她心意,邢夫人虽心有不愿,但依然叫来鸳鸯的哥哥嫂嫂相逼,贾母责备邢夫人“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

24.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宴长江曹操赋诗”一章中曹操所赋之诗的名字是什么?

请概述赋诗前后的相关情节。

(5分)

(2)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拥有大量钱财但并不感到幸福的原因。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尽管汪国真先生被评论界批评为浅薄,认为他的诗歌港台化、《读者》味,是一种精神幻觉,避开了对于残酷现实的正视,但青少年不看文学评论,就认同汪国真。

汪国真诗中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抒写,充满了阳光和温暖,这对当代的高中生,以及大一、大二的学生是有意义的。

他的诗歌里有俯拾皆是的警句名言,比如“要嫁就嫁给成功,要输就输给追求”“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对青春少年来说,有一种很给力的鼓舞。

高中生面临高考,大学生面临新的环境,那种赞美友情的美好就显得特别温暖,而这样的赞美当下很少。

批评家注意到了汪国真诗作的受欢迎程度,但他们认为这是汪诗迎合了大众文化扁平化、快餐化的即时消费心理,让读者本已懒惰的心理更加懒惰。

我们的文学需要批评家,有真知灼见的尤其珍贵,但批评要有底线。

汪国真的诗作,是在朦胧诗之后,是对朦胧诗的反驳。

它畅达,通晓,明白,一点儿也不晦涩,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符合当下青少年的接受心理。

如果注意到与汪国真成名同期的琼瑶热、席慕容热以及梁凤仪热,我们就不能简单地从个人好恶、价值观念出发,让批评横扫一切,而要从社会背景出发,思考利弊,否则儿童式的直觉并不代表真,而是幼稚。

有人说中国社会里,诗歌逐步被边缘化,但实际上中国诗歌一直在现场,只是你看不上这样的现场罢了。

(选自王久辛《汪国真作品代表了中国诗歌的底线》,有删改)

25.文中青少年认同的汪国真诗作有哪些特征?

(4分)

26.批评家批评汪诗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5分)

27.从这段文字看,作者期待什么样的批评家?

(6分)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参考答案2016.4

1.B

2.A(B.语序不当,“损失极其惨重”应该在“教训极为深刻”之前;C.搭配不当,“享受”不能与“精神”搭配;D.成分残缺:

“减少”少了宾语,应在最后加上“发病率”或“的发生”。

3.D

4.C(一看对仗关系,二看平仄关系,可以依据平仄先确定下联,因为对联要求仄起平收。

故“①⑤③④”应是上联,“⑧②⑥⑦”是下联,然后再依据对仗的知识进行排列即可。

“①水清石出鱼可数”与“⑧竹密花深鸟自知”,“⑤阑干摇红水摇绿”与“②桃花含露柳含烟”,“③石含太古水云气”与“⑥竹带半天风雨声”,“④竹里登楼人不见”与“⑦花间觅路鸟先知”。

5、C

6.C程:

限定

7.B介词,在(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C连词,表目的,来;连词,因而。

D结构助词,的;代词,他(它)。

8.)①今天猎获的,不长角不长牙,是穿着粗布短衣的人。

②毛颖这个人记忆力非常强并且敏捷、敏锐,从结绳记事的年代起直到秦代的事,没有不编纂记录的。

③秦灭诸侯,毛颖参与其事有功劳,但赏赐不足以酬报他的功绩,还因为老迈被疏远,秦始皇真是薄情寡义啊!

9.①为人强记便敏(记忆力强、为人敏捷);②九流百家皆所详悉(通晓各种事物);③善随人意;④先受宠重用,老后被废弃。

(意思对即可)

译文:

毛颖,是中山人。

他的祖先明眎,辅助禹治理东方的土地,养育万物有功,因而封在卯地,死后当了十二生肖神之一。

明眎曾经说:

“我的子孙是神灵的后代,不可与其它东西一样,应当从口中生出子女。

”后来果然如此。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往南方去攻打楚国,驻扎在中山,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围猎,来使楚国畏惧。

召来左庶长、右庶长与军尉,用《连山》占卜这件事,得到了一个天运、人事的预兆。

占卜的人祝贺说:

“今天所猎获的,不长角也不生牙,是穿着粗布短衣的人,口缺须长,有八孔,盘腿坐在脚背上。

只选取他们中的佼佼者,书写竹简就依靠这些人,天下大概就会统一文字,秦国就会兼并诸侯吧!

”于是去打猎,围住毛氏家族,选出他们中的狡狡者,用车子载着毛颖回来,在章台宫向秦始皇献上俘虏,使他的家族聚居在一起,加以管制。

秦始皇恩赐让蒙恬将它放入汤池沐浴(汤:

洗澡的池汤.到过西安的华清池的人就明白了。

暗指毛笔之沐于砚中),并赐它封地:

管城(暗指:

做成毛笔,必需竹管),(赐)名字:

管城子(子:

尊敬的意思,先生),逐渐得到(皇帝)的恩宠并管理事务。

毛颖这个人记忆力非常强并且敏捷、敏锐,从结绳记事的年代起直到秦代的事,没有不编纂记录的;阴阳、卜卦、占卜相术、医疗方术、民族姓氏、山川的记载、地志、字和书法、图画、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等天下的书,乃至佛学、老子、外国的各种学说,全都详细地记下;还通晓当代的各种事务,官府公函,市井中货物钱财的账目记录,全都为皇上服务。

从秦始皇到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官名)赵高,下到国民百姓,没有不爱重他的。

又善于随人的意,正直、邪恶、委婉、巧妙、拙朴的,全都随人的意。

虽然有时被废弃(一边),始终沉默但不泄气。

惟有(一点)不喜欢武士,但是如果被请也经常前往。

  毛颖长期被封为中书令(官名。

掌管传递、宣示皇帝命令。

),和皇上更加亲密,皇上曾经称他为中书君。

皇上亲自决断公事,每天阅览公文以达到规定的重量来限定自己,就是宫里的人也不得站在他的旁边,惟独毛颖和拿蜡烛的奴仆经常在旁边侍奉,皇上休息时才完。

毛颖和绛县人陈玄(陈:

旧、玄:

黑。

指墨。

墨以时间久为好。

绛县以产墨著名。

)、弘农县(当时产砚台)的陶泓(砚台)和会稽县

(当时产纸)褚先生(指纸)友好相善,互相推崇备至,他们出现的地方必定互相偕同。

皇上召见毛颖,(他们)三人不等皇帝召见,一动就是一起前往,皇上从没怪罪过他们。

  后来一次进见时,皇上要任用差遣,就拿起笔拂拭,于是脱下帽子谢恩。

皇上看见他的头发秃了,并且所画的画不能如皇上的意。

皇上讥笑道:

“中书君老并且秃头,不能胜任我的任务了。

我曾经称您是中书(中:

中用。

书:

书写。

),您现在是不中书啊?

”回答说:

“我就是尽心啦(暗指:

用尽笔心)。

”于是(皇上)不再召见,(他

)回到封地,在管城终老。

  他的子孙很多,分散在中国和外地,都冒充是管城人,惟有住在中山的后代能够继承父辈祖宗的事业。

  太史公(《太史》作者)说:

“毛家有两族,其中一族是姬姓,周文王的儿子,封为毛,就是所谓的鲁、卫、毛、聃。

战国的时候有毛公、毛遂(人名)。

惟有中山这一族,不知道他们的祖宗,子孙最兴旺。

孔子作《春秋》,是见捉到麟而停笔的,而不是他(毛颖)的罪过(孔子当时正在写《春秋》,听到这个消息,认为麟出现不是时候,于是绝笔,停止写《春秋》)。

蒙将军拔中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