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方案.docx
《基础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方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方案
四、施工计划3
9、钢筋笼骨架的制作安装9
10、导管试压及安装11
11、灌注水下混凝土12
12、水下砼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13
13、质量保证措施16
14、安全生产措施18
6、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36
7、监测安全及仪器管理措施37
十、土方开挖38
1、主要机械设备38
2、基础开挖38
3、质量标准38
4、基坑排水措施39
十四、应急预案43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施工现场条件
3、《施工设计图纸》
4、国家现行施工规程和技术标准
①、《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②、《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③、《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⑤、《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DB62/T25-3019-2005)
⑥、《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二、工程概况
1、现场自然状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芙蓉北路南侧,*********西侧,为旧建筑物拆迁改造区。
整个场地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形成缓坡,坡度约7.0度,场地地坪标高约为69.50~87.30m。
场地东侧毗邻***********,东南侧有三栋居民楼,北面有一栋五层拆迁楼和一栋二层拆迁楼未完成拆除工程,西面与*****相接。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位于******,建筑面积约为61111.95㎡,为26/23/22层剪力墙结构。
建筑物高度为79.8/68.3/65.4m,室外地坪高为-0.3m。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为******,监理单位为******,施工单位为广东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本工程基坑顶南侧的场平绝对标高为78.00m,基坑底开挖至70.90m~71.90m,开挖深度7.1m;基坑顶东面场平标高为70.00m~78.00m,基坑底开挖至71.90m、70.90m、69.30m、65.8m,最大开挖深度为8.7m;基坑顶北面场平标高为70.00m~72.35m,基坑底标高为64.80m~65.8m基坑东侧及南侧毗邻有大量建筑物,为深基坑开挖。
基坑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锚索支护+挂网喷浆的支护结构。
桩径均为1200mm,桩间距2.0m,桩长14.5m,总数量为97根。
桩身及冠梁的混凝土强度均为C30,钢筋保护层不小于50mm,桩成孔采用“隔桩跳钻”的方式进行施工。
预应力锚索的锚孔直径为150mm,锚索设计长度28.5m,锚索自由锻采用光滑软管套管隔离,采用“二次注浆法”,注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5~0.55,水泥采用P.042.5普硅水泥,锚索采用ΦS15.2钢绞线制作,钢绞线fptk=1860MPa。
本工程土方开挖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开挖:
A轴至1/C轴开挖至绝对高程72.50m,1/C轴至1/D轴开挖至绝对高程71.50m,1/D轴至2/E轴开挖至绝对高程69.90m,2/E轴至J轴开挖至绝对高程66.4m。
各区域依次开挖到相应高程后,依次进行灌注桩超前钻,在桩基础施工图完善后进行灌注桩施工。
第二次开挖:
在灌注桩完成后,各区域开挖至地下室底板垫层底标高(详见附图:
地下室基坑开挖平面图)上20cm,剩余20cm余土人工清理整平后浇筑垫层。
3、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现场的地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素填土:
灰褐色,松散,主要黏土、少量建筑垃圾及耕植土回填组成,土体结构均匀性差。
层位稳定,分布广泛。
(绝对高程:
66.800~85.040m)
(2)、黏土1:
砖红色、灰黄色,可塑,局部含一定量风化碎岩块,干强度高,黏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土体结构均匀性一般。
层位稳定,分布广泛。
(绝对高程:
58.050~75.420m)
黏土2:
灰黄色,软塑,干强度低,黏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土体结构均匀性一般。
层位不稳定,分布不广泛。
(绝对高程:
57.260~63.150m)
(3)、中风化石灰岩:
灰色,微晶结构,薄层构造,岩石较破碎,岩芯呈块状,风化裂隙发育,溶蚀现象明显,裂隙面结合差。
在场地分布较普遍。
(绝对高程:
47.960~72.120m)
(4)、微风化石灰岩:
灰色,微晶结构,中厚层构造,局部碳质含量较高,岩石较完整,岩芯呈短柱状、局部少量块状,风化裂隙较发育,裂隙面结合较好、局部一般,白色方解石脉较发育,岩石锤击声较清脆。
(岩面标高:
47.96~74.140m)
场地不良工程地质特征:
土洞、溶洞是本场地主要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充填物为可塑黏土。
4、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埋藏起伏变化较大,介于1.40m~5.00m之间,相对标高为64.90~83.12m。
因此,在钻孔桩施工期间,禁止在场地及场地附近大量抽取地下水,以避免地下水在溶洞之间、在土洞与溶洞之间以及砂土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加强,导致地下水径流增强,引起砂土流失,造成地面塌陷。
三、施工顺序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冠梁处锚索施工→冠梁施工→冠梁处锚索锚固→腰梁以上土方开挖→腰梁处锚索施工→腰梁施工→腰梁处锚索锚固→腰梁以上边坡支护保护面层施工→腰梁以下土方开挖→腰梁以下边坡支护保护面层施工→基础土方开挖
4、施工计划
1、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计划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担任该工程的总负责人,技术负责人1人,施工员3名、安全员3名、质检员3名、材料员1名、资料员1名、造价员1名进行施工管理。
见附图一“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2、施工进度计划
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11月15日,计划完工日期2016年7月15日,后附进度计划横道图。
3、材料计划
施工前检验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标号等符合设计要求。
(1)混凝土:
采用******提供的商品混凝土。
(2)钢筋:
钢筋原材料和钢筋焊接接头送检按照规范要求及时进行送检检验。
4、机械设备计划
(1)机具设备进场前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机械完好性;
(2)本工程拟投入设备为: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用于部位
1
旋挖钻机
ZR220A
台
1
桩基成孔
2
油泵
ZB4-500
台
1
桩基成孔
3
挖掘机
小松350
台
3
场地平整
4
砼搅拌运输车
MR4510
台
2
混凝土运输
5
载重汽车
台
30
土方外运
6
电焊机
DX3-500-2
台
2
钢筋笼焊接
7
切割机
台
1
钢筋加工
8
钢筋弯曲机
台
1
钢筋加工
9
潜水泵
台
2
成孔
5、劳动力计划
工种
数量
工种
数量
电焊工
6
电工
1
混凝土工
3
杂工
1
钢筋工
2
土方队
40
钻机操作工
2
五、施工准备
1、学习和审查图纸
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矛盾;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了解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特点、工程量和质量要求;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审查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会审图纸;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冲突,研究好开挖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2、查勘施工现场
摸清工程场地情况,收集施工需要的各项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河流、气象、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基础、管线、电缆坑基、防空洞、地面上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状况,供水、供电、通讯情况,防洪排水系统等等,以便为施工规划和准备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3、平整施工场地
按设计或施工要求范围和标高平整场地,将土方弃到规定弃土区;凡在施工区域内,影响工程质量的软弱土层、淤泥、腐殖土、大卵石、孤石、垃圾、树根、草皮以及不宜作填土和回填土料的稻田湿土,采取全部挖除外运至弃土场,以免影响土方回填质量。
4、现场准备
(1)、施工前将桩位附近的地面平整,清除杂物,使道路通畅、排水沟内排除积水,做好场地施工排水,具备开工条件。
(2)、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按规范及安全要求布设。
(3)、现场四周设置临时防护,并将施工用的临时设备准备就绪。
六、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
1、施工顺序
旋挖桩施工从地下室东面开始向西面的顺序成孔,当桩中心距小于3D(D为桩身直径)时,桩成孔必须采用隔桩跳钻。
若不采用跳钻,则应在前一桩的混凝土浇筑完成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设计值的50%后才能进行下一桩孔开钻。
后附施工顺序平面布置示意图。
2、工艺流程
详见附图二2“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3、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根据地质条件、工期要求、机械设备配备状况、结合桩基设计参数,确定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成孔以旋挖钻机为主,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钢筋笼一次成型,整体吊装,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4、材料、机具准备
灌注桩施工时钢筋原材料的堆场、钢筋笼的加工、泥浆的制备等施工用地均已规划完成。
项目部提前确认设计处理方案和设计意图,由技术负责人编制该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作为生产指导性文件。
准备机具和钢材等材料。
确保按期进场,准时开工。
做好现场用水用电、排水的布置,场区的施工用水和雨水经沉淀过滤后排到市政管网。
5、工艺选择及设备选型
(1)工艺选择:
结合本工程钻孔桩的地质情况、数量多、工期紧等综合因素,钻头采用旋挖斗钻头,清孔时采用旋挖捞砂钻头。
(2)设备选型:
根据上述情况,选择国产三一重工SR285R-c8型钻机。
6、施工工艺
6.1场地平整
钻机平台现场地面必须用挖掘机碾压密实,淤泥要及时清理外运。
场地平整度与钻机就位时最大倾斜角不超过40。
6.2桩位测量
钻孔前根据墩台位置和现场情况,将场地平整压实后,即可测量放桩位。
采用极坐标定位法,使用全站仪进行轴线引测,以保证桩心定位准确,为便于施工过程中桩心位置的校核,再由桩中心引出4个方向控制点,测定桩位后,做好标识,并注意保护。
以便施工过程中随时复核桩位,保持桩位的准确性。
6.3、泥浆制备
泥浆采用优质粘土与水拌合而成并掺入一定比例的膨润土,制备的泥浆应满足:
含砂量≤4%、胶体率≥96%、泥浆比重≥1.2。
钻孔施工时随着孔深的增加向孔内及时、连续地补浆,维持护筒内应有的水位,防止孔壁坍塌。
桩孔砼灌注时,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泥浆池内,用于下一根桩基钻孔护壁。
6.4、埋设护筒
钻孔前设置坚固、不漏水的钢护筒,护筒高1.5m,直径比设计桩径大20cm,顶面高出施工平台约30cm。
挖埋护筒时坑底应整平,然后通过定位的控制桩放样,把孔位中心位置标于坑底,再把护筒吊放进坑内,找出护筒的圆心位置,用十字线定在护筒顶部或底部,然后移动护筒使护筒中心与钻孔中心位置重合,同时用水平尺或锤球检查,使护筒竖直。
此后即在护筒周围对称、均匀地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夯填时要防止护筒偏斜。
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为便于泥浆循环,在护筒顶端留有高30cm,宽20cm的出浆口。
6.5泥浆备制及排放
(1)钻孔泥浆由水、粘土(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
在一般地层钻进时,泥浆比重采用正循环控制在1.05~1.20。
在易坍地层正循环控制在1.2~1.45。
泥浆稠度视地层变化或操作要求机动掌握,泥浆太稀,排渣能力小、护壁效果差;泥浆太稠会削弱钻头冲击功能,降低钻进速度。
泥浆的含砂率越小越好,含砂率大时会降低粘度、增加沉淀、磨损钻具,停钻时易造成埋钻、卡钻事故。
(2)在施工前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在钻孔桩墩之间各开挖一大小长3米、宽4.1米、深度为1.3米的造浆池,供钻孔进行泥浆循环。
桩基施工结束,桥位附近泥浆池清理后,采用素土回填夯实处理。
泥浆泥及沉浆池四周均设以围栏并用彩钢瓦防护,并设以危险警告标志,保证施工安全。
7、钻孔施工
7.1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前应对钻机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就位核对好中心后,连接泥浆循环系统,开动泥浆泵使泥浆循环2~3min,然后开始钻孔,在护筒底处应低压慢速钻进,钻至护筒底下1.0m左右后开始正常钻进。
7.2钻进过程中
操作人员随时观察钻杆是否垂直,并通过深度计算器控制深度,当旋挖斗钻头顺时针旋转钻头时,底板切削板和筒体翻板的后边对齐,钻屑进入筒体,装满一斗后,钻头逆时针旋转,底板由定位块定位并封死底部开口之后,提身钻头到地面缷土,开始钻进时采用低速钻进,钻土重量应控制在钻具重量的20%,以保证孔位不产生偏差,钻护筒下3m可采用高速钻进,钻进速度与压力有关,采用钻头与钻杆自动摩擦加压,150Mpa下,进尺速度为20cm/min;200Mpa压力下,进尺速度为30cm/min钻孔;260Mpa压力下,进尺速度为50cm/min钻孔。
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身、缷土和泥浆支撑护孔壁,反复循环成孔。
钻孔作业采用分班工作连续进行,钻进的过程中应经常对钻孔泥浆随时检验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胶体率等,并填写泥浆试验记录表。
不合要求随时改正。
钻孔过程中还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根椐不同地层采用不同的钻进速度。
在地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明后记入钻孔记录表中,并对照设计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
7.3孔渣、废弃泥浆处理
旋挖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带出的孔渣用挖掘机装车,自缷汽车运往堆积场地,运往堆积场地后用装载机推平,废弃的泥浆在处理时确保不影响环境及居民生活。
8、清孔
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用检孔器进行检孔。
孔径、孔垂直度、孔深检查合格后,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否则重新进行扫孔。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孔径
mm
±50
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用钢尺量
2
孔深
m
+300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3
垂直度
%
<1
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
清孔采用换浆法,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停止进尺,将钻头提出,然后注入净化泥浆置换孔内含碴的泥浆,清孔时孔内水位需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1.5~2.0m。
严禁用增加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当从孔内取出泥浆(孔底、孔中、孔口)测试的平均值与注入的净化泥浆相近,测量孔底沉碴厚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即停止清孔作业,放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的钢筋笼。
清孔结束后,孔底沉碴厚度不得大于50mm。
采用沉渣厚度的检测仪检测孔底沉渣厚度,该检测仪沉至桩底时,单向板(正常情况下只能向上滑动)受到沉渣的阻力停止下沉,探针在配重棒的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直至遇到坚硬岩层,通过探针上的刻度尺可读出沉渣厚度的大小,如测出清孔的沉渣厚度不符合要求就可马上安排再次清孔,直至测出的沉渣厚度符合要求。
9、钢筋笼骨架的制作安装
1钢筋原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具备出厂合格证并经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笼的主筋、箍筋和加劲箍筋应按品种、规格、编号堆放,以免错用;钢筋笼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要防止变形;钢筋笼加劲箍和箍筋、焊点必须密实牢固;严禁钢筋笼成型有弯曲(香蕉型)或扭曲现象。
3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钢筋骨架的保护层厚度可用焊接钢筋“耳朵”见下图。
设置密度按竖向每隔2m设一道,每一道沿圆周布置4个。
9.1钢筋笼接头
1)焊接
(1)从事钢筋笼焊接的电焊工必须接受劳动部门的特殊培训,培训合格后取得电焊工岗位证书,方可从事钢筋笼焊接工作。
(2)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
钢筋焊接采用交流弧接焊,焊接空载电压为60~80V,工作电压为20~30V,电焊机使用前应维护检查,确保处于正常状态。
(3)焊接时,引弧应在垫板、帮条或形成焊缝部位进行,不得烧伤主筋。
(4)接头焊缝尽量做成双面焊缝,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可采用单面焊。
其搭接长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接头的焊缝厚度s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b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7倍。
(6)钢筋笼电焊所用焊条,其性能应符合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电焊条标准的有关规定,焊条采用E43系列,牌号J42X结构钢焊条。
(7)钢筋笼焊接前应将不洁表面进行清刷。
(8)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焊缝应连续饱满无夹渣等缺陷。
焊接是严格防止产生过热、烧伤、咬伤和裂纹等缺陷。
焊接地线应与钢筋笼接触良好,防止起弧而烧伤钢筋。
(9)钢筋笼焊接加工应在干燥场地上进行,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施工中应做好相应质量记录。
(10)制好后的钢筋骨架必须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存放时,每个加劲筋与地面接触处都垫上等高方木以免粘上泥土;存放钢筋骨架还要注意防雨、防潮。
(11)钢筋笼成型后,必须经现场质检员或施工人员全面质量检查:
外观检验主要观察是否有表面可见焊缝缺陷,工程开工准备阶段应进行钢筋笼焊缝的抗拉、抗弯强度试验,确保焊接工艺满足钢筋笼强度设计要求;钢筋笼的材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桩身纵向钢筋应尽量减少接头,分段制作的钢筋笼,接头时纵筋应采用焊接,在同一截面内的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两接头间距大于1000mm,箍筋及加劲筋均应与纵向钢筋焊牢,并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
(12)钢筋笼安装之前,应对其主筋直径、间距、箍筋间距、焊接质量、绑扎质量、保护层等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书面申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及时办理好隐蔽工程签字手续。
钢筋笼质量标准: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钢筋笼主筋间距
±10
尺量检查
2
钢筋笼箍筋间距
±20
尺量检查
3
钢筋笼直径
±10
尺量检查
4
钢筋笼长度
±10
尺量检查
5
保护层厚度
±10
尺量检查
(13)钢筋笼起吊和就位:
骨架安装采用汽车吊,为了保证骨架起吊时不变形,对于长骨架,起吊前应在加强骨架内焊接三角支撑,以加强其刚度。
采用两点吊装时,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
对于长骨架,起吊前应在骨架内部临时绑扎两根杉木杆以加强其刚度。
起吊时,先提第一点,使骨架稍提起,再与第二吊同时起吊。
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
随着第二吊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
解除第一吊点,检查骨架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应整直。
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
然后,由下而上地逐个解去绑扎杉木杆的绑扎点及钢筋十字支撑。
当骨架下降到第二吊点附近的加强箍接近孔口,用型钢穿过加强箍筋的下方,将骨架临时支承于孔口,将吊钩移到骨架上端,取出临时支承,将骨架徐徐下降,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
将骨架临时支撑于护筒口,再起吊第二节骨架,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直线上进行焊接,全部接头焊好后就可以下沉入孔,直至所有骨架安装完毕。
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吊筋的长度,并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
在钢筋笼上拉上十字线,找出钢筋笼中心,根据护桩找出桩位中心,钢筋笼定位时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
并在孔口牢固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浮笼现象。
(14)混凝土灌注前及灌注中,应时刻注意、采取措施校正设计标高、固定钢筋笼位置。
(15)桩头外露的主钢筋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切断。
10、导管试压及安装
10.1导管试压
导管采用φ25-30cm钢管,每节2~3m,配1~2节1~1.5m的短管,钢导管内壁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
导管使用前应全部预拼装、编号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5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砼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p=rchc-rwHw
式中:
p为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内压力(kPa);
rc为砼拌和物的重度(24kN/m3);
hc为导管内砼柱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
rw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Hw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10.2导管安装
导管安装接头一律采用丝扣连接,并采用橡胶垫圈增强密封。
导管底标高按实际孔底悬空250~400mm控制。
11、灌注水下混凝土
桩基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为已评估的合格供方提供,罐车运输至现场。
混凝土需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规定的浇筑期内,坍落度为160~220mm;在浇筑初期,为使导管下端形成混凝土堆,坍落度宜为140~160mm;混凝土首批封底混凝土下落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够把桩底沉渣尽可能地冲开,是控制桩底沉渣,减少工后沉降的重要环节。
灌注后泥浆从导管中排出,要保证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不小于1m深。
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
在灌注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拌和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致使测探不准确;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导管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2~4m。
同时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即时调整导管埋深。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
如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再移到钻孔中心。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min。
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
要注意安全。
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循环使用导管4~8次后应重新进行水密性试验。
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混凝土灌注到接近设计标高时,要计算还需要的混凝土数量(计算时应将导管内及混凝土输送泵内的混凝土数量估计在内),通知拌和站按需要数拌制,以免造成浪费。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由于耐久性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掺量较大,粉煤灰可能出现上浮堆积在桩头的情况,所有在加灌高度时应考虑此因素。
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80cm以上,以便灌注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清除。
在混凝土灌注前应进行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检测并记录,在灌注混凝土时,每根桩留取一组试件。
灌注时间、混凝土面的深度、导管埋深、导管拆除以及发生的异常现象等,应指定专人进行记录。
12、水下砼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12.1、导管进水
导致导管进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产生:
(1)首批砼储备不足,或虽然砼储备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砼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预防和处理方法:
如有发现导管进水,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砼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