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8391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docx

《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docx

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龙城高级中学胡宇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本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推理、交流、合作、反思等过程建构新知识,并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引入与推导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实验——猜想——推导——应用”的思想方法,逐步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定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遵循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

3、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思考,离开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

针对这节课的内容:

教师提问;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再演示、点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重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与讨论,教师适时给予适当的思维点拨,必要的可进行大面积提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汇集思想。

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发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双曲线和抛物线作好辅垫。

(二)教学背景分析

A、学情分析

1、能力分析

①学生已初步掌握用坐标法研究直线和圆的方程;

②对含有两个根式方程的化简能力薄弱。

2、认知分析

①学生已初步熟悉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

共8页第1页

②学生已经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及圆锥曲线的概念,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研究直线和圆的基本方法。

3、情感分析

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探究欲望,能主动参与研究。

B、教材分析

在教材处理上,根据椭圆定义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习惯在概念的理解上,先突出“和”,在此基础上再完善“常数”取值范围.在标准方程的推导上,并不是直接给出教材中的“建系”方式,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建系”,通过所得方程的比较,得到标准方程,从中去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中的对称美和简洁美.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①重点:

感受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过程,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②难点: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辨析椭圆标准方程。

C、教学分析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逐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学生富有创造性和好奇心,敢想敢为,对新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图板、细绳。

(三)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椭圆的定义建立椭圆的标准方程;

2、能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进一步感受曲线方程的概念,了解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体会数形

共8页第2页

结合的数学思想。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探索发现能力,

3、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亲身经历椭圆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感受数学美的熏陶,

2、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3、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养成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和形式

设计意图

启发诱导

推陈出新

1、复习旧知识:

圆的定义是什么?

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形式?

如何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呢?

2、提出新问题:

椭圆是怎么画出来的?

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它的标准方程又是什么形式?

3、引出课题: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本课推导椭圆标准方程提供了方法与策略.引出课题。

 

小组合作

形成概念

1、学生操作:

小组合作固定一条细绳的两端,用笔尖将细绳拉紧并运动,在绘图板上得到了怎样的图形?

2、学生、师生交流:

如果调整细绳两端的相对位置,细绳的长度不变,猜想椭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共8页第3页

 

形成概念

 

深化概念

3、思考(给学生足够得时间):

改变细绳两端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及小于绳长,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

还能画出图形吗?

讨论得三个结论:

椭圆

线段

不存在

4、归纳:

学生尝试归纳椭圆的定义,教师多媒体演示

5、联系生活:

情境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类似椭圆的图形或物体?

情境2、让学生观察倾斜的圆柱形水杯的水面边界线,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情境3、观看天体运行的轨道图片.

在概念的理解上,先突出“和”,在此基础上再完善“常数”取值范围.在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准确理解椭圆的定义,深化概念:

1、平面内.

2若

,则点P的轨迹为椭圆.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圆锥曲线在生产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推导

方程

 

1、回顾: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2、提问:

如何建系,使求出的方程最简?

由各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汇报研讨结果.

选定一种方案:

所在直线为x轴,以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回顾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加强知识的贯穿

共8页第4页

 

推导

方程

 

3、活动过程:

点拨-----板演-----点评

请学生按设点、列式、化简的步骤推导方程

A、请一位基础较好,书写规范的同学板演

B、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点拨

C、针对学生对含有两个根式方程的化简能力薄弱给予点拨

D、点评板演,强调对含有两个根式方程的化简

4、得椭圆的标准方程,讨论:

所在直线为y轴,以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椭圆的标准方程如何?

焦点位置的判断

焦点位置的判断

通过设问、点拨“怎么化简带根式的式子”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相应的结合定义及图形理解

 

养成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应用

举例

例1、

(1)椭圆

的焦点坐标为?

(2)椭圆

的焦距为4,求m的值

活动过程:

(生)思考-----(生)解答-----(师)点评

练习:

方程

表示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则

的取值范围为?

明确椭圆两种标准方程的形式及特征:

焦点位置决定标准方程的形式!

共8页第5页

 

应用

 

举例

 

变式

 

巩固

例2、已知椭圆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的和等于10,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活动过程:

(生)思考-----(师)解答-----(生)点评

变式

(1):

已知椭圆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且经过点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活动过程:

(生)思考-----(生)解答-----(师)点评

变式

(2):

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过点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简单解释椭圆中心概念)

活动过程:

(生)思考-----(生)板演(对比)-----(师)点评;给足时间!

例3、已知经过椭圆

的右焦点

作垂直于

轴的直线

,交椭圆于

两点,

是椭圆的左焦点。

(1)

的周长;

(2)如果

不垂直于

轴,

的周长有变化吗?

为什么?

活动过程:

(生)讨论,解答----(师)点评

运用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掌握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方法:

(1)定义法

(2)待定系数法.

 

(1)分类讨论

(2)

学生体会到灵活应用的简洁!

 

定义的简单应用;巩固

辨析概念

共8页第6页

课堂

小结

提问: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是什么?

你学会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

活动过程:

(师)提问-----(生)小结-----(师生)补充完善

让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与方法,以逐步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业

布置

作业:

教材第45页,2;教材第53页,1、2

探索与发现:

教材第45页,“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分层次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进一步探索、发展的空间.

[板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复习引入

 

二、新课讲解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标准方程

 

三、习题研讨

 

四、小结

五、作业

共8页第7页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能从结构把握、理解点

在运动过程中,满足关系式:

判断点

的轨迹是什么曲线;为什么;能写出它的方程。

2、能写出适合一定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体会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3、绳长不变的前提下,学生能预测改变焦点之间的距离对所得椭圆形状的影响;能动手操作检验,验证;能从椭圆的标准方程给出解释;为下节课中重要的几何性质离心率作铺垫。

能从概念的角度发现椭圆与圆之间的关系。

理解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共8页第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