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6676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网上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邯郸一中高一中招生物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摩尔根实验中有关控制果蝇眼色的等位基因B和b说法,不正确的是()

A.B与b是等位基因

B.B和b对应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C.减数分裂时基因B与b分离

D.基因B、b位于同源染色体X和Y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摩尔根让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F1相互交配,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在X染色体上。

【详解】A、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B、b一对等位基因,A正确;

B、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和b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C正确;

D、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Y上不含B、b,D错误。

故选D。

2.孟德尔所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下列哪项条件不是得出此结果所必需的

A.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B.F1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数量相等,且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F2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均能存活,没有致死现象

D.受精时,F1产生的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能够随机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只能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体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9:

3:

3:

1,其前提条件有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发育良好且能随机结合、F2的所有个体存活率相同、供试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足够多。

【详解】A、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项不符合题意;

B、F1的雌雄配子的种类相同,但F1产生的雄配子多于雌配子,故F1的雌雄配子的种类相同,数量相等,不是得出此结论所必需的,B项符合题意;

C、F2的所有个体均能存活,没有致死现象,是得出此结论所必需的,C项不符合题意;

D、F1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得出此结论所必需的,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杂合体)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注意掌握以下两点:

(1)同时性: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

(2)独立性: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相互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

3.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的类比推理,从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详解】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这也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B正确;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

D、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D错误。

故选D。

4.下列关于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只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间可发生部分交换

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一定只能形成两种配子

D.通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过交叉互换现象,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有等位基因的分离,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可以形成两种或四种精子,C错误;

D、细胞核中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通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D正确。

故选D。

5.下列对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细胞质进行均等分裂时,该细胞只能为初级精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

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多可产生4个基因组成不同的精细胞

C.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多可产生2个基因组成相同的卵细胞

D.染色体不正常分配只会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细胞质进行均等分裂时,该细胞可能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

B、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2种精子,但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4种精子,B正确;

C、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都可能发生染色体的不正常分配,D错误。

故选B。

6.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都出现的现象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B.着丝点分裂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染色体复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次级卵母细胞无此现象,A错误;

B、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初级卵母细胞无此现象,B错误;

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在卵细胞的两次分裂中都出现的,C正确;

D、染色体复制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离不开细胞膜内侧的糖蛋白

B.受精卵中来自卵细胞的染色体有50%,而DNA多于50%

C.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D.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离不开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A错误;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来自卵细胞的染色体有50%,而DNA多于50%,B正确;精子进入卵细胞会发生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C正确;受精作用过程精卵随机结合,这有利于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下列有关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固定的,使后代出现3:

1的分离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利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

孟德尔的假说内容有:

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为了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详解】A、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A正确;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B正确;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C正确;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ABO血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ABO血型的基因IA、IB和i均为显性基因

B.IA、IB和i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C.A型血和B型血夫妇的孩子可能为O型血

D.O型血和AB型血的夫妇生出A型血儿子概率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其中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且IA和IB为并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基因型为IAIB,O型基因型为ii。

【详解】A、控制ABO血型的基因中,IA和IB是显性基因,i是隐性基因,A错误;

B、IA、IB和i是三个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A型血和B型血夫妇可能都携带了i基因,因此可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C正确;

D、O型血和AB型血的夫妇生出A型血儿子概率=1/2×1/2=1/4,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人类ABO血型遗传以及遗传定律的应用,考生要明确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而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10.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是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可能是()

A.DdrrB.DdRRC.ddRRD.DdRr

【答案】A

【解析】

【详解】后代四种表现型

比例是3∶3∶1∶1,分别从每一对基因考虑,(3+3):

(1+1)=3:

1,说明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3+1):

(3+1)=1:

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隐性纯合基因型杂交。

据此可知,由于甲DdRr,乙可以是Ddrr,也可以是ddRr。

故选A。

考点:

考查基因自由组合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②萨顿和摩尔根都采用了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③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④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②③⑤B.②③C.③④D.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①原核细胞不含染色体,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①正确;

②萨顿采用了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而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②错误;

③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也遵循孟德尔定律,如位于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③错误;

④英国科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④正确;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⑤正确。

故选B

12.人类的体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有几万个。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

B.染色体是人体细胞内基因的主要载体

C.人体不同细胞内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D.一般人体次级卵母细胞内最多有46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B、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A、B正确;

C、人体不同细胞所表达的基因种类有所不同,而不是完全不同,如人体细胞都表达呼吸酶基因,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次级卵母细胞的前期、中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即23条,但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即染色体数目变为46条,因此一般人体次级卵母细胞内最多有46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掌握人体内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

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不需要相等

B.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

C.乙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甲、乙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依次为50%、25%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I和II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此实验中I和Ⅱ两个小桶代表的是雌雄生殖器官,桶内小球数量可以不等,但每只小桶内的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A错误;

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抓取的过程模拟的就是分离过程,而记录过程模拟的是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

C、Ⅲ和Ⅳ分别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抓取过程模拟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C正确;

D、在统计足够多的情况下,Dd组合的概率应是50%,AB组合的概率是25%,D正确。

故选A。

【点睛】在模拟遗传定律的实验中必须清楚两个小桶代表的含义,桶中的小球代表的含义,另外还需要掌握雌雄配子的数量不是1:

1。

14.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变为a,该细胞以后的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详解】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精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变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变为AAaaBBbb),经减数第一分裂能产生AABB、aabb(或AAbb、aaBB)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即AB、AB、ab、ab或Ab、Ab、aB、aB。

若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则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变为AaBB(或Aabb),其能产生2种精细胞,即AB、aB(或Ab、ab),因此该初级精母细胞能形成三种配子,即AB、aB、ab、ab(或Ab、ab、aB、aB),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抓住正常情况下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变化规律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

1个精原细胞(AaBb)→1个初级精母细胞(AAaaBBbb)→2个次级精母细胞(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4个精细胞(AB、AB、ab、ab或Ab、Ab、aB、aB)→4个精子(AB、AB、ab、ab或Ab、Ab、aB、aB)。

1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是()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B.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D.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上的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在,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

复制→联会→分离→分裂,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能够准确判断染色体的各个行为发生的时期,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16.观察一个处于某分裂时期的人体细胞,发现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己经分成了两组。

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每组染色体的叙述,不可能发生的是

A.有染色单体B.有两条X染色体

C.有两条Y染色体D.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

该细胞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初级卵母细胞,则每组染色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存在一条X染色体和染色单体;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每组染色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但有一条X染色体。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均不含有Y染色体。

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

故选C。

【点睛】以题意信息“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己经分成了两组”为切入点,明辨题中细胞来源于女性个体,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17.“假说一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推测,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中出现了“3:

1”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

1

D.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

1,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其中假说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演绎是指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详解】“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推测,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与“由F2中出现了“3:

1”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内容,A、B错误;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

1,C正确;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而根据测交实验的结果推出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不属于演绎过程,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实验采用的方法,识记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解释(假说)及演绎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下图是某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生出孩子的可能基因型的遗传图解,图示过程与基因传递所遵循遗传规律的对应关系是(  )

A.仅过程Ⅰ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过程Ⅰ和Ⅱ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仅过程Ⅱ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过程Ⅰ和Ⅱ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人类ABO血型系统遗传受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都是杂合体,过程Ⅰ表示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体现了基因传递所遵循的分离定律;过程Ⅱ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不能体现基因传递所遵循的遗传规律。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9.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和RrBb,则该植物的基因型是

A.rrbbB.RrBbC.RRBbD.Rrbb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

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

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即某个体×rrbb→Rrbb和RrBb,其中rrbb只能产生一种配子rb,则该个体能产生Rb和RB两种配子,因此该植物的基因型为RRB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验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